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2022-04-0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之我见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之我见

6月6日下午,我们学习了来自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郑安云教授的题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的报告。

郑安云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人的健康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不能表现,文化不能实现,力量无从战斗,财富变成废物,只是无法利用”。郑安云教授从21世纪健康人的标准入手开始谈起,并区分了健康与亚健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得出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几项标准,如智力正常、办事效率高,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意志品质较好、耐挫能力强,自我意识正确、悦纳自我等。她通过多个真实的案例,向我们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上的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与就业关系问题、贫困生问题等。她特别提醒在场的学生骨干和班主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大学生群体问题以及大学生在心理辅导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讲座通过对案例生动形象地解读和分析,扩充了我们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正确疏导不良情绪的方法,通过正确的途径帮助周围的同学,从最大意义上发挥大学生骨干的模范作用。

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改变,许多大学生会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怨自卑,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士追求成功的首要建构要素,它不仅仅是健康人生的基础,也是成功人生的起点。优秀的心理素质不仅包括气质等个性因素,还包括自己的修养和思维等后天磨练的因素。然而,在当今时代的要求下,只有真正心理上健康的人,才能一步步登上成功的顶峰。

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铭记:年轻时多一分磨砺,少一分安逸,在今后的岁月里就会少一分懦弱与无能,多一点坚强与自信,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令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更富有成就!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事事顺心,但如果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怀着一份感激的心情去面对这个世界,就一定会使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快乐!因此,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勇敢的迈向人生,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推荐第2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在给健康下的最新定义中,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良好适应力并列为健康的三要素。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快,是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最集中和最复杂的时期,此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2001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对北京60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显示,有16.5%的学生存在中等的心理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其中达到严重程度的比例为3%—5%。北京16所高校调查报告,大学生因精神疾病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9.3%和64.4%。浙工大每年新生入学都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发现,平均有2.032%的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敌对等心理障碍,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生活而休学、退学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卫生部2003年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大学生中,16%—25.4%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中国犯罪研究会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期间,大学生犯罪占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大学生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12%。大学生犯案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开始上升,2001年比1999年增加54.5%,2002年较2001年增加97.1%

生联系在一起,足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轻生现象屡有发生

2007年5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女生从科技楼11层坠下,当场身亡;5月14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内的一名大二男生坠楼身亡。5月14日凌晨,清华大学一名女生从一栋学生宿舍7层坠下身亡。5月8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一名大二学生从主教学楼坠下身亡„„

一些重点高校的大学生选择在5月结束自己的生命,5月竟变成了阴郁恐怖的“黑五月”。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大多数都发生在重点高校。我们不禁要问:他们到底怎么了?

(二)刑事案件层出不穷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公布了2005-2006年海淀区在校大学生的犯罪案件分析,两年来,114名在校大学生(包括统招、民办、自考、成教等)被审查批捕,受理审查批捕的85件案件中侵财案件最多,其中盗窃类案件比率最高。[3][1]【2】 。这些不寻常的现象和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

此外,校园犯罪已经成为广泛的国际现象,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应引起所有教育界的反思。

2007年5月31日,徐州矿业大学发生三名学生铊中毒事件。经过警方调查此次事件系同学为报复而投毒,起因竟然是这几个同学不和他玩了。透过这起事件,我们应该关注青少年精神的中毒与排毒问题。马加爵把锤子挥向同学,是因为同学在打牌的时候羞辱了他;刘海洋把浓硫酸泼向动物园里的熊,只是为了验证熊的嗅觉是否向人们说的那样灵敏„„

„„

这些也许只是个案,但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大学生都怎么了?或杀人,或自杀,或违法犯罪,都不把生命当回事,她们怎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身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前途无量的年轻人走上不归路?让人思索的是我们大学教育是不是忽视了什么?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对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做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人数100人,其中男生80人、女生20人;研究生5人,本科生95人。调查结果显示,65.75%的受访学生承认曾受到心理问题困扰,但只有10.22%的学生选择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而在调查人群中,受人际关系困扰的占到了总数的38.53%,学习问题的占到41.89%。同时,有40.79%的受访学生对自身前途感觉茫然,感觉自卑的学生比例也占到了13.25%。此外,担心自己无法适应社会、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成为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

(一)担心自己无法适应社会

由于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化,使不少常规被打破,同时也带来了变幻莫测的社会现象,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新生事物的观念不断产生,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日益纷繁复杂。同时,正确的和错误的,积极的和消极的,陌生的和熟悉的,预料之中的和无法想象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现象掺和到一起,相互矛盾又相互影响,一切变得复杂化,从而搅乱了人们的思想,混淆了既往的是非标准。现代的大学生正处在这个变化环境中,尽管他们是崇尚变化的一代,但他们的思想和习惯却依然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加之他们人格尚未成熟,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社会阅历浅,使他们缺少对社会巨变的足够思想准备,特别是理想、自我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时,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一时间调整不过来,也适应不过来。

在调查中,有39%的大学生感到自己所面对的学习、择业压力过大,这让他们有些不堪重负。 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反映,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他们希望在学校里能储备更多的知识,给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因此,在学有余力的同时他们频频给自己充电、积累能量,或者从一入学就开始为自己的考研梦而努力,以至于一些学生在超负荷的学习运转下有些吃不消,而且自己没法及时排解、释放这些无名的压力,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问题。

而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却发现大学前“惟我独尊”的情形不存在了,他们为了保持自己以前的地位,必须更加努力,因为对手今非昔比,个个都强。这使得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从没有经历过挫折,[5][4]

这次是一个考验。此外,情感的关怀在大学里面是稀缺品,这使得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差的大学生感到困惑,从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毕业时,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不但大,而且是十几年来压力总释放的导火索,用即将要喷发的火山来形容也不夸张。因为高中时,我们会说考上大学就轻松了;上了大学,压力依旧,会说毕了业找到了工作就解脱了,我们总有个希望。写不出论文、毕不了业、找不到好工作,希望破灭了,以前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便会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学历越高,学校越是名牌的人,承受的压力越大。极端的会选择自杀,在他们看来,死亡不恐怖,死亡是一种解脱。但是,这种解脱其实是一种逃避,是对生命极度不负责任的态度。

(二)抑郁症困扰着大学生

据有关资料反映,有15-2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抑郁症已成为世界五大病因之一,并成为致命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抑郁症、癌症及艾滋病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疾病。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导致抑郁。

在调查中显示,有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自负和自卑的矛盾心理。他们表示,在遇到困境或者挫折时,往往无所适从。有学生说:“现在社会对每个人的各方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也给自己设定了比较高的门槛,并且设定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信念。因为我觉得自己输不起,一旦失败了就会和同起点的人差一大阶,自己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挫折和失败在我看来很可怕„„”

这部分人往往把自身的弱点加以泛化,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对大部分活动丧失兴趣,对一切都感到无所谓。他们沉闷、恐惧、焦虑的情绪无法排解,生活中有严重的无助感、精神极度疲惫,学习感到吃力费劲,有强烈的自责感和负罪感。于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孤僻离群,甚至悲观失望。据相关资料显示,约占15%的抑郁症患者可能轻生,通常选择自杀的方式终结生命。

(三)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

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目标,感到生活压抑,从而导致郁闷、迷茫的情绪出现,这是此次接受调查中的1/3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松懈散漫,对学习感到厌倦,对学校和班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没有远

大理想和人生目标,也没有良好的兴趣爱好和事业追求,整天混日子,随波逐流。究其原因,一是大学生对大学校园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学生对大学抱有一种伊甸园式的幻想,认为一切都将是新鲜和完美的。然而,进入大学暂时的新鲜感消失后,许多同学发现大学生活其实枯燥无味,全无想象中的浪漫与美好,于是陷入矛盾之中,产生失望心理。二是目标暂时失去的间歇心理,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认为该松口气、歇歇脚了,该好好地玩一玩了,于是学习提不起劲,整天无精打采、无所事事,在彷徨和无聊中打发日子,这种现象在大一学生中普遍存在,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可能导致意志消沉,失去进取意识和奋斗目标。

(四)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目前已有发达国家将幸福快乐作为国家发展的最大目标。诚然,在过去的五十年,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却没有与之相匹配,而影响人快乐的重要因素是人际关系,应该关怀生命,纳悦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

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有三种问题: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会交往。第一种认为人们之间不需要交往,陷于孤独、孤僻之中;第二种是缺少自信,怕被拒绝;第三种是交往技能缺失,出现交往技能障碍。

有一位大三学生,平时他很少和舍友交流。作为独生子的他,总觉得舍友们的思想和做法与自己格格不入。与舍友和同学相比,他更愿意在网络中寻找倾诉对象,因此,QQ聊天成了他主要的交流方式。同时还有很多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出现问题没有倾诉的对象,不良情绪无法宣泄。当调查中间及“你怎样发泄你的不良情绪”时,有相当多的人都选择遇到不良情绪时选择“闷在心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学生对记者说:“我觉得社会很复杂,所以也不太相信别人,遇到什么事情我想还是自己解决得好。”

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教师对大学生的此种做法表示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或者情绪不好的话,一味“闷在心里”自己又不能及时进行调适,那么负面情绪的淤积将可能导致危机心理的出现,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极端事件。

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

(一)加强入学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入学教育是使学生了解、适应新环境的一个有效手段,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较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教育资源、学习方法等,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

新生入学时的军训,是新生互相认识,建立感情和友谊,结交新朋友的良好机会。有利于学生摆脱离开父母所带来的孤独和不安,以良好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勇敢地面对挫折

高等学校是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教育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增长才干。在知识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知识和信息瞬息万变,所以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树立人生目标,怎样学习和求知,掌握求知的方法和途径,确保他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是生命线,要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也要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更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外,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面对同样的玫瑰花,有人说美丽的花上长了刺,也有人说刺上长出了美丽的花。悲观与乐观、消极与积极的差别就在于此。他启示我们在自卑时要会换一个角度思考,从另一个方面来刺激自己,不要总是沉浸在失意之中。要坚信,这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失败,失败过不等于失败者,只有走向成功的曲折。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要压抑自己,要善于排解。排解的方法有很多:通过心理训练使自己的性格完善,变得健康快乐;看书、听音乐、上网来转移情绪;找朋友聊天、购物、运动、大吃宣泄自己。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要能承受挫折,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三)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心理咨询是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专业水平不够,力量薄弱,在学生中受欢迎程度还不是很高。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走进心理咨询室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怯懦的学生,他们往往最需要帮助,却最缺乏勇气,因此,还应加大学校的宣传力度,使学生正确看待和认识心理问题,这对于开展好心理卫生咨询至关重要。

(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建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也离不开校园文化,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教育,规范自身行为。因此,应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而且能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要正确认识自我,不要盲目地和别人攀比,发现自己独特的方面,树立自信心。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涯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是一段无法割舍的人生体验。在这里,不管我们愿意与否,都要开始独立地面对真实的生活,都要独立地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但是,当大学生们以极大的热情去直面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时,会发现生活之舟是那么复杂,有时甚至是那么地难以驾驭。在痛苦的反思之后,有人开始调整目标、重塑生活,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人生课题;有人则选择了逃避与自暴自弃,以消极的心理与行为对抗生活。积极的接纳与奋进是美好人生的起点,而消极的对抗则有可能一事无成。因此,作为学生应把健康的心理,积极进取的心态,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实现自身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有效地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正如梁启超所说:“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为端,皆归本于学校。”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时预防并积极有效地干预,促进人才良性发展。

推荐第3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引言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开始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积极研究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说,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开始起步。研究者开始关注比如说学习、人际交往、性格特征、人格障碍等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各个方面,而且相关的研究和报告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层出不穷。姚本先、王道阳等人通过对《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应用心理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2008年发表的536篇关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进行计量学分析,发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概念及自我意识、外界环境及休闲活动、精神疾病及生理问题、一般心理健康等四大领域,而且研究机构主要是师范教育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研究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省市,经济发达地区及沿海地区研究数量明显多于西部和北部地区,地区分布不平衡[1]。另外,张梅、辛自强等人通过对1986—2010年间237项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共考察了30多万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9个因子)进行横断历史的元分析所得结果表明:从1986到2010年这25年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减少,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而且这种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大学一年级以上的学生身上。另外重点大学的学生(较之非重点大学)、城市生源学生(较之农村)、男生(较之女生)的心理健康改善更快[2]。然而,另一项研究却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占23.25%,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已达到30%,有心理障碍的人数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3]。尽管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结果存在分歧,但是笔者认为,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必然会对大学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使得大学生面对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也会不断增加,大学生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日益突出,比如因心里无法承受压力或因失恋想不开而跳楼自杀等等,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因此,尽管前人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成果颇丰,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每个阶段每个时期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有所不同,进而提出的相应解决对策也会与时俱进、因情况而异,每个时期的研究既是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又能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所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过时的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2010年11月30日至2011年2月28日,大学生杂志社、中国大学生网通过网络对大

4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近万名大学生进行了网上投票。调查结果显示:[](1)90%多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问题。其中,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问题,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仅有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心理问题,另外还有3%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问及你认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时,83%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最典型的特征是处事乐观、热情诚恳,其他依次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56%),心平气和、与世无争(51%),吃的下、睡的香(38%)。(2)引起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依次是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67%)、就业压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强(51%)、情感问题(48%)、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48%)、对周围

环境的不适应(45%)、学习压力(44%)、经济困难(26%)、不适应大学生活(16%)。从调查的数据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是很乐观,有过心理方面问题的大学生竟占90%以上,可见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而且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中,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比较突出。不过有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

