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部队发展汇报材料

2020-03-02 14:29: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当有人身陷于火海,或困厄于高楼,或沉溺于水中,或命悬于塌方,或危难于荒野,有一群特殊的官兵总会风驰电掣般地赶到您身边,同火魔搏斗,与灾难对峙,跟死神赛跑……

这就是青海省公安消防部队。

这是一支专门为当地政府承担消防工作职能的部队,是与社会各行各业,人民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部队,是由地方政府领导的攻坚克难、排忧解难的部队,更是闻警即动的全天候部队。他们时刻用青春和热血托举着安全使命!

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消防作为社会安全屏障的重要机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抢险救灾”、“监督执法”、“安全宣传”、“社会救助”等一系列责任型概念早已广泛地活跃在公众的视野,被人们熟知和铭记。

——题记

一切为了人民

——青海公安消防部队纪实之一

走进消防部队每一个基层中队的荣誉室,各种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荣誉奖牌令人目不暇接。历经几代消防人锲而不舍、艰苦不懈的创业,经过一茬茬消防战士舍生忘死、无私无畏的奉献,一种特有的精神——奉献的精神、吃苦的精神、

1 爱民的精神在这里浓缩……

人们不会忘记,2011年4月9日那个残酷的日子。西宁市西关大街纺织品大楼发生火灾,火势燃烧猛烈,且火借风势,情况相当危急!接到报警后消防官兵立即出动,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救援也随即展开……

生命如天,刻不容缓!15时03分,当西宁支队官兵到达现场时已是一片火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楼内几十人被困。“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火灾发生后,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作出的重要指示!省委副书记、西宁市委书记王建军,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鹏新、省公安厅领导以及西宁市有关负责人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协调火场指挥救援。

指示就是命令!40多辆消防车500余名官兵在第一时间集结,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云梯车缓缓升起,又缓缓降下,从第一名被困人员从云梯上被医护人员抬上担架的那一刻起,更多的群众通过这条绿色的生命通道步入人生的坦途——一个、两个、三个……随着云梯一次次升起,15名被困群众被全部救出。

为防止火势蔓延扩大,消防官兵形成4个攻坚组先后24批次,280人深入着火层进行内攻!与此同时,53米高的曲臂云梯车出水炮从外部对新建楼外保温材料进行不间断冷

2 却,2辆16米高喷消防车,从原建楼南侧直接打击楼内明火。21时37分,原建、新建楼内的明火基本得到控制,30层的高层商住楼保住了!

如果说天灾无法避免的话,那么人祸往往也会不期而至。2008年7月24日,大通县塔尔镇下旧庄村一座在建的清真寺在施工过程中突然坍塌。西宁支队官兵闻警出动,调集8个中队,16台特种消防车,120余名官兵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救援。

时间就是生命!官兵们在犬牙交错的坍塌现场,利用生命探测仪、机动链锯、无齿锯等特种器材装备,对坍塌房体构件进行破拆切割,分秒必争地实施紧急营救。为了不伤及民工身体,很多官兵只有用手小心翼翼、紧张有序地扒土作业,许多围观群众深深感动于眼前的救援一幕,都自发地维护现场秩序,使现场营救有条不紊地进行。为防止再次发生塌方,以防造成二次伤亡危险,一部分官兵对现场松垮的木梁和堆积的虚土进行了转移清除,经过13个小时扣人心弦的艰苦作战,终于将7名遇难者、24名受伤人员全部救出。

毒魔肆虐,消防官兵迎险而上。在2010年10月17日发生的大型油罐车30吨粗苯泄露事故中,消防官兵不顾油罐车侧翻的危险,不顾蒸发的毒气,冲进冒着浓烟的地带成功解救两名被困人员。

一次次电光火星的激烈碰撞,一次次命悬一线的紧急处

3 臵,不仅没能摧残消防官兵的肉体和意志,反而练就了他们一身的虎胆和过人的本领。

时间凝固在2010年4月14日清晨,得知玉树发生地震的消息后,全省消防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总队抗震救灾指挥部迅即成立,调集西宁、海东、海北、海南支队400多名官兵疾驰灾区!

救人!救人!在地震发生仅仅4分钟后,玉树支队就已经在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坍塌的教学楼展开了救援。面对一次次余震,又一次次冲锋,消防官兵在险象环生的灾害现场,争分夺秒,奋力抢救,15名学生在四个小时后成功获救!

