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论文

2020-03-02 21:55: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当前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1年6月毕业的630万大学应届毕业生和2010年没找到工作的200多万往届大学生一起涌入人才市场求职竞争

竞争极其惨烈

2010年6月毕业的600多万大学生中

到2010年10月底还有至少300万还没有找到工作;而已经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中至少160万的工作职位相当于中学生直接就业的职位

也就是至少460万大学生陷入了就业十分艰难的状态

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

今后几年

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

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

可以预计

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总体情况就是所有职业能力不能达到前20%优秀程度的大学生

一毕业就会成为非常无助、非常弱势的社会底层

与人们惯常认为的\"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不同

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男性就业落实率只是略高于女性

两者相差仅4.5个百分点

而且性别差距主要体现在\"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两项上

颇为意外的是

某调查显示

民办高校以79.9%的就业落实率

仅次于985重点大学(87.2%)排在第二位

高职大专院校以76.8%排在第三位

其次才是\"211\"重点大学(69.4%)、普通本科院校(65.6%)

独立学院的落实率最低

为60.3%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

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的落实率存在差异

分别为79.7%、73.2%、65.6%

总体而言

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状况越好

但是学历层次之间的差异逐步缩小

甚至出现倒挂现象

主要表现在专科生的落实率上升趋势明显

调查显示

2011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仍以\"向东向上\"为多

他们的就业分布状况按就业地区划分

在东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52.5%

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7.3%

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30.1%;按就业地点分划分

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51.0%

在地级市的占29.2%

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5.5%

在乡镇的占3.8%

在农村的为0.5%

按工作类型划分

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如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等依然一枝独秀

占29.2%;其次是各类服务工作如保安、餐饮服务、销售服务、市场营销等

占20.2%;各类企业管理工作如经理、部门经理等占13.3%;各类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行政管理工作占12.8%;各类技术辅助工作如技术员、护士、秘书、出纳等占8.8%

可以说

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趋向多样化

表现出技术类、管理类、服务类三足鼎立的特征

但是

从事一线生产工作的毕业生依旧很少

各类一线工人仅占调查者中的3.69%

从事农、林、渔、牧业生产工作的更少

仅占0.9%

某知名机构自2006年11月开始历时3年

投资超过3000万资金

聘请300余名国内外职业能力实训专家

500余名世界500强企业、著名国资与外资企业以及王牌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以及100多名清华、北大、人大等一流名校从事企业研究的学者教授

全国抽样调查80000多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

总结出以下几种原因

原因

一、人的样本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

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

2002年145万

2003年212万

2004年280万

2005年380万

4年内增加了223万

仅就广东省而言

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

2005年为16.5万人

10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45万人

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

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6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

2002年37万

2003年52万

2004年69万

2005年达到79万

09年200万

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

二、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

服务西部等

但是

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 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对大多数人来说

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

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

三、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调查访发现

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

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

另外

起薪较低

升幅不大

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

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

同时

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

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

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

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

四、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

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

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

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

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据北京现代管理大学就业处和招生处反映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

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

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

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

五、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

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

事实上

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

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

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

要达到这一要求

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

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

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原因

六、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

如\"宁到外企做职员

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

\"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此外

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

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

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

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

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原因

七、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这是明显职业能力不足的表现

很多学生在校期间不会投入时间去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有

也是很少

并且学校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意识不足

最终导致普遍大学生职业能力不足

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产生了各层现象

这也是中国存在的很严重的问题

用人单位表示

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

过分紧张

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

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

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

企图欺骗蒙混过关

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

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

而这样久而久之

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原因

八、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 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

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

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

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这一问题的存在

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 形成巨大的落差

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

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原因

九、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

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

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

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

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大学扩招过程中间

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

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在就业前景阴霾的天空下

要想获得成功

就必须努力奋斗

充实自我

因为成功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胜利只偏爱那些勤奋的人;要想获得成功 就必须勇于挑战自我

敢于尝试

因为如果不去积极争取

机遇就很有可能会从身边溜走;要想获得成功 就必须拥有理想

因为有了理想

才会将激情和潜能燃烧

实现自我

创造成功

??

??

??

??

- 1 -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经济学分析就论文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论文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论文大纲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标准格式选修课论文_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论文.doc》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