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评语

2020-04-18 来源:教学评语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学案

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成绩显著,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灌云县鲁河中学2010.11.18

推荐第2篇:教学案

上饶县石狮小学教师备课单

(共案)

年级 学科 议课时间

课题

课型 课时 上课时间

推荐第3篇:教学案

1、导入:记得孔子有一次和子路、曾皙,冉有等几位学生一起谈论志向问题。当问到曾皙时,曾皙答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大得孔子赞赏。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春风沂水的三月,在那崇山峻岭的茂林修竹之中,亲密的朋友携手而来,席地促膝侃侃而谈,那该是何等怎样的乐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过时光的长河,走进那兰亭,一起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过渡句:《兰亭集序》一篇山水游记散文,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王羲之其人及其写作背景。)

2、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郡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在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兰亭集序》。 (提问:什么是序呢?)

明确:一般放在书或者文集的前面,是说明书籍著述或者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的作品进行评论,或者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

(过渡句:《兰亭集序》不仅是一幅书法极品,誉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更是散文中的佳品,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诵读、理解去探究文字的丰富的内涵。)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们认真听一下录音。

(要求:注意文章的语气、停顿、字音)

2、学生齐读

(指导学生的朗读)

(过渡句:关于文言文的学习,对于文意的理解,首先应该是字词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并尝试翻译,请特别注意老师用不同颜色标注出的字词及划线部分。)

4、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梳理字词

5、品读课文,读出情感

(过渡句:字词的梳理,可以说是为我们理解文意打下了一个基础,那么接下来我们请男生读一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勾画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乐

作者为何而乐呢?

1、良辰:暮春之初

农历

一、

二、三月为春季,暮春也就是三月。

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翻然悔悟。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最美的一段时光。

2、美景:山、水、天气

比较王羲之笔下春景与其他文人笔下的的春景的不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

——韩愈《晚春》 明确:

《忆江南》和《晚春》写的是花红水绿,尽显春色之浓艳;

《兰亭集序》:映入眼帘的只有山、水、竹、天、风而已,可以说,真是洗尽铅华。写竹,只言其“修”而舍其翠绿,写水,只言其“清”而弃其碧波,尽显春色之素淡、雅致、清幽,这样的山水,正可以韬养宁静淡泊的心性。清风拂面,水声泠泠,在这里,足以让人心境澄明,心旷神怡,物我同化。

3、乐事:修禊事也,流觞曲水之饮

(提问:对于王羲之等人来说可乐的事仅仅在于“修禊事”吗?要求:在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我国古代文人有流觞而饮,吟诗作赋之雅俗。贤士聚会免不了酒与诗,就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感情的产品。流觞曲水,贤士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乐,亦足以把内心深处的感情都表达出来。

4、赏心:游目骋怀

提问:此情此景,作者感到赏心悦目,那么,他是如何表达的? 明确:仰观宇宙之大„„信可乐也!

提问“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是极视觉置于:竹木萧萧,流水潺潺,是尽听觉之乐。但最令人快乐的还不在于此,是什么呢? 如何理解“游目骋怀”?

明确:游,骋,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我们在仰观俯察的时候,也是我们游目骋怀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我们是超脱的,空灵的,美妙的。这个时候,已经是见山不只是山,见水不只是水了,而是可娱可乐、可歌可咏的了。

6、美读课文,感悟情怀

在这样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王羲之等人游目骋怀,尽享耳听和眼观的乐趣,最后作者把心情归结为一个“乐”,如果让你们再一次朗读这一部分,你会怎样来读呢? 明确:舒缓—稍快—舒展曼婉,语调要清新。 学生齐读,并尝试背诵。

7、小结

孔子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净化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尘埃蒙蔽的双眼明亮如初,使原本浮躁不安的心回复平静,使原本堆积的烦恼渐渐融化。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许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这些留待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8、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

三、四段,想一想,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2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

癸(guǐ)丑 修楔(xì) 流觞(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 趣(qū)舍万殊 齐彭殇(shāng)

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应特别强调理解“俯仰”一词在文中的意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句子含义。

三、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学生发言后,明确本文层次,板书: (一)记叙兰亭盛况; (二)抒发人生感慨; (三)交代作序目的。

四、讨论第一段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1),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试背诵。

提问: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的内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板书明确: (一)记叙兰亭盛会: (1)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目的:“修禊事也” (2)人物:“群贤„„少长„„” (3)环境:“此地有„„,又有„„” , (4)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5)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6)感受:“„„信可乐也。”

讲析过程中,给定短暂时间强化记忆,然后指名学生根据板书内容提示,试背诵。 讨论: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言后,明确: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预习思考:作者是如何围绕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展开议论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

3

怀? 第二课时

一、集体背诵第一段

简要复习第一段内容,导人新课。

二、讨论第二段内容

1.教师领读或学生齐读。 2.“俯仰”一词在这一段中两次出现,意思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3.本段教学有一定难度,应先指名学生串讲大意。

4.提问:这段话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学生发言后,明确: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5.结合课后练习(一)中的(2),讨论这段话的议论与上一段的叙事有何联系。讲析: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下面承此句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取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板书: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晤言一室之内(静) 或放浪形骸之外(躁)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况修短随化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6.齐读。指导学生在板书提示下试背诵。

三、讨论第三段

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后人感怀。 1.指名学生朗读。

2.讨论: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发言后,明确: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

3.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巧妙?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写供后人阅读的《兰亭集序》,却先写阅读昔人兴感之作,由“今之视昔”想到“后之视今”亦是如此,为使后人也对今天的所为所思“兴怀”,所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便“后之览者”也会“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后人有感串联起来,巧妙地交代了诗集的由来,说明了编集的目的。

4.全班齐读。

四、归纳总结

本文先绘声绘色地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接着叙志抒怀,抒发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比较阅读:课外阅读《腾王阁序》,比较与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4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8.毕至:全到。毕,全、都。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咸:都。

11.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2.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13.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4.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5.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6.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7.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8.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19.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20.是日也:这一天。 21.惠风:和风。 22.和畅,缓和。

23.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4.所以:用来。 25.骋:使······奔驰。 26.极:穷尽。 27.信:实在。

2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5

29.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30.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31.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32.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33.静躁:安静与躁动。34.暂:短暂,一时。

35.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6.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37.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8.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9.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40.向:过去、以前。 41.陈迹:旧迹。

42.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43.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4.期:至,及。

45.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46.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7.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8.喻:明白。

4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50.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51.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52.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3.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4.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1-2][4-5]

6

推荐第4篇:教学案

备课人:张忠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语言的识记、理解、运用

2、朗读技能的培养,

3、遣词造句的品析与运用

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滋养出对美景美文的愉悦与崇爱之情,形成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目标

2、3 学习难点:目标

2、3 学习时数:三课时

学习指导: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通过不同角度生动地描写了景物的特点,同学们可以通过“换一换、删一删、调一调”等方式品析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学习过程

一、导语美读

阅读第三单元和《春》的导读语,标出优美的句子反复朗读。

二、读准字音

给下列粗体字注上音,并朗读整个词语直到读准为止,要注意多音字哟。

迷藏 应和

薄烟 黄晕

酝酿 蓑衣 鸟巢

三、掌握词语

工整规范地书写下列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并用粗体词造句,最好几个词合并写一段话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舒活 抖擞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 花枝招展

听写过关

四、了解作者

对朱自清,你知道多少,请说说(作品、轶事、名言……) 教师补充

五、感知文意

1、你读懂了多少?请仿照导读语第一行补充填空,不符合文意的,可以删除、改换

江南的春天,

2、小组合作给其他组出一个难题为难为难他们,可你们先要酝酿酝酿一个答案

3、用成语或古诗词或精美短语给

2、

3、

4、

5、

6、7自然段进行“画面命名”,并说明命名的理由,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命名最符合文意、最有诗意。

六、竞读文章

1、个人读,每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自选一个自然段进行配乐朗读。

2、小组读,每小组朗读老师指定的自然段。

3、联读,个体-小组-全体(第1段-第5段-最后三段)

要注意对内容的停连、读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语调的抑扬的指导评价。

七、品析语言

品析词句一般方法:先看运用了什么手法(如词性、词语的感情色彩、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感官角度、句式、语气等等),然后再看所表现的内容。如“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闹” 这个词从侧面写出了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忙碌的景象。“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从听觉角度从侧面突出了春风的柔和清新。

1、品析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⑴偷偷地能否删去?为什么?

⑵“钻”换成“长”好不好?为什么?

⑶“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首好不好?为什么?

2、下列粗体词和句子,你(你们小组)最能欣赏哪一个(几个)? ⑴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⑵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⑶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⑷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⑸(雨)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⑹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八、陶冶情操

作者笔下的几幅春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九、质疑解惑

你觉得文章哪些地方写的不合理?还有哪些疑惑?

十、诵读文章

最好全文背诵,如果有困难,第

6、7自然段可以不背诵。

一、拓展延伸

1、搜集带“春”字或与“春”有关的成语、俗语、名言、古诗词、对联,抄写到专用收集本上上,并背诵其中的几个,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2、借鉴本文的某些写法,用文字再描画一幅春景图(100字左右)

二、总结反思

用一些关键词归纳你所学到的东西,课堂上,你有何良好的表现?还有哪些需要改正提高?

济南的冬天

备课人:张忠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语言的识记、理解、运用

2、遣词造句的品析与运用 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滋养出对美景美文的愉悦与崇爱之情,形成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难点:目标2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指导: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通过不同角度生动地描写了景物的特点,同学们可以通过“换一换、删一删、调一调”等方式品析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学习过程

一、读准字音

给下列粗体字注上音,并朗读整个词语直到读准为止,要注意多音字哟。

济南 镶嵌 水藻 宽敞 贮蓄 澄清 着落 发髻

二、掌握词语

工整规范地书写下列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并用粗体词造句,最好几个词合并写一段话

镶嵌 响晴 温晴 安适 肌肤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 着落 宽敞 发髻

三、了解作者

对于老舍,你知道多少,请说说(作品、轶事、名言……)

四、感知文意

1、小组合作给其他组出一个难题为难为难他们,可你们先要酝酿酝酿一个答案

2、在文中圈出“响晴”、“温晴”、“宝地”、“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然后联系全文内容来证明哪一个词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用概述的方式来表述你们的观点,发言大致上两个层次,首先,哪个词最适合,然后阐述理由。

五、品读欣赏,

1、在文中划出“小摇篮”(第2段)、“带水纹的花衣”(第3段)、“小水墨画”(第4段)、“蓝水晶”(第5段)。这四个语言你最能够欣赏的是哪一个?讲出你的欣赏的内容来。(提示:参考《春》第七题)

2、品读第3段,选做三题

⑴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给这段文字进行“画面命名”,要求赋有诗意; ⑵圈出全段文字中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⑶用单竖线“划分”的方法表现你读懂了这段文字的层次结构; ⑷品析“顶”、“镶”字为什么用得好。 ⑸你还发现本段妙用了哪些手法?

六、陶冶情操

读了这篇课文,你享受到了什么?

七、拓展延伸

3、搜集与“冬”有关的成语、俗语、名言、古诗词、对联,抄写到专用收集本上,并背诵其中的几个,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4、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八、总结反思

用一些关键词归纳你所学到的东西,课堂上,你有何良好的表现?还有哪些需要改正提高?

夏感

备课人:张忠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语言的识记、理解、运用

2、朗读技能的培养,

3、遣词造句的品析与运用

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滋养出对美景美文的愉悦与崇爱之情,形成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目标

1、3 学习难点:目标

2、3 学习时数:60分钟

学习指导:用前面学过的方法品析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重点落在修辞的表达效果上。

学习过程

一、读准字音

给下列粗体字注上音,并朗读整个词语直到读准为止,要注意多音字哟。 黛色 磅礴 匍匐 迸发 澹澹 芊芊细草 闲情逸致

二、掌握词语

工整规范地书写下列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并用粗体词造句,最好几个词合并写一段话

黛色 灵秀 贮满 终极 匍匐 芊芊细草 轻飞曼舞 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闲情逸致 春日融融,秋波澹澹

三、感知文意

2、

3、4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理由,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标题最符合文意、最有诗意。每一个标题要用上 “紧张”、“热烈”、“急促”三个词语中的一个。

四、朗读课文

每个小组从

2、

3、4段选择一段进行朗读,看哪一组读得更准确,情感把握的更好。

五、品读欣赏,

找出课文中二至四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

六、质疑解惑

你觉得文章哪些地方写的不合理?还有哪些疑惑?

七、陶冶情操

作者笔下的夏,你对它有一份怎样的情愫?

八、拓展延伸

1、搜集与“夏”有关的成语、俗语、名言、古诗词、对联,抄写到专用收集本上,并背诵其中的几个,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2、仿照以下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夏之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冬之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总结反思

用几个关键词归纳你所学到的东西,课堂上,你有何良好的表现?还有哪些需要改正提高?

