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2020-03-01 18:14: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二十四式太极拳

(一) 起势 [动作说明] 1 双脚并立—左脚向左分开半步,两脚平行向前同肩宽,成开立步。

2 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双臂自然伸直,肘关节向下微屈;两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3 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重心平均落于两腿之间,成马步;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如按在身前的书桌上,上体舒展正直,如端正地坐在椅子上。眼平视前方。

(二) 左右野马分鬃 [动作说明] 1 左野马分鬃

(1) 抱手收脚—上体稍向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右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上,左臂屈抱于腹前,两手上下相对,如在右肋前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 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

(3) 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右脚跟外展,成左弓步;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分至体前,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稍屈;眼看左掌。

2 右野马分鬃

(1) 转体撇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两手准备翻转“抱球”。

(2) 抱手收脚—上体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两手上下相对,如在左肋前抱球;重心前移至左腿,左脚踏实,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3) 转体上步—上体稍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

(4) 弓步分手—上体再右转,重心前移,右脚踏实,右腿屈膝前弓,左腿自然蹬直,左脚跟外展成右弓步;两手前后分开,右手分至体前,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左手按至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右手。

3 左野马分鬃

(1) 转体撇脚--重心稍向后移,右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右转;两手准备翻转“抱球”。

(2) 抱手收脚—上体再右转,右手翻转在右胸前屈抱;左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两手上下相对,好像在右肋前抱球;重心前移至左腿,右脚踏实,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3) 转体上步—同前。 (4) 弓步分手—同前。 [练习要点] 1 左野马分鬃

(1) 转体和抱手的动作是同时进行的。 (2) “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这时身体重心绝大部分应落在右腿上,左脚只起辅助支撑的作用。待动作熟练以后,左脚收向右脚内侧,脚尖不应点地,以后各式类似的步法转换,均应照此理解。

(3) 假设面向南起势,第一个“分鬃”要面向东方。这一转动在上步时先转至偏东,弓步时再转向正东。

(4) 左脚上步要脚跟先着地。迈左步时,左脚落点要在中线偏北,脚尖向东,两脚跟之间保持20-30厘米横向宽度。 (5) 弓步完成时左腿膝盖与脚尖应上下对正,与地面垂直。右腿伸直时要后蹬脚跟,就是以脚前掌为轴,使脚跟外展,将右脚转向东南,与中线的交角成45-600,使两脚调整成“人”字形。另外,在右腿自然伸直以后,右脚要全面踏实地面,不允许出现脚外侧离地和脚后跟离地的现象。

(三) 白鹤亮翅 [动作说明] 1 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前脚掌轻轻落于左脚后,相距约一脚长;两手翻转相对,在胸前屈臂“抱球”,左手在上;眼看左手。

2 后坐转体—重心后移,右脚踏实,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两手开始交错分开,右手上举,左手下落;眼看右手。 3 虚步分手—左脚稍向前移动,脚前掌着地,成左虚步;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练习要点] 1 虚步时,后腿保持原屈膝程度,支持着绝大部分的体重。后脚全脚掌踏实,脚尖外撇,约为45-600;前脚以脚跟或脚前掌着地(本式是以左脚前掌着地的虚步),指向正前方。后腿膝部保持和脚尖相同的方向,不要里裹夹裆或外展敞裆;前腿膝部要保持微屈,不要僵硬挺直。虚步两脚间的横向距离,不要超过一拳宽度。

(四) 左右搂膝拗步 [动作说明] 1 左搂膝拗步

(1) 转体摆臂—上体稍左转;右手摆至体前,手心转向上;眼看右手。

1 (2) 摆臂收腿—上体右转;两臂交叉摆动,右手自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右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自左侧上摆,经头前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手心向下;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头随体转,眼看右手。

(3) 上步屈肘—上体稍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轻轻落地;右臂屈肘,右手收至肩上、头侧,虎口与耳相对,掌心斜向前,左手落经腹前;眼转看前方。

(4) 弓步搂推—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左腿屈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左手经左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向前推出,与鼻尖相对,掌心向前,五指向上,右臂自然伸直,肘微屈垂;眼看右手。

2 右搂膝拗步

(1) 转体撇脚—重心稍后移,左脚尖外撇;上体左转;两臂外旋,开始摆动;眼看右手。

(2) 摆臂收脚—上体再左转;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右手经头前划弧,摆至左肩前,掌心向下,左手向右上方划弧上举,摆至与头同高,掌心向上;眼看左手。

(3) 上步屈肘—上体稍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轻轻落地;左臂屈肘,左手收至肩上、头侧,虎口与耳相对,掌心斜向前,右手落经腹前;眼转看前方。

