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实习心得

2020-03-03 08:54: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苏杭实习心得 行程记录: 4月1日—4月4日:杭州 4月5日—4月11日:苏州 4月11日晚:上海南站 从3月31日傍晚坐上开往湘潭火车站的大巴开始,一直到4月12日风尘仆仆却满载收获地抵达学校,10级园林系为期十二天的苏杭实习圆满落下帷幕。 第一天:杭州市区——虎跑——中国美术学院——河坊街

杭州印象。从稍显破乱的火车站闸口出来,发现杭州多山,东一座西一座俏生生的穿插在杭州市。往市区走,杭州的车辆礼让行人,就觉得杭州的人也清秀可爱。稍后乘车进入市区,不由得赞叹着路边让人目不暇接的春色扑面而来,行车道旁地被搭配灌木的组合,像是翠色欲滴的画纸上铺满了艳丽生姿的风景,仔细观察后又发现。行车道旁的绿化植物郁郁葱葱,掩盖掉丑陋的路肩,就好像水泥马路边就是清新的大自然,毫不做作。进入风景区后,满眼尽是山林美景,一条虎跑路(图一)似乎铺在树丛间,两边杉树参天夹杂低矮乔灌木,又利用地势变化遮挡后边的事物,让 人错以为走进山林深处。

图一 虎跑路

虎跑印象。进入虎跑景区,随着地势往上走,路旁总有水的陪伴,或是一汪静谧的潭水(图二),或是一股轻快灵动叮咚作响的小溪,景物安排紧扣”泉”字主题,也令人神清气爽。虎跑景区分布着有东西、南北两条丁字式轴线组成的庙宇建筑院落。值得一提的是,两条布局轴线近成90°角,这样很容易割裂景区整体性,但它们巧妙地借助统一的主题“泉“造景,使二者和谐共处。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梦泉(图三)的景点中,禅师梦泉的石雕前,有一池幽蓝色的潭水,潭水不兴波澜,水面漂浮黄叶,暗示禅师梦的恬静与瑰丽。这样奇幻的美丽作为虎跑景区的高潮景点,精彩至极,余韵悠长。二是仰止亭与弘一法师墓所在地。它地处两个轴线过渡衔接的地方,周围环境清幽雅致,竹林环绕,我们去时遍地竹笋抽新,似乎象征着佛家对于生死轮回的参悟。

图二 路旁的潭水

图三 禅师梦泉 中国美术学院印象。晚些时候,去了位于西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它的大门(图四)使用的色彩类似江南民居的白色和深灰色。高大的立柱和玻璃的匾额在灯光的仰射下在光与影的交织中神采飞扬。学院内部,是由两侧的充满古典建筑元素却现代感十足的建筑楼、景墙将前厅广场围合成一个半开敞的小型庭院,庭院顶部大手笔地覆盖着仿木质构架(图五),奇幻非凡。中国美术学院的构筑物几乎全部是现代建造方式,但它却几乎无所不在的闪耀着中式古典元素,尽情地展示着现代设计里的中国式的浓墨重彩。

图四 大门

图五 庭院顶部 河坊街印象。仿宋式的建筑和街道。店铺里充斥着现代商品,没有与硬件匹配 的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较失望。 第二天:西溪

第三天:太子湾公园——西湖西侧——岳王庙 第四天:西湖东侧

太子湾公园印象。公园定位:营造单纯,自然,明快的氛围。围绕公园定位和主题,全园很少亭台楼阁等构筑物,只有少量体现自然野趣的风车,花房和木屋。另外,公园很注意地势的起伏变化,在游人沉醉于美丽的花田时,多样的竖向设计使这些植物姿态万千,美不胜收。也使游人感到置身于郊游野外,俯仰尽是自然气息。