通过分析《2010—2011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我们可以归纳得出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人际交往有关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或其他原因而不能顺利的与他人沟通;自卑而害怕与他人交往;嫉妒和猜疑等因素导致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忽视平等互助

5的交往原则,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而最终导致孤立无援;不同年龄之间出现代沟等[]。

(二)与求职择业等就业有关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不了解与自己的个性能力相匹配的职业领域,缺乏选择职业的主动性;社会经验不足,对面试缺乏信心,在面试过程中出现过度紧张、害怕甚至晕场等问题;过于追求功利、对职业追求过于理想化,出现“高不从低不就”的矛盾心理;缺乏走进社会的心理准备;由于当今社会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暂时的“走后门”和不合理现象,让一些没有任何

6“背景”、家庭又贫困的大学生丧失了择业的信心,感到前途渺茫并因此焦虑和担心[]。

(三)与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有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计划不妥当、无计划而感到愧疚;当看到别人很努力取得好成绩可自己却控制不住爱玩、懒惰的行为时而感到自责悔恨的矛盾心理;由于没有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而出现彷徨迷失的痛苦心理。

(四)与感情尤其是爱情有关的问题

大学生情感问题主要是友情、爱情方面的问题。其中大学生情感困扰主要集中在恋爱困扰方面,主要表现为:从众心理;与异性交往困难,喜欢某个人不敢说不敢讲陷入痛苦的单相思;陷入不正确的恋爱关系却无法自拔;由于失恋、与恋人发生矛盾等问题而苦闷、烦恼,不知道如何解决,更有甚者以死殉情;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性自慰行为产生的焦虑自7 责等。[]

(五)与学习压力有关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平时不怎么好好学习专业课,等到考试临近就选择疯狂背诵,当时间太紧考试内容复习不完时就会出现强迫、焦虑、紧张不适甚至精神分裂等心理问题和疾病;而且现在的大学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比较严格,如果出现几门功课不及格或考试作弊被发现就会面临拿不到学位证甚至退学的危险,还有英语的压力(过不了级就拿不到学位证)这使不爱学习、基础较差的的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压力。

(六)与经济困难有关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家庭的贫困,把自己家庭经济的贫困看作是无能、丢人甚至是耻辱,进而引发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大学贫困生面对经济贫困的现实常常会感到无能为力,进而采取逃避退缩的方式来应对,不参加集体活动,消极的对待人生等心理问题。

(七)与其它方面有关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家庭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引起的心理问题,比如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单亲家庭等等;大学生在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导致的心理问题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

人的心理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世界反映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系统,所以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应是复杂多样的。不但有家庭因素还有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可以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个体的结果。

(一)家庭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会产生很大影响。我们知道: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共同决定着人的发展。但是人的先天素质只为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而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共同生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关系到子女能否健康成长。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多数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关。一项关于“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与情感温暖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与偏爱被试无显著相关;高自尊大学生与低自尊大学生在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父亲的过度保护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父母教养方式受城乡环境等因素影响[8]。另一项关于“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交往技能的关系研究”的结果表明:母亲管教方式对大学生社会技能产生了直接影响,其主要因子包括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父亲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技能之间无显著相关,但父亲的情感温暖因子与大学生社会技能有显著性相关。即在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社会技能的发展较好[9]。另外,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往往会影响子女的身心发育,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冷漠、孤僻、早熟、自卑和孤独的心理;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甚至动手打架,如果孩子在这样一个没有关爱、经常冲突的氛围中长大,就往往会变得胆小忧郁,对人缺乏信任,而且具有敏感多疑的心理,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些家庭气氛过于沉默和严厉,缺少民主的环境,这使得孩子从不敢大声讲话、自由说笑或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结果就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过分抑郁;而放任式的家庭教养方式又会导致子女任性散漫、无组织无纪律、个性顽皮,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一味的娇惯、纵容,父母总是想方设法的满足子女的一切愿望和要求,使得长大后的他们对挫折的容忍能力很弱,也就是说抗挫折能力很弱,稍微遇到一些挫折和磨难就会一蹶不振;还有的大学生在家里的时候衣食住行全是父母安排照顾,一旦离开父母生活就无法自理因此痛苦不堪,甚至想退学,或心理失衡走向极端;还有的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总是通过高期望值来给孩子施加压力,想让儿女实现其光宗耀祖的愿望,这样也容易使子女产生压抑的心理,一旦受到挫折,心理的防线便崩溃了,进而导致心理障碍、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个人因素

1.个人的早期经历

一个人的早期经历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项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包括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甚至学习问题等都与人的早期经历有着密切关系。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在长期的精神病临床治疗工作中,也早就发现人的心理问题与其早期经历有关。弗洛伊德指出,心理变态并不是都由先天遗传和脑生理损害引起的,人成长中早期的不良好的经历也会导致心理异常。正如弗洛伊德所言:不良的早期痛苦经历被压抑在个体心理底层的的潜意识中,一般是意识不到的,但是却可能对个体

10以后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并有可能引发心理疾病[]。

2.个体的自我认知

未进入大学之前,很多人都向往大学生活,认为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充满快乐的,进入大学之后就不用像高中那样辛苦和劳累了。然而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学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大多数的大学生开始对自我的评价发生转变。这些转变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生活方式上,还表现在知识广博、社会经验、人际交往以及个体综合能力等方面。并且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很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当取得一点成绩时容易自负,而遇到挫折时又容易自卑。另外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学业比较优秀的群体,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大学生对这一客观事实认识得不清楚、不深刻,就会引起他们认知上的矛盾,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虽然在客观现实面前,有的大学生能及时调整对自身的认识,重新确立目标,给自己提出符合客观现实的要求,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大学生企图逃避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出现消沉、颓废、苦闷、烦躁、抑郁等心理反应,或者迷于玩乐、放纵自己,以此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来麻痹自己的心灵,更有甚者可能出现自杀倾向等严重心理问题。

3.个人的心理素质

在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事实上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异、心理压力的承受水平不同,因而有的人会出现心理障碍,有的人没有。相关研究表明,凡是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性格是属于内向不稳定型的,比如说属于粘液质或抑郁质,这种先天的气质类型使得他们的心理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易损伤性和对生活事件的易感受性。另外,他们的性格缺陷主要表现为:心理内向、心胸狭窄、神经质、多愁善感又不善于表达不善于跟别人交流,自卑感比较重,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比较困难,活动范围较狭小。所以,个体心理素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格特征,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内在因素之一。

4.个体的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mental conflict)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

1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1]。我们都知道,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是在18—25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冲突和危机的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存在着多种矛盾比如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情与理智之间的矛盾,依赖性与独立性之间的矛盾,心理困惑与寻求理解之间的矛盾,自我价值与社会标准之间的矛盾等等,大学生时期的这些矛盾和冲突是成长过程中必须会经历的,解决好了大学生就能顺利的向前发展,如果解决不好,长期处于矛盾的冲突中,再加上大学生由于冲动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说有的大学生青春初期对自我形象的认同还未彻底解决,到了大学,看到别人俊俏漂亮、身材苗条、穿着潇洒迷人,就会感觉到自惭形秽,长时间调适不好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心。另外,大学生到了大学以后,没有了以前老师的严厉管教和家长的严格监视,虽然压力骤然减轻,但是大学生的心理上却可能会感到极度的不适应,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一下子没有了奋斗的目标。结果,迷茫、困惑、自责,慢慢的就很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再者,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性意识开始觉醒,开始向往朦胧的校园爱情,渴望能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期待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甜蜜爱情。他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与异性交往,但由于缺乏交往经验,害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话或者做错事,会被异性看不起,反而更加封闭自己,结果可能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还有的大学生因为别人的成绩比自己好、别人的家庭比自己富裕过得比自己好,出于嫉妒心理,到处找别人的弱点,说别人的坏话,讽刺别人,这样的大学生不是想要努力通过自己的奋斗赶上别人,而是企图用种种卑鄙的方式诋毁对方,他们本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就是错误的有问题的;另外,大学生的心理冲突还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但是心理上却还不够成熟,心理状态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这种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差距,如果不能正确看待也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问题。

(三)社会因素 人有社会性和自然性两种属性,而我们都知道人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所以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良的社会环境往往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和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评价标准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都时时刻刻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的现象、分数至上的误区和“精英主义”教育都压迫着大学生的心灵;各种各样的大众传媒及其内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不管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都给大学生的健康心灵带来强烈的冲击,暗中潜滋着学生不健康的心灵;各种观念的碰撞、各种文化的差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都使得大学生感到困惑、混乱、矛盾、茫然、紧张、不知所措;观念动荡的压力、经济危机的压力、择业就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贫困学生的生存压力、学业压力等各种各样的

12社会压力从不同方面向大学生压过来[]。特别是就业问题,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可能意识到,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尤其是那些在大学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而又没有家庭背景的学生。恐慌、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认为既然活着那么累还不如选择一死了之。上述原因就像一块块巨大的石头压在大学生的心头,又像一张张无形的网将大学生死死缠住,在这种负担下,他们的心理很难承受。当大学生健康的心灵被压得扭曲变形时,他们也就走上了不健康的心理历程,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家庭方面

采用正确的教养方式进行教育。有关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父母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子女心理健康发展[13]。所以父母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教养方式来教育孩子。从现实情况来看,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其中民主性的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孩14子的个性成长[]。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充分尊重爱护孩子,理解孩子的兴趣和要求,经常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另外,由于大学生的个性较之前更加独立、思想也逐渐趋于成熟,所以对于大学生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的行为,父母不要动辄就训斥、打骂这样只会使大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逆反心理。相反,父母应该对其进行耐心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在挫折中受到教育,进而引导其自己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和决定。

(二)个人方面

1.正确认识自己

作为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要对自己要有一个恰当正确的评价。不过分追求完美,要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大学生能够坦然地接受自身存在心理问题的现实,承认自己有缺点并且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那么心理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也就不再可怕了。另外,大学生还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总是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害怕让别人失望,这是一种压抑自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造成某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大学生要意识到: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他人的意见和评价。其次要规划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时间,适时的放松是可以的,但不可以一味的放纵,否则看到别人大学四年硕果累累而自己除了玩却什么也没有获得时,会愧疚加上自责,久而久之,产生心理问题。

2.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 人格的健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而言,健康的人格应包括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性格特征、稳定乐观的情绪、良好的社交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六个方面。所以大学生要自觉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品质,就要学会正确评价客观事物,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情景和复杂的人际环境,既要客观熟悉自己,也要客观熟悉他人。要自觉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尊重,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和劳动成果。还要学会宽容,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要有宽宏大量的胸襟、多看到别人的优点、能容忍别人的不足,同时不要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强加给别人。更要以诚相待,对大学生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未来走

5向社会的通行证,所以要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以此获得真诚的友谊[1]。

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大学生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相关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即积极的情绪不仅能够降低传染性疾病的感染风

16险,而且能够降低个体的心理易感性使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负性或压力事件[]。另外大学生还应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大学生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积极参加业余活动, 发展社会交往。大学生在学习之余还要多参加娱乐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消除疲劳, 还能松弛情绪, 解除苦闷, 增加生活的乐趣, 并且能够在活动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群体交往活动, 大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体验友谊与沟通的快乐, 开阔视野, 有利于寻找广泛的社会支持。

4.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首先,作为在校大学生,要懂得把自己的学业放在首位,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才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其次,大学生自己还要懂得爱情是需要相互尊重理解、相互信任的,爱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理解体谅对方可以为自己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相互信任是自己自信的表现,责任和奉献则意味着自己道德上的修养,它是大学生获得崇高甜蜜爱情的基础。再者,由于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大学生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总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大学生的承受能力较强,就能较好地应对挫折,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当前为了爱情而丢失生命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所以,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当爱情遭受挫折后,大学生要学会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增强理智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然后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失恋的痛苦。并且在新的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社会方面

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当前,大学生所遇到的一些心理上的困扰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必然要经历和面对的问题。由于处于青春时期的大学生心理上尚未完全的成熟,所以不仅要及时适当正确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引导,还要帮助大学生建立一个社会支持系统,这个社会支持系统可以由亲人、朋友、同学、老师以及周围其他人员共同组成。这样如果发现大学生有什么心理困扰、心理问题,社会支持系统就能及时的帮助他们化解心

[17]中的困扰,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四)学校方面

1.多开展与就业有关的讲座和指导,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心理问题

据统计,2008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64万,2009年又比2008年增加了50万,所以随着毕业生的增多,就业方面看起来也就更加困难了。因此,在开展讲座、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让大学生感觉到就业并不是那么困难,并不是“毕业即失业”,社会上还是需要很多人才的,只要现在努力学习拥有真才实学,那将来必定会有发展前途的,因为“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以此激起大学生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去除他们的焦虑心理。同时,还要指导大学生选择与自己性格相匹配的或者自己喜欢的职业领域,多传授面试的技巧和注意的事项,最好来个现场模拟,增加大学生的就业信心。 2.多组织校园活动,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

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那些性格非常内向、不善于交际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更要关爱有加、耐心引导、给予积极鼓励,让这部分学生慢慢的摆脱心理障碍,走出封闭的自我,最终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中。

3.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方面的发展正在趋向成熟,但是还没有完全的趋向成熟,所以还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状态。所以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要让大学生多过集体生活,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鼓励大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树立他们的团体协作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多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还要对大学生的心态进行正确的指引,我们知道,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指引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这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来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

4.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保健网络

作为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的各大高校,更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来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完善以院、系、班级这3级为主的心理保健网络,帮助在校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障碍。首先,各大高校,不管有没有心理系或心理学专业,都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素质较高的心理咨询人员,一旦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在校大学生,专业心理咨询师就要主动地去提供心理咨询,以避免像马加爵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其次,要对各院系的辅导员要进行心理咨询技能方面的培训,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辅导员不仅要负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方面的工作,还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再者,如果有条件的话,各个班级可以通过选拔挑选出一两位负责任的学生担任心理保健委员,及时关注班级内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尽早的帮助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兼有理论性和应用性价值的课题。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旨在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以便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本先,芮雪,王道阳.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计量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2]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44):664-679.[3]李全彩.大学人际关系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2,(1):47—48.[4]中国大学生.2010--2011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EB/OL].http://wenku.baidu.com/,2011-5-3.[5]薛德钧,田晓红.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48—51.[6]欧晓霞,曲振国.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01—117.[7]何彬生,刘波,吴建芳.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4-123.[8]肖丽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5):40—44.[9]张蕾,吴鑫德,黎海燕.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技能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5):87—93.[10]荣格.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54.[11]心理冲突[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350158.htm,2011-11-16.[12]李育辉.高中到大学阶段学生的压力应对变化[J].心理科学,2012,(35):396-400.[13]李春英.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成人教育,2012,(1):68—69.[14]章连明,施小红.浅析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产生产生的家庭根源[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10.[15]辛自强,周正.大学生人际信任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344—353.[16] 董研,王琦,邢采.积极情绪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的进展[J].心理科学,2012,(35):487—493.[17]石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教育教改增刊,2007:57—58.