(4) 弓步搂推—上体继续右转;重心前移,右脚踏实,右腿屈弓,左腿自然蹬直成右弓步;右手经右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右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左手向前推出,与鼻尖相对,掌心向前,五指向上,左臂自然伸直,肘微屈垂;眼看左手。

3 左搂膝拗步

动作与右搂膝拗步相同,惟左右相反。 [练习要点] 1 搂膝拗步的弓步与野马分鬃一样,前脚应保持直向前方,与后脚的宽度应在30厘米左右。 [攻防含意] 搂膝拗步的用意是:一手搂开对方攻来的手和脚,另一手向前推打反击。

(五) 手挥琵琶 [动作说明] 1 跟步展臂—右脚向前收拢半步,脚前掌轻落于左脚后,相距约一脚长;右臂稍向前伸展,腕关节放松。

2 后坐引手—重心后移,右脚踏实,左脚跟提起,上体右转;左手向左、向上划弧摆至体前,掌心斜向下,右手屈臂后引,收至胸前,掌心也斜向下。

3 虚步合手—上体稍向左回转,左脚稍前移,脚跟着地,成侧身左虚步;两臂外旋,沉肘屈抱,两手前后交错,侧掌合于体前,左手与鼻相对,掌心向右,右手与左肘相对,掌心向左,两臂像怀抱琵琶的样子;眼看左手。 [攻防含意] 手挥琵琶是合手撅臂。当对方右手打来,我用右手扶其腕部,顺势向后牵引;同时左手贴于对方肘关节处,然后两手左右用力内合,采用反关节擒拿方法,使对方右臂伤折。

(六)左右倒卷肱 [动作说明] 1 右倒卷肱

(1) 转体撤手—上体稍右转;两手翻转向上,右手向下经腰侧向后方划弧上举,与头同高,左手停于体前;头随体转,眼向右看。

(2) 退步卷肱—上体稍左转;左脚提起向后退一步,脚前掌轻轻落地;右臂屈肘卷收,右手收至肩上耳侧,掌心斜向下方;眼看左手。

(3) 虚步推掌—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后移,左脚踏实,右脚以脚掌为轴将脚扭直,脚跟离地,右膝微屈成右虚步;右手推至体前,腕高与肩平,掌心向前,左手向后、向下划弧,收至腰侧;眼看右手。

2 左倒卷肱

(1) 转体撤手—上体稍左转;右手翻转向上,左手向左后方划弧上举,与头同高,掌心向上;头随体转;眼看左侧。 (2) 退步卷肱—上体稍右转;右脚提起向后退一步,脚前掌轻轻落地;左臂屈肘卷收,左手收至肩上耳侧,掌心斜向前方;眼看右手。

(3) 虚步推掌—上体继续右转;重心后移,右脚踏实,左脚以脚掌为轴将脚扭直,脚跟离地,左膝微屈成左虚步;左手推至体前,腕高与肩平,掌心向前,右手向后、向下划弧,收至右腰侧;眼看左手。

3 右倒卷肱 同前。 4 左倒卷肱 同前。 [练习要点] 1 本式定势的步型,是前脚掌着地的虚步,本式的步法是连续退步。

以左虚步开始的退步为例。左腿屈膝轻轻提起,带动左脚离开地面,脚尖自然下垂,以不超过右踝的高度为宜。然后左脚慢慢地经右踝内侧向后落步。落步时左脚前掌先轻轻着地,体重仍由右腿来支撑。

2 2 后撤手时,注意不要直向回抽。正确的做法是:手走弧线,胸、肋、肩、臂都要圆活自然。手从腰侧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时,两臂约成1350,不要前后拉成一条直线。 3 本式的眼神,应随着转体先向侧看,再转看前手。

[攻防含意]倒卷肱是在退守中反击。当对方右手攻来,我用左手接住,顺势退步牵引;右手则乘势向前击打对方胸部。

(七) 左揽雀尾 [动作说明] 1 转已撤手—上体微右转,右手由腰侧向侧后上方划弧平举,与肩同高,掌心向上;左手在体前下落,手心向下。头随体转,眼看右手。

2 抱手收脚—上体继续右转,右手屈抱于右胸前,掌心翻转向下,左手划弧下落,屈抱于腹前,掌心转向上,两手上下相对呈抱球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3 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

4 弓步

臂—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腿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两手前后分开,左臂半屈向体前

架,腕高与肩平,掌心向内;右手向下划弧按于左胯旁,掌心向下,五指向前;眼看左前臂。

5 转体摆臂—上体微向左转,左手向左前方展伸,掌心转向下,右前臂外旋,右手京腹前向上、向前摆至左前臂内侧,掌心向上;眼看左手。

6 转体后捋—上体右转,重心后移,身体后坐,右腿屈膝,左腿自然伸直;两手同时向下经腹前向右后方划弧,右手举于身体侧后方,与头同高;左臂平屈于胸前,掌心向内;眼看右手。

