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2020-03-02 02:39: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寡人之于国也 -- 孟轲 (先秦散文)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儒家学派。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散文常采用“欲擒故纵”的论证手法。好:喜欢,爱好。 不可胜食:吃不完。胜,尽。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五亩之宅:相传古代一个成年的农民可分得五亩宅基地,住房和园田各占两亩半。 衣:穿帛:丝绵衣服。颁白者:须发花白的人。颁,通“斑”。然:这样。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从来不曾有过的。检:约束,制止。 涂:通“途”。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本文具体阐述了孟子的王道理想和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体现出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并在一定程序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的社会不平和阶级对立。文章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本文说理具有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孟子善用比喻。本文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领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孟子》共七篇(各分上下),一般认为是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等共同篇著的。

秋 水(节选)-- 庄周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道家。他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诸候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剥削阶级残暴和虚伪的本质。本文多采用寓言形式。《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相传是庄周自著,“外篇”十

五、“杂篇”十一是他的门人和后学所作。时:按季节。灌:注入。河:黄河。辩:通“辨”野语:俗语,諺语。睹:看。曲士: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的人。束于教也:受所受教育的束缚。大理:大道理。自多:自我夸耀。多,赞美,自负。号物之数谓之万:称物的数量叫做“万”。号,称。毫末:毫毛的末梢。中心思想:通过河伯与海神的对话,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面是十分有限的。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面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五代史伶官传序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屡遭贬谪。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有《欧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天命与人事是论点。作者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论 毅 力 --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是康有为的学生,主张一致,号称“康梁”。戊戌变法前,曾主办《时务报》,他逃亡日本,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辛亥后,历任司法总长、财政总长等职,晚年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著有《饮冰室合集》。本文论述毅力对事业成败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了“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观点,文章从人生必遇顺逆两境、顺逆两境可以互相转化、贵在坚持方面进行论证,自始至终运用了正反对举的说理方法。层递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教育家。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兼容并包”。著作编为《蔡元培全集》等。1917年1月9日演说阐发的“三事”一曰抱定宗旨,强调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非为做官致富,其中渗透着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二曰砥砺德行,强调束身自爱,反对同乎流俗,蕴含着以德治校的思想。三曰敬爱师友,倡导以诚相待,道义相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礼义观念。演说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方法。

容忍与自由--胡适

胡适(1891-1962),初名嗣穈,学名洪,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史学者、思想家。青年留学美国,攻读哲学、文学。1917处回国后,北京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胡适文存》(共三集)等。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善于运用例证法来阐发道理。从自身的经验谈起,拉近读者的心灵距离。倡导“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文风。

咬文嚼字--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青年时代欧洲留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研究。代表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其《谈文学》和《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

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指出科学的文字限于直指意义,文学的文字则必须照顾到联想意义。语言的习惯性联想造成套语滥调,“惟陈言之务去”才是创造的态度。文学创作普遍道理:“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与语文的精练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善”。在阐发论点时,本文多用归纳论证方法,往往先说结论,再广征博引,列举实例。

吃饭--钱钟书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学术著作《谈世录》、《管锥编》等。作者从“吃饭”的实质变成了“吃菜”,得出了“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的哲理性结论。同时,针对“给人弄得混乱颠倒”的社会现实,阐发了“和五味以调口”的传统思想,倡导了多元“相成相济”的和而不同社会理念。文章主要采用了类比论证方法及巧妙比喻。如“吃饭有时很像结婚”、“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整个人

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等比喻。显示出钱钟书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性特征。“揭示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世态,针砭时弊”

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1879-1955),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生于德国乌尔姆镇。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反对法西斯专制统治,离开德国赴美国,在大学里继续从事教学与研究。有《爱因斯坦全集》。 这篇演讲词主要阐发了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感情”。“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这是他的人生基本理念。“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宗教感情”,是基于“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思想深远而言语朴实,见解独到而态度谦逊,坦率自然而真情涌动,是这篇演讲词的主要特色。由于历史背景,观点有某些偏颇,尚须读者理性分析。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在中国、美国讲学。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他命名的“罗素悖论”曾对20世纪的数学基础发生过重大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自由教育,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著作有《哲学原理》、《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西方哲学史》、《论教育》等。要避免愚蠢的见识,首先要找到造成这种愚蠢的原因。文章认为,自以为是和自高自大是形成人类这种“通病”主要原因。从三个方面阐述。第一层面讲科学的认知态度。第二层面讲听取不同意见。第三层面阐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逻辑层次清晰,行文要言不烦,论述周密严谨。文中还大量运用了以“如果”开头的句式,还有“也许”、“说不定”、“设想一下”等表意委婉的虚拟语,体现了作者谨慎的作风与谦和的态度。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齐策四

