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演讲稿:传道——我们一直在路上

2020-03-04 01:04: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老师们,大家好!我是

学院的教师,

。说真的,非常感谢

举办这次演讲比赛,让我能有一个契机好好把这两年的工作生活总结总结。今天,我没打算做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而是想就这个机会把自己工作以来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与各位领导老师们分享分享,也请领导老师们多多指教。我的演讲题目是《传道——我们一直在路上》。

每天,我们面对着不同的学生,而这些不同的学生正在成长为社会公民,国家栋梁。那么今天他们的表现能不能让人满意,我们该怎么样帮着他们成长?这是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可能也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永恒的命题。我想把这个命题做两方面解读,一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二是我们该怎么样实现目标?

我是一名兼职辅导员,这两年的经历,让我觉得辅导员真心不好当,比上好一堂课要难,比较让人头疼的就是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缺勤和挂科的现象普遍。开班会,点名,跟家长沟通,找学生谈话,工作做了不少,道理也讲了一大推,但效果呢,还是不理想。我总在想为什么会这样?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解惑都是目标很明确,标准很清晰的,学生的学习如何,我们有考试来衡量。但是,学生的做人如何,我们却没有找到那把尺子。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开始就把我们的道说得玄之又玄,模糊不清。既然目标都是模糊的,那么目标的考核就更模糊了。但是,模糊了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呢?

当然不是,道在人心中的运行,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内涵、诚信、品味和言行。道可以延伸为道路,道理,道德,他是万物之母,万物运行的规律,是世间生存的法则。比如学生旷课,懒惰,乱丢垃圾,破坏环境,对学校来说是违背和谐校园法则的。对学生自己来说是违背个人健康成长规律的。本质上,是他们心中缺少敬畏,没有法则。而原因是什么呢?是他们对人生的道理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迷失了道,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要去何方,迷失了自我。那么,这个时候,老师的道是什么呢?

我记得一个故事,是关于美国的第一任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的故事。这位第一任黑人州长出生在声名狼藉的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的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在就职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罗杰·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他只说了一个小学校长的名字——皮尔·保罗。这个皮尔·保罗是罗杰·罗尔斯的小学校长。罗杰·罗尔斯读小学时,正值美国嬉皮士风格流行的时代。这个小学的穷孩子们呢,则是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还要叛逆不羁”,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有一次,这个校长正好看到小罗尔斯从教室的窗台上跳下来,然后伸出小手走向讲台,保尔·保罗就很认真地对他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小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他的校长先生竟然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罗杰·罗尔斯心中飘扬。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说话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四十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五十一岁那年,他真的成为了州长。

亲爱的老师们,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成功的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三者并行不悖,齐头并进的。老师的道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和他们一起去探索人生。教育是否有规律可循呢,是否有一种规律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呢?应该是有的,启发学生成长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动力,就是能让教育工作事半功倍的规律。那么这些如何去实现呢?这就要靠我们的“三心”,这“三心”大家可能都知道,那就是爱心,信心和进取心。爱心会增强我们的责任感,信心会给我们提供动力,进取心会让我们获得持续的发展,从而获得哺育学生的能力。这三心又是相辅相成的。爱心,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悲悯。有感动,有尊重,有期望,这颗爱心,会让我们慎重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期待他们的每一点成长。这时,我们自然有一种自我提升的需要,因为如果我们不能自我成长,我们则无法支持学生的成长。教育上的一个法则是你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需要一桶水。所以,我们必需保持一颗进取心,为那一桶水努力。我们自己盛的水越多,我们的自信心则越强。信心是决定我们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信心,会让我们在自我怀疑中消解掉自身的力量,会让学生对我们失去信任。

当然,如同对道的追求一样,虽然现在我提出这个“三心”,并不是说我已经做到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的路还很长。遇到不被学生理解和不好处理的情况时,我甚至还常常焦虑。记得著名记者柴静说起自己和采访对象的关系时说的一句话,“我想做的只有陪伴着你一起在寻找的路上,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滋味,共同经历”。这句话也给了我一些启发,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大概也是相似的,“我应该象接受淋雨一样,接受他们带来的一切后果。”正如淋雨不能选择雨点,教育不能选择学生。如果,有一天,我真能做到如此,那么我应该离我追寻的传道也不远了。

我们一直在路上

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们一直在路上诗歌

研修,我们会一直在路上

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一直在路上

一直在路上

一直在路上

健康扶贫我们一直在路上(邢台县医院演讲稿)

“三农”服务,我们一直在路上

《师德演讲稿:传道——我们一直在路上.doc》
师德演讲稿:传道——我们一直在路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