致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贾文华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都给予了细心的的指导,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的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我要真诚的向贾文华老师道一声:谢谢,老师您辛苦了!另外,我还要感谢在大学期间传授我知识的老师们,是你们的悉心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该论文得以完成的基础,谢谢你们!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的知识还很欠缺,水平还不高。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所以以后我要更努力的读书,充实自己的生活。

推荐第4篇:我眼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我眼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换句话说,遇到任何困难和障碍,心里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我周围同学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一是自我陶醉与盲目自满。在自我陶醉中渐渐失去斗志,日子过得相当悠哉。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就是这样子的,不怎么学习,特喜欢玩游戏,像什么仙途啊、梦幻西游啊、Dota啊等等等等,整天除了玩网游还是玩网游。二是失落感较大。有同学在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同学认为经高中的刻苦拼搏而考上了大学,目标已达到,理想已实现。希望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心理上得到休整。四是情感问题,部分学生因情感矛盾而闷闷不乐,愁眉苦脸。同学的心理问题太多太多,这里就不一一枚举。

人非凡人,孰能无过。我是个凡人,我也有许多心理问题。

我身高170cm,不高,但能接受。而体重只有55kg左右,对男人而言实在太瘦啦。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熬夜,饮食无规律,缺少运动等所造成的。这要改,要改!

我从小就对爱情有着无限美好的憧憬,长大后才发现现实中的爱情参杂了金钱、地位、脚踏两条船、不纯洁等许多不该有的东西。流泪,伤心,难过。该放下的还是得放下,随缘吧。

高考后,情绪很坏,至今都不爽。转专业无门,退学复读行不通,曾一度消沉,感觉真的走到了人生的低谷。就这样,挣扎了一两年,已无力挣扎,就平静下来了。还好,有机会修读《市场营销学》第二学位,虽不知有没有用,却算是个安慰。

付出甚多,收获却微乎其微。感觉身心已疲惫,学习之乐趣何在?期末考试侥幸能混过,四级至今仍未过(差两分),你说难过不难过。其实不是不能过,只是自己考试前从未复习过。该学习的还是要学习,是时候好好静下心来学习一番了。

考研已放弃,至于就业还是创业,这是个问题。其实,是不是问题只是自己的问题。现实不会太完美,过分的追求完美只会使自己变得更不完美。完美主义者是一群能够完美地自学烦恼,并且能够相当完美地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不完美的人。生活中很多东西的价值在与过程,而不是结果。适当把握好分寸就对了。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学习的前提与保障,健康心理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如果我是学校领导,面对青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适当地给予指导,并尽力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推荐第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摘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为了适应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我国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其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确保高校学生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体现。中国的教育体系正处于转型阶段,加之中国家庭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注意。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由于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的心理疾病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大学生作为“半”个社会人,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压力过大

第一,外部环境方面。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学生流传着“毕业即失业”的口号。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专业方向、社会范围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就业观念、择业机会等方面的差异就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竞争,一部分学生就读时忧心忡忡,以致表现出缺乏自信、眼高手低、畏惧社会等心理问题。

第二,内部环境方面。由于大多数学校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外语

四、六级考试作为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条件,有的学校甚至将这两个证书作为获得学士学位资格的硬件。社会和学校的双重环境迫使大学生在摆脱了高三的重负以后,又进入了更为紧张的“高四”,繁重的学习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一部分不善于化压力为动力的学生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从而影响了学习乃至日后的生活。

(二)心理承受能力弱

大学生追求完美、向往成功,在家庭中居中心地位,加上一些学校存在重“智”轻“德”,重“学习成绩”,轻“心理品质”的倾向,使得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无论在自我估量方面还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一旦受阻,便心灰意冷、裹足不前。长期的封闭式学校教育也使大学生似温室的花朵,一遇风雨便神形俱废、一蹶不振。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矛盾,经常陷入焦虑、抑郁等情绪中,有的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有的甚至发展到自残、轻生、伤人的严重程度。因此,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题中之义。

(三)心理调节能力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增加,大学生对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要求,但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这种偏差会给大学生带来焦虑,即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当这种“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此外,大学生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人际关系不和谐、感情方面的困惑、经济状况差异造成的心理不平衡、严重的叛逆心理,等等。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构成了人的心理内容。大学生应该认识和了解社会,在不违背社会要求的前提下去追求个性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从而与社会协调一致;反之,逃避现实或一意孤行、背道而驰等容易导致心理不适、心理障碍或违法犯罪。

二、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心理健康对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生疏的名词,他们对什么样的心理是一个健康的心里不甚了解,对自己患有“心病”就更无法觉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设立了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但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心理疾病“讳疾忌医”,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也就形同虚设。由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便更好发挥大学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在我国中等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挂靠”在思想品德课或其他课程中得不到足够重视,学生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也就知之甚少。

笔者建议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心理调节技术。在形式上,可以把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的办公室设在心理咨询中心,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咨询者怕被同学发现的自卑心理,有效避免“讳疾忌医”现象的存在。

现在高校公共课科目较多,受总课时限制,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存在一定难度。笔者建议可以采用选修课的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全校学生开放;或尝试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课中增设心理卫生知识课程。当然,在没有条件单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前,可举办有关专题讲座,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大学生成就机动的发展”、“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学业成败归依倾向”等等,这些内容都与心理健康紧密相关。

(二)重视辅导员的作用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而学校行政人员编制却不断压缩,辅导员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越来越小。一个辅导员亚管理的学生有一二百人之多,除此之外,还兼聘其他工作。这种现象不科学,因为根据管理原则,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决定其所管理的人数应限定在8-12人之间。

虽然教育部门要求对在校大学生主要采取自我管理方式,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并不稳定,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而周围的人多数又是同龄人,这样辅导员的作用便突现出来,因此,要求辅导员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敏感性,尽最大努力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创造一切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同时,辅导员要给学生做出表率,以身示范,使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状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当然,辅导员如果懂得心理卫生、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其结果就会事半功倍。

(三)按照兴趣和爱好分配集体宿舍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互相作用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个人或团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满足人们许多需要,例如获得安全感、满足归属感、提高自信心、获得友谊和帮户的需要。人际关系的失调将使人产生孤独将使人产生孤独、寂寞、空虚、恐慌、痛苦,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心理障碍。我国著

名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这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大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其日常生活主要集中在集体宿舍。那么,与室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本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如果与室友的关系和谐融洽、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彼此之间能给予客观的评价,学生则会心情愉快,这些良好、宽松的心理氛围有助于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也有助于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反之,则会加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速各种矛盾的激化。但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宿舍的关系并不融洽,这与学生入学是集体宿舍的人为分配有很大关系,因此笔者建议,在分配学生集体宿舍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

此外,授课教师的力量也不容忽视。比较而言,在与学生接触的教师中,小班授课的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更长一些,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也就更多一些,这样,他们发现学生存在问题的几率就更多一些。所以通过授课教师这一渠道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将成为日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不仅仅体现在交流形式上的平等,更应该体现在交流内容上的真诚。这里使用了“交流”一词,因为通常意义上都是老师找学生“谈话”,“谈话”这一交流形式本身就让学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他们会下意识的保护自己,不会倾其所想。所以,老师在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时,要用真诚的心去聆听,去交流,去沟通,与学生感同身受,不急于求成,不奢望一蹴而就,懂得工作的成果来源于水到渠成,工作的意境更似“润物细无声”,这样才能实现与学生心心相印的气氛,从而体会学生的心理状况。另外,网上交流也是时下行之有效的交流方法。

(二)因人施教

学生性格的差异使其心理差异的根源,不同性格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老师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应根据具体个人和具体情况,作不同方式的处理。对待性格内向的学生不能当众批评,对待性格叛逆的学生不能急于否定,否则将会出现不堪的后果。再如,一小部分家境贫寒的学生,由于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德国多关照,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对待他们就应该更加谨慎,给予

更多的鼓励,以便促进他们的自我心理调节,这样做既降低了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是学生本人从心底树立了坚固的自信心,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会更加努力。

(三)一视同仁

大学生希望作为社会一员被老师视为平等的主体,希望与老师平等的开诚布公的交流、沟通,希望平等地参加社会、学校、班级的管理。他们能走进通一所大学校门,就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不偏袒任何学生,不特别关注任何学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勉励、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氛围,淡化学生之间因学习成绩、经济状况、生活经历等不同而带来的心理差异。

推荐第6篇: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讨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范围有嫌过广。因此我在兹文中仅讨论关于“中国大学生”的内容,“外国大学生”方面仅作对比。而现状与特点则侧重于“心理健康问题”,但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又太多,一篇论文无法尽数,因此我只是尝试着了解探究总体的产生原因和整体的特点。

人们都认为大学校园是一方净土,而作为我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大学生又一向被认为是十分优秀的人群,自然是没有什么健康的问题了。其实不然,事实上由于大学生们是一群处于较为特殊的青年人,他们会更容易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除去广泛存在于青年人群体中的个体精神独立问题,恋爱问题等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外,还有广义上的考试焦虑,自我评价存在明显的光环效应,价值取向趋于理想化等特有的问题,这些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特征性的心理问题可能便是由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所引起或促进的。他们相较于同龄人的特别之处在于:

(1)他们在政治上更敏感

(2)他们在经济上不能做到完全独立

(3)人际关系处理复杂

(4)书本知识丰富,但社会经验贫乏

——参考自《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5月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而现在我国又正处于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政治气候多变(近期的各种大事件已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中西文化冲突剧烈,各种思潮汹涌而至,使得当代的大学生被迫用较为幼稚的心理来承受超负荷的压力,而他们的所学,以及他们进入大学后就肩负的责任,使他们必须或多或多少的承受这样的压力。“变化如雪崩一般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人们惊呆了,根本来不及做好准备。”(出自 埃尔文· 托夫勒《未来的冲击》)这样的描述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与此同时,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个体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产生是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与学习环境以及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

个体因素包括:(1)自我同一性的危机 (2)个性的缺陷 (3)心理素质的不完备 (4)情况发展的不稳定性 (5)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冲突

学校环境因素:(1)学习负担过重(2)专业选择不当(3)大学生活不适应(4)业余生活比较单调

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文化背景(2)大众传播与网络的影响(3)家庭环境的影响 ——参考《认识你自己——大学生心理健康珍藏》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各不相同,因而造成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单说学校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就因为每个人之前的经历的差别,体现的很明显。比如从我个人的经历而言,由于从初中就开始住宿学习,对于长期离家已经极其地习惯,并且一直就是一个“不恋家的男人”,因此到大学里,我很习惯于住宿生活,并没有任何的不适——如果说有的话,就是住宿条件不断地攀升。而且我的是从浙江省宁波市来的,虽然家乡远远比不上上海,但至少在五角场这个范围内,感觉和在家里相差不大。但是许多同学的生源地都是在很远的地方,水土不服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北方的同学对于上海的高湿度就不容易适