《战国策》,原名《国策》、《国事》、《事语》、《短长》等。西汉末年,经刘向整理编订。十二国策,共三十三篇。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它记叙生动、推理透辟、写人传神、笔调夸张,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冯谖:齐国游说之士。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沿袭薛。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存:生存,生活。属:同“嘱”,嘱托,请求。好:爱好,擅长。食以草具:给他粗劣的饭菜。食,给人吃。长铗:冯谖随身携带的剑。归来:离开,回去。来,语气词。习:熟悉。计会:即会计。愦于忧:忧愁思虑太多,心烦意乱。愦,同“溃”,乱。宁愚:懦弱无能。宁,同“懦”。贾利:用商人放债的办法来获取利息。后期年:一周年之后。期年,整整一年。赍:拿物品送人。 被于宗庙之祟:遭受祖宗神灵降下的灾祸。被,同“披”,遭受。本文记叙了策士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巩固政治地位的经过,展现了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某远虑的奇特风采,同时也表现了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品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养士”风气和政治风貌。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

垓下之围--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太史公书》后称《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以写人物为中心。鲁迅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辟:营垒;此处用作动词,即在„扎营。骓:毛色黑白相间的马。这里是以毛色为马命名。奈若何:将你怎么办。若,你。数阕:好几遍。乐曲终止叫阕。骑:名词,一人一马为一骑。给:欺骗。度:揣测,估计。脱:脱身。身:亲身参加。快战:痛痛快快地打一仗。刈:割,砍。瞋目:瞪大眼睛。叱:大声呵斥。纵:即使。王我:拥护我为王。吾为若德:我给你个好处。不终:没取得较长远的好结果。经营:治理,整顿。过矣:实在是大错特错了。《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重大历史功绩,又批评了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持武力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慷慨悲歌,表现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同时也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在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露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同时也表现出他爱逞匹夫之勇、不理解自己失败原因的悲剧性。因愧(羞)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宁死不辱,揭示了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的一面,同时也表现出他走投无路、只能一死了之的英雄末路心情。“天之亡我”在项羽口中先后三次重复出现,充分表现出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

张中丞传后叙--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人。自称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卒谥“文”,故后世称韩文公。要求言之有物,辞必已出。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他“文起八代这衰”。有《昌黎先生集》。全文的最大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细节描写,南霁云,拔刀断指、抽矢射塔。张巡,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许远,宽厚谦和、为国让贤,南霁云,嫉恶如仇、忠贞刚烈。一经互相辉映,就更加光彩照人。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行径,又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各凛然正气。尤其是“守一城,捍天下„其谁之功也”一段文字,议论风发,义正辞严,慷慨激昂,真有立懦起顽、震撼人心的力量。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参加了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调任柳州刺史,病逝于任所,因又称柳柳州。和韩愈齐名,故并称“韩柳”。诗歌风格幽峭洁净,有《柳河东集》。这篇人物传记带有寓言性质,揭示了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了“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本文说理,总体上采用类比方法:用种树类比治民,“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其莳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其置也若弃”类比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用“他植者”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类比“长人者好烦其令”。阐述种树的道理,采用了对比手法。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著名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最早见于,《战国策》,后《史记·赵世家》中也有记载。“胡服”适宜于骑马作战;“骑射”灵活机动。与士大夫“夷夏有别”的观念冲突。改革举措:一是靠耐心说服,不强制推行;二是以朝中重臣、自己的叔父作为突破口;三是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四是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

前赤壁赋--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因“乌台诗案”被贬。又以“为文讥斥朝廷”远谪儋州。卒谥“文忠”。散文自然畅达,随物赋形,如行云流水,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文章以作者感情的变化为贯串全文的内在线索。文中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抑客伸主。实侧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其次,写景、抒情、说理三者的融会统一。此外,关于洞箫声的描写,也颇见艺术功力。本文将骈句和散句交错使用,用韵时疏时密,极尽变化之能事,而终归于行云流水般的平易自然。

