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2020-03-02 04:56: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高一年级

授课人:叶君

2013年6月17 日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首先欢迎各位家长牺牲休息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对此,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我叫叶青,是高一(4)班的班主任。今天我受学校和年级组的委托,在这里和各位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教育好孩子的问题。

现代教育报《我们的下一代最缺什么》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现在的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只知道享受,不知道感恩;只知道让别人为他着想,不知道该为他人着想;只知道爱他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爱父母也是应该的。”读完上面一段文字,我们在座的家长是否有同样的感触。让人觉得今天的孩子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甚至不可救药了,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父母的眼里就是一群危险分子,急需我们这些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师的成年人去拯救。于是家长们困惑:“这些孩子都怎么了?

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今天的社会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和想象,而作为社会大环境的细胞——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所以说父母,对孩子们成长中的缺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可以说父母都是好父母,但是好父母不一定是好家长。

父母只是生育了子女的人,只体现了与子女的血缘关系。而家长则要承担养育、监护、教育的责任。

做父母易,做家长难,做个好家长更难。俗话说生儿容量养儿难,现在常说养儿容易育儿难,育——教育

能够在孩子青春期时做个合格的家长那可就是孩子的福气了。我们都想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关健是这个好家长怎么做?好家长确实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但是有一点是十分确定的那就是,孩子有一个理智的、善解人意的、多少懂点儿教育的家长就是一种幸运。

那么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长?(孩子对父母的要求),这是我们今天探讨的第一个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我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对如何做称职的家长尤为重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所以家长要胜任教师这一角色。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呢,很多学者都做过调查研究,在此方面,美国学者尼赫茨为了弄清孩子对自已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调查了十万个孩子。其中,有10条最有影响: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以上10条要求,即有孩子对父母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方面的要求,也有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上的要求。

讨论问题二:当前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教育专家们在与学生、家长的直接接触中,总结出:

1 一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过高,让学生感到太大压力;忽视孩子其他素质的提高,特别不注重孩子情绪、情感的变化。

二是家庭不和睦,孩子与父母一方感情疏远,长期不说话,甚至产生反感。

三是父母对孩子的交往,尤其是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干涉较多,习惯于盘查对方的情况。 四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关爱或者对孩子评价不妥,从而引发亲子矛盾。

五是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涉,比如限制外出和活动,家长往往是害怕孩子学坏了,但孩子认为自己要出去接触社会,增长见识。

六是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有的甚至是把双向沟通变为父母单向的训斥。

同时,专家们还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高学历、知识水平高的家长与文盲家长更懂得怎样与孩子相处。前者接受过高等教育,明白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后者因为缺乏知识而十分尊重知识,更能理解孩子。而初等文化程度的家长最不易与孩子进行交流,总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求孩子,结果就会产生分歧。

讨论问题三: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1.养而不教,重养轻教。

⑴有些父母比较重视供给子女吃的、穿的、用的,满足其物质需要,而忽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没有健康身体的是废品;没有真才实学的是次品;没有良好品德的是危险品。

⑵有的父母常说工作忙、时间紧、文化低、水平差,为自己未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圆场。子女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怀、呵护、教育。在子女成长时,女儿向母亲学会怎样做女人,和父亲在一起产生安全感、学会与异性交流;儿子和父亲接触时则学会自信和做男人,与母亲在一起感到人世间的亲切,也学会与女性相处。家庭的氛围也很重要,和睦、安全、亲切的家庭培养人乐观、平稳的个性,子女的一生都有益。

但只有父母一方时,子女缺乏另一方的照顾,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如长期丢给老人,或全托,其中以父母都不照料子女问题最严重,祖父辈或老师们的照料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缺少父亲的照料会使子女产生自卑和不安全感;没有母亲的关心会使孩子感到缺乏幸福感和亲切、温柔感,以上两者的任一方缺少都会使孩子在前途的选择、人际关系的沟通上产生障碍。

⑶少数人甚至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以推卸自己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责任,使家庭教育留下缺口。

2.宽严失度,方法不当。

⑴管教不严,错把宽容当爱护。

⑵管教过严,错把粗暴当严教。

⑶一味溺爱骄惯、偏袒护短甚至埋怨别人、责怪学校。

⑷一惯粗暴简单,一发现子女的缺点错误,就动辄训斥、辱骂、拷打、饿饭、关锁、驱赶。

3.缺乏一致,相互抵消。

⑴父母对子女道德要求不一致。一个宽,一个严,一个说好,一个说坏,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唱对台戏,致使教育作用相互抵消。

⑵父母言行不一致。要求子女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一套。子女无所适从,对道德规范迷惑不解,甚至养成表里不一,见风使舵的习气。

4.言行不检点,身教言教差。

⑴父母没有给孩子做出表率,或者行为粗鲁出口成“脏”,或者散布庸俗世故,宣扬封建迷信。

⑵家庭关系不和,甚至父母离异,造成家庭结构破坏。

⑶家风不正,有酗酒、赌博、偷窃、腐化等恶习。

5.过分要求,脱离实际。

2 ⑴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提出过分的要求。

⑵过分要求孩子老成或将过重的功课压在孩子身上。

讨论问题四: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好家长?

