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案

2020-03-02 20:27: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幼女词》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施肩吾及其《幼女词》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授课时间:2017年2月17日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陶者》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梅尧臣及其《陶者》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授课时间:2017年2月23日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陶者》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陶者》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题画》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袁枚及其《题画》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授课时间:2017年3月3日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袁枚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池上》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2.揭题《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3.学生齐读题目。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

授课时间:2017年月1日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

(1)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4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关山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白及其《关山月》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授课时间:2017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棉花》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苏臣及其《棉花》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授课时间:2017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棉花》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棉花》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小松》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 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长廊,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授课时间:2017年月日

二、教学重难点:背诵这首描写松树的诗是重点,难点是能够理解诗的意思,并翻译出译文。

突破措施:通过配乐的经典回放,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1、启发导入

音乐播放:小松(唐

王建) 小松初数尺, 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 看多长却迟。 让学生反复听几遍后,开始朗读,可以分角色朗读。

2、出示译文

小松树刚刚几尺高,还没有长出挺直的树枝。空闲时站在树旁边,天天看着它,只觉得它长得很慢。让学生理解后开始背诵。

3、作者简介

《小松》的作者是唐朝人王建,他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观察松树生长时的情景。

四、教学反馈

学生集体背诵,学生对抗赛。

《神通诗》

(一)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汪洙及其《神通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神通诗》

(二)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汪洙及其《神通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绕口令

教学目的 理解绕口令意义 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绕口令,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游艺形式,由于它短小、活泼、有趣,富有生活气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2.教师范读绕口令,请学生认真听,注意每个字的读音。 3.领学生读绕口令。

4.师生共同讨论绕口令的意思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A课本上的绕口令,同学们选一首来读一读,看谁读的准,读得快。

B我们自己也去搜集一些绕口令吧!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搜集得多。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doc》
传统文化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