秋天

备课人:张忠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语言的识记、理解、运用、

2、朗读技能的培养,

3、遣词造句的品析与运用

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滋养出对美景美文的愉悦与崇爱之情,形成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难点:目标

2、3 学习时数:60分钟

学习指导:用前面学过的方法品析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重点落在词性的表达效果上。

学习过程

一、读准字音

给下列粗体字注上音,并朗读整个词语直到读准为止,要注意多音字哟。 幽谷 肥硕 归泊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冽 晨曦 梦寐以求

二、掌握词语

工整规范地书写下列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

幽谷 肥硕 归泊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冽 晨曦 梦寐以求

三、感知诗意

尝试用一些歌名、广告语给每一节诗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理由,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标题最符合诗意、最有诗意。

四、诵读诗歌,

配乐朗读,看哪一组读得更准确,情感把握的更好,配上什么乐曲合适呢?推荐一个乐曲,阐明推荐理由,然后背诵全诗

五、品读欣赏,

下列诗句中粗体词,你最能够欣赏的是哪一个?讲出你的欣赏的内容来。 ⑴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⑵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⑶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⑷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六、质疑解惑

你觉得文章哪些地方写的不合理?还有哪些疑惑?

七、陶冶情操

这首诗你读出了怎样的味道?

八、拓展延伸

1、搜集与“秋”有关的成语、俗语、名言、古诗词、对联,抄写到专用收集本上,并背诵其中的几个,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2、试着写一首表现秋景的小诗(行数不限)

天净沙

秋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诗歌有关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3、学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4、感受诗人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的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知识与能力目标2 学习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

1、

3、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指导: 以小学学过的一首古诗为例初步掌握诗的有关知识,如诗体、诗的押韵、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的重音。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请说说你所知道的马致远(作品、轶事、名言……)

二、学习诗歌有关知识,如诗体、诗的押韵、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的重音。

三、朗读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检查读:个人读,加深读:小组读、全班读。 个体展示----评价

四、译读

读通诗意

一组读两句,另一组(个体)读出诗句大意(拓宽画面) 预习时明确要求

五、吟读

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还可摇头晃脑地读、唱读,尽力读出诗的意境、情趣。

个体、小组配音竞读---评价

六、品读,

反复读你最欣赏的诗句,从写法、情感等角度说出你欣赏的理由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

3、4,贯穿在此环节中。

七、陶冶情操

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八、背诵过关

九、拓展延伸

搜集马致远的有名诗句,抄写到专用收集本上,并背诵其中的几句,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师必须补充

十、总结反思

用几个关键词归纳你所学到的东西,课堂上,你有何良好的表现?还有哪些需要改正提高?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备课人:张忠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诗歌有关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3、学习律诗的有关知识。

4、学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5、感受诗人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的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知识与能力目标2 学习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

3、

4、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指导:联系现代文如《行道树》等领会古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请说说你所知道的白居易(作品、轶事、名言……)

二、学习诗歌有关知识,如诗体、诗的押韵、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的重音。

三、朗读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检查读:个人读,加深读:小组读、全班读。 个体展示----评价

四、译读

读通诗意

一组读两句,另一组(个体)说出诗句大意(拓宽画面)

尝试一种新的译读方法:以诗译诗(翻译过来的句子要有诗意,要押韵),预习时明确要求,教师示例

五、吟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如摇头晃脑地读、唱读,尽力读出诗的意境、情趣。

个体、小组配音竞读---评价

六、品读,

反复读你最欣赏的诗句,从写法、情感等角度说出你欣赏的理由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

4、5,贯穿在此环节中。

七、比较

两首诗在写法、情感等方面有何异同

知识与能力目标

3、5,贯穿在此环节中。

八、陶冶情操

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九、背诵过关

十、拓展延伸

搜集白居易的有名诗句,抄写到专用收集本上,并背诵其中的几句,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师必须补充 十

一、总结反思

用几个关键词归纳你所学到的东西,课堂上,你有何良好的表现?还有哪些需要改正提高?

观沧海

龟虽寿

备课人:张忠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2、学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3、从写法、情感等角度比较两诗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向上的积极情志。

2、培养热爱祖国的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习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指导: 联系现代文如《行道树》等领会古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曹操(作品、轶事、名言……)

二、教师传授诗歌有关知识,如诗体、诗的押韵、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的重音。

三、朗读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检查读:个人读,加深读:小组读、全班读。 个体展示----评价

四、吟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如摇头晃脑地读、唱读,尽力读出诗的意境、情趣。

体展示----评价

五、译读

读通诗意

一组读两句,另一组(个体)说出诗句大意(拓宽画面)。

六、品读,

反复读你最欣赏的诗句,从写法、情感等角度说出你欣赏的理由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贯穿在此环节中。

七、比较

两首诗在写法、情感等方面有何异同

八、陶冶情操

你喜欢曹操吗?你喜欢古诗吗?为什么?

九、背诵过关

十、拓展延伸

搜集曹操的有名诗句和与曹操相关联的成语、歇后语等,抄写到专用收集本上,并背诵其中的几个,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师必须补充 十

一、总结反思

用几个关键词归纳你所学到的东西,课堂上,你有何良好的表现?还有哪些需要改正提高?

感受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2、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过程与方法:、观察、展示、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学习重点:知识与能力目标

1、2 学习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交流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或个体或自由组合,观察、体验;选取或画一幅山水画或动物图;收集表现你最喜欢的自然景物的诗词美句歌曲等。

交流过程:

一、我有一个“朋友”

1、说说自己最喜欢与自然界的谁交朋友,理由是什么。

2、对这位“朋友”,你知道多少,要迎接同学的询问。

3、选用一些诗词美句歌曲夸夸你的“朋友”。

4、生活中,你(将)怎样对待你的“朋友”。

5、直抒胸臆,用自己的话赞赞你的“朋友”。

二、走过四季

1、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理由。

2、对这个季节,你知道多少,要迎接同学的询问。

3、选用一些诗词美句歌曲夸夸这个季节。

4、生活中,你是如何度过这个季节的?

5、直抒胸臆,用自己的话赞赞这个季节。

三、心中的美景 要求见教材

以上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 写作

自拟题目,借鉴刚学过的几篇文章的写法描摹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中的一种景致,字数不少与500字。

推荐第5篇:教学案

天上的街市

预习

一看

1、作者简介及其文学成就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代表作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

2、时代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3、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物而想起的其他相关的人或物。联想必须有相似点或想关点。

想象:是指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新的事物形象,想象必须合理,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 二做

1、读三遍课文(出声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标小节号。

2、读课文,圈划诗中的 生字、新词,并注意使用工具书,掌握音、形、义。

3、整体感知:

你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诗中想像“浅浅”的天河并不宽广,牛郎织女来来往往,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思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双翅”,本诗联想自然、想象丰富,试概括诗中运用的联想、想象之处。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3.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吗?

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生活啊。同学们一定希望牛郎织女在天河中自由地骑着牛儿来往吧!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早在80多年前(1921年10月)就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这种美好愿望写进了自己美丽而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 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朗读诗歌

1、初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把握诗的感情基调

朗读要求:

1、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2、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再读文章,注意本诗的节奏和重音(听录音,再齐读)

五、自由朗读、自主思考: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

2、诗人由远远的街灯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想法?

3、诗人看到了明星景象产生了遐想,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美好、幸福、自由、光明) 知识点链接:

1、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相关的其他事物的思维活动; 想象:在一事物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此诗哪一节是联想的内容?怎样联想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哪几节是想象的内容?想象了怎样的情景?

六、合作探究

1、文中也提到了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文中他们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但是传说中的与作者笔下的却不一样,作者为什么改动传说呢?

对比:传说——诗中 人间现实——诗人愿望 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例:第四节)

(1)“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雕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强调“悠闲”

(2)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朵”

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3)你觉得还有哪些词用的较好?请找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

七、归纳总结

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富足、自由、幸福、光明、美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八、拓展延伸

读完了诗人的美丽诗篇时,当你仰望苍穹,你又想到了什么?

推荐第6篇:教学案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学习目标:

1、欣赏作品,体验歌曲在节奏、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2、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布吉-乌吉”、摇滚的不同风格。

3、能通过学习掌握变奏曲的概念,并能初步进行变奏的改编。重难点:

1、聆听中能分辨出作品的变化。

2、在欣赏中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摇滚的不同风格。

3、掌握变奏曲的特点。教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合唱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的主题部分。

1、用哼鸣的方式发声练习《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主题部分;

2、用wu方式。发声练习《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主题部分。

二、新课学习

师:回忆刚才唱过的旋律是哪一首乐曲? 生:《铃儿响叮当》

师:原曲是什么样情绪的?你听过哪几种不同的版本?

1、介绍《铃儿响叮当》背景。

《铃儿响叮当》是圣诞歌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从十九世纪的英国开始,后来传入美国。进入二十世纪后,他起了巨大的变化,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开启神奇的旅行,再次体验这一广为流传的乐曲的历史变迁。

2、聆听乐曲,第一遍 师:你听到了什么?

介绍《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创作背景。《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是由美国作曲家彼得彭特所作。1987年杨鸿年听后进行部分的缩编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合唱作品

3、聆听乐曲,第二遍。师:找一找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

生:八次或者九次(引导这八次变化是围绕主题发生的,所以是八次)

4、分小组聆听第三遍

师:注意听自己的部,和主题对比找出三个特征。 分组聆听乐曲——讨论总结——分小组说明。

5、分部分聆听,完成游戏:领贴纸。

教师出示不同变奏的对应曲风贴纸,由各小组认领。

6、再次完整,聆听全曲。

由小组将各部分特征在聆听过程中进行展示。

三、了解变奏曲

1、在音乐声中分组讨论变奏曲特点。

2、教师总结变奏特点

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变奏”一词,源出拉丁语variatio,原义是变化,意即主题的演变。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

四、拓展:创编《小星星》

1、出示《小星星》主旋律

2、视课堂时间,改编华尔兹和爵士风格

推荐第7篇:蝶恋花教学案

射阳县高级中学2012年春学期高一语文教学案(31)

课题:《蝶恋花》

编写人:黄志秀

审核人:刘其胜

教学目标:

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会本词的写作特色。学习重难点:

1、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

2、体会衬托手法的运用。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二、关于作者:

见《非常学案》P31。

三、诵读全词,研习文本:

1、起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4、“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五、小结,验标

验标练习

课题《蝶恋花》

班级:

姓名:

学号: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槛.菊(jiàn)

调.运(diào) 悬崖勒.马(lè)

惊魂甫.定(pǔ)

B、不谙.(ān)

喟.然(wèi)

并行不悖.(bèi) 酩酊.大醉(dǐng)

C、彩笺.(jiān)

拙.劣(zhuō) 似.是而非(sì)

数.见不鲜(shù)

D、晏殊.(shū)

纤.(xiān)巧

凋.(diāo)碧树

蒙.头转向(mēng)

2、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栏杆

B、明月不谙.离别苦

谙:熟悉,知晓

C、欲寄彩笺兼尺素..

尺素:指书信

D、罗幕..

