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14

2020-03-03 06:36: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术报告14

题目:“灵气论:中国艺术精神之底蕴”

殷国明 教授

时间:2013年5月29日

5月29日晚,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殷国明先生,做客我院,以《灵气论——中国艺术精神之底蕴》为题,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灵气盎然、清新脱俗的视听盛宴。

殷教授重点阐述了灵气轮的思想渊源和美学意蕴。首先,他以楚辞名句为起点,梳理了我国灵气论的来源:“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因为他们能沟通天、地、人。因此,灵是进入神秘境界的媒介。在分析灵气论的美学意蕴时,殷教授以朝代为经、以诗文为纬,在书画中为学子们勾勒出一副“灵气地图”:秦之后,由于楚辞对文坛的冲击和长生不老的艺术想象,灵气论逐渐走向成熟,如班固《幽通赋》对灵气、灵迹、灵感的追求贯穿全篇。魏晋南北朝时期,灵气论则体现于《文心雕龙》等文学理论之中,而“以气谈文”则以曹丕的《典论》最为著名。文中倡导“文以气为主”,而气有清浊之分,且“不可力强而致”,尚自然、重性情,才可与天意相通。殷教授以谢灵运的画作“登江中孤屿”为例,向学子们讲解了古代文人寄居山水田园的清气,及其独特美学意境的追求。汉朝时期,文人对外在灵山仙境的向往更加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体现在书法绘画中,则是对“灵气贯通”这一境界的强调,如王羲之《兰亭集序》的酣畅潇洒,卫夫人《笔阵图》的肆意纵横。唐朝更将艺术创造与灵气紧密结合,认为艺术存于一长一短之妙,长久的是艺术魅力,短暂的是灵感飞逝。

“对艺术家而言,灵气表现为一种素质和气质;对艺术而言,灵气则是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关照。”在追溯了灵气与我国艺术精神的密切联系后,殷教授指出,在现代化快速发展、追逐市场利益、入世心理膨胀以及题材受限等种种制约下,现代艺术创作缺乏灵韵、意味,灵气的衰败成为现代艺术衰败的根本征象。“殷老师把灵气缓缓灌注在我们心田中,让我们了解灵气的思想渊源,让我们看到养气、治气、充气、元气的能量;让我们看到了灵气的美学意蕴;让我们体验常见常新的灵气魅力!”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14.doc》
学术报告1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