茫茫夜色里,一栋坍塌楼房的废墟中,地震引发的大火在燃烧。西宁消防支队杜仕海顶着强烈的热辐射和火焰腾起的水蒸气,不顾余震的危险,一点点移动,一步步靠近,硬是把被困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橙色的身影像一团温暖的火焰,点燃了劫后余生者眼中的希望。橙色是震区最温暖的颜色,群众只要看到消防官兵橙色的身影,就会有一种信任感和依靠感,心里就有了希望。

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已过,消防官兵“不抛弃,不放弃”,将搜救范围扩大至灾区 27个乡镇,近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希望生命奇迹的出现。果洛支队在距结古镇10公里以外的玉树县小苏莽乡草格村搜救时,在倒塌的废墟中发现了一名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妇女。他们便一边用手动切割机清除障碍

4 物,一边极力呼喊被埋压的妇女。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力救援,这位被埋压了整整129个小时的藏族妇女热土成功获救,创造了在高海拔、恶劣条件下抢救生命的奇迹。

……

一支支消防救援队伍,就像一面面生命的战旗,插向灾情最严重的震区;一个个消防战士,就像一枚枚无畏向前的利箭,冲刺在生命最需要的地方!全省9个支队422名增援官兵,连续奋战近10个昼夜,共救出埋压群众190人,挖掘遗体208具,疏散被困群众4105人,抢救财产价值9000余万元。

大爱同心,真情无价。在许多灾难突发的时刻,消防官兵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施以援手。

2010年7月6日,受高压强对流降水影响,格尔木温泉水库蓄水量暴涨,直接威胁着格尔木市的安全。闻讯后,省消防总队先后调集40多辆抢险救援车、500余名官兵增援格尔木抗洪救灾行动。铲沙袋、打地桩、填土基……消防官兵不分昼夜地筑坝固堤,橙色的身影凝聚成了一条血肉长城,一次次拦堵着洪水的层层进逼,20个挥汗如雨的漫漫昼夜,消防官兵营救人员230人,疏散群众985人,修建防洪堤坝640米,填装沙袋20400个,搬运土石7030立方,帮助群众搭建帐篷140顶。

水火无情。仅仅过了个把月,灾难又一次降临到甘肃省

5 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由于连续强降雨导致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要求,省消防总队调集西宁、海东、黄南等支队120余名官兵组建成“青海省抢险救援突击队”,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进行跨省增援。救援现场,消防官兵在倒塌的废墟中,背负生命探测仪、救生绳索、破拆工具等几十斤重的救援器材不分昼夜地进行施救……疏散转移被困群众480人,解救被困群众18人!

生命如天。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消防官兵的身影。据统计,近几年全省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出动消防车辆9221台(次),调集官兵39783人(次),抢救人员3800余人,疏散被困群众19900余人,挽救财产损失达7.65亿元。

一切为了人民

——青海公安消防部队纪实之二

从大量的火灾档案资料中显示,很多火灾常常是出于一个随意仍掉的烟头和一截裸露的电线!作为一个正在日新月异发展的西部资源和地域大省,谁又能保证没有一个人随意扔弃一个烟头,又没有一寸裸露的电线呢?不必讳言,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青海也是一个火灾隐患无处不在的区域。古人云:“防为上,救次之。”为此,省消防总队结合青海区

6 域经济特点,以“防为要”为指导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青海省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全省消防工作,先后颁布了《青海省消防条例》、《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依法行政、依法治火提供了依据。特别是《青海省消防条例》的颁布实施,解决了全省消防工作亟需地方立法规范调整的突出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消防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2010年,在青海省消防工作会议上,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何挺代表省政府与各州、地、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级政府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落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等八项目标责任,对推动和加强消防工作社会责任督导机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在青海消防史上当属首次。“制度重在落实”,消防部门在各地政府的牵头下,对每个重点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以现场指导、重点帮扶、召开现场会为方式,开展了“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期火灾、组织人员疏散、消防宣传教育”为内容的“四个能力”建设专项督导工作,强化责任分工,明确重点目标,对“四个能力”建设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指导者进行培训。期间,组织开展各类培训80余次,培训人员6200余人。

2010年9月27日,省政府还组织召开了全省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现场观摩会。为推进全省构筑“防