轻寒,燕子双飞去

罗幕:张开的幕布

3、对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伤离怀远之作,不仅具有婉约派情致深婉的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派词作少见的境界寥廓高远的特点。

B、首句中“愁”“泣”二字将自然之物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透露出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C、“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极目所见,而且包含有对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吹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D、这首词上片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下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全词表现出了晏殊词作雍容和缓、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意境之美这一特点。

4、默写:

(1)、, ,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 。

(3)、众里寻他千百度, , 。

以上三句王国维曾经用来说明治学的三种境界。其中第②句写的是第 境界,意思是要想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

答案: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4、看第

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 ①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②“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③“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回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

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的孤独、有情。

验标练习:

1、D

2、D

3、D(上阕与下阕特点颠倒)

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

推荐第8篇:国际合作教学案

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将所选代表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入标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小明在周口店参观完北京人遗址后,写了一篇文章叫作《北京人的一天》,其中叙述不准确的是(

) A.他们过群居生活 B.他们己经会使用火 C.他们使用的是打制石器 D.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2.“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3.每年清明节,海内外炎黄子孙数万人聚集在陕西省黄陵县的祭祀大殿前拜祭,这是为了纪念(

) A.大禹 B.蚩尤

C.黄帝

D.尧

4.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国人暴动”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 A.夏桀 B.商纣

C.周幽王 D.周厉王

5.据《羊城晚报》报导,2007年7 月10日上午,重达832公斤,专门从河南省安阳市运抵广州东莞的仿制“司母戊”大方鼎,在东莞展览馆揭开了神秘面纱,它制作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国

6.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7.韩、赵、魏三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诸侯国分裂出来的(

) A.卫国 B.晋国

C.宋国

D.吴国

8.有了文字,人类文明才得以传承,我国有文字文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9.使成都平原称为“天府之国”的我国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郑国渠 B.灵渠

C.白公渠 D.都江堰

10.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 A.夏 B.唐 C.周 D.秦

11.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陈胜、吴广起义 B.巨鹿之战 C.黄巾起义 D.楚汉之争

12.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13.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在公元前建立在公元元年后灭亡,它是(

) A.秦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14.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15.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16.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刘备

17.佛教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提倡和扶植的主要原因(

) A.传播者的努力 B.老百姓的喜爱 C.佛教教义有利于封建统治

D.佛教地位的重要

18.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战役 B.官渡战役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9.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统一的是(

) A.魏 B.吴 C.西晋

D.东晋

20.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犮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大量的劳动力 B.南下移民和江南民众共同努力 C.当时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D.政府从国外引领了占城稻等优良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21.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

②投鞭断流

③揭竿而起 ④风声鹤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我县冲之中学的名字来源于古代杰出科学家祖冲之,你知道他生活在我国哪个历史时期吗(

) A.三国 B.西晋

C.南朝

D.北朝

23.“飘若浮云,矫若游龙”是对谁的艺术成就的称赞(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范缜

D.颜真卿

24.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是(

) A.民族战争 B.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

C.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D.友好相处,不断交融

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前秦 ②北魏

③宋

④西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二、材料说史

26.随着冬季的到来,我校学生迟到现象明显。针对这﹣问题,请你说出具有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班主任分别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并说明理由。

27.材科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诀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科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D.②③④ 进, 邪辟之说减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自明,民知说以矣”

﹣﹣董仲舒

(1)材料一中李白描述的“秦王”在“扫六合后,为了巩固统一局面,他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项统治措施?当时的统治者是哪位皇帝?

(3)材料二反映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大一统的王朝,在政治、经济方面还采取了什么政策?

28.(1)请依据所学知识,将下列历史知识体系 填写完整

(2)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政权分立,政权间的战争不断,请你写出一例这一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3)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之二是:民族融合,请你写出这一时期促进民族融合的一次重要改革,并写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

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七年级(上)期末历

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将所选代表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入标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小明在周口店参观完北京人遗址后,写了一篇文章叫作《北京人的一天》,其中叙述不准确的是(

) A.他们过群居生活 B.他们己经会使用火 C.他们使用的是打制石器 D.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考点】13:北京人.

【分析】本题以参观北京人遗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点.

【解答】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过群居生活.但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故选D.

2.“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考点】15: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故选C.

3.每年清明节,海内外炎黄子孙数万人聚集在陕西省黄陵县的祭祀大殿前拜祭,这是为了纪念(

) A.大禹 B.蚩尤

C.黄帝

D.尧

【考点】18: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以黄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人文初祖的知识点.

【解答】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始祖“. 故选C.

4.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国人暴动”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 A.夏桀 B.商纣

C.周幽王 D.周厉王

【考点】27: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分析】本题以国人暴动为切入点,考查西周灭亡.

【解答】依据所学,为反抗周厉王的残暴统治,公元前841年在西周首都镐京发生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史称“国人暴动”. 故选D.

5.据《羊城晚报》报导,2007年7 月10日上午,重达832公斤,专门从河南省安阳市运抵广州东莞的仿制“司母戊”大方鼎,在东莞展览馆揭开了神秘面纱,它制作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国

【考点】2I:青铜器.

【分析】本题以“司母戊”为切入点,考查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 故选B.

6.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考点】28: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通过管仲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故选A.

7.韩、赵、魏三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诸侯国分裂出来的(

) A.卫国 B.晋国

C.宋国

D.吴国

【考点】2A: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三家分晋的相关知识.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分别建立了韩国、赵国和魏国.

【解答】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赵、魏、韩.故选B.

8.有了文字,人类文明才得以传承,我国有文字文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考点】2L:文字的演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老文字的有关知识.应掌握甲骨文的有关知识. 【解答】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B.

9.使成都平原称为“天府之国”的我国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郑国渠 B.灵渠

C.白公渠 D.都江堰 【考点】2E: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

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D.

10.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 A.夏 B.唐 C.周 D.秦

【考点】31: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建立.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故新同学姓秦. 故选D.

11.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陈胜、吴广起义 B.巨鹿之战 C.黄巾起义 D.楚汉之争

【考点】35:西汉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楚汉之争.楚汉战争是封建统治者相互争夺帝位的战争.【解答】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便是来源于这段历史.

故选D.

12.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考点】36:文景之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选A.

13.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在公元前建立在公元元年后灭亡,它是(

) A.秦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考点】35:西汉的建立;39:东汉的建立.

【分析】本题以“公元前建立在公元元年后灭亡”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西汉的建立和灭亡.

【解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故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在公元前建立在公元元年后灭亡,它是西汉. 故选B.

14.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考点】3H: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考查了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

【解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故选B.

15.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考点】3K:纸的发明和改进.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纸的发明和改进,把握蔡伦改进造纸术. 【解答】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促进了我国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故选B.

16.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刘备

【考点】3R:司马迁与《史记》. 【分析】本题考查《史记》.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

A项,秦始皇是战国末期的秦国君主,后统一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故A项有记载.

B项,陈胜是秦末农民战争的领袖,《史记》中书写了陈胜列传.故B项有记载.C项,汉武帝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时,司马迁写成《史记》.故C项有记载.

D项,刘备是东汉三国时期的人物,在司马迁生活的时代之后,所以在《史记》中不会记载刘备.故D项没有记载.

本题要求选择没有记载的一项.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故选D.

17.佛教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提倡和扶植的主要原因(

) A.传播者的努力 B.老百姓的喜爱 C.佛教教义有利于封建统治

D.佛教地位的重要

【考点】F6:佛教和古印度文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佛教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的根本原因. 【解答】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的中原地区.佛教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教,来世就能得到幸福,因而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 故选C.

18.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战役 B.官渡战役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考点】42: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了赤壁之战的影响.

【解答】公元前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使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巩固在他在长江中下游的统治,刘备占有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选C.

19.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统一的是(

) A.魏 B.吴 C.西晋

D.东晋

【考点】45: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晋.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解答】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故选C.

20.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犮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大量的劳动力 B.南下移民和江南民众共同努力

C.当时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D.政府从国外引领了占城稻等优良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考点】46: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分析】本题考查了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原因.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答】东汉末年以来,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南下移民和江南民众共同努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由此可知A、B、C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犮展的主要原因. 故选D.

21.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

②投鞭断流

③揭竿而起 ④风声鹤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45: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分析】本题考查了淝水之战.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解答】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①破釜沉舟和③揭竿而起与这次战役无关. 故选D.

22.我县冲之中学的名字来源于古代杰出科学家祖冲之,你知道他生活在我国哪个历史时期吗(

) A.三国 B.西晋

C.南朝

D.北朝

【考点】4A:祖冲之与圆周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杰出科学家祖冲之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南朝我国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故选C.

23.“飘若浮云,矫若游龙”是对谁的艺术成就的称赞(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范缜

D.颜真卿

【考点】4D: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王羲之的相关知识.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解答】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故选A.

24.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是(

) A.民族战争 B.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

C.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D.友好相处,不断交融 【考点】PC: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解答】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尽管历史上有友好交往,也有兵戎相见,历史上也曾不断出现过统一或分裂的局面,但各民族间还是一直不断互相交往、互相吸收、互相依存,并且越来越接近,从而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祖国,这乃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故选D.

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前秦 ②北魏

③宋 ④西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考点】45: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注意题目强调的是少数民族.

【解答】①前秦是氏族建立的;②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它们都曾统一黄河流域,

西晋虽曾统一全国,但它是汉族建立的政权,宋在南方,没有统一过黄河流域.

D.②③④

故选C.

二、材料说史

26.随着冬季的到来,我校学生迟到现象明显。针对这﹣问题,请你说出具有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班主任分别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并说明理由。 【考点】2P: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儒家实行“仁政”;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法家提倡法治.

【解答】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故儒家会说服教育;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故道家不会理会,任期自然发展;法

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故法家会严厉制裁.故答案为:

儒家:说服教育;因为儒家实行“仁政”.

道家:不会理会,任期自然发展;因为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

法家:严厉制裁;因为法家提倡法治.

27.材科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诀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科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减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自明,民知说以矣”

﹣﹣董仲舒

(1)材料一中李白描述的“秦王”在“扫六合后,为了巩固统一局面,他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项统治措施?当时的统治者是哪位皇帝?

(3)材料二反映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大一统的王朝,在政治、经济方面还采取了什么政策?

【考点】31: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3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7: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1)本题以秦始皇巩固国家的统一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实行焚书坑儒等.

(2)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在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解答】(1)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实行焚书坑儒等.

(2)“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意思是对不是儒家思想的学说,要进行排斥和抑制.为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故答案为:

(1)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 .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28.(1)请依据所学知识,将下列历史知识体系 填写完整

(2)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政权分立,政权间的战争不断,请你写出一例这一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3)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之二是:民族融合,请你写出这一时期促进民族融合的一次重要改革,并写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

【考点】43:三国鼎立的形成;45:两晋南北朝的更替;49:北魏孝文帝改革.【分析】(1)本题以图片形式为切入点,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2)本题以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切入点,考查淝水之战.

(3)本题以促进民族融合的一次重要改革为切入点,考查魏孝文帝改革. 【解答】(1)依据所学,三国鼎立指的是魏、蜀、吴.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结束三国鼎立局面.317年,西晋灭亡,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林立进入十六国时期,后依次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朝代,统称为北朝.西晋皇族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东晋灭亡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统称为南朝.

(2)依据所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

(3)依据所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迁都洛阳,学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人通婚等. 故答案为: (1)

(2)淝水之战.

(3)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学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人通婚等.

2017年6月25日

推荐第9篇:将进酒教学案

高二语文学案

将进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多种形式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酒”这一意象的情感类别。

2、把握随情感的变化而轻重缓急的朗诵技巧。

3、深刻理解李白的性格和追求,明白身处逆境时处事的态度。【重点难点 】

重点:反复地诵读诗歌,积累诗歌“酒”这一意象的情感类别,积累诗歌鉴赏的知识,提高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

难点: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酒文化”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是相从相随的,形成了独特的“诗酒”文化。其中有一个人尤为突出,他就是李白。他被称为“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还被当时的人称为“酒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的劝酒诗——《将进酒》。

二、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教师提问:读得不错,这首诗的题目,为什么读“将qiāng进酒”而不读“将(jiāng)进酒”,因为它是“请”的意思。以前学过这种用法吗?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诗经·卫风·氓》里面有一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另外有一个字,“千金散尽还复来”读“还”huán,为什么?大家去翻一下《古汉语常用字典》会发现,这个字在古代只有“huán”这个读音,所以在读古诗一般读“huán”,现在有两个音,可根据情况来读。

三、初读感知

教师提问:初读完这首诗的大家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豪放飘逸,这也是李白诗歌的特点。这首诗的豪放就体现在他的酒气里,所以我们要读出一点醉意。怎么读出醉意?大家看过醉拳吗,谁打醉拳最厉害,武松,《水浒》里武松拿着酒缸,醉打蒋门神,那份豪放潇洒,下面就请一位同学把这种豪放的醉意读出来。

四、再读入情

教师总结提问:读得不错,感情出来了。但是变化可以更明显些。因为这首诗感情是跌宕起伏的。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关键词,归纳出这首诗的感情变化。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四个阶段:

1.他感情的第一阶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到“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悲”,悲什么?人生苦短。

第 1 页

共 8 页

厚德博学 2.于是他提出了“人生得意须尽欢”感情走向了第二阶段“欢”,但同学们,你们认为李白的欢是发自内心的吗?(提问)(他被赐金返还后被录用无望的无奈,只能纵酒行乐了)“天生我才……”有人认为这句话说得真豪放,体现李白的一种自信?同意的举手?请不同意的讲讲为什么,这话隐含什么意思?(提问)(背景介绍)看注解他被赐金放还8年,从此录用无望的情况下,隐含“我有才却没有得到重用”的愤怒啊。

3.再往后感情发展到第三阶段(醉)处于醉意中的他认为他觉得钟鼓馔玉,圣贤都不值得成为人生的追求,你觉得这是他的真心话吗?

