煤炭资源整合

2020-03-03 06:00: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淘汰落后产能,是完成国家下达我省减少煤矿数量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煤炭工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决策。为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23号),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现就进一步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明确兼并重组整合目标。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原来的1500座调整为1000座,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各市保留矿井数量分别为:太原市50座,大同市71座,阳泉市50座,长治市95座,晋城市118座,朔州市65座,忻州市63座,晋中市110座,吕梁市100座,临汾市127座,运城市18座。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保留矿井133座。

二、落实兼并重组整合责任。各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是这次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责任主体。2009年是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关键一年,11个市要全部完成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报批工作和矿井压减任务,其中上半年完成一批,三季度再完成一批。各市人民政府要认真按照目标任务、进度要求,抓紧组织实施。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将按季度进行通报。省人民政府将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09年全省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29号)的要求,对各市煤矿关闭整顿、兼并重组整合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未按规定完成煤矿关闭整顿、兼并重组整合年度任务的实行否决,考核结论评定为不合格。

三、确定兼并重组整合主体。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23号)的规定,大力支持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作为主体,兼并重组整合中小煤矿、控股办大矿,建立煤炭旗舰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同时,允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等省属煤炭生产经营企业作为主体兼并重组整合地方中小煤矿,建立煤源基地。

现已具备300万吨/年生产规模,且至少有一个120万吨/年机械化开采矿井的地方骨干煤炭企业,也可作为兼并重组的主体。其他作为兼并重组整合主体的地方骨干煤炭企业(矿井),由各市人民政府提出,原则上应有一个生产规模在9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作支撑,兼并重组整合后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300万吨/年,所属矿井至少有一个规模不低于120万吨/年。

整合主体:焦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同煤集团、平朔煤炭工业公司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

2012年煤矿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原煤产量整体增长较快,煤炭进口再创新高,市场运行整体见好……2012年是“十二五”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煤炭行业将持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虽然面临着运力的制约和煤价下行的风险,但加大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却为人们带来不少期待。在2012年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政策环境改变的形势下,煤炭行业将呈现有喜有忧的发展趋势。

重组:大势所趋

为了提高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度,2012年各地将加大对现有矿山的整合重组力度。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该自治区力争在2012年底前,使年生产规模在45万吨/年以下的煤矿全部退出市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将由自治区统一部署,到2013年底全自治区的地方煤炭生产企业数量要控制在80家~100家。而内蒙古自治区在2011年3月份下发的《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中提出,从2011年到2013年底,通过兼并重组,全自治区煤炭企业将从现有的353家减少到80~100家,并规定,2013年底,生产规模在120万吨/年以下的煤炭生产企业将全部退出市场。这就意味着准入门槛大幅提高。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通知称,将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并要求重点产煤省区坚决淘汰落后小煤矿,大力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要求黑龙江、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要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减少煤矿数量。

对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目标,通知指出,通过兼并重组,使全国形成一批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矿企业年均产能提高到80万吨以上,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在50%以上。

当前,各产煤大省区都已做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总体规划,制定矿区兼并重组方案,确定了兼并重组主体企业。2012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年,各地必将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稳步推进矿业权整合,建设大型煤炭基地。

有分析认为,2012年,各省煤企兼并重组的共同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煤企改革的目标都是通过发展大型现代化煤炭企业,着力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型煤矿,实现规模化经营。政策显示,国家鼓励各种所有制煤矿企业以及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兼并重组,并鼓励在被兼并煤矿企业注册地设立子公司。同时,支持具有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在各主要产煤省区大力推进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同时,中央相关部门也关注到了煤炭行业整合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说煤炭行业整合的区域性和行业性非常强,提出了在今后的煤炭行业整合过程中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

兼并重组,因而今后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提升煤炭行业集中度以及实现煤炭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一体化发展将成为该行业的发展趋势。

运输:仍受制约

煤炭行业是强周期行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面临转型,节能减排的任务更加严峻。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方案》将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到各地区。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GDP能耗年均降幅至少要达到3%,这就意味着各地将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抑制煤炭需求的过快增长。

当前欧债危机仍有继续恶化的迹象,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日本经济未有起色。而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持续,房价进入下行通道,房地产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回落。铁路基建投资受到影响。在国内外需求受到抑制的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面临下行风险。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煤炭的需求也将受到抑制。

目前,我国的煤炭供需格局决定了供给方在产业链上居于主动地位。从煤炭产能看,主要产煤省区经过多年的煤炭资源整合与企业兼并重组,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供应能力的稳定提高尚需时日。

由于煤炭生产进一步向山西、内蒙古、陕西为代表的西部地区集中,煤炭的运输仍是该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该地区铁路运输能力处于饱和状态。“北中南”三条铁路运输通道中,南部通道和北部通道能力利用率接近100%,中部通道则在超负荷运转,利用率高达116%。2010年全国铁路煤炭运量为15.6亿吨,而煤炭产量是32.4亿吨,铁路运力需提升一倍才能解决煤炭运力紧张问题。根据我国目前在建及扩建铁路规划,铁路运输“瓶颈”要到2013年或2014年才能消除,2011年初以来国家更是放缓了铁路建设投资,因此短期内运输问题恐难以解决导致供给依然处于偏紧状态。

受煤炭产量规划控制、运输“瓶颈”、资源整合产能释放等因素制约,2012年煤炭供给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

2011年11月1日,财政部公布了新资源税标准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征收力度低于10月10日国务院公布的修改草案。按照细则标准,新标准对煤炭企业的赢利情况基本不产生影响。但是从长远看,新细则执行的标准远低于煤炭行业真正的外部成本,经济转型要求减少对能源尤其是煤炭的过度依赖,为减少高耗能行业的新增不合理煤炭需求,提高能源使用成本是有效途径。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资源税成本进一步提高乃至从价计征是大势所趋。

随着CPI的高位回落,我国通胀压力得到缓解,这为能源价格改革提供了契机。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自2011年12月1日起上调全国火电企业上网电价约2.6分/千瓦时,销售电价上调约3分/千瓦时,要求201

2年重点合同煤价格涨幅上限为5%,北方港口5500大卡/千克的电煤现货价格限价为800元/吨,同时全面清理整顿涉煤基金和收费,为煤炭企业减压。

此项政策对于缓解当前煤电矛盾、平衡利益关系具有积极意义,是推进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调电价,有利于缓解电力企业的经营困境,加速电厂去库存化进程,调动采购电煤的积极性,确保冬季电力取暖需求。上调2012年重点合同煤价格有利于缩小2011年电煤合同价与现货价格差,弥补2011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未涨给相关煤炭企业带来的损失,调动煤企生产积极性,确保电煤的供应。

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国内煤炭供给与需求变化趋势、行业政策等因素,2012年煤炭行业供需总体平衡,煤炭价格下跌空间有限。

煤炭资源整合方案

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

临汾市煤炭资源整合

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

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

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

郑州市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

煤炭资源整合十严格,十严禁

山西省纪委作出煤炭资源整合

河南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调研报告

《煤炭资源整合.doc》
煤炭资源整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