先妣事略--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人,明代优秀散文家。35岁中举,60岁始中进士。长于记叙抒情,以简洁的语言写人叙事,寄托自己的感情。有《震川先生集》。本文是作者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蕴含着对母亲深沉的悼念之情:悲伤母亲短暂面艰辛的一生,歌颂母亲朴实而崇高的品德。记叙母亲16岁嫁到归家,短短的七年,生了七胎。为了解决“多子苦”喝了民间避孕偏方,留下了喑哑的后遗症。三年后去世,仅仅活了26岁。母亲去世时,“犹以为母寝也”。没有抒情,不加泻染。尽管儿女拖累,还是“手中纫缀不辍”。刻画了一位勤劳、俭朴、待人厚道、严以教子的母亲形象。多用细节描写,于日常细微之处见精神。总体说来,作者不动声色而使读者深受感动,是这篇文章的主要魅力。

马伶传--侯方域

侯方域(1618-1655),字朝宗,号雪苑,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明末参加复社。有《壮悔堂文集》和《回忆堂诗集》。马伶先大败而后大胜。马伶的经验说明: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熟悉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而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意在讥刺朝中权奸。马伶扮演奸相严嵩,却由仿效当朝宰相顾秉谦而一举成功,这就有力地揭示出了严、顾二人是一丘之貉。本文采用倒叙方式。主题思想就在这大败与大胜的反照之中凸现出来。

西湖七月半--张岱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人。明亡后避居剡溪山中,从事著述。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描述西湖景色和世风民情。嘲讽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标榜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情趣。一是语言生动传神。二是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三是善于用不同的情景作对比。

秋夜--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4月,开始用鲁迅这一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有《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为其小说代表作。《秋夜》是散文诗集《野草》的第一篇。这篇以象征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赞颂抗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战士。天空是黑暗暴虐势力的象征。小粉红花是抱有希望的弱者的象征。枣树是抒情主人公自身人格、精神的诗意写照。小青虫是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人命的战士。

香市--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曾任《小说月报》主编。有长篇幅小说《蚀》、《腐蚀》、《子夜》,中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散文集有《风景谈》、《白杨礼赞》等,有《茅盾文集》。作品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写作方法。全文分两在部分:第一追忆往昔香市的热闹场面,第二描述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往昔香市热闹情景采用场面描写方法。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的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从而就突出了文章中心。

爱尔克的灯光--巴金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处女作《灭亡》。有《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寒夜》、《憩园》等作品。其代表作《家》。还有《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静夜的悲剧》等散文集。有《巴金文集》。“长宜子孙”引发人生道路的思索:祖辈安排的“平坦而舒适”的道路,实际上是一条窒息表春和生命的死路,只有冲破旧家庭、旧礼教,到“广大的世界中去”,才是一条光明之路。表现了对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彻底否定,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三种灯光: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灯光,是旧礼教育崩溃的象征。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我的心灵的灯”,则是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象征。文章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纪念傅雷--施蛰存

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德普,字蛰存,浙江杭州人。是中国最早的“新感觉派”的代表。有散文集《灯下集》、《小珍集》、《将军底头》,专著《唐诗百话》、《水经注碑录》、《北山集古录》、《词学名词释义》等。这是一篇悼念友人的散文。指出傅雷的“怒”非止于一般的个人脾性,在他思想成熟之后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是极为难得的刚直品德。文章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

哭小弟--宗璞

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生于北京,当代著名女作家。著有小说《红豆》、《三生石》,散文集《丁香结》等。这是一篇充满抒情色彩的写人散文。作者将抒情与叙事、写人相结合。以“哭”为线索,围绕着小弟的病逝,作者把现实与回忆、家庭与社会、情与理交融一体,分成块状,交错展现。

都江堰--余秋雨

余秋雨(1946-),浙江慈溪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和散文集《文化苦旅》等。这篇游记重在阐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与长城作对比,但“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化民族”的都江堰却更伟大的结论。将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与李冰筑堰的指令相对比,颂扬了李冰的“智慧、仁慈、透明”。

我与地坛--史铁生

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著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篇小说《原罪·宿命》、散文集《自言自语》等。这是一篇情意深挚的记事文。作品运用了意在言外的象征手法。熔叙事、写景、记人和抒情、象征、寄托于一体。善用比喻、比拟、排比句式和类比手法写景状物,并将排比、类比和象征结合起来。

