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2020-03-01 18:05: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冯威威 中国文化精神

1. 中国文化的特征:顽强的生命力;求稳务实的农业文化心态;尊君重民的政治文化。 2.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人文精神;刚建自强;

3.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爱和宽厚;知礼和诚信;慎独和笃行;舍利而取义;爱国和奉公;勤俭和廉正。

学术与文化思潮

1. 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 2.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3. 由孔子开创,孟子继承并发展的儒家学派,是百家争鸣时期的显学。

4.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其实孝悌是仁的基础,爱人是仁的核心,最终目的是克己复礼。

5.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其学说核心为道。

6.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按时间顺序和地域分为:春秋后期,战国早中期,战国中期,战国中后期。

7. 墨家的创始人是鲁国的墨翟

8. 墨子提出墨家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

9.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0.以吕不韦为首的杂家的代表作是《吕氏春秋》

11.文化史家借用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的概念,将春秋战国称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12.两汉学术文化思潮的最主要特点是儒学由子学上升为官方独尊的经学,占据统治地位 1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政策的推行,使儒学成为汉代文化思潮的主流 14.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15.孟子名轲,他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16.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17.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

教育和科技

1.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 南朝宋文帝时,在京师设立儒学、史学、玄学、文学,称为“四学制” 3.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

4. 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

5. 607年,隋炀帝定十科举士,其中有“文才秀美”一科,即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是产生

6. 改革以后的完备的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几乎向全社会开放;严肃考试、考场纪律,以防作弊;士人入世更快,出路更广

7.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专门文体

8. 科举制度是选士制度,最直接地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政治体制的运行和发展

中国古代典籍

1. 中国古代典籍要览主要有经书、史书、子书、诗文集以及类书和丛书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选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由风、雅、颂构成,诗经中最具民歌特点的是国风

3.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诗经》的“六义” 4.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和事迹的汇编 5.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6. 诗集有西汉刘向编的《楚辞》,收录广记了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7. 我国最早的小说总集是李昉等编的《太平广记》 8. 《永乐大典》是明代规模最大的类书

宗法制度

1. 宗法制度是在氏族社会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产生于商朝后期

2. 中国宗法制度自西周定型后一直延续下去,其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和宗庙祭祖制。

3.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现当代文学概述

1. 在时间上,我们习惯于把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的文学称之为现代文学,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文学称之为当代文学。

2. 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这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开始

3. 1917年《新青年》发表新一批新诗,包括胡適的《鸽子》、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沈尹默的《月夜》等

4. 1920 年出版了胡適的《尝试集》,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

5. 1921年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出版,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自由奔放的诗歌形式

6. 影响比较深远的作品:朱自清的《踪迹》、冰心的《繁星》《春水》、宗白华的《流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臧克家的《老马》、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

7. 湖畔诗社成员潘谟华、冯雪峰、应修人和汪静之,他们的诗集《湖畔》和《春的诗集》以及汪静之的专辑《蕙的风》

8. 新月派诗人,以闻一多和徐志摩为中心。闻一多的新诗集《红烛》和《死水》,以及他关于新诗要具备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三美”主张,为新诗形式的开拓和内容的表现做出了巨大贡献

9. 现代派诗以戴望舒为代表。戴望舒的《雨巷》被称为是“替新诗低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10.艾青的《大堰河》被田间称为“时代的鼓手”

11.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12.1921年10月,郁达夫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专集《沉沦》,接着,叶绍军的《倪焕之》、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张天翼的《华威先生》、钱钟书的《围城》、张爱玲的《金锁记》、黄谷柳的《虾球传》、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马烽和西戎的《吕梁英雄传》、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 13.优秀散文:冰心的《往事》《寄小读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郁达夫的《履痕处处》、柔石的《一个伟大的印象》、夏衍的《包身工》 14.优秀的戏剧: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田汉《获虎之夜》《江汉渔歌》、欧阳予倩的《泼妇》、胡適的《终身大事》、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家》《北京人》、郭沫若的《屈原》、阿英的《南明史剧》、陈白尘的《升官图》、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杨绍萱的《逼上梁山》、贺敬之的《白毛女》

15.在小说创作中,有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初雪》,有写新时代新生活的《登记》和《结婚》以及提出两极分化问题的《不能走那条路》 16.革命历史斗争小说: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曲波的《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17.农村生活小说: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浩然的《艳阳天》,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 18.“伤痕文学”: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19.“反思文学”:叶辛的《蹉跎岁月》,梁晓声的《雪城》 20.“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 21.“乡土文学”:刘绍棠的《蒲柳人家》 22.“寻根文学”:韩少功的《诱惑》和《归来》 23.“军事文学”: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 24.“现代派小说”:王蒙的《风筝飘带》,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莫言的《红高粱》 25.“实验小说”: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洪峰的《板地之侧》,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 26.“新写实小说”:池莉的《烦恼人生》、刘震云的《单位》 27.被称为“上古之书”的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尚书》

元明清及近代文学概述

1. 元代文学,包括诗文、散曲、戏曲和小说 2. 优秀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汤显祖的《牡丹亭》

3. 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4. 明初成书的《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 5. 施耐庵的《水浒传》

6. 成书于明代中后叶的《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 7. 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是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8. 著名的拟话本作品有: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

9. 曹雪芹的《红楼梦》在艺术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10.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讽刺小说 11.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12.清代传奇的杰作: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宋代文学概述

1. 词被称为诗余

2. 周邦彦有“词中老杜”“词家之冠”美誉 3. 优秀作品:柳永的《八声甘州》《雨霖铃》,苏轼的《江城子》《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扬花词)《念奴娇》,周邦彦的《苏幕遮》《西河金陵怀古》,李清照的《声声慢》,辛弃疾的《破阵子》《水龙吟》

4. 北宋诗坛最有影响的诗人是苏轼和黄庭坚。

5. “苏门四学士”指: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6.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7.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 8. 北宋著名历史散文学家司马光写成的《资治通鉴》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学价值 9.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

10.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爱国诗人 1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1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代文学概述

1.“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成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个屹立并峙的高峰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4.杜牧擅长七绝,而李商隐擅长七律

5.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与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

6.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7.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最著名的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 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2.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3. 班固的《汉书》是继承《史记》体制写成的第一部著名的断代史

4. 建安文学作品表现时代精神的现实主义诗篇,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具有鲜明时代风貌及个性特色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应玚、刘桢、阮瑀 6. 阮籍和嵇康是正视文学的代表

7. 以谢灵运和谢朓为代表的山水诗派,大大拓展了诗歌创作题材,“大小谢”的创作成就,促成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

8. 谢朓、沈约等人从事声律研究,并创作了“永明体”,为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架设了桥梁。

9. 继魏晋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之后,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

10.北朝散文: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范晔的《后汉书》 11.汉乐府诗来源有二,一为采自民间的歌谣,一为文人作品,均配以音乐 12.《乐府诗集》为北宋郭茂倩编,辑录了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 13.《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一书。萧统把东汉佚名的十九首古诗编在一起,冠以《古诗十九首》的总名 14.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先秦文学概述 1. 从上古至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文学,习惯上称为先秦文学 2. 我国最早的文学是口头文学

3. 先秦文学产生于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秦以前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时间跨度很大

4. 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其中表现出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对现实的积极态度都对以后作家的浪漫主义观的形成和发展有大作用

名句集录

1.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 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7.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8.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11.智者举事,因祸得福,转败为功

1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14.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满干戚,猛志固常在 15.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8.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4.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2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6.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27.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28.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0.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1.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2.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33.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3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35.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3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8.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39.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

40.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4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2.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43.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4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5.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4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0.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5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