7 火墙”工程,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省各级公安消防机构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积极联合综治、安监等部门,启动“高原迅雷”系列行动,以辖区高层、地下公共建筑和其他设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为重点,对消防设施进行逐一排查理治,在17800家(次)的检查中,共整改隐患25000余处,形成了对各类火灾隐患和违反消防法规行为的高压态势。

“精之又精,细之又细,严之又严”,是广大消防监督人员的职业本质。他们以其职业的敏感性和优患意识,时时刻刻、反反复复地巡视和查找着藏匿在高原大地上每一处区域、每一个角落里的火灾隐患……为此,他们还根据青海消防工作的实际特点,把玉树灾区和寺院作为重点来抓。

在玉树灾区,总队抽调全省200名“精兵强将”,驻勤于灾区7个安臵区域,分批次对84000余顶(间)帐篷、活动板房进行了“地毯式”排查,集中整改和理治了21000余处可燃物堆放、电线敷设不规范等火灾隐患,对沿街“马路市场”、“帐篷餐饮”等应急市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制定了相关措施。玉树支队还联合灾区各管委会将安臵点细化为33个小责任区域,建立了以基层党组织和警务室为主的消防工作点84个,对灾区居民按照“十户或十五户联防”标准分片划界,责任到户,联点到人,成功构建了“防灭火一体化”和“消防安全管理网格化”防控火灾模式,确保了玉树灾区的消防安全。

8 针对青海2600余座寺院广而散的分布结构,总队与省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青海省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制度法规,对全省深山佛院、道观庙庵的消防安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排查治理活动,加强火源管理,加大消防设施投入,协助组建僧侣义务消防组织,开展灭火演练,大大增强了僧侣消防安全意识和寺院火灾防控能力。

几年间,我省消防监督部门因地制宜、未雨绸缪,向全省各类场所频频出击,对各种火灾隐患挥出重拳,先后开展了公共娱乐场所、易燃易爆场所、“三合一”场所、学校、医院、人员密集场所、寺院古建筑、高层建筑等百余次具有青海特色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解决消防安全隐患几十万之多,为企业单位解决消防难题几十万件,审核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验收工程项目也达十几万之多,创造了青海十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特大火灾事故的奇迹。

总队长刘江民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不是运气,靠的是这支队伍在各种考验面前牢固树立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法的坚定信念,靠的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作风。

然而,打铁还须自身硬。每年总队防火监督部都要对全省监督干部进行培训,通过挂职交流、专家讲座、远程教学、计算机评级等形式大力提升每一位监督执法干部依法履行职责的素质和能力。在全国“大教育、大培训、大考核”考

9 评审定中,全省678名执法干部通过4次51场模拟考试和执法技能竞赛,83.75%的干部获得了国家消防岗位资格证书。同时,总队从执法思想、执法队伍、执法行为等方面规范和推进全省执法单位的正规化、科学化、法制化建设进程,在全省范围内实行透明服务、全面监控、动态跟踪、信息化管理等执法模式,全力打造“亲民消防”的良好形象。在走访的965家社会单位,万余份的民意调查中进行评估筛选,涌现出了海北州消防支队、西宁市城中消防大队等一大批执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而今,“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已成为青海消防执法干部中的一种责任意识!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对消防监督人员来说,他们不仅是执法的权威,更是预防灾害的先锋。他们深知,防范的意义永远大于救灾。他们用忠诚、智慧和汗水,为高原人民日夜守护着长久的安宁。

一切为了人民

——青海公安消防部队纪实之三

“消防工作,宣传系于一半”,这是对宣传工作的最好注解。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生活着藏、回、蒙古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2.76%。加之地广人稀,语言不通,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着实给消防宣传工作带来

10 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使消防知识在青海高原大地遍地开花,很多牧区消防宣传员通常搭乘便车、骑马徒步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走访,语言不通,就专门邀请民族干部当翻译;牧民不识汉字,就将宣传材料用藏汉两种文字编写。他们还利用业余时间到几十里以外的河滩谷地拣石头,然后再搬到公路沿线的山坡上,堆砌成永久性消防警示标语,还将消防知识译成藏语,刻在石头上,放在牧区各个村镇、寺院等群众聚集的地方宣传。而今,在各地城镇、繁华街巷,在国道、省道沿线都能看到消防警示标语、广告栏等宣传性标志。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设臵各类消防公益宣传广告和警示标语 20000余处,面积达几十万平方米之多。