蚂蚁大战--亨利·梭罗

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思想家。梭罗隐居瓦而登湖,首先,运用场面描写方法。其次,插入关于人类战争的历史事件,这就构成了蚂蚁大战与人类战争的类比,从而使蚂蚁大战成为人类战争的象征,凸现了文章的社会人生大义。同时用写人的口吻来写蚂蚁。

蒹葭--《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称为《诗经》。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本诗选自《诗经·秦风》秦风,秦地民歌。蒹葭:芦苇,芦获。所谓:所念。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下一章“采采”同义词。湄: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涘:水边。《蒹葭》是一篇意境优美、情意深长的恋歌,历来备受赞赏。诗分三章,每章首两句借景起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三、四句点明主题:深切思念,隔河企望,追寻“伊人”。意境朦胧、含蕴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本诗采用的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递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五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这首诗“最得风人深致”。从艺术上说,指婉曲的风格;从思想上说,指境界深远,意在言外。

湘夫人--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最终因痛心国势日益危殆,理想无法实现,自投汨罗江而死,表现出誓死抗争、以身殉国的精神。有《离骚》、《九歌人》(十一篇)、《天问》和《九章》(九篇)等。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这种新的诗歌形式。罾:一种鱼网。葺:修建,修补。缭:缠绕。遗:投赠。褋:罩衣。搴:拔。湘君、湘夫人是传说中湘水的一对神仙眷侣。《缃夫人》是写湘君相约湘夫人但最终未能见面的情景,表达了对湘夫人刻骨铭心的思念深情。全篇依托水神祭祀中降神、迎神、娱神、送神四个基本步骤。对遭受排挤、打击、流放的忧伤情绪和对社会理想、完美人格的坚执追求精神,而这也正是作品的思想意义所在。诗运用多种抒情方法,有直抒胸意,如“目眇眇兮悉予”;有融情入景,如“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有因情造景,如“罾何为兮木上”。

陌上桑--汉乐府

乐府,原为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优秀作品真实、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本诗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好女:美女。喜:一作“善”。姝:美丽。不:同“否”。直:通“值”,价值。坐:通“座”。这首民歌将民间流行的“赞美女”、“桑林戏”、“夸女婿”三类故事融为一体。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写罗敷之美,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官压官,对症下药,不仅表现出罗敷的聪明机智,而且增加了诗篇的喜剧色彩。

饮酒(其五)--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有《陶渊明集》。见:与“现”字义通。辩,一作“辨”,辨明。这首田园诗。体现出陶渊明明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返璞归真,陶醉自然,乃至步入得“真意”而“忘言”的人生境界。全诗人以“心远”为纲领,分三层揭示“心远”的内涵和深度。从虚静、到物化、再到“得意”,从忘世、到忘我、再到“忘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首诗是陶渊明“以物观物”所创造的“无我之境”的代表作。

行路难(其一)--李白

李白(701-763?),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有《李太白集》。直,同“值”。箸:筷子。此诗反映了他当时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五、六名运用比兴,

七、八句与末尾句则是用典。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于河南巩县,盛唐时代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丰富的社会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的诗人篇,被人誉为“诗史”。“沉郁顿挫”的风格,有《杜少陵集》。写此诗时,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国家局势尚未安定,回归长安的心愿仍无法实现。全诗绘景抒情联系密洽,浑然一体。首联融情入景,颔联象征寓意,颈联移情于景,尾联则以暮色秋风烘染心情之落寞惆怅。全篇情景交融,意在言外。

长恨歌--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唐代杰出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以平易晓畅著称。有《白氏长庆集》。列,通“裂”。袂:衣袖。凝睇:注视。擘:分开。这是长篇叙事诗,铺叙宗李隆基宠幸贵妃杨玉环以及他们之间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有一定的史实与传说作依据。此诗被告后人奉为古代长篇歌行中的绝唱。

早雁--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与李商隐同为晚唐诗坛翘楚,人称“小李杜”有《樊川集》这首咏物诗,托物言志,通篇运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关系时事与逃难的人民。作者对百姓深切同情,对朝廷则有讥讽。

虞美人--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蓬居士,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宋灭南唐,封违命侯。李煜无力治国,却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他通音律,善书画,尤长于词。且善以白描手法摹写景物。后人把他和其父李璟(中主)的作品合辑为《唐二主词》。 作者借“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等景物抒发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伤痛,内蕴丰富。末两句,以“一江春水”喻愁,使抽象的愁绪有了载体,变得形象可感,写出了胸中忧愁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意境深远。