7 转体搭手—上体左转,正对前方;右臂屈肘,右手收至胸前,四指搭于左前臂内侧,掌心向前,左前臂仍屈收于胸前,掌心向内,指尖向右;眼看前方。

8 弓步前挤—重心前移,左腿屈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右手推送左前臂向体前挤出,与肩同高,两臂撑圆;眼看前方。

9 后坐引手—重心后移,上体后坐,右腿屈膝,左腿自然伸直,左脚尖翘起;左手翻转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伸出,掌心也向下,两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同时屈肘后引,经胸前收至腹前;眼向前平视。

10 弓步前按—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左腿屈弓,右腿自然蹬直仍成左弓步;两手沿弧线推至体前,两腕与肩同高、同宽,掌心均向前,指尖向上;眼看前方。

(八) 右揽雀尾 [动作说明] 1 转体分手—重心后移,上体右转,左脚尖内扣;右手经头前划弧右摆,掌心向外,两手平举于身体两侧;头及目光随右手移转。

2 抱手收脚—左腿屈膝,重心左移,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左手屈抱于左胸前;右手屈抱于腹前,两手上下相对,在左肋前“抱球”;眼看左手。 3 转体上步—同前。 4 弓步

臂—同前。 5 转体摆臂—同前。 6 转体后捋—同前。 7 转体搭手—同前。 8 弓步前挤—同前。 9 后坐引手—同前。 10 弓步前按—同前。 [练习要点] 1 右手随身体右转平行向右划弧时,左手不可随着向右摆动。 2 左脚尖里扣的角度以略超过身体的正前方为宜。 [攻防含意] 揽雀尾包括了太极拳中最重要的四种攻防手法。

手的含意是伸臂架接住对方的来手,以观其变。它在外形上与野马分鬃相似,其含意则完全不同。后者是以分靠手法去进攻,

手则是筑起一道防线,静待对方的反应,以变应变。 捋的含意是当对方攻来,我一手附于其腕,另一手附于其肘关节,顺势向后牵引,同时转腰侧带,使其扑空。它与强拉不同之处在于不以力胜,而是借力巧取,引进对手使其落空。

挤的用法是当对手感到落空,急欲抽身后退之际,我用前臂贴紧对方,用快速挤压之力战胜对手。

按的原意是向下用力。但在太极拳中常在向前用力发放之前,先向下牵引对方,使其向上反抗,重心升高,立脚不稳,再快速发力前推,取得更大效果。这种变化的用力称为按或前按。它比单纯地用力直推更为巧妙,其动作及用力方向呈曲线。

(九) 单鞭 [动作说明] 1 转体运臂—重心左移,上体左转,左腿屈膝,右腿伸直,右脚尖内扣;两臂交叉向左运转,左手经头前向左划弧至身体左侧,掌心向外。右手经腹前向左划弧至左肋前,掌心转向;视线随左手移转。

3 2 勾手收脚—上体右转,重心右移,右腿屈膝,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右手向上向右划弧,掌心向内,经头前至身体右前方变成勾手,腕高与肩平,左手向下、向右划弧,经腹前至右肩前,掌心转向内;视线随右手移动,最后看勾手。

3 转体上步—上体稍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脚跟落地;左手经面前向左划弧,掌心向内;眼看左手。

4 弓步推掌—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左腿屈弓,右腿自然蹬直,脚跟外展,成左弓步;左手经面前翻掌向前推出,腕与肩平,左臂与左腿上下相对;眼看左手。 [练习要点] 1 单鞭的弓步应略斜向左前方,不超过300,两脚宽度约10厘米。前臂、前腿应方向一致。勾手时右臂不要过直,方向为斜后方约450。弓步时后脚跟要向外蹬展,不可敞裆开胯。 2 身体左右转时,重心的移动一定要充分,两腿要虚实分明。 3 做勾手时,屈腕、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勾尖指向下方。

定势时,左手指尖与鼻尖前后相对,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右臂向后撑开,两臂之间的夹角约1350。 [攻防含意] 单鞭的用法是我用右勾手刁住对方的手腕,再用左手出击,像一条钢鞭一样给对方有力打击。

(十) 云手 [动作说明] 1 转体松勾—重心后移,上体右转,左脚尖内扣;左手向下向右划弧,经腹前至右肩前,掌心向内;右勾手松开变掌,掌心向外;眼看右手。

2 左云收步—上体左转,重心左移,右脚向左脚收拢,脚前掌先着地,随之全脚踏实,两腿屈膝半蹲,两脚平行向前,相距约10厘米成小开立步;左手经头前向左划弧运转,掌心渐渐向外翻转,停于身体左侧,高于肩平;右手向下经腹前向左划弧,停于左肩前,掌心渐渐转向内;视线随左手运转。