应。曾有来自山东的同学表示过上海的天气很闷很难受,但很明显,江浙沪地区的同学就没有这样的感受。还有不少同学是之前没有住宿经历,现在要长期远离父母,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学习方面的问题。不少人对大学生活有着这样的误解:似乎进了大学之后,学习就很轻松了,一路受迫于升学压力的大学生可以痛痛快快地解放了。事实上,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一点也不小。之前在学校环境因素中提到了学习负担过重,专业选择不当两方面的问题(我至今为止感觉没有什么影响)然而,有许多的同学都有这方面持续的困扰(大一时的同学和朋友中都有受困于此的),尤其是不喜欢的专业学业压力很大,会滋生助长厌学的情绪。此外,在与已经入学三周的新生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慌张与不知所措。由于我是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大二学生,才刚蜕下大一的皮,所以在此只讲述与临床医学八年制新生有关的内容。他们都表示老师上课讲的快,讲的内容听不懂,听懂了回去作业也不会做,下一节课的时候还没明白之前的内容„„ 十分不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一种与高中截然不同的快速、自主、广泛且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节奏。而最为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考试焦虑的情况,最为严重的有“„„到了半夜依然加班加点地学习,但效率低,似乎什么都记不住”“„„特别害怕考试,一见试卷脑袋就发晕,出虚汗,复习过的知识回忆不起来,交卷后才想起正确答案„„”,引发的结果就是“倍感沮丧,失望,想法多多,甚至想到要轻生„„”这就是很严重的了。王红卫曾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考试焦虑发生率为10%~15%,这就远远不是高中生所常听到的过了高考这一关,进了大学就轻松多了。吉林大学心理学家车文博等人在2003年调查了全国13所大学共2007名大学生,发现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为学业。可以作为参考的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生咨询中心年度报告指出:每年有6.44% ~14.32% 的求询者因为学习问题请求咨询。

——参考自《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5月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以上便是我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起因的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由此产生,加剧乃至严重到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恋爱和其他的人际关系的维持。 而且由于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了解认识肤浅,“将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混为一谈”,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好面子,怕被看不起”,导致许多人有了心理疾病却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掩盖。而我国的大学生,尤其是优秀的著名大学的大学生很多在人生经历中都是处于一个优于同龄人的状态,对自己的面子更为看重,更加不易认识到或者是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所以,片面被动地等待大学生自我解决心理问题是不现实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需要引起重视,刻不容缓,乃至在我看来,校园内外的专业心理咨询应扩充到主动出击,将一些明显的心理疾病的萌芽消灭于初期。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在其“自我实现”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与心理学家密特尔曼合作,经过对心理健康水平出众的人进行跟踪、观察和综合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模型,并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健康十条标准(Maslow, & Mittelman, 1951),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评估自己的能力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的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7)能适度地表达表达与控制情绪

(8)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10)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参考自上课课件以及《认识你自己——大学生心理健康珍藏》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在我看来,原本的十条中前四条要求都是要求正确地了解自己与现实环境的关系,除了

第六条之外的后六条则是要求良好地调节自己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并且实现最优化,而第六条则似乎是一种实现的方法,并且是一个人可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手段。因此我对其作了调整,将第六条移至最后,意旨在于“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其他九条的实现。然而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恰恰缺乏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我想这可能是造成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的原因,然而缺乏资料印证,因此并未在前面探究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起因的内容中提及。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和猜测,虽然我感觉比较有道理,但没有任何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便只权当做一种观点即可。

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很多,会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无需赘述了。在此仅列举一些与心理健康问题中具有代表性的抑郁症有关的数据即可说明其问题了:

北京市卫生局2005年6月发布的《健康播报》称,近期一项北京地区抑郁症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全市有60万人曾经或正患有抑郁症;北京地区的大学生中,抑郁症患者人数不少于10万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

据调查,在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目前已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

而我国的大学生们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就如我在前文所认为的,正视重视之刻不容缓,大量的研究及统计表明,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甚至比较严重:

1988年,天津市高校体育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全市5万名大学生有16%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清华大学在近几年采用日本大学生人格健康问题(UPI)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约有20%的学生存在心理适应问题,有近20%的学生主动提出咨询要求。

根据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的统计,求询者的大学生中以神经症性障碍占大多数,高达69.4%,人际关系和环境适应问题占14.5%,重性精神病和心身障碍占12.1%。 ——参考《认识你自己——大学生心理健康珍藏》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下面的资料则显示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在人际交往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存在问题,例如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在与异性交往中比高年级的学生存在更加多的问题,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人际交往中,当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有3/4 的同学感到较难接受,会产生郁闷的情绪。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马晓玲

因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峻。我在心理健康十条标准一段中提到我个人对十条的理解,所以我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为三大类:自我与现实环境的认知问题、自我与现实的环境之间双赢最优的问题和自我心理管理的不足问题。现在经常提到的

比较细的心理问题都可以依此分类或细化后分类。比如有关恋爱的问题,即为对恋爱双方的认识,调节适应彼此,以及如果分手后该如何认识整个恋爱的过程并吸取教训。比如,近日传出发生在复旦大学的疑似为情感问题引起的伤人案件,就可以认为是自我与现实的环境之间双赢最优的问题和自我心理管理的不足问题共同作用引起的——由于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所以只能在此揣测一下而已。而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

其中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如下三种:(1)偏执型人格 (2)强迫型人格(3)冲动型人格

大学生常见的神经症有五种。(1)焦虑症 (2)抑郁症 (3)强迫症 (4)恐怖症 (5)神经衰弱

大学生中常见的精神病主要有:(1)情感性精神病 (2)精神分裂症 (3)反应性精神病

(参考自《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刍议》) 肖胜军 《经济师》2012 年第4 期

在课堂上曾讲到过:心理因素和心理疾病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休学、退学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神经症为主的精神疾病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重性抑郁症)尽管在大学生人群中发生比例不高,但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如自杀或对他人构成威胁)心理健康问题不及时引起注意并给予有效的治疗,会造成不良的结果,于个人于其有交际的他人于社会都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

最近,随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教育以各种方式在全国高校内普遍展开。但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从活动的开展、课程的设置、人员的配备、重视程度等方面,都远远适应不了现实的要求。比如香港每1000名大学生就有一个专职的心理辅导员,而在内地,5000名大学生都没有一个心理辅导员,并且很多心理辅导员是兼职的。如发生在2004年2月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马加爵所在的学校没有开设心理辅导课,虽然有心理咨询机构,在案发之前他曾拨打热线但一直没有拨通。虽然最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了重视,但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11307120088 董天宇

推荐第7篇: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谈谈你对AQ的认识,以及提高自己应对挫折的技巧与策略

近来在企业管理领域出现了个新名词:AQ(AdversityQuotient),明确地描绘出一个人的挫折忍受力。AQ(逆境商数)是我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处理能力。根据AQ专家保罗•史托兹博士的研究,一个人AQ愈高,愈能以弹性面对逆境,积极乐观,接受困难的挑战,发挥创意找出解决方案,因此能不屈不挠,愈挫愈勇,而终究表现卓越。相反的,AQ低的人,则会感到沮丧、迷失,处处抱怨,逃避挑战,缺乏创意,而往往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终究一事无成。

AQ不但与我们的工作表现息息相关,更是一个人是否快乐的重要关键。尤其在大环境不景气的当下,不论是在职或待业,突发状况的发生机率都会提高,因此练就一身响应逆境的好本领,就愈显重要了。

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提升自己的AQ呢?

在高校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中,大学生的心理应对与调节是他们在学习成长、人际交往、就业以及物质生活需求等方面的期望与目标之间所面临的非常普遍的实际问题,它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如何发挥心理应对与调节的积极作用,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1.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

积极进取,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接受人生道路上的挑战,不逃避、不畏缩,才能在遇到挫折、心理冲突和压力的时候采取有效的积极态度去应对,努力进取,永不失望。乐观向上的人情绪积极,自我感觉良好,这有利于个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维护心理健康、保障生活幸福、促进事业成功。遇到困难消极悲观、忧郁苦闷则会降低个体的机体活力和免疫系统功能,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其负性情绪还可能导致抑郁症和其他心身疾病。大学生乐观向上的态度是以积极进取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基础的,是以相信人类社会进步,前途越来越光明为前提的。乐观向上的人习惯于从光明面看问题,对于生活和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也善于运用幽默来丰富生活,缓解紧张、抗挫减压。

2.调节积极健康、轻松愉悦的情绪

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心理冲突和压力的时候会表现出紧张、焦虑、苦闷、忧虑,甚至暴跳如雷等负性情绪。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然而,对负性情绪如不进行适时、适度、合理性的调节,必然会影响到个体的心身健康。大学生学习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论,就是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排解负性情绪,适时、适度的控制和

1调适不良心身反应,学会对负性情绪进行合理的宣泄,使情绪在适当表现中达到平衡。如哭泣有利于宣泄悲伤情绪。专家认为,“强忍住你的泪水就等于慢性自杀”,但是,似林黛玉那般“枕上袖边难拂拭”的无休止的哭泣,越哭越悲伤,也必然会伤心伤身。又如大学生有挫折烦恼时,找师长和知心朋友倾吐积郁、发牢骚、诉委屈,也有利于紧张、焦虑的心情平静下来,产生仿同、鼓励等积极的应对与调节反应,反之,压抑情绪则有可能在一定的刺激下导致如火山喷发般的攻击应对方式。压抑、攻击、逃避、退化等消极应对与调节的心理防御机制,一般都是在负性情绪的影响下产生的。因此,大学生学会走出情绪低谷的应对与调节方式,营造积极健康、轻松愉悦的情绪是我们心身健康、学习成长的重要保障。

3.锻炼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

在大学生的人生道路上,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锻炼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对于我们当前的学习发展和将来的社会适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凡事不抱怨,只解决问题

碰到不如意的情况,AQ低的人会怪东怪西,都是别人的错,害自己不能如愿,抱怨过后,心情往往更加沮丧,而问题依旧无解。AQ高的人通常没时间抱怨,因为他们正忙着解决问题。所以请减少抱怨的时间,因为少一分时间抱怨,就多一分时间进步。

5.先看优点,再看缺点

当挫折发生时,如果第一个念头是:“完了,这下没救了。”那就很难逃脱悲观的诅咒。AQ高手的做法是,遇到状况,先问自己:“现在有什么是可珍惜的?”换句话说,在挫折中找优势,并把它转化成进步的助力。例如,突然失业当然错愕,但想一想,现在多了时间自己可支配,还有资遣费,于是再进修培养第二专长,似乎会是不错的想法,也许就此开创出另一番格局。毕竟,自怨自哀解决不了问题,懂得在逆境中找机会,才是高AQ的精彩表现。

6.将当下的不幸,变成日后的“幸亏”

看待挫败,AQ高手清楚知道,一时的成败并不能定一生。就像李安,大学没考上,却因此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舞台,现在想想,还真“幸亏”当时没考上大学,要不现在就不是这番光景了。因此只要保持乐观,赛翁失马焉知非福,AQ高手就能将当下的不幸,变成日后回顾时的“幸亏”。

因此,大学生积极参加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和各种健康的校园活动对我们的心身健康十分有益,如跑步、爬山、各种对抗性的竞赛活动,以及在各种校园活动的人际交流中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等等,都有利于大学生在成败得失中体味人生,强身健心,锻炼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提高对挫折和压力的承受力,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二、大学生常见的负性情绪有哪些表现?谈谈你怎样帮助那些被负性情绪困扰的同学

大学生常见的负性情绪有这些表现:

(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一种对危险、威胁的强烈预期感到无能为力,苦恼不堪,以不安、担心和忧虑为标志。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队那些可能造成心理冲突和挫折感的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当处于焦虑状态时,人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加,肾上腺素浓度上升,血压升高、心律加快,皮肤出汗、嘴唇发干,呼吸加深、加快,尿频,坐立不安,持续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到消化和睡眠。严重的可以发展成焦虑症,还被看作是其他神经症的基础。

(二)恐惧

一般人对有威胁的事物或遇到危险的情况都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是一种正常反应,对生物的进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由恐惧心理导致的逃避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避免伤害。而不适当的恐惧则会搅乱我们的正常生活。

(三)冷漠

冷漠也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它是指对周围的人或事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置之不理的情绪体验,是个体受到挫折后的一种退缩反应的表现,与大学生的年龄和身份很不相称,但却存在于大学生之中。

(四)抑郁

抑郁时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心境持久低落的情绪状态,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后悔、自卑、焦虑等消极情绪体验,以及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外部症状。抑郁反应在大学生中很常见,同焦虑一样,很多人都曾亲自体验过,但只要不是持续时间太久,能及时摆脱,就没有太大的影响,是人的一种正常情绪反应;如果长期处于其中不能自拔,就要引起注意了,严重的还可能发展为恶劣心境,并影响个体的正常发展。

(五)愤怒

愤怒时由于他人或他事妨碍自己目的达到,从而使紧张积累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愤怒的发展与对妨碍物的意识程度有关,当不知道是什么在妨碍自己时,愤怒并不表现出来;越知道是什么在妨碍自己,愤怒就表现得越强烈,甚至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如果遇到身边的同学有以上表现,则应该及时建议他们采取以下措施,排除困扰:

(1)有张有弛,身心和谐适当的紧张是健康生活所必需的,因为适度的紧

张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富有节奏和情趣,使人的潜能发挥到最高效率状态,适度的紧张也能维持工作效率;而没有一定的紧迫感,松松垮垮是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的。但是,紧张不能过度,因为超越个体负荷能力的紧张,会导致机体生理上的持续变化和心理上的疲劳,既不利于健康,也不利于保证高效的工作效率。因此,个体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注意“有张有弛”、“劳逸结合”,这样才可能获得最佳的身心和谐状态。

(2)适当宣泄,及时疏导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做无克制的发作,但“控制”并非无限地压抑自己的情绪反应。相反,持续的压抑会导致心身障碍。所以,情绪需要有适当表现的机会,即需要将紧张压力、生活事件所导致的各种情绪给予适当的宣泄。悲伤时伤心欲绝,通过号啕大哭来宣泄自己的悲痛,这是适当的情绪表现,而强忍住泪水却是有害的。所以哭泣也是一种调节方式,它可使聚积的高度紧张得以释放而缓解。遇有烦恼,找知心朋友倾诉,发泄牢骚、委屈,即使不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和启迪,只要把话吐出来,心情自然会平静下来。

(3)热爱人生,乐观幽默乐观的人一般都自我感觉良好,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精力充沛,工作富有效率,身心健康,生活幸福,事业成功。悲观、忧郁的人则常自我责备,工作效率极低,生活灰暗,长久以往出现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有的甚至自杀轻生。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建立远大的志向,对生活、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坚信严冬过后就是春天,这些都有益于心身健康。乐观又常与幽默连在一起。幽默就是有趣而意味深长,它是一种极有助于个人适应的工具。当一个人处于极为难堪的情境中或发现一种不和谐的现象时,一方面要能客观地面对当前的事实,同时又要不让它使自己陷入激动的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幽默的态度去应付,这往往可以使本来紧张的情绪变得轻松、心身愉悦。

参考文献

1.黄雪薇.大学心理健康教程[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年.

