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感

2020-03-03 20:32: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九·一八

——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感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蝶恋花》

日历永远定格在了那一个刻。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

这也是黑色星期五的另一种解释了吧。这次,死的不是耶稣,而是成千上万带领中国人走向光明的深怀理想的革命者;这个日子,带给信徒们的不再是不幸,而是对历史的一种缅怀。

带着沉重,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走进那些带着理想奋勇拼搏的英雄。

一.九九八十一

孙悟空大闹天宫,佛祖降“九九八十一”难于他,让他在取经的路上普度成佛;旧中国昏晕腐朽,命运则降九一八于他,让其在汹涌的战火中涅槃重生。数字的巧合,似乎总是在暗示这些什么。

门口,有一团黑云。他的名字叫做:“国难”。上空,是炮火的硝烟,带着建筑物燃烧的灰尘,夹杂着东北人民的哀嚎和国军“义正言辞”的不抵抗的呼声。下方,是愚昧、腐朽的思想横行。军阀们不是想着如何抵御外敌,而是如何在敌人面前谄媚,做了一个合格的傀儡。国难当空,希望也就成为了奢望。站在门口,低头,只看见白色的墙壁和一座垒起的墓。庄严,沉重。

家里,有这么一帮人,他们的名字叫做:“英雄”。鹅卵石中间,零星的点缀着蓝色的灯。似灯塔,在漆黑的夜空里,为汪洋中探索的人,指明道路,带来希望;像海贝,把苦难吞到肚子里,把珍珠留给后人。迫击炮轰不倒飘扬的红旗,钢铁牢笼榨不出属于中国人的骨髓,731部队费尽心思也查不出我们中国人的骨头为什么堪比钢铁。其实,我们都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家的名字,叫做中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梦的名字叫做:不做亡国奴。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不畏死的侠肝义胆,我们打赢了这场拉锯战,我们赢得了梦寐以求的独立。

我懂了,九一八有了另一个名字,那就是:多难兴邦。

„„

二.看不尽沧海桑田

记得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用在今天的场合,比较应景。“造化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微漠的悲哀。

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在“九·一八纪念馆”如此庄严肃穆的场合,竟然还有人可以嬉戏打闹,努力地把自己扭曲的脸挤到镜头前,保持一个欢乐的POSE,咔嚓,快门声响;咔嚓,忠良心碎。忠良们用满腔的热血浇灌的黑土地,也随着人良心的泯灭沦落为部分游人消遣的景点。我无法猜测,当他们回首看那张“九·一八”和“笑脸”扭曲在一起的照片的时候,会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突然间,我好像明白了九一八的门口为何要放一口警钟了。原来他是在警示后人莫要忘记国耻,现在却少了一个敲钟的人。

笑声,苍白的如秋霜,寒了谁的心,惊了谁的梦?

沧海巨变,只愿良心常在。

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感

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感

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感

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感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观“九一八”有感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观武汉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有感

观闽西历史博物馆有感[推荐]

简介(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感.doc》
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