西湖印象。翻看地图我发现,西湖畔密密麻麻布满了景点,历代文人义士都爱煞这湖水,这池无限风光。当走在白堤,苏堤上时稍不留神就可能漏掉仰慕已久的景点。所以请把脚步放缓,聆听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诉说千百年来的历史和传说。白娘子与许仙在断桥边续千年之缘,才华横溢的 苏小小埋骨西泠桥畔与铮铮铁骨的烈士秋瑾遥遥相望,岳武穆精忠报国长眠西湖畔,六桥烟柳的苏堤记录着苏轼的累累政绩,英台送别山伯把短短长桥来回走了十八里,巍巍雷峰塔却压不住白素贞一颗赤诚的心……在我眼中,西湖的美,不仅在于它满载着历史与传说,也在于这里近水细腻远山如黛,远近呼应如一幅正徐徐展开的中国山水画。走在西湖畔,近处(图六)有水光潋滟,点点渔舟,蒙蒙细雨中轻扭着腰肢的垂柳,抬头远望,湖中摇曳着三潭印月(图七)的倒影,淡如秀眉的远山连绵不绝,点缀在山间的雷峰塔,保俶塔时隐时现,令人向往。

图六近处柳绿桃红

图七 远山倒影

媲美天堂的杭州自古就美得令人动容。而漫步于现代化的杭州街头,仍然讶异它巧妙地包容着作为都市的时尚气息和气质中烟雨朦胧的古典江南韵味。另外,杭州的景区隔而不分,赫赫有名的西湖,太子湾公园仅一街之隔,没有高墙耸立,设关设卡,它们成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融入整个城市规划进程中,而不是作为孤立的公园存在。从西湖,太子湾,南山路,信义坊河坊街一路上都是连续的景观序列,有主题,有功能,有历史生的景 观,也有现代的景观,使它成为一个多维的休闲空间。整个杭州如同一个大游园,处处惊喜,步步惊叹。

而相比西湖自然 的湖光山色所带来的开阔美感,苏州是内敛而精致的聚合典雅。 第五天:西塘

西塘印象。西塘很美,尤其是天上飘着斜斜细雨,游人三三两两地走在蜿蜒的廊棚底下,看着鳞次栉比的民居临水而建,狭窄的河道里船夫慢悠悠地驶着船,好像千年的时光也这么摇曳生姿地绕过船桨游走了。 第六天:金鸡湖——七里山塘——金鸡湖 第七天:留园——桐泾公园 留园印象。当我们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抵达留园时,我发现前晚我路过它门前很多次都没发觉原来这就是入口。它和之后的所有园子一样,安静地藏在巷尾街头,满足了园主人渴望隐逸回归山林的愿望。这大概就是大隐隐于市的真实体现。说回留园,初进园子幽深变幻,狭窄开合的压抑的空间,让人惊叹于造园者对于光影的无穷操纵。从大门到古木交柯,花步小筑一段欲扬先抑的空间,设计者利用了小天井,屋顶上的明瓦、屏风、“之”字去廊,漏窗等元素营造了富有光线变化,明暗对比的空间。经过这段本身很小却在技巧性地设计后变得曲折旷奥的空间后,在绿荫轩视野豁然开朗。仿佛跋涉过长长的蜿蜒山路,终于攀上顶峰那一刻,眼前一片明朗,心也跟着狂喜。我也折服于造园者通过对于空间等实体的处理,带给人心灵感官上的触动。这样的手法可谓之巧夺天工,鬼神莫及。另外,留园虽然不大,也将全园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风格。西部(图八)乡野趣味浓厚,假山真石堆叠形成条条沟壑,一派山林葱郁的气质。相对应的,东部以建筑院落为主,庭院间多是特置石峰,满足当年园主刘恕喜赏玩奇石的嗜好,连置石与建筑之间的距离与置石本身的高度都非常讲究。东南面的小院(图九)植满牡丹,去时正值盛开,满园花香四溢,假山凉亭都成为配景。中部以开阔的水景取胜,对比东部较封闭的建筑院落,中部的建筑物以亲水为主,建筑体量把握得当。这样的划分,使园主在不大的园子里欣赏到自然的多面和多变。