推荐第8篇: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

五年临床三班胡阳131114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弟子规》开篇的第一句话。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百善是以孝为先的。

如今,被称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正在在身体上和心理上不断的成长,不断的独立自我,可以自如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然而,在与父母的交际沟通中,我们却是显得那样的茫然与笨拙。没错,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改变,在所谓的“代沟”上架起一座宽广大桥。

首先,我们应当学会破冰,尝试一些营造家庭轻松愉快氛围的小技巧,我们不应该在自己与父母之间建立高墙。我们可能有一些习惯,习惯于别人来理解我们,来迁就我们。其实,家庭不仅是爸妈的,也是我们的。我们也有责任去付出努力,建立自己与父母之间良好互动的关系。如果换位思考,每天当父母回家,看到的是一张冷脸,无论说什么,都没有积极的反馈,我们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们会平心静气地听我们说话吗?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尝试用温暖的笑容迎接父母的回家;用一些简单积极的词语去反馈,“哦”、“好”、“这样啊”“我知道了”;用一些简单的行动去体贴父母,把你对父母的爱与关心表达出来。当然,如果是女孩子,在面对唠叨的时候,不妨撒撒娇,这比气呼呼地对抗更能化解矛盾。这样一来,爸妈一定如浴春风,心里潮乎乎的,舒服得很。

第二,当我们拉近与父母心里的距离后后,就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了。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有着“十全十美”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因为爱的缘故。关于这一点,你应该理解,但不必当真。同时,你可以寻找生活中恰当的机会,表达自己:自己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你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慢慢地,你的父母会了解:你是有自己想法的,你在渐渐长大,他们对你的期望或许并不那么合适„„这样一来,他们也会改变,学会尊重你个人的一些想法。你要相信,一家人在一起,只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去沟通,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当然,在与父母沟通的时候,要讲究方式与技巧,不要因为他们是父母,而忽视了父母的感受。 最后,不要因为所谓青春期与更年期的巨大差异,就拒绝父母对你的建议。如果你仔细听,也许会发现其中的合理之处。尝试着去理解父母。有时我们不能接受父母的建议,也许是经历不同、经验不同造成的,并不意味着父母的落伍与老土,如果拒绝,也应以理解的态度去拒绝。你慢慢会发现,方式不同,结果也很不同。

也许我们会质疑,会说,“怎么说了半天,都成了我的不是,难道父母就没有责任吗?”事情当然是双方面的,有时父母与我们的冲突只是“代沟”的表面现象,实际上是我们两代人价值观的冲突。两种价值观碰撞,仅仅靠多说话、多沟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价值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的,我们孩子是在变迁了的社会中建立了新的价值观,如果父母用旧的价值观与我们去沟通,只会把矛盾扩大化。

此外,父母还应该了解,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的压力很大,有学习的压力、发展的压力、与父母冲突的压力、与同学交往的困惑等。现在全社会都有成功焦虑。而实际上,一个人的成功标准不是惟一的,人最大的满足是精神满足,片面强调考上好大学,孩子自己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寻不到幸福感。社会在转型期价值观混乱,孩子自我选择价值观出现困难。父母应该了解孩子,才能沟通好。

作为父母还要对孩子宽容。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对孩子的不安、不满和不同观念不要紧张,要善于接纳。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另一个原则问题———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实话实说,否则沟通是无效的。但是在期望父母的改变之前,我们自己要先尝试改变。如果你在做了很多努力之后,事情并没有改变,爸爸妈妈并不能认同你,那么就需要家庭系统辅导了,即父母和孩子一起接受辅导,建议寻找专业的心理人士。

我相信,只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就会更上一层楼。我们要相信,父母给与我们的爱是最无私的,是最永恒的。

推荐第9篇: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调查显示,2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有知心朋友,2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有知心朋友。还有50%的同学面对这个问题表示说不清。在问到与同寝室人关系如何,8%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38%的同学表示关系一般,还有48%的同学认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这个问题说不清。 在面对与寝室外其他同学关系如何时,66%的同学认为与其他同学关系一般,16%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14%的同学说与其他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数不清。还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属于比较单纯或很单纯,也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比较功利化,也有18%的同学认为大足额同学关系严重功利化,4%的同学表示说不清。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52%的同学认为自己沟通交往能力一般,只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极佳,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62%的同学认为自己目前的人际关系良好,少部分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也有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

经过访谈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在与异性交往的情况调查中显示,2/3的同学有男女朋友。46%的同学对自己的感情状况满意或非常满意。34%的同学觉得自己的感情状况一般,极少同学觉得自己感情状况比较糟糕。调查还显示,1/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情感把握能力极佳或良好,也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情感把我能力比较糟糕。由此部分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校园情感交际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消极现象也很普遍, 不过大部分同学关系比较融洽,小有摩擦都属于正常现象。同学朋友之间出现摩擦争执都很正常,重要的是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调查中显示,在面对人生时84%的同学都选择积极生活,仍有12%的同学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在对受访者进来一个月的精神状况中显示,52%的同学觉得自己最近的精神状态比较好,也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精神状况不好,从身体素质的调查来看,56%的同学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少部分同学认为身体状况极为不佳。

在调查中还显示,只有4%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非常多,6%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比较多,42%的同学觉得一般,53%的同学觉得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很少甚至几乎没有。52%的同学表示当心情遭遇低谷时自己的恢复能力良好。在感觉心情低落时68%的同学表示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28%的同学表示会找家人朋友倾诉。由于现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面对无法预测的情况有较强的适应力,因此,遇到挫折时自我排遣的能力比较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承受压力和挫折,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通过此次调查实践活动,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发现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问题,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并试着提出了我们对于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建议及解决方法,以期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裨益。当然,上述调查成果的取得,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既离不开老师的宏观指导,也离不开小组所有成员的辛勤努力,在此对老师的指导。所有小组成员的辛勤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

推荐第10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史媛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掌握着新思想、新技术,是国家的高等学历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家庭,对他们都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被承载”了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在承载着梦想的同时,他们肩负着太多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发严重。他们中的许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分析与对策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承担着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病率有增无减。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个人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社会的各方各面应当联起手来,对大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对学校环境不适应,心里有落差

很多学生步入大学后,对学校的方方面面都感到不适应,心里有很大的落差。在高中学习阶段,有的老师为了激励学生学习,把大学描绘成了天堂,无忧无虑。但是现实中,大学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地方,大学里云集了许多优秀学子,我们不再是唯一的佼佼者,学生感到了落差;大学里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都不同于高中阶段,自主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有的学生就很难适应大学学习方法的转变。

2011年,哈尔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救援中心因为很多大学生对学校环境存在顾虑,担心自己不能适应大学生活,而接待了多名学生。大学生面临着多种不适应,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

(二)巨大的就业压力

现在已经不同于以往包分配的教学体制,上大学不等于有好的工作。尤其是最难就业季的来临,许多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求职压力。当看到其他同学找到好的工作的时候,自己容易感到失望。

(三)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不如意也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恋爱并非一帆风顺的,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会遭受挫折,失恋后会产生悲观情绪等;大学生对性的冲动也会诱发心理问题,比如早婚早育、未婚先育等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大学生的自我定位不准,心中迷茫

随着大学生的心理不断成熟,对自身责任、义务方面的认识的加深,他们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对自己的前途感觉比较渺茫,往往会使自己陷入迷茫、绝望的境地。这个时候需要引导,否则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

(五)人际交往困惑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更多的时候是沉迷于虚拟世界中。迷恋网络,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流和沟通。“容器人”现象的出现,就很形象地表明人际交往的困惑。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往往会使大学生出现人际交往的困惑,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的定位,也不利于将来学生走向社会。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六)压力的不断膨胀

现在的大学生常常用“压力山大”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处境,抱怨自己顶着太多的压力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除了外在的压力外,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对自己施加压力,总是把自己比作成救世主,无缘无故的让自己背负了太多人的期望,不少人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恐惧失败感。他们压力的不断膨胀,对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很大冲击,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问题。

2013年4月份,,青岛某高校大三学生小陈因为“压力山大”,欲烧炭自杀,幸好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将小陈救出。这个案例就说明了心理压力导致的严重事件,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就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出指导。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在的大学课程中普遍缺少心理教育课程,不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当适当开设一些心理课程,向学生教授一些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更好的处理生活、学习中的事情。帮助学生正确解决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

2.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必须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学校党委应当适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可以向学生发放心理健康指南;开展万名学生心理健康签字仪式,引起学生自己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例如: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这一天或者这一段时间,学校都会相应的开展活动,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校园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习和生活,能够有效减少学生的压力,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学校应当多组织一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促使学生在群体活动中健康成长。比如:组织各院系、班级的拔河比赛、篮球友谊赛以及联谊会等活动,形成一种友好、奋进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群体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咨询队伍的建设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心理问题,除了进行引导外还应当进行积极地治疗。学校应当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咨询队伍,做好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并及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治疗。就像治病一样,只有及时得到救治,才会遏制恶化的势头,避免更严重的情况的出现。作为治疗的辅助措施,学校可以设置学生倾诉或者发泄的场所,帮助学生及时排除心理障碍。

三、结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虽然表面上有着诱人的光环,但实际上承载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足以让我们引起重视。学校应当对大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大学生的大学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昭文;刘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J].吉林教育·教学,2013(05).

[2]张艳.高职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0(09).

第11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

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在全校4-6年级个教30学班进行的.共随机抽取发出了问卷 1000 同学, 共收回问卷1000份,效度量表检出无效问卷31份 ,其它情况废卷 2份.因此有效问卷为 997份。

二、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个测试量表,该问卷共 100 个项目,含 8 个内容量表和 1 个效度量表。八个内容量表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由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内容量表总分反映个体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同时,根据各分量表统计结果,可诊断个体在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倾向与严重程度。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焦虑倾向的标准分即由八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相加而成,以此来衡量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共分三个等级:分数在 1 — 49 分之间为心理健康;在 50 — 59 分之间为心理状态欠佳或有心理问题倾向;在 60 分以上为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需要进一步分析并及早咨询或治疗。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利用4-6年级各班第七节课的时间,以班级团体测验方式进行。在学校微机室用电子表格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数据运用电子表格操作和处理。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年级

有效问卷

心 理 健 康

心 理 状 态 欠 佳

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60以上)

心理问题学生合计 (50以上)

无效问卷

四年级

299

279

1

520

五年级

300

285

1

215

六年级

397

376

16

2

1合计

996

940

43

13

56

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测量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共 940人,占有效问卷的94.3% ,心理状态欠佳的学生共 43人(总焦虑分≥50),.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13人(总焦虑分≥60),以上二项合计 56人,其中,男41人,女15人。

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比较,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国小学生各类 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2.93±2.19%; 陈永胜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 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等等.低于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但每个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尽一致,或者 说每个研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但仍可得出两点结论:

1.就小学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其总焦虑分≥50的占8.78%的那部分小 学生, 也包括虽然总焦虑分<50,但在个别内容量表上却显示出某一方面心理问题的小学生。我们既要对这8.78%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 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内容量表上的分布与走向及成因探讨

本次测验中,在八个内容量表上分别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分布如下表:

年级(4—6)

学习焦虑检出数23检出率2.3%

孤独倾向检出数10检出率1%

过敏倾向检出数5检出率0.5%

身体症状检出数7检出率0.7%

恐怖倾向检出数3检出率0.3%

冲动倾向检出数40检出率2.0%

对人焦虑检出数6检出率0.6%

自责倾向检出数5检出率0.5%

小学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表(有效997人)内容量表统计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有一定心理问题倾向其严重者的分布依次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冲动倾向、等方面。

1、学习焦虑

该项内容量表在 4-6年级小学中共检出79人,检出率为 7.9% 。整体来看,我校小学生学习焦虑水平偏高。学习焦虑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据调查,有学习焦虑的学生70%以上伴有头痛、心慌、胸闷现象,严重的经常出现精神恍惚、失眠、头晕等疾病症状。他们害怕学习,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对学习有厌烦心理而不愿意去学习,一旦遭到困难就会放弃。而且焦虑的形成使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产生心理障碍,这种恐惧、焦虑、不安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健康心理的形成。

2、自责倾向

现在的城市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由于受到父母过度保护、过分照料,容易使他们形成依赖性强, 缺乏独立性的性格,特别是随着留守儿童在我校的逐年增加,隔代教育导致的依赖性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的情况普遍存在.父母娇生惯养、爷爷奶奶的过分保护、照料,促进了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现象太多出现,从而提高了凡事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差等心理问题形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和教师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留下较多的遗憾。