3 右云开步—上体右转,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向左横开一步,脚前掌先着地,随之全脚踏实,脚尖向前;右手经头前向右划弧运转,掌心逐渐由内转向外,停于身体右侧,高与肩平;左掌下落经腹前向右划弧,停于右肩前,掌心渐渐翻转向内;视线随右手运转。 4 左云收步—同前。 5 右云开步—同前。 6 左云收步—同前。 [练习要点] 1 云手动作应做到以腰为轴,转腰带手,身手合一。不可像木偶一样,孤立摆动两手,没有转腰动作。

2 重心转移、腰的旋转和手的云转三者要同一方向,同时完成,配合协调。不可腰腿超前,上下脱节,形成身体扭动。 3 本式的步型为小开步。小开步的要求是两脚平行向前,相距10-20厘米。不要做成两脚尖外撇“八”字脚,或者两脚靠拢成并步。

4 “云手”的步法是侧行步,做侧行步时要注意下述几点:

第一, 要掌握“点起点落”、“轻起轻落”的步法规律。在侧行中,随着身体重心的左右移动,两脚掌轮流踏实支撑,重心移动要充分,两腿虚实要分明,要能使左脚轻灵地提起向左迈出,右脚轻灵地向左脚靠近。

第二, 步幅要合度。侧行步的恰当步幅,是以一腿屈膝支撑着体重,另一腿自然伸直横迈一步的距离。 第三, 上体不可俯仰歪斜或摆晃。

第四, 身体不可起伏,应保持平稳、均匀地运动,保持拳架高度。

5 眼神随划弧的上手移动时,要视而不死。手从面前经过时,眼神适当放松,不可死盯着手掌,像“照镜子”那样。

6 云手手法是两手交错向左右划立圆,同时旋臂翻掌。手臂经过面前划圆时应半屈成弧,距头不可过近;向下划圆时,肘微屈,臂自然伸直。 [攻防含意] 云手是防守动作,用前臂或手拨开对方的进攻。当对方用左、右手连续进攻,我则用云手连续破解对方。也可以用一手拨开对方,另一手插入对方腰间横拔助力。

(十一)单鞭 [动作说明] 1 转体勾手—上体右转,重心移向右腿,左脚跟提起;右手经头前向右划弧,至右前方时掌心翻转变勾手。左手向下经腹前向右划弧至右肩前,掌心转向内;眼看勾手。

2 转体上步—上体稍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脚跟落地;左手经面前向左划弧,掌心向内;眼看左手。

3 弓步推掌—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左腿屈弓,右腿自然蹬直,脚跟外展,成左弓步;右手经面前翻转向前推出,腕与肩平,左臂、左腿上下相对;眼看左手。

(十二)高探马 [动作说明] 1 跟步翻手—后脚向前收拢半步,脚前掌着地,距前脚约一脚长;右勾手松开,两手翻转向上,两臂前后平举,

4 肘关节微屈;眼看左手。

2 后坐卷肱—上体稍右转,重心后移,右脚踏实,右腿屈坐,左脚跟提起;右臂弯曲,右手卷收至头侧,手心向下;头随上体半面右转,目光平视。 3 虚步推掌—上体左转,右肩前送;;左脚稍向前移,脚前掌着地,成左虚步;右手经头侧向前推出,高与头平,掌心向前。左臂屈收,左手收至腹前,掌心向上;眼看右手。 [练习要点] 本式和“倒卷肱”比较,有下述差别:

1 “倒卷肱”是顺步的虚步推掌,而本式则是拗步的虚步推掌,即前推的掌和前伸的虚腿在身体的异侧。故本式推掌后顺肩程度要小于“倒卷肱”,上体才较为宽敞自然。

2 本式前推掌手指高与眼平,较之“倒卷肱”推掌要高。本式后手收至腹前,而“倒卷肱”为收至腰间。 [攻防含意] 当对方右拳或右掌击来,我翻掌顺势向下、向后捋带,或用前臂外旋压住其腕;右手随之直击其面,又称扑面掌。

(十三) 右蹬脚 [动作说明] 1 穿手上步—上体稍左转,左脚向后提收,再向左前方(约300)上步,脚跟落地;右手稍向后收,左手经右手背上方向前穿出,两手交叉,腕关节相交,左掌心斜向上,右掌心斜向下;眼看左手。

2 分手弓腿—左脚踏实,重心前移,左腿屈弓,右腿自然蹬直;上体稍右转,两手向两侧划弧分开,掌心皆向外,眼看右手。

3 抱手收脚—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两手向腹前划弧相交合抱,举至胸前,右手在外,两掌心皆转向内;眼看右前方。