4.不是,是极度愤怒情况下发出的狂吟啊!步入第四阶段。

总结:所以他的情感脉络是“人生苦短之悲——纵酒行乐——怀才不遇的愤怒——借酒浇愁的狂放”。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五、三读生韵

(一)诵读指导

1.“设身处境”,体会诗人所处的情境与心中的情感。2.注意停顿,节奏,于轻重缓急之间展现诗人情感变化。

(二)小组活动:请选出自己小组喜欢的诗句,讨论自己想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并说说通过怎样处理轻重缓急来实现这样的感情.然后用“我喜欢……,想读出……,通过……来表现出来”句式投影在屏幕上,并请本组或其他组同学朗诵出这种感情来。

(三)学生朗读。

六、延伸归纳

小组活动:请将预习中找到的关于酒的诗句按感情归类,小组通过讨论,将归类的感情和诗句归纳,投影出来,展示给大家看。

七、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归纳了古诗中的“酒”,请同学们回去搜集资料,归纳诗歌中的有“酒”这一意象的诗句,并将思想感情进行归类。

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多年的学习积累,解析“酒”“月”意象的自然特征和文化意蕴。帮助学生明确二者的自然特征和文化意蕴都呈现出多元的特点,因此,解读诗歌的思想内涵往往会出现见仁见智的结果。

学生:与同学分享关于“酒”“月”意象的诗句。讨论它们的自然特征和文化意蕴,形成如下课堂共识:酒 自然特征:多饮则醉、易上瘾

文化意蕴:助兴

解忧 月

自然特征:圆缺、皎洁、永恒

文化意蕴:悲欢、高洁、抚慰

将进酒

追求卓越

第 2 页

共 8 页

高二语文学案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诗句:(请学生就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1.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诗人是怎样营造这种气势的?

选择“黄河水”和“海”两个意象,用“天上来”和“奔流”两词修饰,运用夸张的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幅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的雄浑壮阔的画面,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

2.结合第3和第4句来看,作者写黄河之水,目的何在?运用什么艺术手法?

表现时间像生命的流逝如同黄河之水一样,势不可挡地一去不复回,作者是借用此意象表达时如白驹过隙的感慨。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选用了“明镜”这一意象来写人生苦短之意,你认为写得如何?

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写人生易老之感慨,极写了人生苦短,很有冲击力。而且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 4.赏析“悲”字的表现力。

运用拟人的手法,似乎“高堂明镜”看到诗人无为而老的样子,也不禁悲从中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深化了人生苦短、老大无成的深沉愁绪。

(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诗人所说的“人生得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这种“得意”并不是作者才能为国所用,自己建立不朽的功业,而是与处境类似的三两知已千里相聚。诗人之所以尽欢,并不是真正的“尽欢”,而是无力改变不被任用现状的豪放之语,这也反映出李白狂放的性格。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李白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启示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成理) 3.赏析诗人筵席描写。

一是体现丰盛,二是体现热烈,三是体现“酣畅快乐”,运用夸张的手法,活脱脱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狂放的李白。但“且”字还是带出来了悲愁,只是暂时忘却了不得志。

(三)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第 3 页

共 8 页

厚德博学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赏析短句的表达效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忘形到尔汝”。

2.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所包含的感情?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四)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陈王”与酒联系较多。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五)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赏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结尾艺术。A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

B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

C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二.总结:

《将进酒》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追求卓越

第 4 页

共 8 页

高二语文学案

第三课时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岁通五经 通: 通晓 B.白益傲放 益: 更加

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 开辟 D.璘败,累系浔阳狱 累系:捆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以命之 衡因上疏陈事 B.以所业投贺知章 何面目以归汉 C.遂荐于玄宗 而君幸于赵王 D.白长笑而去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第 5 页

共 8 页

厚德博学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4、把下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3分) 译:

(2)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3分) 译: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C

2.A

3.D

4.①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摘”1分,“以”1分,句意通顺1分)

②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奇”1分,“其”1分,句意通顺1分)

③我的孩子,很久没有看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像个姑娘一样呢?(“若”1分,“竟日”1分,“类”1分,句意通顺1分) 附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

追求卓越

第 6 页

共 8 页

高二语文学案

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

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

李白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无疑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故与先秦至盛唐众多知识分子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选择如出一辙。李白终其一生,均对博取高官、建功立业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①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斗,但结果既未能自布衣直取卿相、兼济天下,也未能从宦途从容隐退、独善其身,而起栖栖惶惶,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②冷静地审视历史事实,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遇”,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③首先李白对政治幼稚无知,其大言不切于实际,虚名不适于用。④因此,在人生的几次大好机遇中,他均未能把握,以致坐失良机,徒成悔恨。⑤其次李白志行的游移不定与情绪的瞬息多变,显然有悖于政治家所应具备的精神素质。⑥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既有雄心壮志,也有颓唐潦倒;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消沉意态;既有张扬自我、不卑不亢,也有曲意逢迎、自责自怜;既有爱国赤诚、民本良愿,也有狎妓解闷、泄愤恶念。⑦总之,李白的情绪多变与放浪形骸,早已注定了他在政治上碌碌无为、念念而终的必然命运。也许正是因为政治上惨遭失败,反过来又促使诗人“不平则鸣”,在文学领域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李白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转移到他所热爱的诗歌创作时,诗人的爱国赤诚、善良人性、潇洒风神、天赋才情和主体精神则如大江奔海、熔岩乍喷般挥洒自如,并幻化成无数扣人心弦的千古绝唱。 1.对“李白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思想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纵横、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 B.李白的思想体现了儒家学说,运用了道家、纵横家学说,兼有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

C.李白的思想体现了儒家学说,运用了道家、纵横家学说,使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得到有机糅合。

D.李白的思想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主,使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得到有机糅合。 2.选出对句前标有序号的语段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第 7 页

共 8 页

厚德博学

3.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对其直接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思想体系过于博杂。

B.政治上碌碌无为、惨遭失败,不平而鸣。 C.爱国赤诚、善良人性、潇洒风神。 D.热爱诗歌创作且具有天赋才情。

4.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是造成李白政治悲剧的全部原因。 B.李白也走了一条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道路。

C.李白政治上失败后,热情有所转移,写出了无数扣人心弦的千古绝唱。 D.本文重点在于阐述李白的政治悲剧对其文学创作的作用。 答案:1.A 2.D 3.B 4.A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齐安郡晚秋①

杜 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颔联和颈联分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颔联中诗人游山赏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2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2分)

(2)对比(1分)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1分)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2分)

追求卓越

第 8 页

共 8 页

推荐第10篇:禁毒教学案

六年级禁毒班队活动教案

石羊小学:雷梅

活动主题

了解毒品及其危害 活动目标

通过学习和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它有什么危害,教育他们怎样自觉防范,远离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活动准备

有关禁毒知识的视频和资料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场:

1、课件出示鸦片、海洛因、摇头丸、大麻的图片提问:你认识图片上的东西吗?你知道它们的危害吗?

2、(为了进一步了解毒品,今天我们开展一次班队教育课)揭示本节班队主题:了解毒品,珍视生命。

二、观看视频《禁毒知识讲座》,了解毒品的危害。

1、学生观看视频结合主讲人王莉的讲解重点了解 (1)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k粉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主要特点成瘾性、受管制性(种毒、吸毒、犯毒就是违法)

(2)毒品的种类

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鸦片、吗啡、海洛因、摇头丸、可卡因、大麻。 (3)吸毒的危害(全人类的公敌,是破坏社会安定和谐的乱源)

﹒摧残身体,缩短寿命(案例武冈市6名吸毒者,引起神经错乱跳楼,死亡4人,重伤2人。)

﹒摧残精神,造成道德沦丧(案例双清区匡某向岳父、岳母索要毒资,被拒绝后当场将岳父、岳母杀死后自杀身亡。其妻子借毒消愁染上毒品,也引发疾病不久身亡。)

﹒破坏家庭,祸害子女

﹒消耗钱财,危害社会(某市一年消耗的毒资达3亿元在右,相当于一个小县一年的财政收入同,用这笔巨资至少可以修150所小学或300所乡镇卫生院。不少吸毒者消耗完家产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4)主讲人罗伟成介绍“怎样防毒、拒毒”

﹒“牢记什么是毒品”“牢记毒品的危害”“牢记吸毒成瘾很难戒断”“牢记吸毒违法,种毒、犯毒、制毒犯罪”

﹒全体公民尤其是青少年要预防和克服导致吸毒的心理:

1、不要好奇

2、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吸毒一两次不会上瘾

3、不要有虚弱心理,认为吸毒是洋气,时髦,有风度

4、不要有愚昧心理,认为吸毒可以减除病痛。

﹒交友要慎重,不与品行不正,言行不良的人接触。

﹒各部门、各单位、各级、各学校、各家庭都要大力宣传,抵制毒品。

﹒提出希望,共建和平。

2、征对《禁毒知识讲座》的内容,谈谈你感兴趣的方面或自己的看法。(1)交流重点:毒品的危害是什么?作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拒毒和防毒? (2)教师小结:是呀!毒品毁害我们一身,作为青少年,祖国的接班人,我们应该远离毒品,珍视生命。让我们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守法,健康的好公民。

三、活动:“设计禁毒标语,号召人人参与”

1、学生自主设计禁毒标语,教师参与设计。(可以添加图片)

2、上台展示,说说设计的想法。

四、活动结束,播放禁毒歌曲《生命是一朵不能再开的花》

第11篇:苏州园林教学案

苏州园林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习应用。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

3、初步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

教学难点: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正音

丘壑( ) 嶙峋( ) 蔷薇( ) 鉴别 ( ) 镂空( )

沟壑( ) 轩榭( ) 斟酌( ) 重峦叠嶂 ( ) 多音字:对称 chèn 称赞 chēng 称砣 chèng 相间 jiàn 时间jiān

2、释词:

败笔:绘画或诗文中不好的一笔。

标本:典范、样本。 映衬 :映照衬托。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 :出自于自己内心的创造和裁断。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奇妙的心思。

胸中有丘壑:设计者和匠师们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俗话有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个美丽的历史 名城。苏州的园林建筑,更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今天我们虽然不能亲 自到苏州园林一睹她的丰采,但我们可以在一位土生土长的苏州人——— 叶圣陶老先生的笔下去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作品收在 《叶圣陶集》里。 (3)检查预习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思考: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2)作者是怎样评价苏州园林的?

3、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出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或参看课本插图,增加感性认识,并体会其画意美。

4、速读课文,分析课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

三、课堂小结与练习

1、通过叶圣陶先生细致而条理的介绍,同学们对苏州园林的特点应该有了 基本了解。下面请用以下句式写出你对苏州园林的印象。

苏州园林美,美在 。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轩榭( )

叠嶂( )

镂空( )

斟酌( ) 相间( )

模样( ) 对称( ) 庸俗( )

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因地治宜 自出新裁 无所依旁 盘曲鳞峋 别具匠心 称心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以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B.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这里指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C.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上品:上等。

D.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闲适:清闲安适。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教案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并体会其作用。

2、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继续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如:苏州园林的特点,课文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等

二.赏析探究

1、提名学生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2、品味课文语言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二)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新课 标 第一网

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③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 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深度。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④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

(“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这四个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以上例句,都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科学性)的特点。 3.作者把苏州园林介绍得清楚明白,是因为恰当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 接下来分小组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三、知识迁移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领会到了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提示:正如文中所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所以从文中 获得的有关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到迁移运用。

四、布置作业

1、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句话精彩而形象,在观赏者眼中:高树对低树来说是“俯”,低树对高树来说是“仰”,俯仰之间给人以动态美感,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不少,请找出几个例子加以体会。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 )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 ( ) (3)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4)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

5、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也可以介绍村庄、街区等, 要抓住特点来写,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习应用。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

3、初步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习重点: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

学习难点: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正音

丘壑( )嶙峋( ) 蔷薇( )鉴别 ( ) 镂空( )

沟壑( ) 轩榭( ) 斟酌( ) 重峦叠嶂 ( ) 多音字:对称 chèn 相间 jiàn

2、释词: 败笔

标本

布局

映衬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别具匠心

胸中有丘壑

二、学习•研讨

1、朗读课题,了解作者

(1)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作品 收在《叶圣陶集》 里。 (2)检查预习

2、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思考: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②课文是从四个主要方面、三个次要方面说明了以上特点:

作者是怎样评价苏州园林的?

