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 体验 表达

2020-03-04 01:40: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感受体验表达

科技学校杨晓敏

作文是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一种认识,要拥有这种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心,这颗心会随着这世界的精彩而快乐,而雀跃。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才会产生写作的兴趣;只有用心体验生活,才能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想象作文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文形式。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开展想象和幻想,引导孩子用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向前看,向未来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鼓舞学生不断前进,在美丽的憧憬中表达他们心中奇妙的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一.与阅读教学结合,在想象中感受文本的情趣。

1.抓住重点片段的理解展开想象。教材中的课文是编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学习能力,经过认真筛选而成,它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范例。在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只要我们仔细挖掘,有些故事情节、内容会给读者留下悬念,值得想象。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比如,学习《穷人》一课,故事在“桑娜拉开了帐子”处结束了,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当桑娜拉开帐子,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们的生活已经那么困难了,以后他们会过上怎样的生活?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怎样?引导学生围绕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两个孤儿的命运,合理展开想象,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再现主人公美好的心灵。这样的想象作文,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自己的思维构想,故事的发展就会在他们的想象中延伸。

2.细读关键词激发想象。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唯一的听众》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老人叫住了在林子例练琴的我说:“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的话,请继续吧。”老人真的是“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当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我尊重学生的想法,没有直接的肯定或否定。我指导学生想象老人看我拉琴时的心理活动,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在学生进行讨论以后使学生明白: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此外我还抓住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例如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老教授的眼神似乎在说着什么?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老教授的眼神又在告诉着“我”什么?这样的想象使文章变得更加的丰满,学生的想象力也进行了一定的锻炼。

3.留出学习的空间拓展想象。些课文介绍科学常识,课堂上让学生以所读的课文为范例,从读中学写写作技巧,丰富感性积累。如学了《我躺在波浪上读书》一课后,学生被神奇的死海深深吸引了,纷纷流露出“要是我也去死海游泳,那该多好啊”的意愿。我及时捕捉了这些灵动的信息,布置了《要是我也去死海》的作文,让学生一吐为快。有些课文的主人公命运悲惨,如《和平鸽》中的小男孩,而学生的情感又是丰富的,冲动的,他们深深地为主人公抱不平,教师灵活把握学生的心态,让学生觉得自己最想说的话,这样像《假如小男孩来到我们中间》一类的作文片刻功夫跃于低上。只要教师有意识,阅读教学中处处有想象作文的源泉。因此走想象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之路,是课题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二.与课外活动结合,在想象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1 .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中汲取灵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让 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用眼看一看,用耳听一听,用鼻嗅一嗅,动口尝一尝,动手做一做,活动中学生尽情展示自我,切身地体验过程。活动中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就会使学生掀起情感韵波澜,激起想象的欲望。此时,外在的习作要求已变为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习作便成了学生生活的需要。如结合家务劳动以及自己的拿手绝活,可写{教你一招》;结合游览名胜古迹,可写《***(地名)——假日好去处》等,又如:学校暑假整修,这是学校的大事,通过大队部给全体同学写倡议书;发挥想象,写下校园中最有特色或最亮丽的一处向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作介绍;这时的习作训练成了连接校园内外、新老学生间沟通的桥梁,也是学生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2.在特定的主题教育中获得体验。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总是见缝插针地引导他们细心观察,着力探微。端午节来临之际,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端午节”为主题的观察体验活动,事先让学生说说准备观察什么?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端午节的来历,人们会在端午节做些什么、商店的粽子销售情况,家家户户门口插着的艾叶等。接着,我又让他们说说怎样观察,有学生说粽子可以看看各种形状、各种馅料,甚至各种价格,还可以闻闻气味、用手摸摸;有的说又有学生说可以到各个食品店超市菜场看看买粽子的顾客的多少,比比不同的价格等。有了这些铺垫,学生的观察体验活动不再盲目,而之后的写作也不再是空泛的了。学生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合理的想象,把端午节学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的场面,汨罗江边的屈原等画面通过小随笔表现出来,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3.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成长。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让想象作文走进生活,把丰富的假日生活,身边熟悉的人、事引入作文课堂,提高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写.例如“五一”节开展“今天我当家,为家长减负”的活动;“爱科学月”中,做一件小制作,写一篇小论文,开一个科技信息交流会等。《未来的房子》、《假如我是科学家》„„一篇篇充满童心童趣的文章,充满了幻想,流露了真情,那就是学生想象的体现。

三.与社会生活结合,在想象中表达内心的逸趣。

1.了解社会,增强作文的实用性。为了使学生获得以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交往能力,作文教学也应增加实用性,如写广告、产品介绍等等所直接处理社会生活实际的文章,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学生生活.如:“我们的科学实验报告”,让学生懂得科学报告同样是作文,进行智力测验,听说读写动全面进行,涉及初步的说明文写作。“班级新闻联播”,学习攫取新闻和简单的新闻写作,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做“主持人”、“导演”、“编辑”、“演员”和“评论员”。

2.走进社会,增强作文的创新性。例如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学生都挺喜欢阅读探险家的故事,看得出大家对探险家都非常佩服。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挑战自我、探求未知世界的愿望。于是我设计搞一次模拟探险活动。到什么地方去探险呢?我请学生和我一起收集了一些亚马逊河配风光的图片和文章,。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创设的情景,围绕话题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并能比较流畅记叙想象片段。同学们的探险经历非常精彩,有与鳄鱼搏斗的惊险时刻,有经历艰辛后的重大发现,有身处困境中的绝处逢生,更有许多难忘的小插曲.从而引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培养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训练学生在逆境中合作生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学习习惯。

3.运用社会热点,增加想象作文的生命力。有人说当今小学生的生活面太窄,生活内容太单调,每天就是两点一线,除了看书作业还是看书作业,缺乏生活体验,缺少写作素材。其实不然。学生接触的东西不仅来自课堂上,书本上,还有许多来自家庭、社会、广播电视以及多媒体网络。学生并不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对生活的关注,缺少发现。作为教师,所要做的是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其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社会“热点”话题,把它作为作文教学得研究,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写作情感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世博会顺利召开以后,让学生写了《梦想成就美丽》等等。抓住“成就”二字,让

学生畅谈自己参观世博会的所见所闻和感受,自由地写作,既可用记叙文的形式写,还可用诗歌的形式写,也可用书信的形式写,甚至还允许学生用随笔的形式去表达,从文体上营造出较为宽松的氛围。结果,学生不但乐于写,而且创新情趣高涨,文章生动活泼.学生通过想象而感受世界的神奇与美好,并通过想象从自然中获得收益,提高自己。我们要利用想象这个有利凭借,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借助于艺术的翅膀去发展想象,丰富情感,提高智慧,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文也可以是快乐的。

感受·体验―积累―思考·表达

客服体验感受

职业体验感受

军训体验感受

感受体验渗透

感受母爱 表达真情

角色体验活动感受

体验父母工作感受

会展体验与感受

体验真情 感受真爱

《感受 体验 表达.doc》
感受 体验 表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