对于这些标刻在石头、街道等处的固定宣传来讲,流动宣传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当江南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时,高原的春天还瑟瑟地蜷缩在刺骨的寒风中。一大早,海北消防支队的三名监督人员匆匆吃了几口早饭,就整理起宣传展板来。今天,他们要去海晏县三角城镇的一个偏僻山村里进行消防知识宣传。

鲜亮的展板一经摆出便吸引了全村人的目光—— 快去看啊,又来宣传消防知识了。消息传开,当地群众把官兵和宣传展板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没来得及喝口热水,宣传员小张就开始了一天的宣讲,

11 “家庭防火有三宝:电筒、绳索、灭火器;农村防火有三要:小孩不能把火玩……”注意到有些群众把未燃烬的煤灰堆放在柴垛附近,小张又扯开了嗓门:“未燃烬的煤灰不能放在容易燃烧物体的附近”,“风吹灰飞,易着火”……

面对群众的询问,小张更是不厌其烦,一一解答。 这样的宣传景象,在全省随处可见。近年来,总队以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为切入点,全省监督执法干部跋山涉水,走村串户,贴广告、写标语、发传单,消防知识已逐步渗入到了社会的各个群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六进”(进企业、进学校、进农牧区、进寺院、进社区、进家庭)是青海消防宣传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今在社会效应的推动下已成为了消防宣传的优质“品牌”。几年中,省消防总队通过开展灭火演练、逃生自救、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张贴醒目标识等形式,把“六进”活动推进到了9300余家社会单位、寺院庙宇和广大居民区。

青海,是全国著名的四大牧区之一。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草原牧区占全省总面积的70%还要多。以海北州藏族自治州为例,所管辖的海晏、祁连、刚察、门源四县,均属于以农牧为主导产业的地区。为此,海北支队结合驻地特点,把“六进”宣传工作中的“进农牧区”作为重点来抓,推广试行农牧区的试点工作,通过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发放藏汉

12 双语宣传材料,开展消防培训演练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农牧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同时,支队还制作了一部分藏语视频讲座、编排了一部分藏汉混合型的宣传类表演节目深入到农牧区流动表演。目前,“进农牧区”已成为我省消防宣传工作的一个亮点。

在企业,消防官兵结合重点单位标准化管理,开展实而细的消防宣传,并与企业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并根据企业的特点,编印“企业防火三字经”;在学校,全省广大中小学校普遍设立了“消防专区”,鼓励师生写消防、学消防、画消防,通过与学生互动、联谊的形式开展消防宣传工作,并定期开展演练工作;在寺院,监督干部鼓励僧侣,让僧侣们自发组织宣传服务队进行宣传……如今,“六进”活动在高原大地上悄无声息地融入了百姓的生活。

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从而带动一个整体”是近年来总队实施消防宣传的重大策略。2006年,总队与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安监局等单位联合启动了“万人消防志愿者服务活动”,来自全省各地5000名消防志愿者和近10000名群众共同参与了启动仪式。如今,在5000名消防志愿者的宣传与鼓励下,每年都有新的成员加入。截止现在,全省消防志愿者已近5万人,开展消防志愿者培训活动500余次,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7800余次,受教育群众达百余万人次。

13 红门开放,惠及万众。全省各地消防部门每月都要开展一次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红门开放”活动,邀请单位团体,组织学生群众,走进消防,学习消防。通过参观了解、知识讲座、器材展示、演练操作的形式,面对面、手把手地直接与群众“对话”,从而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近年来,我省消防部队基层中队共向社会开放3780次,近百万人接受了安全知识的普及。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全省消防部队还针对百姓这一最广泛的群体开展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印制6万余本《青海省消防条例》发放到民众手中,组织开展新《消防法》知识竞赛、“119”消防知识宣传主题会、消防知识有奖征文、“119”文艺演出、消防志愿者活动等社会覆盖面广的宣传活动。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专题进行消防常识的宣传,让消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多种宣传攻势有力提升了公众的消防安全素质,在全省范围内营造出了“人人参与,人人互动”的良好氛围。

一切为了人民

——青海公安消防部队纪实之四

人们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对消防部队来讲则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