3、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出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或参看课本插图,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想象其 画意美。

4、速读课文,分析课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

三、课堂小结与练习

1、通过叶圣陶先生细致而条理的介绍,同学们对苏州园林的特点应该有了 基本了解。下面请用以下句式写出你对苏州园林的印象。 苏州园林美,美在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轩榭( )

叠嶂( )

镂空( )

斟酌( ) 相间( )

模样( ) 对称( ) 庸俗(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因地治宜 自出新裁 无所依旁

盘曲鳞峋 别具匠心 称心满意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以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B.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这里指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C.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上品:上等。

D.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闲适:清闲安适。 学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学习正确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并体会其作用。

2、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难点:继续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

回答苏州园林的特点,课文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等

二。赏析探究

1、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2、品味课文语言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二)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③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 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深度。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④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

(“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这四个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以上例句,都体现了本文说明( )的特点。

3、作者把苏州园林介绍得清楚明白,是因为恰当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 接下来分小组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① ② ③

三、知识迁移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领会到了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四、作业

1、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句话精彩而形象,在观赏者眼中:高树对低树来说是“俯”,低树对高树来说是“仰”,俯仰之间给人以动态美感,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不少,请找出几个例子加以体会。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 )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 ( ) (3)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4.)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

5、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也可以介绍村庄、街区等, 要抓住特点来写,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学后感

13《苏州园林》参考答案 课时一

二.2.(1)①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②课文是从四个主要方面、三个次要方面说明了以上特点:

A、四个主要方面:a、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b、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c、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d、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B、三个次要方面:a、注意图画美 b、注意图案美 c、注意色彩美 (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4说明结构:总分式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主体部分:主次顺序)三.3.“治”改为“制”;“新”改为“心”;“鳞”改为“嶙”;“ 旁”改为“傍”4.A 课时二

二.2①“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②“艺术”强调独创性,无法复制;“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可以模仿和复制。③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在这里是指虽然有墙壁、廊子隔开,但并没有完全隔离,只是缓冲了视线,景致被逐步展开,显得有层次感。④不能调换,这些词语与前面的词语搭配合理。3.①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通过比较,更能突出苏州园林建筑的独特特点。)②打比方: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此句子也兼属举例子)(可以使读者具体形象地感知到苏州园林树木修剪后的美丽特点。)③引用: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里引用古诗句,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又富有情趣。)

三.学生能够领会到的方法,概括地说,是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四.1.(1)从范围上说明活水引用较多,但又不是全部引用(2)从范围上说明彩绘使用较少,不绝对,留有余地。2.例如:“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3(1)作比较(2)摹状貌(3)打比方4.(1)议论(2)议论(3)叙述(4)说明

第12篇:中东教学案

中东教学案

第三节 《中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中东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和导致热点的 几个原因。(2)知道中东的范围及主要国家,并读图说明该地区的地理 位置特点。(3)运用地图,能够说出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 情况和在世界上的地位。(4)知道中东水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及 对中东人民生活生产的影响。(5)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有 多种文化的汇聚而产生的冲突。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 比以及分析判断能力。(2)搜集相关的地理信息,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 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 己的看法,并与他人交流,接纳他人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2)学会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3)初步形成可 持续发展观念。(4)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和意义。(5)呼吁世界和平。 【教学重难点】中东成为热点的原因。 【教具使用】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相关地理图片)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因为像一个不定时爆发的地雷,总是不断发生一些重大事件而吸引全世界人的目光,也是世界石油最集中地区,从而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这个地区。 板书课题:中东

(二)展示教学目标:(见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看书56 页图,完成基础训练41 页三1

2、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是什么?中东地区都发生了那些流血冲突? (参书57 页)

3、中东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你能说出什么意思吗?为什么该地区位置非常重要?(参书58 页)

4、完成书上59 页“学习行动”2(参书60 页)

5、读图9.18,说说中东石油输出的三条主要线路。完成基础训练

三、---2 题中(2):(参书60 页----61 页) (1)一条石油分布带: 东: (2)三个输出方向 西: 南: (3)中东石油三个世界第一: (4)中东石油四个特点: (5)中东五个石油生产国:

5、中东地区主要人种?各个民族信仰什么教?多元文化会带来什么后果?(看书61---62)

(二)自主学习(学生依据自学提纲,认真看书P56 至P63,圈点批注,完成相关内容)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把小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小组或教师 讲解)

(二)学生展示: 学生谈本节课收获、画出本节知识结构图、本节知识有哪些运用? 教师小结:中东地区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这里的石油资源丰富,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给中东带来更加财富,同时也使得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成为一个长期“热点地区”。中东地区的和平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四、达标训练:(先自查,再互查,组长检查,教师抽查也可,人人达标。

(一)选择题

1、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是 ( ) A、马六甲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

2、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 ) A、东南亚 B、欧洲西部 C、中东地区 D、拉丁美洲

3、中东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4、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区,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 ( ) A、亚丁湾沿岸 B、波斯湾沿岸 C、黑海沿岸 D、红海沿岸

5、中东地区动荡不安,长期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宗教文化上的差异造成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对石油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争端造成的 C、在宗教文化、石油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多方面的差异和争夺 造成的 D、对水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争议造成的

6、下列关于中东地区石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中东石油集中分布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B、中东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占世界产量一半 C、中东所产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D、中东出口的石油绝大部分是由海洋运出去

7、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三教称为“圣城”的城市是 ( ) A、开罗 B、麦加 C、耶路撒冷 D、罗马

8、中东地区最大的民族是 ( ) A、犹太人 B、阿拉伯人 C、埃及人 D、伊朗人

9、下列国家中,不是中东主要产油国的是 ( ) A、沙特阿拉伯 B、科威特 C、也门 D、伊拉克

10、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中东地区的是 ( ) A、土耳其 B、埃及 C、也门 D、阿富汗

11、中东地区石油出口量(2002 年)占世界的百分比为 ( ) A、65.4% B、30.5% C、44.7% D、50%

12、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 ) A、释迦牟尼 B、耶稣 C、穆罕默德 D、真主

(二)读“中东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大洲:①亚洲② 非洲③ 欧洲 (2)海洋:a.里海 b.黑海c.地中海 d.红海e.阿拉伯海 (3)海峡与运河:④土耳其海峡⑤苏伊士运河 (4)河流:⑥尼罗河,⑦幼发拉底河

五、堂清检测:(满分50 分,40 以上 为优秀,30 以上为及格,检测形式是闭卷考试; 学生互改,教师抽查,下课前公布结果。)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9 分) 1.中东地区位于亚洲的西南部、非洲的东北 部。 2.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 及其沿岸地区。 3.“两伊战争”是指 伊拉克与 伊朗之间的战争。 4.阿拉伯人喜爱_白色,这是因为这里气候干燥,天气炎热,太阳辐射强,这种颜色对阳光强烈的反射有作用。 5.把以下各民族与其所在国、信仰的宗教连接起来:(每条线1 分,共6 分) 犹太人 阿拉伯国家 基督教 阿拉伯人 伊朗 伊斯兰教 波斯人 以色列 犹太教 参考答案:(犹太人——以色列——犹太教 阿拉伯人——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 波斯人——伊朗——伊斯兰教 )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16 分) 1.苏伊士运河属于国家是 ( ) A.沙特阿拉伯 B.伊拉克 C.埃及 D.伊朗 2.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称为圣城的是 ( ) A.麦地那 B.耶路撒冷 C.麦加 D.大马士革 3.关于中东石油在世界的地位,说法正确的是 ( ) A.储量占世界80%以上 B.产量占世界50%以上 C.出口量占世界90%以上 D.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差别是 ( ) A.少了阿富汗,多了埃及 B.少了巴基斯坦,多了土耳其 C.少了土库曼斯坦,多了埃及 D.少了格鲁吉亚,多了土耳其 5.中东最大的石油输出路线经过 ( ) A.苏伊士运河 B.好望角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6..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把( )城市定为首都 A.大马士革 B.贝鲁特 C.耶路撒冷 D.利雅得 7.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在 ( ) A.麦地那 B.麦加 C.开罗 D.耶路撒冷 8.中东地区周围的“五海”中不属于海洋的是 ( ) A.黑海 B.阿拉伯海 C.里海 D.红海

(三)读“中东政区图”回答:(9 分) (1)国家:A伊拉克 ,B 伊朗, C 埃及,D 土耳其, (2)中东地区重要的产油国 E:沙特阿拉伯;F:科威特; G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3)在图上填出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区,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运河是苏伊士运河。 (4)图中被伊斯兰、基督教、犹太教教称为圣城的城市是 ②耶路撒冷

(四)完成下列填空:(每空1 分,共10 分) (1)世界最著名的石油输出地区为 中东地区,它的石油主要输往美国、西欧、日本 等地区和国家。 (2)地中海沿岸、非洲北部的利比亚境内发生内乱后,我国在哪里民众要乘船回国,沿途经过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南海到达广州。 【堂清反馈】

1、过关学生

2、未过关 人,人员名单: 【板书设计】略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成功及不足和改进设想) 【相关知识连接-----顺口溜】西亚和北非石油 两区石油最富饶,储产出口世最高。七大石油生产国 ① ,埋藏浅且油质好。输往西欧和美日,方式油船和管道。到日须经马六甲,欧美多绕好望角。①七大石油生产国,指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第三节 《中东》导学案 一自学提纲:

1、看书56 页图,完成基础训练41 页三1

2、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是什么?中东地区都发生了那些流血冲突? (参书57 页)

3、中东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你能说出什么意思吗?为什么该地区位置非常重要?(参书58 页)

4、完成书上59 页“学习行动”2(参书60 页)

5、读图9.18,说说中东石油输出的三条主要线路。完成基础训练

三、---2 题中(2)(参书60 页----61 页) (1)一条石油分布带: 东: (2)三个输出方向 西: 南: (3)中东石油三个世界第一: (4)中东石油四个特点: (5)中东五个石油生产国:

5、中东地区主要人种?各个民族信仰什么教?多元文化会带来什么后果?(看书61---62) 二自主学习(学生依据自学提纲,认真看书P56 至P63,圈点批注,完成相关内容)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把小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小组或教师 讲解) 学生谈本节课收获、画出本节知识结构图、本节知识有哪些运用?

四、达标训练:(先自查,再互查,组长检查,教师抽查,人人达标。

(一)选择题

1、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是 ( ) A、马六甲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

4、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 ) A、东南亚 B、欧洲西部 C、中东地区 D、拉丁美洲

5、中东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4、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区,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 ( ) A、亚丁湾沿岸 B、波斯湾沿岸 C、黑海沿岸 D、红海沿岸

5、中东地区动荡不安,长期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宗教文化上的差异造成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对石油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争端造成的 C、在宗教文化、石油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多方面的差异和争夺 造成的 D、对水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争议造成的

6、下列关于中东地区石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中东石油集中分布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B、中东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占世界产量一半 C、中东所产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D、中东出口的石油绝大部分是由海洋运出去

7、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三教称为“圣城”的城市是 ( ) A、开罗 B、麦加 C、耶路撒冷 D、罗马

9、中东地区最大的民族是 ( ) A、犹太人 B、阿拉伯人 C、埃及人 D、伊朗人

9、下列国家中,不是中东主要产油国的是 ( ) A、沙特阿拉伯 B、科威特 C、也门 D、伊拉克

10、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中东地区的是 ( ) A、土耳其 B、埃及 C、也门 D、阿富汗

11、中东地区石油出口量(2002 年)占世界的百分比为 ( ) A、65.4% B、30.5% C、44.7% D、50%

12、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 ) A、释迦牟尼 B、耶稣 C、穆罕默德 D、真主

(二)读“中东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大洲:① ② ③ (2)海洋:a.b.c.d.e.(3)海峡与运河:④ ⑤ (4)河流:⑥ ,⑦

五、堂清检测:(满分50 分,40 以 上为优秀,30 以上为及格,检测形式是 闭卷考试;学生互改,教师抽查,下课 前公布结果。)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9 分) 1.中东地区位于亚洲的______ _部、非洲的_________部。 2.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_ 及其沿岸地区。 3.“两伊战争”是指_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的战争。 4.阿拉伯人喜爱_______色,这是因为这里气候______,天气_______,太阳辐射强,这种颜色有阳光强烈的_________作用。 5.把以下各民族与其所在国、信仰的宗教连接起来:(每条线1 分共6 分) 犹太人 阿拉伯国家 基督教 阿拉伯人 伊朗 伊斯兰教 波斯人 以色列 犹太教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16 分) 1.苏伊士运河属于国家是 ( ) A.沙特阿拉伯 B.伊拉克 C.埃及 D.伊朗 2.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称为圣城的是 ( ) A.麦地那 B.耶路撒冷 C.麦加 D.大马士革 3.关于中东石油在世界的地位,说法正确的是 ( ) A.储量占世界80%以上 B.产量占世界50%以上 C.出口量占世界90%以上 D.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差别是 ( ) A.少了阿富汗,多了埃及 B.少了巴基斯坦,多了土耳其 C.少了土库曼斯坦,多了埃及 D.少了格鲁吉亚,多了土耳其 5.中东最大的石油输出路线经过 ( ) A.苏伊士运河 B.好望角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6..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把( )城市定为首都 A.大马士革 B.贝鲁特 C.耶路撒冷 D.利雅得 7.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在 ( ) A.麦地那 B.麦加 C.开罗 D.耶路撒冷 8.中东地区周围的“五海”中不属于海洋的是 ( ) A.黑海 B.阿拉伯海 C.里海 D.红海

(三)读“中东政区图”回答:(9 分) (1)国家: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 D________, (2)中东地区重要的产油国 E_________;F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上填出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区,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运河是____ 。 (4)图中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称为圣城的城市是 ②__________

(四)完成下列填空:(共10 分) (1)世界最著名的石油输出地区为 ,它的石油主要输往、、等地区和国家。 (2)地中海沿岸、非洲北部的利比亚境内发生内乱后,我国在哪里民众要乘船回国,沿途经过地中海、运河------ 海 ------- 海------ 洋,经 海峡-------- 海到达广州。 【相关知识连接-----顺口溜】西亚和北非石油 两区石油最富饶,储产出口世最高。五大石油生产国 ① ,埋藏浅且油质好。输往西欧和美日,方式油船和管道。到日须经马六甲,欧美多绕好望角。

第13篇:胶体教学案

胶体的说课

一、学生分析

1.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2.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3.经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材分析

1.学习分散系内容,首先要突出分类方法,教材将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放在物质的分类中介绍,与过渡教材相比,其功能和地位有明显的不同。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纯净物的分类之后,学习混合物的分类方法。引入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胶体的性质与溶液确实有所不同,因此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理解以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为分类标准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的科学性”,而不是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2.教材设计两个实验对三种分散系的特点进行探究,虽然能达到教学目标,但还没充分运用对比实验研究方法,稍作改变,效果会更好。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通过实验探究熟悉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以及仔细观察、认真实验、思考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分类方法后知道,科学的分类方法对我们熟悉和研究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有重要的作用,那今天我们尝试用合适的分类方法来熟悉混合物。 【活动1】请阅读课本第15-16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分散系?分散系的组成?