4 分手蹬脚—两臂内旋,两手翻转分别向右前方和左后方划弧分开,两臂撑于两侧,肘关节微屈,腕与肩平,掌心皆向外;左腿支撑,右腿屈膝上提,脚跟用力慢慢向前上方蹬出,脚尖上勾,膝关节伸直,右腿与右臂上下相对,方向为右前方约300;眼看右手。 [练习要点] 1 本式手臂的动作较为复杂。在“穿掌—分手—合抱—撑开”的整个过程中,双手划弧的路线呈两个相交的立圆。

分手时两臂应始终保持微屈状态,两手经面前分开,交叉于腹前,合抱于胸前。上体始终保持正直,不可低头弯腰。合抱时两掌手心向内,右手在外,两肩松沉,两肘微坠,两臂抱圆。再度分手外撑时,两手划弧不要超过头部的高度,两肘保持微屈。两掌的翻转要在划弧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不要有突发的翻掌直推动作。

2 蹬脚前,首先使身体稳定,然后再提膝蹬脚。右腿提膝时,脚尖自然下垂,膝部高提。接做蹬脚时,一边勾屈脚尖,一边伸蹬右腿,力点在脚跟。右腿要蹬直,右脚高于腰部。支撑身体的左腿微屈,保持平衡稳定,上体正直,下 颚内收,头向上顶,两肩松沉,两臂平举。

3 在连贯练习中注意:穿掌与上步一致;弓腿与分手一致;收脚与抱手一致;蹬脚与分手撑臂一致。 [攻防含意] 用手拨开对方进攻,抬腿起脚,用右脚蹬踹对方。

(十四) 双峰贯耳 [动作说明] 1 屈膝并手—右小腿屈膝回收,脚尖自然下垂;左手经头侧向体前划弧,与右手并行落于右膝上方,掌心皆翻转向上;眼看前方。

2 上步收手—右脚下落向右前方上步,脚跟着地,脚尖斜向右前约300;两手收至两腰侧,掌心向上。

3 弓步贯拳—重心前移,右脚踏实,右腿屈弓,左腿自然蹬直,成右弓步;两手握拳从两侧向上、向前划弧摆至头前,两臂半屈成钳形,两拳相对,同头宽,两臂内旋,拳眼斜向下;眼看前方。 [攻防含意] 两拳自腰间同时向前上方划弧摆打,横击对方额角(太阳穴)。

(十五) 转身左蹬脚 [动作说明] 1 转体分手—重心后移,左腿屈坐,上体左转,有脚尖内扣;两拳松开,左手随转体经头前向左划弧,两手平举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外;眼看左手。

2 收脚抱手—重心右移,右脚屈膝后坐,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两手向下划弧,于腹前交叉合抱,举至胸前,左手在外,两手心皆向内;眼看前方。

3 分手蹬脚—两手向左前方和右后方划弧分开,撑举于身体两侧,掌心皆向外,肘关节微屈;左腿屈膝高提,左脚脚跟着力,脚尖上勾,向左前方慢慢蹬出,左腿蹬直与左臂上下相对;眼看左手。 [练习要点] 1 本式与上式右蹬脚的方向要对称,与中轴线保持约300的斜向。 2 转身时,应充分坐腿扣脚,上体保持正直,不可低头弯腰。 [攻防含意]

5 转身拨开对方的进攻,随即用左脚蹬踹对方。 (十六)左下势独立 [动做说明] 1 收脚勾手—左腿屈收,左脚下垂收于右小腿内侧;上体右转;右臂稍内合,右手捏拢变勾手,左手经头前划弧摆至右肩前,掌心向右;眼看勾手。

2 屈蹲开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脚脚前掌落地,沿地面向左侧伸出,随即全脚踏实,左腿伸直;左手落于右肋前;眼看勾手。

3 仆步穿掌—右腿屈膝全蹲,上体左转成仆步;左手经腹前沿左腿内侧向左穿出,掌心向前,指尖向左;眼看左手。 4 弓腿起身—重心移向左腿,左脚尖外撇,左腿屈膝前弓,右脚尖内扣,右腿自然蹬直,重心恢复至弓步高度;左手继续前穿并向上挑起,右勾手内旋,背于身后,勾尖朝上;眼看左手。

5 独立挑掌—上体左转,重心前移,右腿屈膝前提,脚尖向下,左腿微屈独立支撑,成左独立步;左手下落按于左胯旁,右勾手下落变掌,经体侧向体前挑起,掌心向左,指尖向上,高与眼平,右臂半屈成弧,肘关节与右膝相对;眼看右手。 [动作要点] 1 第一动先把蹬出的左小腿收回,左腿下落,左脚自然下垂在右小腿内侧(不着地)。向右转身,视线随左手右移,转