3、冲动倾向

冲动倾向总检出 40人,检出率为4.0 % ,列第一位。主要是我校男生较多,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同学之间有点小矛盾就用拳头解决。

几点建议

(一)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家庭和睦、父母有修养,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活泼开朗,有良好的品行。反之,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具体实施可通过强化学校的家长父母学校的指导,向家长宣传如果对子女的溺爱、娇宠、过高期望、过分保护、过分严厉等,都会使子女产生种种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让家长们本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理念,;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完善自身形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来关注自己的孩子。才会使孩子们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队伍建设。

每个学校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指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并切实做好以预防为主,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积极组织心理普查、心理测量、团体活动等灵活多样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加强关注,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第12篇: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模式应对[推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模式应对

作者:张瀚文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5期

摘 要: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更为严峻,心理问题更为突出。这就要求民办高校探索适合中国民办高校现状,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244-01

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较低等情况下,民办高校集社会力量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虽然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但各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学硬件不足,教师成分多样化,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不够,学生整体素质低于公立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不足,特色不够,并有过分功利化的倾向。所以,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更为严峻。由此,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时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问题严重者,将极大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与生活。民办高校的管理者,特别是心理教育工作者应给予足够重视。1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期待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民办高校大学生每月工资期望在1000~3000元之间,结合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资情况来看,这样的工资期望是比较现实的。大部分的民办高校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模式,这也是符合现在的社会实际。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会受到社会固有观念的影响而偏重追求一次性就业的稳定性高的工作。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大部分的民办高校毕业生青睐沿海开放城市,中部城市、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和农村少人问津。

2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以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来看,毕业当年的实际就业率为50%,远远低于公办大学的实际就业率75%。很多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渴望在大城市、大公司就业,但那也是就业竞争最为激

烈残酷的地方,相对于公办高校毕业生的有力竞争,这也是民办高校大学生产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之一。

3 民办高校大学生因就业难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3.1 社会偏见的影响致使自卑感强烈

民办高等教育虽然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由于其录取分数、管理模式与普通高校的差别较大,再加上国人受“普通高等教育才是正规的大学教育”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其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认可和肯定[1]。所以,很多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求职时,自信心明显不足,感觉遭受了社会的歧视,导致很多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求职时不愿意说自己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慌报毕业学校。当文凭作假被企业发现后,这类民办高校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3.2 个人抗压能力不强

面临毕业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普通公立大学生优越,从小受的挫折不多,心理抗压能力不强,面对整个社会的竞争,就业的困难等很容易产生恐惧、焦虑、自卑、抑郁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大部分民办高校毕业生对个人前途感到渺茫,在临近毕业的前夕出现过头痛、胸闷、失眠、心烦意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求职能力。甚至有些民办高校大学生逃避就业,回避一切就业信息,暂缓就业,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在毕业后不愿离开大学校园,选择在校外租房,继续过理想的校园生活。在就业压力日增的形势下,缓一段时间再参加就业竞争可能会使就业的竞争压力加大,再次增加就业难度。有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依赖心理严重,渴望靠学校、靠家长的社会关系来达成就业目标。一些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择业中受挫后,彻底失去就业信心,外在表现为放弃一切就业机会,听天由命,逐渐减少人际交往,听天由命,有些严重的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4 探索适合中国民办高校现状,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4.1 把职业生涯规划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在体系设置上缺乏系统性,没有贯穿整个大学四年,而是选择在学生即将离校的大四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在课程设置上,很多民办高校只注重开设的形式,而忽略了课程开设的实质意义,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实际,缺乏社会现实状况,缺少就业实践情景模拟训练。就业教育课程很少涉及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法律素养、就业心理调试以及从业综合能力培养等内容[2]。而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应该是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

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3]。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建立和培养的。

(1)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民办高校因从大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开始,一直到大四,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课有效结合,在课程中进行自信心建立训练、就业实践情景模拟训练、求职角色扮演等心理游戏,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增强职场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2)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临近毕业前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心理类报纸、杂志、橱窗等途径介绍就业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农村去进行发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轻眼前利益,重长远发展。

(3)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咨询中,心理老师多加运用鼓励的心理调试、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情景想象练习,缓解学生因就业问题而产生的焦虑心理。心理咨询中面对就业难的现实,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客观评价自我,调整就业期望值。心理咨询中心为就业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回访,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张翔.民办高校大学生情感障碍极其心理调试[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09):134-137.

[2] 刘颖.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04):127-128.

[3] 郭志文,宋俊虹.就业能力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86-91.

[4] 付燕,丁晓,邱雨生,马宝珠.就业压力与毕业心理调适[J].科技创新导报,2007,16:127.

第13篇: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

“5.25,我爱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成为除身体健康以外的又一重大问题。我们大学生自然也不可避免,当今的大学生空闲时间较多,并且视野开阔,在满足低层次需求后,思考问题多,也就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30%,因此,关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让阳光进驻大学生心灵迫在眉睫。如何使大学生避免或消除困扰的心理障碍,加强身心健康,用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更是成为我们需解决的难题。

5月25日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节”,是“我爱我”的谐音,取义“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乐观自信,这样的人才能用信任、友爱、宽容、尊重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能与他人同心协力。确立此节日的目的在于让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地进行自我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节”自确立以来获得各大高校的认同,都利用这一天来开展各式各样的大学生健康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历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主题各自围绕一个主题,借此开展心理健康活动,2012年“5.25”心理健康教育日主题确立为“寻找我〃拥抱我”,也就是说引导大学生在现今的生活快节奏、各色信息与喧嚣的影响中静下来,暂停自己追求的脚步,探寻自己心灵深处,进行深

刻挖掘,以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发现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再重新认识自己后,大学生可以发现真正的自己与更适合自己的道路,从而改变原来的计划,得到自己真正希望得到的东西,获得一个更加圆满的人生。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节这天,学校可以开展众多活动来宣传。首先,在学校主要地点设置主题宣传展览,让大学生了解本年心理健康主题。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让大学生回答经过细致、科学的设计的测试题目,然后根据他们的选择进行测试,旨在发现每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再把结果反馈回去,达到让大学生寻找自己,拥抱自己的目的。其次,可邀请心理方面的专家来校对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学生可自由咨询专家自己的心理问题,经过专家疏导使大学生驱散心里阴霾。最后,可举办相关的心理健康讲座,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心理问题,清楚当自己遇到心理困扰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解决,避免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日的各种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进一步了解自己,亲近自己的心灵,是大学生能够用年轻的心感受生命的活力,心灵的宁静,体会社会交往的和谐、人间真情的温暖,享受身心健康的快乐与生活的美好。

懂得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面对大学生常有的心理问题,调整心态进行自我完善,掌握科学的方法,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进行合理的自我调试。

我们应完善自己的认知,拥有理性的思维,客观、全面、辩证的看待事物。有良好的资源取向和积极的赋义,还有一个宽容的心。卡内基说过20%的专业才能加上80%的人际关系心理因素,构成成功,所以我们取得成功 需要的是学术 职业和心理。作为现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情,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第14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材料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看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当代大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趋突出,受到整个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虽然体育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好,但作为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我们从未放松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并在工作中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将我们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多方面提高能力,以便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我们在工作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注重挖掘和发挥同学们的特长,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锻炼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欠缺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例如:运动系03级**同学在本学期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旷课现象,老师在与他沟通时没有一味地批评他,而是耐心地与他沟通,了解到他之所以出现旷课,主要是不喜欢自己的专项,认为今后不会找与专项有关的工作,现在学不学无所谓,老师针对这种情况,站在他的角度权衡利弊,帮助他分析了专业与就业的关系,使他认识到自己观念上的狭隘与短浅,认识到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在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能够发挥他专长的工作,即让他体验到了成就感,又使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逐步认识到需要提高的地方很多,没有全面的学习和严格的自我要求,是很难适应社会的,进而在认识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行为上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

二、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和社会,教育他们遇到问题时多与老师、班主任和同学沟通,学会缓解矛盾和自我疏导,在必要时要学会寻求外界的帮助,并使他们了解到学校设有多层次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从班主任、辅导员到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都会给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运动系03级的学生较多,其中一半以上的同学是本学期从港校区返回校本部的,因此少数同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注重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既注重面的工作,对易引起学生不适应的问题给予提前的预防,又不放松点的工作,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优先的关注。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老师经常深入到学生寝室,与同学们沟通交流了解情况,使很多同学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找老师,较好地预防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对学生干部、党员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学生干部、党员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与工作技巧。强调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要做好老师和同学的桥梁,关注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对已发现的问题不持忽视和侥幸心理,及时向老师报告。运动系03级的**同学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2006年3月,新学期开学不久,**同学有些反常,曾经开朗的她这学期变得沉默寡言,这引起了同寝室干部同学的关注,她和寝室同学一方面与**同学沟通聊天,另一方面暗中留心**同学的一举一动,当意识到问题比较严重,**同学出现了自杀倾向时,就立即向年级老师作了汇报。我们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召集同寝室的同学全面、细致地了解了情况,要求她们不动声色地24小时陪伴,及时与**同学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并同时向系主任卢锋老师、系党总支书记郭希涛老师等有关领导汇报了情况,有关领导和我们一起研究了处理方案。当天晚上,运动系主任卢锋老师和年级老师就与该同学进行了较好的沟通和交流,在征得她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晚上10点将其送到了医院。在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要求**同学立即住院治疗,并建议老师将其送入封闭式病房,但我们考虑到封闭式病房中的病人病情较为严重(有精神和行为失常的病人),而且病人的活动受到限制,担心会加重该同学的病情,于是冒着风险签字将其送入了开放式病房,同时垫付了住院押金,通知同寝室的同学为他带来洗漱用具,安排好晚上陪伴的同学,并对陪伴的同学作了详细的要求。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始终都陪伴在该同学的身边,不断的鼓励和安慰她。老师的行为令在场的医生和护士感到惊讶,他们说“现在还有这样的老师,真难得!”一切安排就绪,已是深夜12点,而老师还没有吃晚饭。第二天,老师又与家长取得了联系,详细通报了**同学的情况,并要求家长尽快到校陪伴。在随后的几天中,运动系主任卢锋老师、年级老师以及班主任老师几乎每天都去看望该同学,与其交谈,打消她的一些顾虑,即便在家长陪伴期间也没有间断过。在有关领导、老师、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该同学病情明显好转,很快出院了。**同学出院后,老师的工作并没有停止,我们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她交流,帮助她、鼓励她,为她解决遇到的具体困难,引导她多参与年级、班级的活动;另一方面教育同寝室、同班的同学不能放松对她的关心和关注。现在,该同学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并准备参加硕士研究生的考试。

四、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我们给予了优先的关注,不仅自己主动为贫困学生捐款,还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注意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教育他们自尊、自重、自强,使他们认识到只要自己上进努力,贫困是可以战胜的,并且可以成为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五、加强学生的职业心理辅导。运动系2003级的同学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使同学们较好地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的就业,我们在全年级进行了职业心理有关内容的测评,设置了学生职业心理档案,同时为部分同学们提供职业心理辅导。

第1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1,你的性别A男B女

2,你对你的大学生活满意吗

A很满意B一般C有所不满D十分不满

3,你觉得自己存在心理障碍吗?

A 有B 没有C 可能有

4,你赞成大学生谈恋爱吗?

A反对B应适当限制C 不反对不倡导D应当倡导

5, 你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多选)

A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B思想上有困难C 课程学习有困难D自我管理能力不强E家庭变故或困扰F不适应大学生活

G与异性交往方面有困难H 经济困难I人际关系与沟通上有困难 6,你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

A 转移(心里不快时娱乐.游戏.读书)B发泄(哭.倾诉.写信、日记)C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D顺其自然,自然调整

7,你认为下列哪些心理品质对于想要成功的社会精英最重要(最多选2项)A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强健的体魄。B有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大无畏精神。C对未来的理想与目标充满信心。D有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E.乐观开朗,人际交往良好和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善于合作共事F.热情积极,有良好的自律性和自控性,头脑机敏,办事果断。 8,目前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A学习压力大 B就业压力大 C家庭经济压力大 D人际关系紧张 9,你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

A 满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B 打发无聊的时间C随大流不落伍D调节学习压力,选择人生伴侣E情到深处

10,你觉得你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吗

A已经实现B正在实施C还在寻找D没有理想

11,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存在心理问题,你会如何做?

A主动开导他B事不关己,无所谓C告诉其他人D避而远之

12,你觉得与班上及宿舍同学相处如何? A.很好 B.还可以 C.不太好 D.很不好 13,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

A 经常是 B 有时是 C 偶尔是 D 从来没有

14,如果有条件,你是否愿意自己的身形、容貌有所改变?

A非常渴望 B希望有变化 C无所谓,顺其自然 D不愿意

15,你如何评价父母对自己的期望?A.非常高 B.较高 C.一般 D.低 16,你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担忧过吗?A.经常 B.偶尔 C.很少17,遇到压力你会最先向谁救助?

