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观文献综述

2020-03-02 07:17: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国外研究:森帕格(Rosenberg, 1960)对全美国的大学生进行了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研究,得出结论为:大学生都会高估自己的预期收入,预期收入会受家庭背景、性别、学校专业、成绩、就业信息来源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方面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大阪大学的学者中田信男(1971)对日本国立大学的学员进行了“大学生所希望的职业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调查与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一般都向往规模大,效益好的大公司,从职业选择来看,日本青年都喜欢专业性强的工作。日本的广播协会属下的广播舆论调查所在1973年也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方面进行了研究,他们调查了1500名大学四年级的学生的职业观。

国内研究:凌文辁、宋辉等人(199

9、1994)通过对大学生择业意向的调查,也发现考虑职业的经济报酬收入排在择业动机的首选标准。阴国恩等(2000)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认为“充分发挥能力”、“职业中的自主程度”是大学生择业时的主要标准。王明丽等 (2000)认为80年代大学生择业具有“社会价值”取向不同,当代大学生拥有以“实用”为标尺的自我发展的职业取向。夏成云等(2001)对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研究认为大学生心理障碍主要有:焦虑心理、从众心理、懈怠、悲观心理、侥幸心理、犹豫心理等。龙燕梅(2003)认为可以关注择业效能信息源,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的预期,这会提高个体成功完成择业任务的水平。周家华、王金凤(2004)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认为当前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特点:择业热情高涨、对未来充满憧憬、乐于接受竞争、崇尚双向选择、心理容易受到打击、保守和风险意识并寸、机会和实惠心理并重。欧阳霞、李德平等人(2004)认为毕业生消极择业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相关知识和能力欠缺、缺乏竞争意识、心理状态差、思想压力大、所学专业与未来工作的矛盾等。有的学者从大五人格的角度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中主要存在的是人格问题:外倾性不够,缺乏人际沟通和社会信息的收集能力;责任感严重缺乏,想的只是待遇和条件;适应性不够,与新的组织内的人员几乎没有联系;情绪控制不良,爱发低级牢骚;开放性不够,不愿意也不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

大学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大学生择业观文献综述.doc》
大学生择业观文献综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