0身看右勾手。勾手的方向是侧后方约45。

第二动右腿屈膝下蹲,左脚从右脚内侧沿地面向左伸出,全脚掌逐渐踏实。注意此时眼仍看右勾手。

第三动右腿充分下蹲,左掌转成手心向前,顺着左腿内侧向左穿出。穿掌时肩部放松,上体微向前倾斜约300,以助其势。

2 独立步时重心升高,仆步时重心降低,其他姿势应保持屈膝半蹲状态。 3 由仆步转换独立步时,一定要充分做好两脚的外撇和内扣。

4 定势时,右臂要舒展撑圆,不要屈折;左手要向下沉按,臂微屈,不可软缩。

5 仆步规格是:一腿全蹲,另一腿侧伸铺直;两脚平行或略外展,全脚掌着地;屈蹲腿膝关节与脚尖方向一致;两脚前后宽度以仆出脚脚尖和屈蹲脚脚跟同处中轴线位置为宜。

6 独立步的规格是:支撑身体的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上提,小腿内收,脚尖下垂。头颈微微上顶,上体正直伸拔。眼平视力前方,精神贯注。 [攻防含意] 下势(仆步穿掌)--对方左手打来,我用右勾手刁住其腕,随之蹲身下势,左腿、左掌插入对方裆下将对方掀起。 独立挑掌—对方左手击出来,我用右掌向上挑开对方,随即右腿屈提,用膝关节向前顶撞对方。 (十七) 右下势独立 [动作说明] 1 落脚勾手—右脚落于左脚前约一脚距离,脚前掌着地;上体左转,左脚以脚掌为轴脚跟向内扭转;左手变勾手向上提举于身体左侧,高于肩平,右手经头前划弧摆至左肩前,掌心向左;眼看勾手。

2 屈蹲开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脚提收至左小腿内侧,然后以脚前掌落地,沿地面向右伸出,随之右腿伸直,右脚全脚踏实;右手落向左肋前;眼看勾手。

3 仆步穿掌—左腿屈膝全蹲,上体右转成右仆步;右手经腹前沿右腿内侧向右穿出,掌心向前,指尖向右;眼看右手。 4 弓腿起身—重心移向右腿,右脚间外撇,右腿曲膝前弓,左脚尖内扣,左腿自然蹬直,重心恢复至弓步高度;右手继续前穿并向上挑起,左勾手内旋,背于身后,勾尖向上;眼看右手。

5 独立挑掌—上体右转,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前提,脚尖向下,右腿微屈独立支撑,成右独立步;右手下落按于右胯旁,左勾手变掌,经体侧向体前挑起,掌心向右,指尖向上,高与眼平,左臂半屈成弧,肘关节与左膝相对;眼看左手。

[练习要点] 1 右脚前掌应落在左脚右前方约20厘米处,这样,当左脚跟内转之后,右脚的位置恰在左脚弓内侧。

向左转身的过程中始终在左腿上。

2 本势第二动应先把右脚提起后再伸出,不要不提脚直接擦地伸出。 3 余皆同“左下势独立”,惟左右相反。 (十八) 左右穿梭 [动作说明] 1 右穿梭

(1) 落脚抱手—左脚向左前方落步,脚跟着地,脚尖外撇,随之全脚踏实,上体左转;左手翻转向下,右手翻转向上,两手在左肋前上下相抱,如抱球的姿势;眼看左手。

(2) 上步错手—上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约300上步,脚跟着地;右手向前上方划弧,两手交错;眼看右手。 (3) 弓步架推—上体继续右转,重心前移,右脚踏实,右腿屈膝前弓,成右弓步;右手翻转上举,架于右额角前上方,掌心斜向上,左手经肋前推至体前,高与鼻平;眼看左手。

2 左穿梭

6 (1) 转体撇脚—重心稍后移,右脚尖外撇,上体右转;右手下落于头前,左手稍向左划弧外展,准备“抱球”;眼看前方。

(2) 抱手收脚—上体右转,两手在右肋前上下相抱,如同抱球的姿势;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3) 上步错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脚跟着地;左手由下向前上方划弧,右手由上向后下方划弧,两手交错;眼看左手。

(4) 弓步架推—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左手翻转上举,架于左额角前上方,右手经肋前,高与鼻平;眼看右手。

[练习要点] 1 左右穿梭是拗弓步推掌,切忌弓步过窄和手脚方向不一致。本式定势的方向为左、右斜前方,与中轴线成300,弓步两脚宽度约30厘米。要保持上体松正,不可歪扭。架掌时不可耸肩翻肘。

