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乙己》教学案

2020-03-03 18:20: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5《孔乙己》教学案

主编教师:杨博 王虹珠 审核:语文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情况,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资料链接】 1.作者: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有《鲁迅全集》行世。 2.作品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

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文化新军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他以锋利的笔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进行最无情最猛烈的攻击。他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鲁迅在“五·四”前夕发表的这两篇小说,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说反映的是清朝末年时的事,那时距1911年的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距1919年的“五·四”运动约20年,距1905年的废除科举制度也还有一段时间。尽管在1898年中国社会有过失败的“百日维新”运动,但并未动摇中国封建统治的根基。所以《孔乙己》反映的是封建阶级统治时代的事,孔乙己生活在未经革新的古国里。《孔乙己》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

《狂人日记》 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的战斗檄文。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查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或补全词语

踱( )亨( )舀( )砚( )拭( )蘸( )附和( )不屑置( ) ( )唐不安 阔绰( ) 2.解释并背诵下列词语的意思,并注音:

格局:

大抵: 声气: 阔绰( ): 羼( ):

污人清白:

绽出: 营生: 间( )或: 君子固穷: 3.回顾一下初中阶段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三、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1.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孔乙己并没有一开始就出场,他直接出场是在哪一自然段?文中主要写了孔乙己四个生活片断,请你概括出来(人物+事件)。 示例:第四段——酒客嘲笑孔乙己偷书。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2.文章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命运最悲惨之处在文章哪一部分,即小说的高潮部分,请你概括出来。

3.你觉得孔乙己最终的命运如何?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四、自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较有感受的词句或疑问处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五、初步体会作者情感以及文章的中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鲁迅用词精妙的技巧,在平日作文中能够学以致用。 【学习重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能够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勾划出文章中较有感受的词句进行批注,交流展示。 2.提出疑难,讨论交流。

(1)可创设情境,进一步走近人物。

我们刚才是站在读者的角度走近孔乙己,下面,试着以“众人”的眼光走进文本、走向孔乙己,去近距离观察他,并向大家介绍他们心中孔乙己的形象。

短衣帮: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掌柜:我认为孔乙己

是一个 的人。何家、丁举人: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小伙计: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邻家孩子: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 (2)也可品析语言:

(一)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提示,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分析一下“站着喝酒”与“穿长衫”,思考一下“唯一”一词)

2.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提示,思考一下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二)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欣赏了哪些精彩的语句?你为什么欣赏它们?

【拓展延伸】:

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作者为什么反复写众人的笑?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教与学反思】

孔乙己学案

5《孔乙己》

5孔乙己

《孔乙己》导学案

教学案5免疫调节

Unit 5 Reading 教学案

语文活动5 教学案

5 孔乙己 教学设计

5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案

5哲学教学案五答案

《5《孔乙己》教学案.doc》
5《孔乙己》教学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