一、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

2、独立性增强。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着。

4、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

5、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

二、孩子不应溺爱

“爱子乃人之天性”,尤其对独生子女更是如此,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体现着给予。孩子感受到爱的情感时,就会得到精神的满足,从而产生向上的力量。爱又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由于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在感情上就产生共鸣,在思想上愿意与父母交流,就会把父母当成知心朋友,乐意接受教导,使孩子处于接受教育的最佳状态。此时对孩子的教育就成功。

但爱是有讲究的。现在我们的不少家长对子女的爱确实是过分了,是溺爱,主要表现:

1、舍不得孩子受“委屈”。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加分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把自己当成“孺子牛”,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宁可节衣缩食,也咬着牙使孩子生活在优裕的物质生活中,使孩子从小要什么有什么,要怎样就怎样,为所欲为地追求物质享受,而难于同情父母的疾苦,珍惜父母的劳动。

2、舍不得孩子吃苦,事事包办代劳,从小开始如洗手帕、洗手洗脚、穿衣、戴红领巾、叠被、扫地、洗碗等完全应由孩子自己做的事,父母也包办代劳。稍大了,又要让孩子集中时间学习,家务劳动不让沾边,从而养成懒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厌恶劳动、不劳而获,挥霍浪费的纨绔子弟的恶习,难于培养尊重父母劳动,为父母分忧的思想和品德。

3、将子女置于家庭中的至尊地位。有的孩子在家庭中享有特殊待遇,成了特殊人物,其存在价值远远超过其他家庭成员,处于家庭至尊至上核心地位的孩子,自然成为目中无人,为所欲为的“小皇帝”。

4、纵容护短。当子女与他人纠纷,吵架、打架,有的家长不分是非,往往首先责怪对方。有的明知孩子不好,被教师批评了,还埋怨教师,在孩子面前,对教师说三道四。在祖孙三代的家庭中,有的祖辈为袒护孙辈,甚至在孩子面前训斥孩子的父母,这些都影响孩子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助长了他们的恶习。

5、物质刺激。有的家长用钱物鼓励孩子听话,学习和做事。考试成绩好就给钱给物,容易使孩子把钱物作为学习和做事的动力,同时也容易养成随便花钱和要东西的不良习惯。

6、有的家长只尽心尽力对子女尽“责”,而不要求孩子对父母、对家庭负责,使孩子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就可轻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将使孩子缺乏负责感,只想索取,不想奉献。只要别人为自己服务,自己不愿意为别人服务。

三、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

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犯点错误是常见的事,主要表现有: 1、撒谎,对家长和老师隐瞒真情,不说实话。

2、因感情冲动与人打架,或受哥们义气影响,帮助同学打架。 3、受诱惑或因他人引诱结伙干坏事,如偷摸等。

4、结交不良伙伴,逃学,或染上抽烟,喝酒赌博等不良嗜好和恶习。 5、违反纪律,损坏公物,考试作弊。

6、也有好心做错事,如干活或做某件事而摔坏或损坏了东西,或因好奇心而干错事,因好奇拆了某件东西后,又修复不上,甚至造成损坏,等等。

3 孩子有了过错该怎样处理?“上帝也允许青年犯错误”,根据孩子的特点要正确对待孩子过错。

1、家长对子女犯错误要正确对待。不能过于严厉,不能怕有伤父母脸面而回避、隐瞒,不能溺爱而袒护,颠倒是非,不能因难管教而消极对待和放任。

2、当发现孩子犯错误后,应及时了解孩子所犯错误的情况,原因和性质,及时帮助认识和改正。

3、要讲究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策略和方法。

4、家长在孩子犯了某类错误时,要冷静地反思,自已是否无意中给孩子以不良影响。 孩子犯错误,如果处理得好,恐怕对他一生都有好处。家长应该一要冷静,二要分析,三要设计教育方案,在施教中使孩子真正得到教育。