2 本式的手法是一手上架,一手前推。上架手翻掌向上举撑于额前上方,另一手要先收到肋前或腰间蓄劲,再向前推出。有些人不是先收手再前推,而是半途推出,或侧绕互形前推。路线不对,劲力当然不会顺遂。 3 由“右穿梭”接做“左穿梭”时,要注意右脚尖不要外撇过大。 [攻防含意] 对方右手打来,我伸右手向上挑架,同时左手向前推击。左穿梭用意相同,惟左右相反。 (十九) 海底针 [动作说明] 1 跟步提手—右脚向前收拢半步,脚前掌落地,距前脚约一脚长,随之重心后移,右脚踏实,右腿屈坐,上体右转,左脚跟离地;右手下落经体侧屈臂抽提至耳侧,掌心向左,指尖向前,左手经体前向下划弧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斜向右前方;眼看前方。

2 虚步插掌—上体左转向前俯身,左脚稍前移,脚前掌着地成左虚步;右手从耳侧向前下方斜插,掌心向左,指尖斜向前下方,左手经左膝前划弧搂过,按至左大腿侧;眼看右掌。 [练习要点] 1 海底针时上体要舒展伸拔,不可因为稍有前俯就弯腰驼背,耸肩缩脖。上体前倾不宜超过450。

2 两手的动作路线,是右手随转体在体侧划一个立圆;左手随转体下落,经体前划平弧按于左胯旁。在右手插掌时,要转腰顺肩,手向前下方直插,四指并拢,意在指尖,不要成前“劈”或下“砍”。 3 身体后坐右转的同时右手向上抽提;在上体左转时,右手向前下方斜插。 [攻防含意] 对方右手打来,我用左手搂开对方,右手直插对方裆部,用指尖戳击对方。 (二十) 闪通臂 [动作说明] 1 提手收脚—上体右转,恢复正直;右手提至胸前,指尖朝前,掌心向左,左手屈臂收举,指尖贴近右腕内侧;左脚收至右脚内侧;眼看前方。

2 弓步推掌—左脚向前上步,脚跟着地,左脚踏实,左腿屈弓,右脚自然蹬直,成左弓步;左手推至体前,掌心向前,指尖与鼻尖对齐,右手撑于头侧上方,掌心斜向上,两手分展;眼看左手。 [练习要点] 1 闪通臂是顺弓步推掌。步子不可过宽。前手、前腿要上下相对。上体不可过分扭胯侧身,做成侧弓步。 2 本式两手先上提后分开。左手经腹前向前推出,肘部保持微屈,不要伸直,右手上撑并微向后引拉。“穿梭”是拗弓步,上举的手是托架在额前上方。而“闪通臂”是顺弓步,撑举的手向后引拉,故应举于头侧上方。 [攻防含意] 我用右手捋其右腕后带,左手推击对方肩或肋部。名称中的“闪”形容快如闪电,两手同时推撑,快速突然。“通臂”或“通背”是指劲力通达于两臂或背部、腰、臂同时发力,全身形成一个整体,将劲力集中施加于对方。 (二十一) 转身搬拦捶 [动作说明] 1 转身扣脚—重心后移,右腿屈坐,左脚尖内扣,身体右转;两手向右侧摆动,右手摆至体右侧,左手摆至头左侧,掌心均向外;眼看右手。

2 坐腿握拳—重心左移,左腿屈坐,右腿自然伸直,右脚跟随之内转;右手握拳下落,经腹前向左划弧,停于左肋前,拳心朝下,左手撑举于左额前;眼向前平视。

3 垫步搬拳—右脚提收至左脚踝关节内侧,再向前垫步迈出,脚跟着地,脚尖外撇;右拳经胸前向前搬压,拳心向上,高与胸平,肘部微屈,左手经右前臂外侧下落,按于左胯旁;眼看右拳。

4 转体收拳—上体右转,重心前移,左脚跟提起;右拳向右划弧至体侧,拳心转向下,右臂半屈,左臂外旋,左手经左侧向体前划弧,掌心斜向上;眼平视前方。

5 上步拦掌—左脚向前上步,脚跟着地;左掌拦至体前,高与肩平,掌心向右,指尖斜向上,右拳翻转收至右腰间,拳心向上;眼看左掌。

6 弓步打拳—上体左转,重心前移,左腿屈弓,左脚踏实,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右拳向前打出,与胸同高,肘

7 微屈,拳眼转向上,左手微收,掌指附于右前臂内侧,掌心向右;眼看右拳。 [练习要点] 1 搬拦捶的转身动作要做到虚实清楚,转换轻灵,重心平稳。切忌转身时后腿不屈坐,挺膝挺髋,重心升高,上体歪扭等。

2 “垫步搬拳”时应注意:

(1) 右脚收至左脚内侧不点地,随即垫步迈出。 (2) 右脚迈出时脚尖外撇。

(3) 垫步时勿抬脚过高,不要做成踩脚下落。 (4) 落地时脚跟先着地,随即踏实,不要停顿。 (5) 右脚跟落点应大体与左脚掌相对。 (6) 搬拳时力点在拳背,右臂微屈。