2.分散系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投影】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分类依据。 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 溶液(d<1nm) 胶体(1nm<d<100nm) 浊液(d>100nm) 注:1nm=10-9m 【活动2】展示三种样品,分别是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提出问题:你能根据肉眼观察分辨出哪种是浊液,哪种是胶体,哪种是溶液吗? (学生观察,大多数能指出浊液,但无法区分胶体和溶液。)

【讲解】我们用肉眼很难区分溶液和胶体,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别它们。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跟着教师操作】用激光笔照射FeCl3溶液、Fe(OH)3胶体。 【讲解】出现这条“光路”的效应叫丁达尔效应。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较大对光有散射作用才看到光路,而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则说明分散质较小。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1)分散质粒子大小:溶液最小,浊液最大,胶体介于两者之间。 (2)稳定性:溶液最稳定,胶体较稳定,浊液不稳定。

(3)丁达尔效应:溶液无,胶体有,此法常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过渡】下面我们再通过实验去熟悉这三种分散系的特点。

【活动3】实验1:取两个烧杯,第一个加入40mL水,第二个烧杯加入40mL热水(并继续加热至沸腾)。在第一个烧杯中逐滴滴入饱和的FeCl3溶液12滴,待第二个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快速滴入12滴饱和FeCl3溶液,同时撤去酒精灯。观察两个烧杯里的混合物,分别用激光笔从烧杯外侧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观察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1。(见下表)

【讨论、分析】学生讨论回答上述表格内容,然后整理得下表(投影):

【活动4】实验2:把实验1中的FeCl3溶液倒掉一部分,留下约10mL,往其中加入一滴管NaOH溶液,摇匀,观察现象。把实验1得到的Fe(OH)3胶体和实验2制得的Fe(OH)3悬浊液进行过滤,观察过滤后的现象,填写实验记录表2。(见下表)

【讨论、分析】学生讨论回答上述表格内容,然后整理得下表(投影):

【小结】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活动5】家庭小实验:在一个用半透膜(肠衣或鱼膘)做的袋子里装入半杯食盐和淀粉的混合液,将袋子悬挂在一大杯纯净水中,一段时间后,检验大杯中的水是否含有食盐和淀粉。(如何检验?)

问题: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结论是什么?怎样解释?

要求:本实验在家完成,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建议用数码摄像机或数码相机把实验过程拍下来,让同学们分享你的成果。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4人以下组成小组完成。

五、教学反思

整节课感觉比较流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整个过程以下几点较好: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 2.突出了教学重点──分类方法。

3.运用对比实验,围绕着“以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为分类标准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进行探究。

4.让学生初步把握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比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体现了“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的新课程理念。5.利用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合作能力。 过程中的几点不足:

1.预备不同类的胶体样本太少。

2.时间比较紧,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

3.关于胶体与生活、生产等方面联系的知识介绍较少。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胶体

1.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分类依据。 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 溶液(d<1nm) 胶体(1nm<d<100nm) 浊液(d>100nm) 注:1nm=10-9m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1)分散质粒子大小:溶液最小,浊液最大,胶体介于两者之间。 (2)稳定性:溶液最稳定,胶体较稳定,浊液不稳定。

(3)丁达尔效应:溶液无,胶体有,此法常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巩固作业:

1.制取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下面正确的是

A.Fe+3H2OB.Fe3+ +3H2O C.Fe +3H2O D.Fe3+ +3H2O 3+3+

Fe(OH)3+3H

Fe(OH)3(胶体)+3H+ Fe(OH)3(胶体)+3H Fe(OH)3↓+3H+

) D.Fe(OH)3胶体

+

+2.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的是

A.NaCl溶液

B.淀粉溶液

C.酒精溶液

3.用饱和的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A.将FeCl3溶液滴人蒸馏水中

B.将FeCl3溶液滴人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

C.将FeCl3溶液滴人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

D.将FeCl3溶液滴人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

4.将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装在羊皮纸制成的袋中,将此袋下半部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

里,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半皮纸袋一定有破损的是

A.加入碘水变蓝色

C.加入AgN0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B.加入NaI溶液不变蓝色 D.加入溴水变蓝色

) 5.下列各组中,可用相同的方法除去混有的杂质的是

A.淀粉溶液中混有少量NaCl;蔗糖中混有少量NaCl B.Fe(OH)3中混有少量盐酸;淀粉溶液中混有少量KI溶液

C.Na2SiO3胶体中混合有少量NaHCO3;NaHC03中混有少量Na2CO3 D.CO2中混有少量SO2;CO2中混有少量HCl 6.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B.胶体粒子的大小决定了胶体丁达尔现象的产生 C.胶体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渗析法提纯 D.制备胶体必须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D.F(OH)3溶胶 7.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形成一条光亮通路的是

A.食盐水

B.碘酒

C.淀粉溶液

8.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等体积混合,在室温下激烈振荡,静置后,能够形成均匀溶液的是

) A.四氯化碳、碘水 B.甲醇、水

C.汽油、水

D.乙酸乙酯、水

9.在半透膜袋里盛有淀粉和溴化钠溶液,将半透膜悬挂在蒸馏水中。

(1)如何用实验证明淀粉未通过半透膜?

(2)要求只检验一种离子,就能证明钠离子、溴离子通过半透膜,写出检验该离子的实

验方法?

(3)如何用实验证明两者已完全分离?

(4)如何证明半透膜破损?

(5)如何证明两者已部分分离?

(6)如何操作能使两者完全分离?

教育教学案

第一节胶体的教学案

单位:迁安一中

姓名:王艳丽

任教学科:化学

第14篇:电解质教学案

高一化学学案编制:审核: 班级姓名 课题:电解质 课前预习学案 【自主预习】 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2、非电解质: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区别两概念的关键是。

3、阅读课本41页回答

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

,但状态或其水溶液能够导电。

4、的过程叫电离;酸、碱、盐电离的条件是否相同?

5、电离时,的化合物称为酸;的化合物称为碱; 的化合物称为盐;

6、人们把的电解质成为强电解质;把的电解质成为弱电解质。 区别两概念的关键是。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HCl

NaOH

CH3COOH

NH3·H2O

【小试牛刀】

1.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A、CH3COOH B、NaHSO4 C、HNO3 D、Cu2(OH)2CO3 E、NH4Cl F、BaSO4

G、AgCl H、NaCl I、Cu(OH)2

J、NaO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

B、电解质在通电时能发生电离

C、氯化钾晶体不导电,它是非电解质

D、硫酸镁晶体溶于水可导电,所以硫酸镁是电解质

3、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A、潮湿的氯化钠晶体 B、液态氯化氢 C、液态汞 D、五水硫酸铜晶体

4、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BaSO4 B、HCl C、NaCl D、CH3COOH

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硫酸 ②氢氧化钠 ③氯化钠 ④蔗糖 ⑤铜 ⑥二氧化碳 ⑦醋酸(CH3COOH)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 C、①②⑤⑦ D、①⑥⑦

6、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 A、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弱电解质难溶于水 B、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 C、水溶液中电解质能否完全电离为离子 D、强电解质的熔点高,弱电解质的熔点低 高一化学学案编制:审核: 班级姓名 课题:电解质 课堂探究导学案 【学习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离的概念。

㈡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推理、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质、电离

难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课堂探究】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自主学习】

金属为什么能导电? 【活动探究】、除了金属以外,你还知道什么物质能导电呢?请问,下表物质中哪些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

硝酸钾固体、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熔融氯化钠、熔融硝酸钾 讨论

1、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是什么?熔融的氯化钠呢?

2、物质中有阴阳离子就能导电吗?氯化钠晶体为什么不能导电呢? 【总结】:

①本质上说,是电解质; 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单质和混合物呢? ③常见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二)电离 【活动探究】

氯化钠晶体中的Cl-和Na+不能自由移动,而氯化钠溶液及熔融的氯化钠中的Cl-和Na+都能自由移动,那么,氯化钠晶体在溶于水或熔化时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

能发生电离的物质是什么?

电离的条件是什么?(要通电吗?) ③电离的结果是什么?

注意:电离并不需要通电,但导电必须以电离为基础。

3、电离方程式:

【迁移应用】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NO3 H2SO4

KOH

Ba(OH)2

Na2CO3 CuSO4

BaCl2

【活动探究】

据P42知识点击回答

⑴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是什么?

⑵溶液为什么能导电?溶液的导电能力与什么有关? 【课堂检测】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Cl2

C、(NH4)2CO3

D、CO2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乙酸 B、酒精 C、食醋 D、氨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B、NH

3、CO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

3、CO2均是电解质 C、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和熔化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溶液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非电解质

5、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属于强电解质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u b、液氧 c、氯化钠晶体

d、硫酸溶液

e、干冰

f、固体BaSO4 g、水 (2)下列物质的导电性最差的是()

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C、盐酸溶液 D.固体氯化钾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铜能导电,铜是电解质。硫不溶于水且在熔化时不能导电,硫是非电解质.②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氯化氢是非电解质。 ③不是电解质就一定是非电解质。

④三氧化硫溶于水时,溶质的物液能导电,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⑤稀硫酸能导电,稀硫酸是电解质。

⑥硫酸钡溶液不能导电,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高一化学学案编制:审核: 课题:电解质 班级姓名 课后延伸 【巩固完善】

1、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3PO4

Fe(OH)3

非电解质

C12H22O11

BaSO4

C2H5OH H2O

下列物质是电解质的是: 是非电解质的是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CO2 HCl、NH

3、H2SO

4、HNO

3、NaOH、Ba(OH)

2、Na2CO

3、FeCl

3、(NH4)2SO4 盐酸、BaSO4

Cl2、Na、食盐水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NO3

KOH

BaCl2

NaHSO4(溶液) NaHSO4(熔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溶液中,导电能力较强的就是强电解质

B、稀H2SO4是电解质溶液

C、固体硫酸钠不能导电,它是非电解质 D、两种溶液中,溶质的量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

A、CO2 B、盐酸 C、BaSO4 D、C2H5OH

6、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H2O C、AgNO3 D、NH3·H2O 7.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2H++SO42-

B、Ba(OH)2=Ba2++(OH)2- C、FeCl3=Fe2++3Cl-

D、NaHCO3=Na++H++CO32- 【能力再提升】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铁

B.酒精

C.五氧化二氮

D.氯化氢

2.向混浊的水中加入明矾〔 K (SO4)2•12H2O 〕后,水可得到净化,其中起到净化作用的是()

A. k+

B. Al3+ C. SO42-

D.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

3、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A、NaCl

B、CH3CH2OH

C、H2SO4

D、NH4Cl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Cl2

C、(NH4)2SO4

D、SO2 5.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Al2(SO4)3=2Al3+ + 3SO42- B.NaHCO3=Na+ + H++ CO32-

第15篇:教学案一体化

教学案一体化”模式

一.“教学案一体化”的含义及要求

以前多见“教案”“学案”之说,前者从教师的角度,设计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诸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它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较为充分,有利于教学的计划性。弊端在于:教学的生成性不足,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能得到突显。很容易导致教案流于闭门造车,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后者是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优势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更能使教师的教适合于学生的学。弊端在于:教师主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不能得到充分显现,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教学案一体化”就是把教案与学案的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蓝本,又是总揽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的“大书本”,充分发挥教案与学案的长处,革除其短处,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

二.“教学案一体化”所渗透的教育理念

1.教学的双主体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主体。把教案与学案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的双主地位有机的结合到一起,都能得到体现。