四、要正确看待分数.孩子没考好,家长怎么办?孩子在学校要经历大大小小无数次考试,这些考试是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检验,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练。为此,家长对考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应如何看待考试成绩呢?考试成可分为卷面成绩和标准成绩。卷面成绩与试卷的难易程度有关,试卷容易时,80分可能是最低的得分;试卷难时,60分可能是最高分;若在同一天,先用容易的卷子考试,再用难度大的卷子考,得分自然是先高后低,这能说明学生的学习退步吗!可见,卷面成绩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标准成绩简言之即顺序分、名次分,它与试卷的难度无关,只与考生在整体中的位置有关,标准分越高在整体中名次越靠前。标准分具有可比性,即:同次考试标准分高的学生学习好;某次考试与以往相比,标准分提高了就说明进步了,标准分降低了就说明退步了。总之,对待学生的考试成绩看名次的进退比看卷面分更科学。

考试后,若孩子的名次(或标准分)低于以往,则说明孩子在这次考试中没有考好。孩子没考好,父母应该:

1.弄明白没考好的原因。是基础知识学的不好还是基本技能训练不够?是身体不适还是怯场?找出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孩子因没考好而苦恼、烦闷时,家长应给予关怀和安慰,然后帮助孩子找出原因。 3.家长要主动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也要从自己的方面找原因,制定出具体的努力措施。

4.家长要正确看待分数。要重视,但不要迷信,对孩子的成绩应有个全面的评价,不被分数左右。

五、家长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

家长在与子女的情感交流方面,应注意几点

1、当子女向你谈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时,要集中精力听,不要似听非听,或边做其他事情,甚至边看电视边听。如果当时父母正在做一件紧急的事,不妨跟子女打个招呼,以便得到子女的谅解。

2、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子女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还要考虑他们的意见,不可唠叨说教。

3、要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发言。尊重子女会使子女尊重自己。教训常常带来反感和对立,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4、父母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明确指出他们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

5、家里的事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们的意见合理或与大人的意见一致,就应以他们的意见做出决定。这样可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也能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4 讨论问题五:高中的学习方法

说到学习方法,看来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各人的智力水平,包括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各有千秋,而且从小学到初中的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比较难以改变的学习习惯,因此有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别人介绍的各种方法,如果不考虑自身的特点,盲目照搬,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而事实上,成绩优异者学习方法也各有不同,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听多了会无所适从。

但是这并不是说就没有比较统一的方法,因为高中的学习目标比较简单,三年的学习就是为了三天的高考,此前的阶段考和会考充其量不过是热身而已,学习的内容也不是特别繁复。对于智力出色的同学,应该可以比较轻松地取得好的成绩;而智力一般的同学,只要方法不出偏差,加以努力,也可以达成目标。

首先谈一谈我对高中期间学习的一点总体的看法。其实学习之道,不外乎记忆和理解两个方面。针对高考来考虑,也是这两点,有一些内容,是一定要记住的,但是记住了和答出题之间,也还有一定差距,这考的就是理解的能力了。高中的内容并不算太多,如果学到后面能够做到该记住的记住,该弄懂的弄懂,再稍加练习,火候就差不多了。以下分科目谈一些体会。

语文。语文是\"水磨功夫\",不是短期突击就可以奏效的。虽然各种媒体都在批评高考语文考得刁钻古怪,但是相信大家可以看出这样的考试虽然奇怪了一点,但是的确是很能考核学生的母语功底的。尤其是近几年来传闻语文考试出题更是灵活,可以看出语文是最难突击与取巧的一门功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更加能体现一个同学平时积累的素养与水平。按照对症下药的原则,要想学好语言,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就要在平时多接触祖国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多琢磨母语的用法,尽量提升语感,这不是一日之功。平时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做完后能够多思考总结,在不知不觉间提高母语的水平,看来是最重要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了。

英语也是一门语言,但是由于并不是母语,周围也缺少适宜的环境,所以学习的方略自当与语文有所不同。英语不仅仅是一门用来应付高考的功课,它的效用将伴随人的一生。所以打好基础尤为重要,进入大学以后便没有机会再系统地接受语法等方面全面系统的教育。

而语音、语感的养成几乎是在中学便已经定型。高中阶段(包括初中)的词汇量是很少的,相应的阅读范围就相当有限了,应该说,这样的一个小范围内比较容易形成比较固定的学习与答题的套路。虽然总体来说英语学习不应该采取题海战役的办法,但是应付考试不失为一种较为有实效的办法。重要的地方在于同一考查点的问题不应该多次做错,当然能够举一反三才是最好的。当然只掌握那些已经为大家十分熟悉的套路问题应付现在的考试已经不够了,似乎现在倾向于考更加灵活、更加考虑语境的题型,这对语感的培养提升要求就更高了。应该说对于语言的细微巧妙处的把握,显得更加重要。这就不是题海能够做到的了。

数学似乎是对记忆要求最少的一门功课,但是灵活运用实在不容易。岳飞的兵法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能够在心中把这内容看来挺多的学科整个串联起来,那就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除了极少数特别聪颖的人,要学好这门功课总要做相当数量的习题,这样就有了怎样处理学习钻研书本知识并将其串联起来与做习题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就我个人的经验,无论如何,对于基本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关联,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而且必须学会再做习题的时候有意识地复习学过的知识,巩固并且找出知识间的联系,特别重要。