八声甘州--柳永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做过屯田员外郞等小官,世称柳

七、柳屯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他一生穷愁潦倒,独以词著称于世,是婉约派词人的著名代表。柳词以铺叙见长,善于用通俗的语言传情状物,雅俗共赏,因而流传很广。有《乐章集》。霜风:指秋风。凄紧:凄凉紧迫。苒苒:同“荏苒”,渐渐(过去)的意思。物华:美好的景物。休:这是是衰残的意思。淹留:长期停留。争:怎。处:这里表示时间。 “倚栏干处”即“倚栏干时”。恁:如此。凝愁:愁苦不已,愁恨深重。凝,表示一往情深,专注不已。这是柳永抒写羈旅行役之苦的名作。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中下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此词状物传情,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白描语言。

鹧鸪天--贺铸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生于卫州共城,北宋著名词人。才兼文武。有《东山词》。何事:为什么。旧栖:旧居。指生者所住。新垅:新坟,指死者所葬。“旧栖新垅两依依”,有夫妻感情已经超越时空、超越生死之感。在表现手法上,此词将赋、比、兴三者参酌运用。开头二句借叙事抒情,“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问得无理,然而有情。

三、四句借比喻抒情。“原上草,露初晞”,借景物抒情。最后两句是借举止抒情,在“旧栖”彻夜不眠。词中两次用反诘句,如奇峰突兀而起,把情感推向高潮,动人心弦。

声声慢--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工诗能文,尤长于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卓越的女作家、女词人。有《漱玉词》。题目一作“秋情”。将息:调养,静息。黄花:指菊花。怎生得黑:怎样捱到天黑。怎生,怎样。次第:景况,情形。这首是作者后期词代表作之一。通过梧桐细雨对心灵的敲击,将愁情推向高潮,导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绝望呼告。

摸鱼儿--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生于金人统治下的历城。才兼文武,毕生以复国为已任。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更能消、几番风雨:还能经得住几番风雨呢。消,经受。全词以比兴象征手法抒写情怀。上片借物起兴,以江南暮春的衰残景象象征南宋微弱的抗金形势,借美人之伤春、惜春、留春、怨春,表达对抗金复国的满怀热望和深沉惋惜;下片托古喻今。全词抒情委婉沉郁。“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寓豪放于婉约之中,风格刚柔相济。

一句话--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湖北浠水人。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1913年考入清华。1922年留美。1925年回国。1928年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新月》杂志。同年出版诗集《死水》。有《闻一多全集》。本篇选自《死水》。诗中大量运用了隐喻象征手法。末三句重复,仅将、“突然”换成了“等到”,诗用反复,有一唱三叹之妙。“咱们的中国”,突出了主题。

再别康桥--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 序,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曾留学欧美,1922年回国。1925年主篇《晨报副镌·诗刊》。1928年主篇《新月》月刊,是“新月派”中坚。1931年因飞机失事去世。诗集有《志摩托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另有散文集《爱眉小札》等。有《徐志摩全集》。本篇收入《猛虎集》。康桥:即剑桥。本诗以悦目的诗性美感著称。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诗情画意的意象美。其二是抒情手法的精彩多样。“西天的云彩”和“彩虹似的梦”是象征,前者是即景暗示西方文明。后者是造景隐喻美好理想,均意在言外。其三是诗歌体式建筑美、音乐美。

雨巷--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曾留学法国、西班牙。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雨巷》就是他的成名作。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等。《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因此诗获“雨巷诗人”之名。彳亍:慢慢行走的样子,走走停停。颓圮:崩坏,倒塌。这首运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最富象征意味的是“丁香姑娘”。本诗的突出成就还在于诗歌节奏的音乐性方面。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舒停(1952-),原名龚佩瑜,曾用名龚舒婷。福建厦门人。当代著名诗人。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露珠里的“诗想”》等。通过多组意象的组合,抒发了经历**的一代表年对曾经饱经风霜、深受灾难而今正在重新崛起的祖国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祖国日益富强的殷切心意。“我”作为本诗的抒情主人公。

