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

2020-03-01 19:09: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七步诗》诗的创作经过。体会诗人所表达出的痛苦、无奈、悲愤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常看电视吗?都看什么电视节目?《百家讲坛》看吗?这是一个好栏目,坚持看一定有收获!《三国演义》是《百家讲坛》的热门话题,有位教授曾用一个字评《三国演义》,说《三国演义》是一个“智”字;《水浒传》是一个“义”字;《红楼梦》是一个“情”;《西游记》是一个“恒”。咱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古诗,谁知道这首古诗与四大名著的哪一部有联系?(生:《三国演义》)从这首诗中,我们不仅会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而且会从《三国演义》的“智”中看到《三国演义》的“情”。

(板书课题“七步诗”)一起读课题(生读)

2、了解故事,初读古诗

你最初接触这首诗是什么时候?现在了解关于《七步诗》的什么?(引导学生从作者、故事谈,在这过程中,帮学生了解作者曹植与曹丕的“一母同胞”的关系,了解古诗创作的简单故事,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为了自己的王位,借口杀死自己的弟弟,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曹植即口一首《七步诗》,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是怎样的一首诗,能在顷刻间唤醒曹丕心中的兄弟之情、唤醒曹丕心中的良知呢?请一个同学把诗读一下!(指名读诗,强调“本自同根生”中的“自”而不是“是”;再读诗:个别读、齐读,以保证“读准确”的要求。)

3、走进古诗,再读古诗

从诗的表面来看,古诗写了什么?(煮豆子、燃豆萁)为什么会让要杀弟弟的哥哥念起了兄弟之情?豆子、豆萁与曹植、曹丕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作者以豆子自喻,把豆子比作自己,把豆萁比作哥哥,把豆萁对豆子的煎熬,比作哥哥对弟弟的残杀)

曹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七步之内作出了这样的诗,有人评这首诗“字字有情、字字含情、字字动情”从诗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情?(生:我体会到诗人的痛苦)怎样的痛苦?(十分,万分)万分的痛苦!请你把这种痛苦放在诗中用声音告诉大家——(一生痛苦地读诗)

从诗中你还体会到怎样的情?(生:我体会到诗人的无奈)怎样的无奈?(万分、深深的)万分、深深的无奈!请你把这种无奈放在诗中用声音告诉大家——(一生无奈地读诗)

从诗中你还体会到怎样的情?(生:我体会到诗人的悲愤)怎样的悲愤?(万分、深深的)万分、深深的悲愤!请你把这种悲愤放在诗中读出来——(一生悲愤地读诗)

请大家万分痛苦、无奈、悲愤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生齐读全诗)

4、抓住字眼,深入读诗

这首诗“字字有情、字字含情、字字动情”,那么你是从哪儿读出这种痛苦、无奈、悲愤的?(生默读课文,在诗中抓字眼——“煮”、“漉”、“燃”、“泣”、“急”等)心里默念这首诗,抓住这几个字,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翻腾的锅里煮着一颗颗豆子,锅下面的豆萁噼啪作响、越烧越旺,锅里面的豆子越煮越烂,煮掉了豆皮,煮烂了豆子,留下了浓浓的豆汁)豆子的煎熬是如此这般,让我们再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想!(生再次深情地读诗!)

5、想象情境,在情境中读诗

豆子的煎熬是这样的,曹植的煎熬又会如何?曹植是怎样来到大殿上的?(许褚领了3000虎卫军,从临淄抓回来的)曹植周围有什么人?(文武百官、军将武士)文武百官会向着谁?(魏主曹丕)军将武士会听谁的号令?(魏主曹丕)他们会说什么、会做什么?(生想象)再往远处想——行刑场是什么样的情景?(士兵已经准备好、行刑手已准备好刀)这些人,所有的人都听谁的?(魏主曹丕)对,是曹植的哥哥——魏主曹丕,而他的哥哥,他的亲哥哥,他要准备干什么?(将曹植置之死地!)要将曹植置之死地是谁?(他的亲哥哥,魏主曹丕)他的亲哥哥却要他的项上人头!此时此地,曹植在干什么,他心里在想什么?(生想象)

往事历历在目,过去的一切又一幕幕地重现,对面坐着的哥哥熟悉而陌生,曾经为他打抱不平的哥哥、曾经让他崇拜的哥哥、情同手足的,血脉相通的,骨肉相连的哥哥„„也是这位哥哥,今天此时此地,却要他死的哥哥,今天此时此地却要他的脑袋,以保自己王位的哥哥,他怎么能不陌生?怎么能不心痛?门外的士兵已经准备一拥而入,行刑场的士兵早已准备妥当,他的性命只在这一瞬间,眼前的哥哥模糊了,他再也看不清他的哥哥,他曾经最爱的哥哥,他现在最陌生的哥哥!他一边流泪一边吟诗——(一生深情地吟诗、全班深情地吟诗)

就在曹植吟诗时,他的母亲,同样也是曹丕的母亲——卞氏就躲在暗处,当她听到她的大儿子这样煎熬小儿子时,她会如何?(生谈)是呀,她怎么能看着自己的一个儿子把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杀死?谁能理解她的痛?谁能理解一个母亲的痛?一起把古诗朗读一遍,把他们母亲的痛读出来!(生读!)