图八 山石形成的沟壑

图九 牡丹小院

桐泾公园印象。经过老师讲解,我对于桐泾公园的盲人植物园印象深刻。植物园内细节的处理体现了社会对于残疾群体的关心和体贴。道路的标识牌上刻有盲文;人行道的铺装通过凹凸不平来提示盲人的行走,转弯或停止;人行道旁设有扶手以辅助行走;在辨识植物的指示牌上,不仅刻有盲文,还设有语音讲解功能,使盲人通过触觉,嗅觉之外更深刻地了解植物。盲人公园的设置,除了帮助残疾群体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之外,也向我们正常人展示了另外一种世界,它提醒我想像失去一种感官后的生活,是不是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并更多地向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第八天:拙政园——七里山塘

拙政园印象。游览拙政园的时间很充足,所以体会较深。我们曾学过,相比北方皇家园林的人工挖池造山,大开大合的地形变化。多处于市井中的江南园林由于封建等级限制和人力财力资源的有限,更倾向于在极小的地段内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所谓“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这样以小见大的手法就常用在江南园林中。但是如此写意设计,会造成园林内地势缺少变化,竖向设计一成不变,令人觉得枯燥乏味。所以,造园者把庭园分区,缩小水平面上的距离,以衬托地势的起伏变化。同时赋予不同分区不同的内容风格,这也使园主在自家庭园中体会不同的自然风景。在拙政园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的分区。拙政园的占地面积在江南园林中是较大的。它园林部分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东部归田园居保持舒朗明快的风格,多自然野趣,入口大门处有缀云峰作为障景,旁边连璧石与之呼应。中部以开敞的水体为主,建筑物多临水而建围绕主水系形成高低错落的亭台楼榭,集中体现了江南水乡的韵味。中心聚合的水体在经过荷风四面亭后分散成两股,经过小飞虹流向跨水而建的小沧浪的南面,像是水流无穷无尽。西部水体叫闭合,水系延伸至南部塔影亭处,水道变窄,有流至细处水之尽头之意。经过这样的分区拙政园原本单一的地势,变成了包容不同特色景观的园林。 第九天:苏州博物馆——狮子林 第十天:沧浪亭——网师园

苏州博物馆印象。苏博的设计,延续了贝大师一贯的利用几何图形构图的方式。临近拙政园的地理位置,苏博深灰色花岗岩与古典白灰的色彩搭配,使采用现代钢材质的苏博与周围环境显得协调一致。而贝氏建筑的魅力更多在于细节,博物馆庭院内的片石假山巧借拙政园的树(图十),假山前的平静水面反射假山倒影美轮美奂,博物馆内案几形台阶两边翘起,造景墙上九曲桥盛载水幕,变形的坡屋顶既有传统元素又使采光良好(图十一),直射的阳光通过玻璃屋顶折射到室内可保护展品,地板上光与影的组合是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图十二),展品橱窗的框架变细可以使得展品显得厚重…无所不在的对细节的关注使苏博作为一个展示艺术品的构筑物的同时,它本身成为了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图十 片石假山借景拙政园

图十一 变形的坡屋顶

图十二 光与影 在出外实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的是与在学校的自我完全不同的认知。在这基础上全身心地体会风景的美丽,水乡的温柔和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愉悦。

大自然鬼斧神工,变幻无穷。古人穷千年的智慧摸索学习,创造了美轮美奂的自然式山水园。而在这短短十几天里,我所见识到的精致不是书本可以寥寥数语概括描绘的,那是千百年的历史沉淀,文化的立体呈现。

到如今,轮到我们向自然学习,思考如何与自然共存。

2013.4.21

苏杭实习报告

苏杭实习报告

苏杭实习报告

苏杭实习报告

苏杭实习报告

苏杭实习专题报告

苏杭实习报告

苏杭实习报告

苏杭写生实习报告

园林苏杭实习报告

《苏杭实习心得.doc》
苏杭实习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