14 有这样一个例子:每年的除夕夜,万家团圆,人们容易乐而忘忧,导致火灾骤然增加,西宁各基层中队的官兵在除夕夜几乎没有吃过一顿安稳舒心的饺子。常常是饺子刚下锅,警铃就响了,还没有归队,又一起火警在等待着他们去扑救,往往一个通宵连续出动四五次,等停歇下来,饺子早已成了疙瘩汤,所谓除夕的饺子也就吃到了初一上午。

一名优秀的消防员要集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于一体,这样在处臵灾害事故时才能具备灵活、敏捷的身手,才能保证顺利完成任务。如果要问你,一次完成负重60公斤的假人运动100米、背负16公斤的泡沫桶迅速前行100米,翻动卡车轮胎前进100米、再肩扛15公斤重的煤气罐前进100米,你需要多长时间,你一定还未敢尝试便已经吓的要吐舌头吧?

但这却是作为一名消防铁军队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因为在以生命为重的抢险救援的危急关头,没有超强的体力和耐力,是不可能顺利完成各种复杂情况下救援任务的。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这是消防部队练兵的旨要。2009年9月,公安部消防局制定和提出了“打造公安消防铁军三年规划及考核方案”。为此,省消防总队根据青海地域特点,结合省情、队情,在西宁市、海西州相继成立了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机动队,在西宁、海东、海北等9个支队组建了29个灭火攻坚队,如火如荼在高原大地上掀起了“打造

15 高原消防铁军”的练兵热潮。

一团团干渍的汗水,一遍遍助威的呐喊……几乎每一天,他们都要训练8个小时之多,甚至连后勤炊事员都要参加各项科目训练。专家专门做过测试:一个消防队员每日的训练量与一个重量级举重运动员相当,并且所从事的工作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

“沙场秋点兵,比武竞风流”,2010年8月26日,全省340余名现役消防和企事业专职消防人员组成38个业务竞赛代表队参加了省消防总队举办的“打造高原消防铁军”比武竞赛活动。

一组组娴熟精湛的动作,一个个惊险精彩的场面……在为期4天的角逐中,通过“消防铁人”、“400米疏散物资救人”、“负重登高救人”等15个消防业务训练项目的比拼,成功检阅了青海消防部队打造“高原消防铁军”的训练成果,也充分体现了消防官兵“攻坚用我,用我必胜”的信念和决心。

其实不需要对消防官兵矫健的身影过目不忘,也不需要对消防官兵精湛的技艺恋恋不舍,在全省9个支队30多个基层中队的训练场上你随时都能捕捉到他们挥汗如雨、烟尘席卷的场面。

“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是每个消防官兵对训练的总结和共识。消防部队的训练不光围着操场练,更多的

16 是要广泛深入到重点保卫区域真刀实枪的练——或一个中队、或几个中队联合出动,练战术技术,练单兵多兵协同配合,练跨区域联合作战,练复杂条件下的综合处臵能力。

一个雨夜,泥石流突袭某地,被困在一幢五层建筑内的群众急需救助。三名队员与时间赛跑,携带安全绳索、安全钩和搬运袋,利用绳索横渡奋力爬向对面的楼顶平台。牵引导向、结绳固定、搬抬运送,被困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安“护送”至安全区域……这是消防官兵实战模拟泥石流灾害现场的救援过程,虽是模拟,但消防官兵的表现同样精神可嘉。

在隧道、在高空、在地下室,消防官兵总是凭“空”假想一些特殊复杂的受灾现场,或被洪水淹没,或被烟雾弥漫,或被毒气熏染……再行设臵路面、岩石、墙壁等障碍,由消防战斗员千方百计动用最有效装备在最短的时间内除险营救。几年间,各地消防部队共组织演练5000余次,参加大规模演习百余次。

然而,这些现场只是消防官兵模拟的假象,但在真正“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面前,先进的装备器材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它被奉为官兵的第二生命。

曾经有这样典型的例子:某化工厂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消防员在个人防护装备不足的情况下,许多官兵只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同滚滚而来的毒魔鏖战。但是,口干舌燥,流

17 泪不止、头晕恶心的中毒症状却难以避免。同样,在处臵一家化工企业氯气泄漏重大事故中,某辖区中队的四名战士被毒气熏倒,在医院的全力救治下才挽回了生命,但对身心的危害是无法治愈的。