我愿是一条急流--裴多菲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诗人、革命家。早年失学,当过兵,做过流浪艺人。有政治诗《给贵族老爷们》和《民族之歌》。鲁迅先生引述了他的《格言》:“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诗是献给妻子的一首爱情诗。通过一系列比喻来表达深切的爱情。本诗的语言朴实,不加雕琢;结构匀称,节奏明快。

婴宁--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淄川人。他生当明清易代的乱世,黑暗的社会与遭遇的坎坷,造成了他“孤愤”、“狂痴”的人生态度,表现在他创作的《聊斋志异》近500篇中。是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婴宁”似出于《庄子·大宗师》,其中有所谓“撄宁”,指“撄而后宁”,即经困扰而后达成合乎天道、保持自然本色的人生。求凰:犹言求妻。相传司马相如以“凤求凰”琴曲向卓文君求婚。数武:几步。武,半步。醮禳:请僧道祈祷做法事。未字:还没有订婚。女子订婚称“字“。解颐:开怀欢笑。居里:住所。给:欺诳。日昃:过午。昃,日偏。周遮:啰嗦,唠叨。捉双卫:牵着两头驴。卫,驴的别名。匪伊朝夕:不止一天。合卺:成婚,圆房。爇:燃烧,点燃。合厝:合葬。厝,埋葬。婴宁的性格由“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再到“笑须有时”。如果说这里有一种“隐于笑”的悲剧情味,那就是因为它象征着人类永远也无法解脱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困境。鬼母形象具有整体建构和主题深化的双重价值,督导婴宁从“笑辄不辍”到“笑须有时”,从“少教训”到成为“全人”,更是加速了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披露人类困境的主题。小说的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刻画,达到了妙合无痕的境地。花与笑的交相辉映,是这篇小说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宝黛吵架--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约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伟大现实主义作家。祖居辽阳,后入满籍。曹雪芹生性放达,能诗善画,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创作了长篇章回小说《石头记》(即《红楼梦》)。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本文节选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本文运用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心理描写手法写人。主要采用直接心理描写方法。本文揭示了恋爱中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不符乃至悖反的普遍现象。爱到极处,反生争吵;爱之愈深,争吵愈烈。作者总括得好:“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事。”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点拨的正是这个道理。

断魂枪--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当代著名作家。是会刑《抗战文艺》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1966年8月因迫害而死。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中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戏剧《龙须沟》、《茶馆》。小说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社会大变革时代一时找不到现实延续点和连接线的焦灼因境,揭示出当时国人在时代变迁中一时找不到自已生存位置的孤寂与悲凉。作者对主要人物沙子龙着墨不多,但由于有孙老者和王三胜的多侧面对比烘托。通过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哦,香雪--铁凝

铁凝(1957-),当代作家。生于北京,中学毕业后到农村插队。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红屋顶》、《麦秸垛》和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在浴女》。如果把车看作现代文明的象征,那么,台儿沟就是古老中国大地的缩影。作者以动人的抒情笔调,歌唱了在这明与原始的交汇中,后者所折射出来的质朴美。香雪就是这质朴美的化身。

金鲤鱼的百裥裙--林海音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苗栗人,生于日本大阪。担任过《世界日报》的记者。并创办《纯文学》月刊。有长篇小说《晓云》、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儿童文学集《金桥》等。通过金鲤鱼穿一次百裥裙梦想的破灭。衣服也是一种社会身份的标志,一种政治化的权力,揭示了旧中国妇女沉痛的心灵创伤。通过金鲤鱼与珊珊祖孙两代人的命运对比,突出时代变化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强化了金鲤鱼的悲剧意味。百裥裙为叙述的中心线索。

苦恼--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有《一个小官员之死》、《变色龙》。短篇小说《万卡》、《草原》、《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带小狗的女人》。戏剧有《三姊妹》和《樱桃园》等。描述老马车夫姚纳内心的辛酸与苦恼。小母马“闻闻主人的手”,人无情而马有情的强烈对比,冷峻地揭示了解当时的世态炎凉和小人物命运的悲惨。作品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小说的人物静态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也相当出色。

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欧·亨利(1862-1910),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短篇小说代表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等。他的小说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通过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忍痛割爱互赠对诞礼物的故事,反映了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赞美了主人公的善良心地和纯真爱情。主人公德拉牺牲自己的爱物与杰姆卖表两条线索,一明写,一暗示,“一虚一实、双线并行”。作者善于通过外部行动各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