如果能够形成清晰的概念,辅以一定量习题的训练,就能够达到相当的水平。反之,如果闷头做题,不懂得总结归纳,做题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物理是一门内容较为丰富,既用到推理与计算这样逻辑与数学能力,又要观察、实验等从外部世界探寻知识的手段。所以这门功课对与人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不是一门好学的课。这门课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分成力、热、电磁、5 光与原子等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而且相对各部分都各有一套与之对应的学习方法。如果善于分割开来,分而治之,则有助于理清概念,效率较高。物理的知识有很系统化的知识,比如静力学与动力学部分都是相当完善的理论体系,也有比较零散的,比如原子物理部分就有一些零散的知识。对应系统的知识,以理解为主,务必要深刻体会其内容;而对应零散的知识,也许记忆的功夫更加重要。物理书中主要是给出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要应付难度较大、较为灵活的高考试题,一定要做相当多的各类习题,做习题的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并且形成对一类题型的做题套路,这是很重要的。

化学在我的印象中是一门比较零散的学科,基础理论也有一些,但是似乎更多的是一些系统性不强的分散的知识点,这就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而且化学的基础理论虽然不很复杂,但是要想运用得游刃有余是很不容易的。这样就要求我们仔细研究课本中的基础理论,并且辅以高质量习题,精心钻研,切实搞通;对于书中提到的各知识点,应力求全面掌握,不应有所遗漏。

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物理与化学课的实验问题。实验题在高考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幸亏物理与化学中的典型实验,或者说内容丰富、容易考到的实验并不是很多,最好是切实掌握,并且弄通其中的各种涉及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各个细微的知识点。

方法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家长能结合自己子女的特点帮助他们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想给各位家长一些建议,也是当前家庭教育的对策。 1.明确和提高为国育才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家长要对子女进行全面的注意,包括德、智、体等方面。若不注意子女的全面发展,无论子女成了“三品”中的哪一品,对社会对家庭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以致终生遗憾。

2.在家庭里创造教育子女良好环境的新型家规,家长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子女。

家长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子女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家庭本身就应当是民主的,而且是因为孩子已经长大了。家长应当尊重孩子,让他们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应当和他们平等地讨论问题,不要嘲笑他们的幼稚,也不要训斥他们的谬误,要使他们感到父母同时也是自己的最亲密的朋友,并愿意把自己的苦恼、疑问、困难向父母提出来,求得指导。

3.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及成功经验,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家长应更加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注重自身的修养。因为,一句话、一件事的错误往往会使父母在子女的心目中失去威信。另外,一些不自觉流露出来的错误观念对子女的影响也往往较深,以后纠正需要很多倍的力气才行。家长要有更多的耐心,对子女的教育一定要抓紧,但不可过于急躁。对子女的错误观点的改变,只能依靠事实、道理、感情,而不能靠简单、粗暴的方法。

4.家长主动和学校配合,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教育子女单靠学校是不够的。 5.创建幸福美满、互助合作新型家庭关系,这是搞好家庭教育的根本保证。 教育孩子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鼓励为主。年龄小的孩子通常是以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孩子有了缺点,家长应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方式,引导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当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有了进步时,要多采用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方法,促使孩子的行为朝着家长所期望的良好目标前进。年龄大的孩子则应多与他沟通,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多了解孩子的心声,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施教者对孩子的教育方向与要求要取得一致,包括父母双方、祖辈以及学校,这样就能促使孩子的行为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如果施教者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势必互相干扰,使孩子是非不清,无所适从,甚至形成两面性等不良个性。

严爱结合。每位家长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爱得不当,出现了骄纵、6 溺爱的现象,这就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了。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应做到严爱结合,要坚持原则。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如果家庭中经常充满欢声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孩子生活在其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父母既是教育者,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孩子不仅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怀,而且受到尊重。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各位家长们,社会、学校、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因素,而家庭环境,是关系到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的因素。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是建立良好家庭环境的基础,和谐使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有依赖感,安全感,民主使孩子具有平等的意识,感到心情舒畅不受压抑,并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或学校、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家长要学会尊重并倾听孩子的心声,要在共同的活动(外出、购物、旅游、访友)中建立感情,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帮助引导他们处理各种事情,克服调节自己的情绪,达到心理健康,培养孩子自信心和健全的人格。家长同志们,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只要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体魄,并能适应各种环境的考验,他们的学习就会成为乐趣。精神就会充实,朋友就会众多,生活就会更有意义。

各位家长们,我不是教育专家,只能把我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有欠妥之处,请各位家长原谅。谢谢大家!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doc》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