3 拦掌和收拳要同时协调动作,尤应注意腰部和前臂的旋转。初学者常犯的毛病有:拦掌、收拳时前臂内旋、外旋不明显;收拳时划弧过大,造成扬肘耸肩。

4 本式虽是左弓步打右拳,但由于左手附于右前臂内侧,所以不能过于顺肩。 [攻防含意] 1 搬拳—拳由内向外格挡防守。做法是前臂翻摆,拳由内向外格挡,或由上向下搬压。力点在拳背或前臂外侧。 2 拦掌—掌向前阻拦防守。做法是掌经体侧划弧向前伸出,由外向内翻掌拦截。力点在掌指。 3 打(冲)拳—拳由腰间旋转向前冲打,由拳心向上转为拳眼向上。力点在拳面。

4 对方左手打来,我用右搬拳格挡拦截,并旋臂右带;对方右手打来,我复以左拦掌拦阻,以左手向右推开对方手臂,截断对方攻势;随即用右拳冲击对方。 (二十二) 如封似闭 [动作说明] 1 穿手翻掌—左手翻转向上,经右臂下面向前穿出,右拳随之变掌,也翻转向上,两手交叉举于体前;眼看前方。 2 后坐收掌—重心后移,右腿屈坐,左脚尖翘起;两臂屈收后引,两手分开收至胸前,与胸同宽,掌心翻转,斜向前下方;眼看前方。

3 弓步按掌—重心前移,左腿屈弓,左脚踏实,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两掌经胸前弧线向前推出,高与肩平,宽与肩同,掌心向前,指尖向上;眼看前方。 [练习要点] 1 后坐收掌时,重心充分后移,右腿屈膝缩髋,两臂屈收内旋,两手边收边分边翻转。不可卷肱扬手,两肘夹肋,不可抬肘耸肩。

2 按掌时两掌平行向前,沿后收弧线前推,不可做成合手或挑掌。 3 本式步法与“揽雀尾”的按式相同。 [攻防含意] 对方双手推来,我两手交叉插入其两臂之间,顺势引进,同时旋臂分手化解对方攻势,使其落空。当对方欲抽退摆脱时,我随即双手前按,乘势追击。 (二十三) 十字手 [动作说明] 1 转体扣脚—上体右转,重心右移,右腿屈坐,左脚尖内扣;右手向右摆至头前,两手心皆向外;眼看右手。

2 弓腿分手—上体继续右转,右脚尖外撇,右腿屈膝侧弓,左腿自然伸直;右手继续右摆划弧至身体右侧,两臂侧平举,手心皆向外;头随手右转,眼看右手。

3 交叉搭手—上体左转,重心左移,左腿屈膝侧弓,右腿自然蹬直,脚尖内扣;两手划弧下落,经腹前交叉上举,成斜十字形,右手在外,手心皆翻转向内;眼平视前方。

4 收脚合抱—上体转向起势方向;右脚提起收拢半步,脚前掌先落地,随之全脚踏实,两腿逐渐直立,身体重量平均置于两腿,两脚平行向前,与肩同宽,成开立步;两手交叉举报于胸前,两臂撑圆,两腕交搭成斜十字形,高与肩平;眼平视前方。 [练习要点] 1 转体扣脚与弓腿分手两动要连贯衔接,不可中途停顿,关键在于转腰与右腿侧弓一气呵成,连贯不断。 2 两手由两侧划弧下落时不可弯腰低头,好像从地上抱起东西似的。收脚时,上体也不可歪斜摇晃。 3 两手举抱胸前时臂要撑圆,不可抱得太紧。

4 第一动左脚尖内扣应转向起势方向,以保证开立步两脚平行向前。 [攻防含意] 双手合抱胸前,既是封闭防守,又是伺机而发,以应付对手的进攻。 (二十四) 收势 [动作说明] 1 翻掌分手—两臂内旋,两手翻转分开,平举于身前,与肩同宽,掌心向下;眼平视前方。

8 2 垂臂落手—两臂徐徐下垂,两手落于大腿外侧;目光平视。 3 并脚还原—左脚轻轻收回,与右脚并拢,恢复成预备姿势。 [练习要点] 1 翻掌分手时,腕关节不要屈折挽花。 2 垂臂落手不要做成屈臂下按。

3 收势要轻匀沉稳,呼吸自然。不要加快速度匆匆还原,也不要匆忙走动。 [整体练习要点] 1 打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

2 太极拳要求下肢屈腿落胯,行步轻灵沉稳。 3 太极拳动作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4 太极拳在均匀中要表现虚实、刚柔变化。 5 太极拳要求“气以直养而无害”,呼吸深长细匀,自然平稳。

9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要领歌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及口诀

二十四式太极拳详细分解动作

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动作分解口令

二十四式太极拳学习心得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材

太极拳24式动作要领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反思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方法心得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图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doc》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