听了这首诗,曹丕也潸然泪下,他在想什么?(悔、痛)带着这种感情再把诗诵一遍!(生读!)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萁成灰,豆成汁两个豆痛苦,一个兄、一个弟,骨肉相连、血脉相通,是什么让他们这样?(生谈)

王位与亲情的对峙演绎了这样的故事,千年的王位争夺有几何?你又知几何?诗就要学完了,大家表现非常好,相信大家对古诗的理解一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你能否站在赏析者的角度上评一评这首诗?(生评)千年以后,另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根据《七步诗》又作了一首诗——《反七步诗》“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大家比较地读一读!

资料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这首诗虽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是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郁郁寡欢中死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

1、背古诗小游戏。

同学们会背很多古诗,今天,我们做个背古诗的小游戏,一人一句,可以接着别人的背,也可以背自己喜欢的,背不上来的,我们请他表演节目。

(带领学生走入古诗天地,引导学生从单纯的背古诗到有意识地从字、词、句中看画面,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变化。)

2、老师也带来一首古诗。(板书:七步诗)儿时就非常熟悉的一首诗,放到今天来学,就需要我们走近古诗,走近古人。

二、字字入眼

1、自己读读这首诗。背凭借的是头脑里的印象,而读要实实在在地把每个字看清楚,每个音读准确。这课难写难读的字很多,我们要字字入眼。

(让学生养成字字入眼的好习惯,要口到、眼到、心到。)

生自由读。

指读。

三、字字入心

1、字字入眼只是学古诗的第一步。我们还应该字字入心,大家学过不少古诗,自己也有一套学古诗的方法,说说你准备怎么去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意。

生自由交流。(结合注释、结合时代背景、查字典、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

(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不少学习古诗的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畅游诗海。)

2、刚才大家谈到了不少办法。是呀,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一句一句地学,边读边想,弄懂每句意思,遇到有问题的地方,拿起笔来,标个问号。注意理解意思时不要一字一字去套,要加上自己的理解。

生结合注释自学。

3、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4、学生说古诗大意。

四、字字动情

1、古诗也像记叙文一样要表达思想。请大家读读时代背景,捕捉你需要的信息,再回头来读读这首古诗,透过文字表面,你看到两幅画面了吗?联系时代背景去谈。

生交流。

(板书:

豆秸曹丕

同根生

豆子曹植)

2、看到此情此景,你们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悲愤、恨、惋惜、无奈、同情„„)

3、把你的这种情感融进古诗,读读古诗。

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4、七步之内写成一首诗,否则„„曹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生交流。(置曹植于死地)

以死相逼的竟然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此时曹植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曹丕说,他想说,他想说,他还想说。

(曹植的内心怎能平静,但他有话不能说,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一触即发,搭建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让学生替曹植把内心的话倾吐,也为体会曹植千言万语都融入这首诗的心境,从而感受曹植的聪明和无奈。)

5、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他不仅想说,他还可能做,他会做什么?

生1:他想指着哥哥的鼻子大声质问。

生2:他想拉着哥哥的手与之倾心交谈。

生3:他想叫一声哥:“我们别再手足相残了。”

„„

6、他想,但他不能,因为曹丕是他的哥哥,但更是一个皇帝,高高在上、一言九鼎

的皇帝。他只能把自己所有的话,所有的情都蕴含在这首七步诗中。三十个字,一首决定命运的诗。字字都有情,字字都含情,读了让人字字动情。

把你心中的情感通过读再现出来吧。

自由读、指读。

(一次次地读,一次次不同的要求,认识理解的一次次提高,情感的一次次升华,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诗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五、拓展

一千多年后,郭沫若先生就“豆萁煮豆”这一现象也写了一首诗——《反七步诗》。课下自学,比较一下《反七步诗》与《七步诗》的不同。

附: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七步诗

七步诗

七步诗

七步诗

七步诗

诗七步

《七步诗》

《七步诗》教案

教案(七步诗)

七步诗教案

《七步诗.doc》
七步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