A.家人 B 知心朋友 C 男/女朋友 D 老师 G.专业人员 H.不找任何人 18,请将以下几项所给你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

A经济问题 B恋爱问题 C学业问题 D家庭问题 E人际关系问题F人前途及就业 G国家发展前途

第16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提纲:

一.确定调查的内容: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二.确定调查目的及意义: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对我校的同学进行一次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及时从中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呼吁这个社会应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重视。

三.调查过程:1.确定调查对象:湘南学院在读学生 2.开始着手调查:第一阶段:确定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搜集调查问卷所需内容。第二阶段:开始问卷调查的发放 3.收集问卷整理数据4.进行分析与总结

四.体会与收获

调查目的与意义:

弗洛伊德曾断言: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在当代社会,大学生这个一直被冠以天之骄子光环的群体越来越趋向壮大,然而,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与发达的条件下,在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情形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凸显于世人之中。在无数次血的教训中不得不一次次敲醒教育的警钟。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恶性事件也不止一遍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心理问题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请看资料:2002年1月29日、2月5日和23日,22岁的清华大学机电系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先后用硫酸泼伤了5只熊。2004年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2010年3月22日,参加工作刚满一年的女大学生村官,突然在自己办公室内服毒身亡。同日下午,北京邮电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从该校本部主楼一跃而下,终结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同日,3月22日下午14时45分左右,暨南大学教学大楼发生了一起两人坠楼的不幸事件,暨南大学一对男女同时跳楼,其中男生当场死亡,女生受伤正在抢救。据调查,受伤女生为新闻与传播学院07级学生,死亡男生具体身份还在确认中。2010年4月26日,海口一名22岁大学男生于用宿舍里的网线上吊自杀留下的最后遗言:绝望!绝望!绝望!我对生活已经绝望„„

我们不愿想起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但不得不面对用生命化成的一个个问号:我们这些大学生到底怎么了?我们接受的不是这个时代最多元的教育文化,享受的不是这个社会最先进的物质产品吗?只是为什么在耀眼的光环下,我们的心灵却如此地脆弱?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相对较晚,这种状况又时常被人们模糊地认识着。若走近真实和清晰,我们的思考将更有价值,也就是我们进行这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调查对象及方式:

调查对象主要为我校的在读学生,主要采取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一共发放了一百份,收回有效问卷六十三份。样卷内容主要可分为:1.有无心理问题2.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3.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4.采取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

调查结果与体会:

由所收回的六十三份问卷所统计的数据显示,大多数的人是积极向上、阳光热情的,一

般只是偶尔会遇到心理问题。

1.关于有无心理问题及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64%的人认为自己的心理状况是比较健康的,60%的人在选择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典型特征是处事乐观,热情诚恳。而说到对于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而言,占比例相对较大的41%是基本满意,也有26%选择不满意但无法改变。这些数据都一定程度上表明我们大部分人还是属于积极乐观的,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偶尔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果一旦受到特殊事件特殊原因的刺激,这些问题便会无限放大出来,这就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2.关于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像第5题造成你生活困扰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69%的人选择了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有苦难,57%的人选择了自我管理能力不强,30%的人选择了课程学习有困难,25%的人选择了经济困难,23%的人选择了人际关系与沟通上有困难。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就表明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也足可说明就业压力带给我们大学生的困扰之大。当然,相当一部分人觉得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也是造成生活困扰的原因之一,这也足够说明我们大学生自身可以说是致命的弱点,提醒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与意志力的培养。而像第6题你觉得哪个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的选择中,60%的人选择了日常生活环境影响,37%的人认为是后天家庭教育影响。从这可以发现我们所在的学校环境对我们心里健康的形成的影响之大,以及家庭教育的不容忽视。第9题的关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什么引起的,31%认为是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22%的人选择了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各有19%的人则分别选择了情感问题和就业压力。由此我们又可得出人际交往与沟通的重要性,情感问题的处理,对待就业压力的态度,这些都是造成我们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3.采取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方法:44%的人选择向知心朋友诉说,23%的人选择找种发泄方式,而15%的人选择憋在心里不说,大多数的人还是采取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方式,选择诉说和适当的发泄方式,而仍有不少的人选择憋在心里这种对于自己极为不利的方式,每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爆发,这样极易造成心理问题的出现。在关于大学校园里是否有开设心理咨询中心的必要这个问题上,80%的觉得很有必要,只有14%的选择了无所谓。这充分说明了开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的重要性。目前虽然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但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徒有其名,又有多少是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而在17题中多久会去心理咨询中心咨询一次中,93%的人是从来不去,1%的是一周,2%的是一个月,4%的是一个学期或更久。这足以引起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了,在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积压的心理问题如不得到及时缓解,这将是一个多大的社会隐患。我们的教育机构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们,实在是应该好好审视下自己对于我们的教育方式,做好正确的引导作用。

分析与总结:

一.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个人,包括个人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以及个人自身的原因等方面。家庭方面: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家庭的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与性格形成。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不论贫富。典型的马加爵事件与其家庭的经济情况是分不开的。而个人自身的性格以及上大学之后的前后落差等心理的不平衡感也是形成心理问题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性格外向、阳光乐观的人一般是不会有什么极端行为的,而性格内向、不愿向他人倾诉的人就非常容易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其孤僻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心理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原因,这主要包括人际关系与沟通问题,大学校园环境,

以及社会就业压力等。调查表明,日常生活环境是引起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而大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则主要包括我们在读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心情以及对待人事的心态。当然,这只是一小方面。而我们认为,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与他人沟通能力的好坏则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这个向来以人脉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志的国度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实在是太至关重要了。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与建议: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

调查中便显示,心理咨询中心必不可少。大学生是处于学校和社会这两者的边界,一边是单纯的美好的校园生活,一边却是充满竞争与就业压力的纷繁社会。没有人能够十分完美地处理好这个过渡时期,再加上来自家庭来自社会的几重重压,以及与以前生活的严重落差,心理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急需有人指引。因而,有关部门有关负责人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努力将大心事化小,小心事化无。尽量将一切心理问题扼杀于萌芽之中。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教育组成的重要部分。心理咨询中心的不断完善成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保证。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将心理问题做到早期发现和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的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方案和措施。如果我们学校能每期对大一新生进行一次细致的全面的心理健康调查,就能十分详细地了解大部分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存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根据情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防患于未然。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校园环境的建设与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学风、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保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必须要有大环境予以最大程度的实施。因此,学校应花时间和精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发动全院学生从心底里感觉到这个大家庭的活跃与温馨。

4.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讲究卫生等。大学生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各方面进行涉猎,因而学习任务较重,再加上心理压力大。所以,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学习任务过重以及缓解心理压力过大。

5.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调节存在的心理问题,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责任和义务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心智都趋于成熟的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及时调节好心理的诸多不良因素。努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令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阳光与斗志昂扬,端正心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结束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是祖国强劲的储备力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昌达与繁荣,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关注我们整个国家的前

途与命运。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多从自身寻找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好问题。我们处于一个如此幸福的时代,其实,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感到满足,感觉幸福。而不是整日“为赋新词强说愁”似的满腔烦闷,更不要将自己逼向心理扭曲的绝路。 也要呼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多多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对大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在给予我们物质上的充裕之外,其实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充实。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从某种程度上比身体健康来的更为重要!

附: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结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1.你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 ) A.处事乐观,热情诚恳B.心平气和,与世无争,乐于助人 C.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D.吃的下,睡的香

2.失恋后你的表现是?(

A.痛苦,想自杀B.抑郁,寝食难安

C.顺其自然,继续正常生活D.无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3.你如何看待社会压力下的攀比心理?( )

A.可以理解,人各有志,人靠衣装嘛B.不应该糟蹋父母的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C.把握尺度就好,视情况而定D.其他 4.你对你现在的大学生活满意吗?( )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D.不满意,但无法改变5.造成你生活困扰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

A.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 B.思想上有困难C.课程学习有困难

D.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E.经济困难 F.不适应大学生活 G.与异性交往方面有困难H.家庭变故或困扰 I.人际关系与沟通上有困难6.你觉得下列哪项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

A.先天心理素质 B.后天家庭教育影响 C.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影响 D.其他因素7.你是否遇到心理问题?( )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过 D.没有想过8.你认为现在自己的心理状况如何?( )

A.很健康 B.比较健康 C.不健康 D.没有想过9.你认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

A.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 B.学习压力 C.情感问题 D.就业压力 E.对周围环

境的不适应

10.你是如何对待面临的压力或烦心事?(

A.向知心朋友诉说 B.找种发泄方式 C.找家长 D.憋在心里不说 E.其他方式11.你周围的生活环境对你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 ) A.有很大影响 B.有一点影响 C.毫无影响12.在大学生活里你最经常的感觉是什么?( )

A.新鲜有趣 B.比较充实 C.无所事事 D.郁闷13.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存在心理问题,你会如何做?( )

A.开导他 B.事不关己,无所谓 C.对外宣传他有问题 D.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远躲多远

14.你是如何看待马加爵事件的?(

A.震惊 B.憎恨 C.同情 D.敬仰 E.恐惧15.你是如何看待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的? ( )

A.十分震惊 B.很有意思,自己也想尝试 C.十分反对 D.事不关己,无所谓16.你认为大学校园里是否有开设心理咨询中心的必要?( ) A.很有必要 B.无所谓 C.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17.你每隔多久会去心理咨询中心咨询一次?( )

A.一周 B.一个月 C.一个学期或更久 D.从来不去18.你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应引起重视?( )A.要认真对待 B.无所谓 C.根本不用在意19.你认为大学生最需要辅导项目是?( )

A.在我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 B.解答一些思想问题 C.介绍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 D.介绍和开放校内外资源 E.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20.你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目前最应该加强哪方面的工作?( )

A.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B.举行心理健康讲座与咨询 C.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D.深入同学中多与同学沟通

第17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演讲稿

让花开的更灿烂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演讲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让花开的更灿烂——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演讲稿

告别了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面对崭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但是我们在现实中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以下是我所总结的几个方面:

一、是生活适应问题

这一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表现最为突出。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往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相差很大。来到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和适应。由于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在大学中,生活适应问题广泛存在,有的思家、恋旧,常常偷偷以泪洗面;有的厌学、仿徨、沉溺于无所事事;有的失眠、抑郁、在焦灼中挨度日子;更有的则想休学、退学,。

二、是学习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大量的事实表明,学习成绩差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大学生在学业方面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学生存在学习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考试焦虑等。

三、是人际关系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是恋爱问题。

恋爱问题一直是大学校门的热门话题,也是大学生们倍加关注的自身问题之一。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很多学生根本未弄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对异性的神秘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导致心理障碍。他们有的求爱遭到拒绝后陷入深深的自责与自卑中,有的面对“第三者”而焦虑、抑郁,有的为单相思或暗恋某人而茶饭不香;有的为失恋而萌发报复或自杀念头,?

五、是择业问题。

职业选择方面的心理冲突往往出现在高年级学生中,经过三年或者四年的苦休苦练,总希望让自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会考虑个人理想、收入多少、社会声望、工作条件、发展前途等因素,而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很多大学生在校时一心只读圣贤书,与社会接触少,对社会缺乏真正的了解,这些情况导致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觉得不随人愿,与自己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从而失落、不安、仿徨和焦虑。

而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加以调整将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前段时间报道的日本留学生因生活费的事起了一点小争执,该生在候机厅对其母亲连捅8刀!!!对此我们真的很震惊,我们能说他的心理是健康的吗?前不久,北大一名学生涉嫌砍死同班同学的消息,令公众为之震惊。平息很长时间了的“马加爵事件”仍令我们记忆犹新,加上屡屡发生的大学生 自杀事件,不由得让人不断追问:大学生,你为何如此脆弱?

“远亲不如近邻。”但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近邻”往往不一定能“先得和睦”,反而因为交往的频繁,同学个性和阅历的差异,造成各种摩擦和冲突。例如,某学院机械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林某,上了大学后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怎样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使他伤透了脑筋,吃尽了苦头。上学一年多,和班上同学很不融洽,跟同寝室人发生过几次不小的冲突,后来搬出宿舍,几乎不与同班同学来往,集体活动也很少参加,与同学感情淡漠,隔阂加深,常常感到特别的孤独和自卑,情绪烦躁,长期的苦恼和焦虑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于是失去了学习信心,厌倦学习,厌恶同学,坚持要休学. 要举的例子真的很多很多,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大学生的心理究竟怎么了?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而我们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优化心理健康途径,预防心理疾病,纠正不良心理,促进身心健康与人格完善,都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所以我们要振作起来,调整自己。第一:完善人格。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情绪调节。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进行自我调节,合理疏导不良情绪极其重要。 第三:确立目标,规划未来。人生,需要启明灯,没有目标,没有规划,极易走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树立目标,做好职业规划是一条避免迷茫颓废的良策,人无志不立! 第四:加强交流。交流,是双方的。交流时,不仅可以把自己想倾诉的诉诸于人,同时还能从他人那里吸取经验和教训,或者消除彼此间的误会矛盾等不安定因素。

总之,欲成才,先成人。只有时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工作中,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天地。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当茫然的时候,想想自己的梦想,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用激情去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当自己累了的时候,多一些平静的心态放松自己,因为我们不是圣人,我们也有累了的时候,所以我们便要学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大学生还存在着对生活不够自信,我们往往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遇到困难我们总是焦头烂额,束手无措,甚至还会选择逃避,要知道人的潜能是无限大的,不要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自信的面对困难,给自己一个微笑,你会一下子豁然开朗。心态决定命运,即使你失败了一千次,你也要想总会成功的一天,再困难只要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成功就是你财富,做命运的主人,做生活的强者,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要把自信和快乐带给别人,让大家更爱自己,更爱生命,做最好的自己。勇往直前,快乐成长,让花开的更灿烂!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篇2: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演讲稿 演讲稿

在新年伊始,欧老师便带领我们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讲座。在这屈指可数的几节课时间里,我感觉过得很快,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在以后学习生活和自己自我调节上受到很大启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们都是独特的人。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就像“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叶子,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我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截取那些人生片段,并且把它们串联起来,便成了一个人独特的故事。那些故事将会成为你追忆的焦点,尤其是你老的时候。同时影响着你现在的情绪和行为。

二、成功需要什么?