2.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当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之后,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按照计划在预设的轨道上运行的。教学案一体化,充分尊重学生,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安排课内教学。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课堂的生成性越强,课堂教学的效益才会越高。

3.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在学习中对新知识的反映敏感度不一样,基础的厚薄相异,学习的习惯方式不同,思维长处各异,教学应该发挥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个性。教学案教学方法,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知识的“生长性”:学生的知识只有自己长出来,才会最有用,才能充分培养创造能力。而自我学习,自悟,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知识生长的规律不是“灌”出来的,而是在“亲学、审问、慎思、笃行”过程中生长起来的。教学案一体化,遵循“预习、学习、练习、复习”学习规律来设计课案。“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就能够得到充分落实。

5.学生对学习有知情权:学生手里有了课本只是有了“学什么”的知情权,有时老师因为特殊情况还会改变课本内容的顺序,连学什么的知情权都剥夺了。因此在教学中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学生这堂课不知道下堂课的科目要学什么内容,更不知道要怎样学,为什么要这样学。教学案一体化,把课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了然于胸,对自己也就了然于胸,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就能够得以充分的调动。

三.教学案一体化的具体做法

1.落实教学案一体化,最关键的是思想的落实,切实把学生的学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教师要切实转变重教不重学、管教不管学、教学脱离的落后教育教学思想,在备课、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既考虑如何教,如何组织教学环节,更要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学的更好,以及如何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备课环节:在前期推行学案导学的基础上,针对教学案一体化的具体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在备课的各个过程中要注意做到:

(1)情境设置,启动思维环节,注意所选情境具有时代性,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本课时教学内容,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导向性。要根据所选情境精心设置思考题,引发学生思维。

(2)自主探究,信息搜索环节,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提纲,注意这一学习提纲的命制要全面,能涵盖本课时内容,且尽量运用教材提供的情境材料或是教师自己选择情境材料,将每个问题均放在一定的情境下。要在本环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与思维时间。

(3)全员互动,交流共享环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互动,教师起协调作用,并注意在此环节做好对学生疑难问题的搜集,找到学生的疑惑点,作为课堂的生成问题在下一环节重点讲解。

(4)精讲点拨,知识整合环节,此环节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针对上面的问题,或是调整问题,或是调换情境材料,或是降低难度,步步推进,尽量争取学生能在此基础上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尽量不要教师将答案直接展示给学生,另外教师要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讲知识的应用。

(5)走进生活,学以致用,教师设计好典型例题及训练题,典型例题的处理需要教师发挥好作用,讲思路、方法、拓展,指导学生的审题及答题思路,训练题的选择要精心,把握好题量,注意考察范围,切忌将能力训练上的题目拿过来直接用。

(6)反思总结,指导践行,此环节是教学的升华,是落实提示觉悟、拔高能力的环节,可以是让学生谈收获,可以是教师设置好生活情景,让学生分析抉择。

3.课堂教学环节: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课堂教学环节总体上注意:

(1)发挥学生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学生的放开要在课堂内容的可调控之内,例如提倡学生开阔思维,但是这个开阔不是盲目的,要围绕教学内容的突破。

四.“教学案一体化”引发的其它问题

1.教师要拿出更多的精力精心搜集材料,包括时政材料与学生实际材料与典型或经典实例,才能确保编写质量。

2.澄清几个错误认识

(1)使用教学案之后,老师的备课负担是否过重?不会。在第一轮备课中,每一个老师只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一课时(一个章节)中,在其余的课时或章节中就可以少花费设计教学案的功夫了。而一但第一轮教学案建立后,只要教材不发生变化,后一轮的使用者就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这样,备课的重复劳动将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我们的老师就可以腾出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2)每个教学案必须印刷,限于条件,这个还达不到,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手头的各种资源,可以口述,可以在黑板上简单展示,但是问题的展示要充分、具体。

第16篇:FRIENDSHIP教学案

2011-2012学年高一英语必修1(冀教版)素材(含教案和练习) unit 2 friendship (1) 一.教学内容:

unit 2 friendship(i) 词汇解析: 1.expre (1)vt.①表达;表示

例句:she expreed her thanks (to us).她(对我们)表示感谢。 你的来信多么令人鼓舞,我无法用言语表达。

常见短语:

expre oneself 表达自己的意思 ②快运、快递、快汇(信件、货物等)

expre an urgent letter 以快递寄出紧急信件 (2)adj.快速的;快递的 an expre train快车

(3)n.快车 (= expre train) ;快递服务,快件服务 (4)adv.快速地;用快递方式地

例句:he traveled expre.他搭快车去。 词汇拓展:

(1)expreion n.表达,说明;表情;措词或短语 他们说了许多表示欢迎他的话。

this expreion is against idiom.这一表达方式不合乎语言习惯。

常见短语:

①beyond (past) expreion adj./adv.无法形容(表达)的(地) ②find expreion in vt.表现在„„

例句:her paion found expreion in her painting.她的热情表现在她的画中。 (2)expreionle adj.无表情的;缺乏表情的;呆板的 听到那坏消息时,他们的脸上仍然毫无表情

(3)expreive adj.表现的,表达„„的,有表现力的,富于表情的 an expreive gesture 意图明确的手势

(4)expreively adv.善于表现地;表情丰富地;意味深长地 (1)学院;大学 常见词组:

(2)协会;社团;学会

要求观众从前门进入博物馆。

“对不起,请问展览大厅的入口处在哪里?” 常用to„表示“„„的”的名词有: a reply to the manager 对经理的答复 (3)[u]进入的权利;入学许可 词汇拓展: enter v.(1)vt.进入

例句:the train entered the tunnel.火车进入了隧道。 (2)加入; 参加; 入学

he entered university at the age of 21.他21岁时进入大学。 她要进入名牌大学学习的梦想实现了。 (3)登记;记入

i entered my name for the exam.我报名参加那项考试。 常用短语:

(1)enter for 报名参加

我每年也报名参加花园大赛,但我总是得全镇最差花园的小奖! 去年,很多小汽车参加了这种比赛。

(2)enter into 开始;着手;成为„的一部分

我们商店与一家服装公司达成了每星期批发一百件t恤衫的合同。 4.examination n.(1)考试;测验 (= exam) 例句:have you paed the examination you took last month? 你上个月参加的考试通过了吗? 我们明天要考英语口试。

she usually gets over 80 points in any examination.她通常任何考试都在80分以上。

常见词组: (2)检查 词汇拓展: examine vt.(1)检查;细查

昨天,消防队员们仔细地检查了地面,但未能找到任何碎玻璃。 入境时,我的提包在海关受到了检查。 (2)测验

例句:i examined students in english (on the previous leons).我测验学生(前面几课的)英文。 5.extremely adv.极端地;非常地

例句:i'm extremely sorry.我非常抱歉。 这是一项极度困难危险的任务。 词汇拓展: extreme (1)adj.尽头的, 极端的, 极度的, 偏激的

例句:he lives at the extreme edge of the forest.他住在森林的最边上。 (2)n.极端, 极端的事物

他有时吃得太多,有时不吃,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极端。 extremes meet.(谚)两极相通。 常见短语:

go(be driven)to extremes 走极端 in the extreme 极,非常

6.similar adj.相像的,相似的;近似的 词汇拓展:

similarity n.类似,类似处 (1)(与to连用)介绍 (2)(与to,into连用)引进,引入

巴黎的新流行式样每年都被引进上海。 (3)(与to连用)引导,使入门;启蒙 词汇拓展: ①介绍

②导入;采用

在工厂采用新的先进技术的问题是今天的议题。 ③导言,绪论,入门

系主任在讲课前讲了几句开场白。 词汇拓展:

(1)vi., vt 继续 (2)vi.持续,仍旧

据天气预报,到本周末天气仍然很好。 (3)vi.vt.留任

(1) adj.保密的;只有少数人知道的

不要对任何人讲我们的计划,要保密,这是一个秘密计划。 (2)n.秘密,机密; 奥秘,神秘; 秘诀,诀窍;秘方

表面上道貌岸然的人或有声望的家庭,却有着骇人听闻,多年不让人知道的秘密,这样的事情我们经常在小说里读到。

11.spread vt., vi.(spread, spread; spreading) (1)(常与out连用)张开;伸展;延长;加宽

父亲把世界地图平摊在地板上,努力寻找他儿子正在战斗的小镇。 这两年里城市很快地向北延伸了 10 英里。 (2)蔓延;扩散

the illne spread through the village.这种病在村里蔓延开了。 (3)薄薄地涂„„;覆盖;涂敷 她把黄油涂在面包上。 (4)传播,传布

例句:he spread the information around.他到处散布那个消息。 词汇拓展:

the spread of „ “„„的普及;„„的传播;„„的蔓延”。 这里 spread 是名词。 (1)有钱的;富的

如果我们想使每个人都能过健康、富裕和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 (2)富于„„的 词汇拓展:

①[u](大笔)财富,财产 ②(与of连用)大量,许多

13.painful adj.(不可修饰人,反义词painle) (1)使痛苦的;使痛的 (2)费心费力的; 困难的

a painful task 困难的任务a painful duty 费力的工作 词汇拓展: (1)painfully adv.痛苦地(反义词painlely,无痛苦的;无需努力的,不费力的) (2)pain n.①痛苦;悲痛

他的不良行为使他的父母感到非常痛苦。 ②痛;疼痛

例句:he had a pain in his head.他头疼。

he has pains / a pain / pain in the shoulders.他两肩痛疼。 has the pain paed off yet?不痛了吧? ③苦恼;烦闷; 讨厌的人;讨厌的物;厌恶 ④(pl)辛苦;努力 常见短语:

be at pains to do sth.苦心经营;辛苦地做 take pains (to do/in doing) 费苦心,努力做 (1)吸引

(2)招引(多和to连用) 你认为把人吸引到大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他总是被年纪比她大的女性所迷住。 词汇拓展:

现时去国营企业就职的想法对年青人没有多大吸引力。 那马戏团最精彩的节目是熊表演舞蹈。 15.handsome adj.(字母d不发音) (1)漂亮的,英俊的(男人);健美的,温雅的(女人)

例句:he looks handsome and healthy.他显得俊美,健康。 你觉得那女子是体态俊俏(五官端正)还是美丽啊? (2)慷慨的;大方的

a handsome present 大方的礼物

例句:handsome is that (as) handsome does.(谚)慷慨仁慈才是真美。 (3)相当大的,可观的:

他屏息静气地等待宣布竞赛结果。 词汇拓展; 词语拓展: ①[u] 竞争

为得到这份工作他与10个人展开竞争。 由于失业如此众多,求职的竞争十分激烈。 现在竞争比以前增加了。

game作“游戏,比赛”解,通常有一定规则,凡参加者均需遵守;说球赛, 美国人通 孩子们互相竞争着抵达池子的另一端。 虽然只有4匹马比赛, 这比赛仍很精彩。 有十二名选手参加二百米赛跑。 短语讲解:

1.feel like vt.(1)(口语)意欲,想要,感觉想做„„

例句:i feel like (having) a drink.我想喝一杯。 (2)摸(感觉)上去如同 例句:it feels like silk.它摸起来像绸缎。

i feel like (like = as if) i am flying like a bird.我感觉自己就像鸟儿在飞翔。 短语拓展:

① look like 看上去似乎,好像

从飞机上往下看,地上的东西都像是小小的玩具。 ② sound like 听起来像

地震发生时,听起来像有列火车在我的房子底下穿行似的。 2.live a „ life 过着„„的生活

live a happy(simple) life 过着快乐(朴实)的生活 3.under preure adv./adj 被迫;在强制下 短语拓展:

(1)under the preure of 在„„逼迫下,在„„压力下

例句:he’s under the preure of busine.他经受着生意上的压力。 (2)put/bring preure on/upon sb.to do sth.对某人施加压力

他们给我施加压力,要我买到宝贵的土地。 4.go on (1)发生;恰巧发生: (2)(时间)经过,过去 (3)继续:

例句:life must go on.生命在延续。 我无法完成家庭作业,所以明天得继续做。 don't go on talking.不要继续讲了。

①go on to do sth.表示“干完某件事后,接着再干另一件事”。 他读完课文后,接着又写了一篇作文。 老人喝了一口茶,然后接着讲故事。 她对于现在的打字员职位并不满意。 短语拓展:

(1)be happy to do 高兴做„„,做„„而感到高兴 例句:i'll be happy to meet him.我将高兴地与他见面。 (2)be happy that 高兴

看到你的健康状况显出好转的迹象,我非常高兴。

(3)be happy at/about 高兴于„„,知道„„而高兴 (2)适宜健康;与„„相宜(通常用于否定句) (3)一致;相符合 短语拓展:

(1)agree on 对„„达成协议,对„„取得一致意见

(2)agree to 同意(某提议等)

