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总结

2020-03-02 23:03: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八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总结

2012年11月9日至11日我有幸参加了高教司、高教出版社举办的第八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为期三天的报告论坛共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大会专家讲座,主要围绕着精品课建设以及计算思维的培养;第二阶段是相关院校老师的经验交流,主要围绕教学科研及专业课程建设展开。通过与会交流,开阔了视野,及时了解到了当前计算机教学的相关前沿信息及教学改革发展方向,收获颇丰。下面我将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进行简单总结,供大家参考。

1、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当前精品课建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随着硬件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学校对教育资源产品需求的持续升温, 教育资源建设与实际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很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而高校建设专业网络资源库的又很少,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也影响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通过建立专业网络资源库, 既可以收集相关的专业学科资料, 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库, 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高效便捷的工具。同时,建设资源库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更新的过程。一方面, 从技术进步和学校发展来看, 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 它需要不断地吐故纳新, 不断地完善。另一方面, 教学资源的积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 资源库离不开管理与维护。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它的生命力。日常维护是资源库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信息的寿命长短不同, 也有新陈代谢的问题, 及时地补充和更新信息, 是避免形成僵死信息的根本措施。

2、计算思维培养在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代表了今后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计算思维代表着人们的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一类普适的能力,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家,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热心地学习和运用它。计算思维的大学课程,不仅仅是面向计算机科学专业,而是面向所有的专业。大会还提出了了大学计算思维课程的总体框架:基本框架包含计算理论、算法和通用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最小知识集。具体内容规划:计算思维基础知识、计算理论和计算模型、算法基础、通用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等。教学环节:课堂讲授、课堂练习、课程考核。课程基本框架的出发点是:如果要用计算手段求解一个问题,首先就应该问这个问题能不能够用计算的手段去解决,这是可计算性问题,这个计算有多复杂,这是计算复杂性的问题(两者属于计算理论内容)。如果这个问题能够用计算方法去计算,那么怎么样去实现它呢?这就要设计算法并通过某种描述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之后,再在计算机上运行求解。

3、数据库技术教学改革方向。数据库技术作为我院大一新生下学期的公共基础课程,其设置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如何建立起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初级计算思维能力,其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后序有关课程的设置起着重要的摸索推动作用。通过此次课程交流活动,针对该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提出的教学改革思路如下: (1)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 (2)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注重实验过程的辅导。 (3)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 (4)以考察学生能力为核心。完善传统的考核方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总结

第八届计算机知识竞赛总结

三峡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求索”论坛方案

参加第八届论坛深圳总论坛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八届中国教育改革论坛

计算机概论a课程报告

计算机绘图课程总结

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第八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总结.doc》
第八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