以史为鉴,剔除诟病。更新改进消防装备,提升战斗力,成了部队建设的燃眉之急。为此,省消防总队认真分析青海消防结构特点,以重心下移、保障下倾为手段,将加强基础训练设施建设与装备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臵。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公安消防部队2009-2011年装备建设规划》要求,总队近年对基层部队的个人防护、抢险救援器材装备和车辆进行了更新补缺,投入经费1.15亿元,配备各类消防车66台,其中举高类消防车3台,高喷消防车7台,压缩空气泡沫车4台,抢险救援车10台,并首次引进多动能抢险破拆车、大跨距喷射车、排烟消防车和照明排烟消防车;购臵行政、运输车56台;新增细水雾消防摩托车 20辆、消防船艇 8艘。配备消防员个人防护、特种防护、抢险救援、水上救生装备25400余件(套),基本达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每名战斗员2万元的水平。同时,筹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总队、支队指挥中心、卫星短波通信和各级视频会议等“七大系统”,实现了总队与全省各消防支队、大(中)队灭火救援现场的对接,为灭火救援提供了有力的通讯技术支持。

18 2010年,全省还新建祁连、大柴旦等11个消防站,建设了7栋公寓楼,8个训练馆,2个高压氧舱和11个氧吧,维修改造了17栋单位营房,总面积达9万平方米,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官兵的训练生活环境。如今漫步在基层部队的营区,都会惊诧于这里的干净整洁、井然有序:营院办公区、多功能训练区、绿化区、休闲活动区、体育锻炼区规整有序,界限分明;各类工作、生活、保障库室齐全,物品分类存放、标志清楚,使用方便。

部队发展,人才如珍。为给官兵营造训练生活的拴心留人环境,总队把“识才”、“选才”、“用才”的“人才战略”摆在第一发展的位臵,为基层官兵选拔一些有能力、有主见、有思想、有威信的干部充当“顶梁柱”。每年,总队都会对各支队、大队、中队三级班子成员进行量化考评,征询意见,科学评估干部能力,以交叉任免、同级对调的形式,对牧区和城市的干部进行合理调配,交流经验,互补参差,以其缩小和接近每个支队、大队、中队的管理水平,达到齐头并进的目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也是总队在运行人才机制上的一个侧重点。近年,“学生官”大量进入警营,为建设知识性、专业性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学生官”军事素质薄弱的现实,直接造成基层干部带兵能力明显下降,能懂兵、会管兵、善带兵的军事干部奇缺。而一些基层

19 优秀班长、士官的骨干作用却难以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浪费。为此,总队严格按照“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在全省广大士官队伍中通过个人申请、群众评议、基层推荐、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等程序选拔优秀士官担任中队长助理。目前,全省基层中队都已达到了“每个执勤中队配备1名中队长助理”的配备标准。同时建立了总队、支队、中队三级军事人才库,明确了1400名士兵及952名士官的具体岗位,评选出了“十佳士官”,随时掌握士兵的“动态”信息,为今后选拔骨干、择取良才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总队还对玉树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7名“优秀士兵”破格提干、保送入学,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士兵业务训练和管理部队的骨干作用,直接辅助和促进了基层部队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次“破天荒”的改革,充分体现了总队在人才管理上的魄力和决心。

有了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后,总队党委把亲民爱民当作“反哺”人民群众的一项民心工程的来抓,他们立下了“有急事难事,找消防官兵”、“驻守一方,造福一方”的铮铮誓言,用真情和爱心浇灌驻地繁荣的花朵,用赤诚和忠心为政府排忧,为群众解难。植树造林、捐资助学、“一帮一”扶困济危、送消防知识下乡、爱民温情送万家、大走访“开门评警”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全省范围内铺天盖地。据统计,全省基层部队长期照顾孤寡老人360余名,捐资助学贫困学

20 生200余名,慰问贫困群众7000余人(次),参加各种公益劳动4700余次……被驻地人民群众亲切的称之为:“咱老百姓自己的队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只要时刻怀揣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只要时刻不忘自己神圣的职责和肩挑的使命,这支部队的脚步就永远不会停息。消防部队所做的点点滴滴的事情归结于一点,就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安宁,为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这方热土的祥和。

21

兰州市消防部队发展

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经验汇报

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经验汇报

消防部队正规建设汇报材料

消防部队决心书

消防部队心得体会

消防部队事迹材料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部队

消防部队年终总结

消防部队自我批评

《消防部队发展汇报材料.doc》
消防部队发展汇报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