例句:i agreed to his proposal (plan).我同意他的提议(计划)。

(3)agree to do同意„„

(4)agree that„ 见解一致,承认

7.for pleasure=for fun adv.为了取乐;当作玩笑;不是认真的 亚历山大从事写作不是为了好玩,事实上写作是他的谋生之道。 类似短语:

for laughs[美俚]为了取乐,作为消遣,借以开心 for love为了爱[兴趣],由于爱好而做某事 for money 现款交易 for nothing免费,徒然 for rent供出租

for safety为安全起见,以保证安全 for sale待售

for the future今后

8.find out 找出,发现,查明(真相等),揭发

例句:i found out the phone number by looking it up.通过查找我查到了电话号码。 liars risk being found out.骗子冒着被揭穿的危险。

most embezzlers are found out in the end.大多数贪污犯最后都被查出。 (1)使集中在焦点上, 定焦点, 调焦近视的人无法把焦点对准远处的物体。 (2)聚焦, 注视

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紧急的问题上。 (1)相处(融洽):

“你同班上的同学相处得怎样?” 杨梅同她的外国朋友们相处得很好。 (2)进展

-“not bad, thank you.” “还不错,谢谢。” 他决定担任银行的职务。

12.be different from 与„„不同

例句:my opinion is different from yours.我的意见和你的不相同。 短语拓展:

(2)be different in„ 在„„方面不同于

例句:they are quite different in their tastes.他们的品位差异很大。 15.build up 增进;加强

build up one's strength增强体力 但是在海上,风能形成巨大强劲的波浪。 看到你的词汇量在逐渐增长,我很高兴。

16.due to adv.由于,因为;由„„引起; (1)送掉,分发,免费赠予 (2)放弃,泄露 (3)出卖,背叛 疑难辨析:

1.feeling,emotion,paion,sentiment (1)这些名词指的是情绪反应,并通常指强烈的主观的个人反应,例如爱或恨。尽管feeling和emotion 有时可以互换使用,但feeling 更概括更中性: feelings of hope and joy 充满希望和快乐的感觉 a feeling of inferiority 自卑感 religious feelings 宗教情感 我觉得他要来了。

he had lost all feeling in the left leg.他的左腿完全失去了知觉。 (2)emotion常被认为是这两个词条中较强烈的一个,暗含兴奋或焦虑的意思: 他很难控制自己的感情。

诗不是情感的转向松弛,而是情感的出口。 (3)paion指强烈的、咄咄逼人的情感:

他们看起来像狂野不羁的孩子,却燃烧着男子汉最炽烈的情感。 (4)sentiment常指由情感或受情感影响而产生的想法或意见: 你对政府的政策有什么想法?

reason should not be guided by sentiment.理智不应受感情左右。 there is no sentiment in busine affairs.商场上是不讲情面的。

当这些动词意为变得或使变得分开的,断开的或分离的时,可对它们进行比较。 (1)separate 意指放置为相隔的和保持相隔的:

he separated the big eggs from the small ones.他把大蛋和小蛋分了开来。

(2)divide暗示通过或好像通过切开、劈开或分割形成几部分、几份额或几份来分离: (3)part最经常指亲密关系的人或事的分离:

这些形容词都表示在时间、空间或关系上的远离、远隔或分开。 (1)distant可指具体的间隔 (2)far用来指长距离的远离:

he seems so near, and yet so far.他看上去是这么近,却又是那么远。 troops landing on far-off shores上了远处海岸的部队; (4)remote不仅指远而且表示同时远离说话者所在的地点: remote stars遥远的星星;

the remote past.久远的过去。

(1)used to表示过去发生的习惯性动作,现在已无此习惯。

例如:he used to smoke.他过去常常吸烟。(现在戒了) 他读初中时身体曾经是健壮的。(内含的意思是“现在不健壮了。) 十年前,这座房子四周曾经有着许多苹果树。(内含的意思是“现在没有了”。) 太空人很快就习惯了失重状态。

我习惯了乘飞机旅行,只有一次我可给吓怕了。

you must get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你必须习惯于早起。 (3)be used to do被用来做„„ 在学习中,同学们对“it + be + 时间 + 从句”这个结构经常混淆不清,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自从她的父亲去世已经三年了。

例如:—have some maotai, please.—no, thanks.it’s three years ______ i drank. 答案b。该句意为:不,我已经戒烟三年了。与上下文语境符合。 她没过多久就背会了那些诗歌。 这是个定语从句。在这个句型中, it 指时间,而且表示时间的词语前没有介词(时间一般为具体时间)。主句中的谓语动词和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在时态上一般是一致的。 这个句型是个强调句型。

是在两年前他做出一项重大发明。

早上他练习拉小提琴的时间是在五点钟。 我们该交练习作业了。

该是她给男朋友写信的时候了。

这些欧洲人是第一次参观长城。 这是我第五次友好访问非洲了。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一、听力

听力文件(略)

a.to see an exhibition.

b.to have a meeting.

a.he played basketball.听第6段对话,回答第6~7题。

a.it's too expensive.

b.it's too big.听第7段对话,回答第8~10题

a.at 10:00 p.m.

b.at 8:00 p.m.

听第8段对话,回答第11~13题。

a.beth's brother.

b.beth's boy friend.

b.she'd better buy something for herself.

听第9段对话,回答14~16题。

a.to save some money.

b.he stopped smoking.

听第10段独白,回答17~20题。

a.on sunday afternoon.

b.on tuesday morning.

二、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单项填空

—______.

a.interest

b.interesting 27.______ giving us a hand, he stood there laughing.

a.it; for us to finish

b.it; of us to finish — .

第二节:完形填空

53.a.surprisingly

b.fortunately 【试题答案】

一、听力: 答案:a 答案:a m: yeah, hi, this is room 327.is your dining-room still open? 答案:b 答案:a 听第6段对话,回答第6~7题。

m: it's $ 160.听第7段对话,回答第8~10题

m: thanks a lot.听第8段对话,回答第11~13题。

m: so?

m: yeah ? 答案:11.b 12.b 13.a 听第9段对话,回答14~16题。 听第10段独白,回答17~20题。

二、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 单项选择 答案:b

答案:b

答案:b

答案:b

答案:b

答案:d 30.解析:第一个空白处为形式主语,只可用it。第二个空白处为不定式复合结构作真正主语。译为:我们按时完成这项工作是不可能的。句型:

it is+adj.+for sb.to do sth.答案:a 第二节 完型填空

36.解析:经验可以证明该历史老师说的话是正确的。

37.解析:从上下文可知,真诚的友谊是不容易建立起来的。

答案:b 38.解析:在一处地方呆得时间较短时,是不大可能与别人发展起来真挚的友谊的。

答案:a 39.解析:no disagreement为双重否定,此句意是人们都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必要认真考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友谊。

40.a41.b 42.解析:have„in one's mind“想到,想清楚”。

答案:d 43.解析:keep„at arm's length“保持一定的距离”,此处用了被动语态。

44.解析:根据下一句可知答案。

答案:b 45.解析:“对于某些人来说,与人保持表面的友谊就足够了。”

46.解析:根据句子结构和句意可知答案。

答案:b 47.解析:句意是“与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包括眼泪和噩梦才最有可能加深友谊”。

答案:b 48.d

答案:d 50.a51.d 52.解析:require“需要”。

答案:a 53.解析:similarly“同样地”。

54.解析:最后一段列举了发展友谊的几个困难,由文中的“the greatest”“another”两个信息词可推断此处用finally最佳。

第17篇:《猫》教学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郑振铎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同学们,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很多人因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让我们随着大师郑振铎,走进这个爱猫的家庭,亲自去体验养猫的快乐与悲伤!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五四”时期在北京参加学生运动,曾与瞿秋白等人合编《新社会》旬刊。著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2.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3.再次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只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 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2.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4.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5.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第18篇:三字经教学案

三字经《第五课·香九龄》教学案

上饶县黄市小学:龚烨

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诵读第五课三字经的内容。

2、理解第五课三字经讲述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诵读第五课三字经的内容。

2、从故事当中知道在生活中怎样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会诵读第五课三字经的内容。

2、理解第五课三字经讲述的意思。教学难点:使学生受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感铺垫

1、讲述真实故事,七岁患绝症男孩天天捐肾救母。

和天天相比,我们是幸福的。但你想过去为父母做些什么吗?没想到也没关系,相信当你们学了三字经第五课后就会想到尝试着去为父母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一同走进三字经去感悟吧!

二、诵读经典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经典的书籍和文章要多读,并且深思,这样其中的道理你就自然明白了。今天我们就先来读一读三字经第五课的内容。

1、读准第五课内容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③学生个别读,教师相机正音。 ④男女生读。

⑤师生对读,生生对读。 ⑥师生对诵,生生对诵。

2、演读课文。

①学生试着加上动作、音乐读一读。 ②学生上台读,教师评价。

三、理解课文

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阅读教材中《黄香温席》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香九龄,能温席。

看这个故事你觉得黄香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孝于亲,所当执。 结合图片,重点解释孝字。

2、出示孔融让梨图片

生观察图片,想一想,为什么四岁的孔融会有这样的(让梨)行为?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弟于长,宜先知。重点解释弟字的意思。

3、出示: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①读一读,理解意思。 教师小结

四、课外拓展

同学们学了今天这一课,你想到了去为你的父母做些什么吗?请拿起你的笔写下来。

(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五、课后总结

1、师:同学们你们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2、全班诵读。

第19篇:《塞翁失马》教学案

《塞翁失马》教学案

件www.daodoc.com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词汇,学会直译和意译结合的翻译方法

2、学会分析故事情节,改写、编写寓言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寓言中学会辨证地看待祸福得失等做人、思维的方法

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从寓言中获得人生启示

难点:

编写寓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

抢答成语:

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

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

自主学习之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容易读错的字词:

2.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

文言虚词有:

3、再读课文,弄懂文中词语的意思

亡:

父:

吊:

何遽:

居:

将:

引弦:

折其髀:

4、翻译这则寓言

5、积累:请根据上句补充下句:(你还能找到类似的短语吗?试试看)

鹬蚌相争————

螳螂捕蝉————

塞翁失马————

三、合作学习之研讨赏析

、分析情节,研讨问题:这则寓言的线索是什么?

2、请根据线索用文中的原句概括故事情节。

3、根据情节概括寓意并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寓意:

启示:(最好能做到角度新表达佳):

四、继续学习之质疑、反思

、你学了这课后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在我们生活中,你认为好事(坏事)能变成坏事(好事)吗?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3、你觉得这堂课自己的表现怎样?你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新方吗?如果有,请你总结一下,与大家一起分享。

4、发挥你的才华,编写一则小寓言,比比谁的故事好看,寓意深刻。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

失马------得马--------堕马--------保人

祸-------福--------祸-------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件www.daodoc.com

第20篇:劝学教学案

《劝学》知识点归纳

一、古今通假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通“曝”)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xing,通“性”,资质,禀赋)

二、一词多义

(1) 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2)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6ng,竭力,勉强)

(3)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凭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如果、假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与“真”相对)

(4)望

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望日夜挈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月圆之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5) 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昕到)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三、古今异义

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

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4假舆马者

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5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6

古义:腿,蟹腿;

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跪下。

四、重点虚词

1、于

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

于,介词。前者引进动作的处所,作“从”讲;后者引进比较对象,作“比”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作“对”、“向”讲。

2、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3、而

青,取之于蓝而靑于蓝

而见者远

而致千里

而绝江湖表转折,但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递进 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表修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因果,

锲而不舍假设,如果

蟹六跪而二鳌并列,和

军惊而坏都舍表比喻,好像

五、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日”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上”和“下”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直接把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表示判断)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用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第一个“于蓝”,表示动作“取”的处所。第二个“于蓝”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3)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形容词“利„‘强”分别作“爪牙”“筋骨”的定语) 《劝学》练习题

阅读第一段,完成文后练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选出加横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学不可以已停止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合乎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磨砺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察,反省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金就砺则利

3、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

(1)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A、(1)(2)不同,(3)(4)相同B、(1)(2)相同,(3)(4)不同

C、(1)(2)不同,(3)(4)不同D、(1)(2)相同,(3)(4)相同

4、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阅读第二段,完成文后练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登高而招D、顺风而呼

6、下列加横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金就砺则利

C、蟹六跪而二螯

D、而闻者彰

7、选出加横线字词的用法和其他项用法不同的一项()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8、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阅读第三段完成文后练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选出加横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半步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物上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劲,强,大

10、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何陋之有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1、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练习答案

1、C

2、D

3、B

4、(1)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所凝练成的,但比水更冷。

(2)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5、B

6、D

7、A

8、(1)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阔。

(2)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

9、B

10、D

11、(1)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2)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

《教学案评语.doc》
教学案评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