我曾看过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网络公司淘宝网的创始人,阿里巴巴集团懂事局主席马云,他在《赢在中国》节目的精彩演讲,他说他的英语是在杭州西湖拉着老外自学的,每天疯狂的学习知识,他经历过四次创业,第三次创立了国富通,当时创了中国很多个第

一、14个月利润287万等等,当时因为跟老板的理念不对毅然退出,决定回杭州重新创业。起初马云是从杭州带来了5个朋友一起来到北京办了这家公司,他离开时对这5个人说:“我准备回家去,如果你们留在北京工资也不错,也可以去雅虎,一两个月拿一两万块钱都可以,但是如果你们愿意跟我回家创业,我给你们的待遇蛮简单,500块钱的工资,在我们家上班,所有的人在我家小区边上租一个房子在一起,日日夜夜干10个月,如果失败咱们再重新找工作。我给你们三天的考虑时间,反正我是要决定回家了。。他们走出我这个办公室3分钟就回来说马云,我们一起创业、一起回家,这里面就有淘宝现在的总经理孙彤宇。这是多么简单的话,多么铿锵的话啊!这就是朋友,这就是马云敢于再创业的自信。 通过马云的创业经历表明,我觉得成功需要有远见的卓识和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自信的土壤,更要有朋友的支持与帮助。这就需要我们自身不断的投资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视野,以便增加我们自信的筹码,而不是不断增加我们的狂妄;要想有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就要我们善于交往,善于积累自己的人脉,在提高我们智商的同时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情商。如果马云自身没有远见的卓识和丰富知识,自身的魅力和自信没能感染到他身边的朋友,得不到他们的信任,能有这么多人才的归附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是我们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打

铁还须自身硬”的道理是一样的。大学就像自助餐厅,我们交了钱进去吃自助大餐,都会想方设法吃个够本,我们是要吃最好的,还是只吃肉或只吃水果青菜,亦或是什么都不吃,这全由你自己决定,时间过了、出来了、饱与不饱就不能回头了。所以我们在这也尽可能的投资自己、充实自己、增强自信、学会交往吧,别白白浪费了这张自助餐票。千万不要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闹钟一关又睡了。

三、恋爱婚姻观

据某权威杂志调查得知:上个世纪80年代大学生恋爱成功的比例为12.1%,90年代的比例降为5.47%。同时,在回答“恋爱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时,“非常同意”者占8.30%,“同意”者占33.28%,二者相加为41.58%。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恋爱成功率不高。(数据摘自《当代大学生恋爱婚姻观扫描透视》)。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智慧与才华发展最快的黄金季节,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形成健康的恋爱心理,把爱情融进成才目标中,才能使爱情成为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成为我们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动力 最后以华人首富李嘉诚名言结尾吧,他说:“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能闯过去,你就是赢家。所谓成功,并不是看你有多聪明,也不是要你出卖自己,而是看你能否笑着渡过难关。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演讲人:刘永峰

工商企业管理2班 学号:012061225 2013年4月18日篇3:小学心理健康讲座稿_八篇

心理健康讲座稿(一)

一、怎样克服厌学的心理

同学们好!有的同学向我提出对学习不感兴趣怎么办?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如何解决厌学的心理。

厌学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呢?我想可能是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长时间知识的欠缺,学不会;再一个原因是胸无目标学习目的不够明。

解决的办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做一下自我分析。即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

第二、要确定学习目标。从小树立远达理想,周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为了锻炼自己的毅志他特意到人多的地方看书。我们要心中有祖国,要为祖国而学习。大目标确定之后,我们从眼前做起;实施小步目标,目标要适当、明确、具体,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每天作业,学好每一单元的知识。做到不懂就问,学过的知识要及时温故,有的同学说自己太笨,那我们就“笨鸟先飞”,每天坚持预习第二天要学的知识,把自己没看懂的地方画出来,第二天,带着问题听课,认真听课,预习时懂了的地方积极发言,不懂的地方集中注意力认真听,直到弄懂为止。先复习后做作业,做作业之前先复习今天学的内容,总结出重点,然后再做作业。形成自我检查学习的效果的习惯,克服马虎的习惯。

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求之过急,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学了,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

二、怎样克服考试焦虑的心理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克服考试焦虑的心理问题。

有的同学说:“我一考试不是丢题,就是落题,大家都叫我‘小马虎’。”有的同学说:“考前我总是感到害怕和不安,甚至失眠。”有的同学说:“考试时,如果遇到自己没有复习过的题目,就抓住不放,冥思苦想,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有时甚至会做的题目都来不及做了。”这些现象都是因为紧张,焦虑的心理造成的。那么,我们如何克服考试焦虑的心理呢?

1、做好考前准备,如文具、草纸、垫板等。

2、遵守答卷要求,认真听监考老师的说明。

3、通读试卷,认真审题,不丢题,落题。

另外,要正确看待考试,减轻心理压力。平日努力学习,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增强自信。考前一两周可适当做些放松训练。

考试其实就是为了检验我们学习中还存在着哪些不足的地方,做到及时反馈,及时查缺补漏。

有的时候,有的家长或老师太在意考试的分数了;成绩低了就过分地责怪学生,如果我们把父母和老师的责怪理解成他们是为我们的学习负责就不会有心理压力了。

老师最终希望大家今后要消除考前的心理恐惧,希望大家能考出好的成绩来。

三、如何战胜心理挫折

同学们好!生活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同时也有遭受挫折的经历。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失败和挫折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战胜挫折,你才会进步,下面,教你几种战胜挫折的方法。

1、正确认识挫折。人生的道路很长,遇到挫折是避免不了的,有些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如亲人生病、去世,家里遇到变故等;有些是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如有的青少年受到引诱,威胁,自己意志又不够坚强而做了错事等。既然挫折已成为现实,我们就要承认它和勇敢地去面对它,而且要敢于向它挑战。

2、化悲痛为力量。要知道,遇到挫折就悲观、失望、自怨、自艾是没有作用的,应该以更大的勇气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重新起步。

3、摔了跟头之后,最重要的是弄明白为什么摔倒,找到原因,对症下药,这是失败给你的最好的礼物,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失败,都使我们更加意志坚强。

4、不必为做糟了一件事而伤心,先去做一件自己拿手的事情,从灰色的情绪中走出来,重新树立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会越走越好。

四、怎样与人交往

同学们大家好!有些同学提出交往中有障碍,不知如何是好,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人与群居,物以类聚,人在生活中离不开交往,我们要学会与人交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学会尊重别人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尊重他人是最基本的礼貌要求。一个人生活在集体里,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友谊。也许你平时就很尊重他人,或者你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那么从现在起一定要在这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取笑别人,不打断别人谈话,信守诺言,不撒谎,扶老人过马路,同别人谈话时,注视对方,不东张西望。

2、当别人无意中伤害了你,你应该谅解他的过失,不要得理不饶人,不要斤斤计较。要心胸宽广,为他人着想,当别人因误会冤枉你或故意为难你时,你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用真诚的语言,行动去感化他们。

3、对人态度要诚恳、友善,别人有错误时,要态度诚恳友善地帮助他,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4、人与人的交往中要豁达开朗,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要允许别人批评他人,也要允许别人批评自己,甚至要允许别人牢骚,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稿

(二)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荐在,这类学生人数占多少呢?有人说是20%~25%,有人说是30%~40%,最保守的值是15%以上。人数是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缺乏有力的关注和有效的对策,同时我们德育效能很差,跟不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总得一句话“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心”。

1、我们常常听到某学校有孩子“离家出走”,专家调查:平均两个班最少有一个孩子,有这样的打算,也就是说一个学校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有这种心理问题。

2、上学期我们听到苍一中有个学生自杀,就他一个吗?温师院的毛华配老师一次心理学讲座时就说,像苍一中这样的学校至少有

5、6个这样的学生,正在作痛苦的心里挣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走到这一步。

3、前几年听过,金华某中学优秀学生铁锤杀母事件,这是突发的一件事吗?像他这样的心理不成熟,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很多。只是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还没暴发出来! 当然,不仅是上面的心理问题,还有的学生太焦虑、特孤癖、太任性、太自卑、非常嫉妒等等,这些心理问题每个班里都能找到例子,只是成度有轻有重。这就是我们当今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现状!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二、心理健康概念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是这样被定义:(看一看大家能不能理解)“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非常难理解,这句话换一个说法,就好理解多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这个人与其他人相比较,发现符合你们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你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举个例子:两、三周岁的小孩子,喜欢哭闹,这非常正常,但到了十

一、二岁还哭闹,那这个学生一定有心理问题。因为哭闹不是十

一、二岁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

再举个例子:到了十

一、二的孩子至少会交些好朋友,如果一个朋友都没有。那这个学生心理一定有问题!那么:怎样去判断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由上面我们知道:小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应该是这样评判:“如果这个学生与其它学生比较,发现符合小学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该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因为,心理健康的衡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有人会问:小学这个年龄

段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发展具体特点是怎样的呢?我从小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社会适应四方面进行剖析:就能知道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班标准。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第一方面是学习: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是能够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和能力,并将习得的智慧和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因此,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1、是智力正常。一般地,心理健康的学生智商至少应该在80以上 不然,就是弱智,他就不能顺利完成学业。这样的学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2、是能自我满足。这里所说的满足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上成就感。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动机。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一心想成为全班第

一、二,结果总是对自己不满意;而有些学生却不想有所作为。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甘于落后。这种过于强烈和过于滞淡的学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因为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学生都是能“保持在适中的水平上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能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例如:有一学生考65分非常高兴 ,因为他本来就只能考60分,65分对他来说已经能在学习上获得自我满足感。这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的学生。如果一个本来成绩是90分,考了65分,也嘻嘻笑笑的,不当一回事,甘于落后的话,这就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

3、是能排除学习中不必要的忧虑

例如:有些学生考试不理想会产生悲伤情绪,考试前会出现焦虑。问题在于,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一直不能摆脱这些不良情绪的阴影,结果焦虑过度,由其是低年段的学生,甚至害怕去学校,对学习产生逃避。心理正常的学生在学习中也有烦恼,会采取积极的方法,会摆脱这一消极情绪。

第二方面是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学生既有好朋友,又乐于与人交往。能与父母形成亲子关系,与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形成较好的同伴关系。

我们常发现班级中有的学生乐于与人往,但总是交不到一个朋友,没人理他。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有些同学却喜欢独来独往,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些都是人际关系不健康的表现,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三方面是自我认识

力谋求自己的最佳发展。甚至有些学生对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有时还会自我安慰。 有些学生,一次考试考砸了或做了错事之后,总是极力地找各种借口或对同学和家长隐藏。还有些学生就是不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缺点。这些都不算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四方面是社会适应力。

人是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有重要意义。所以心理健康的学生都能了解现实,正视现实。社会生活也能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准则。生活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学生容易产生出各种心理行为问题。

例如:有些高年段学生沉迷电脑游戏,沉迷虚拟世界里,对学习不感兴趣。这些都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以上四点,是我们评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如果我们知道学生有心理问题,如何处理呢?这里有必要说一说心理健康水平的四个等级。

四、心理健康水平四个等级

按一定的条件,人可以分成三六九等。同时按心理健康水平,人可以分成四个等级。 一是完全健康型 心理非常正常 完全符合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 这种人占多数,不用服务。

二是一般问题型。前面提到不能排除学习上忧虑、交不到朋友,自我封闭,焦虑、孤癖、任性、自卑、嫉妒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大部分学生心理问题都属这一类,这一类学生有少许心理冲突与障碍。要送交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三是人格异常型。如想自杀、想杀人、有强迫症等。这一类人有严重的心理冲突与障碍,一定要送交心理医生或心理资询师,这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围。以心理辅导员能力不足以处置这类心理问题。

四是精神病。如精神分列症等,这一类病人心理医生很难用心理疗法医治。一定要送到精神病医院交精神病医生处置。篇4:大学生心理健康演讲稿 大学软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进行我的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大学软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当今的社会处于多变革、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重视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

这一点对于建设祖国未来的当今大学生尤为重要。作为大学生,大学环境是我们赖以成长和发展,并不断走向社会的重要土壤,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学环境中的软环境,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如空气般无时不在。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积极地结果,也可能给我们带来消极结果,若消极的因素不能得到有效抑制,就会给我们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危害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优良的学风、班风以及寝室的室风是学校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个人认为鉴于大学生这个独特的群体,三者中,室风尤为关键,因为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最密切的交际圈,交友对象就是室友。一个不大的空间中一起生活着五六个来自全国各地,性格、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皆不尽相同的人,这其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各种各样的问题,争取的处理好这些问题将会极大地促进寝室内部的稳定与和谐。但是如果在处理寝室内部问题的时候出现了偏差,那么将会造成不利于寝室内部成员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问题。昔日马加爵因不堪忍受室友的百般嘲讽与捉弄,一怒之下,残忍的夺去了他们年轻的生命。是什么造成了马加爵扭曲的心理,正是那日积月累的不和谐寝室内部关系,不和谐的内部关系导致了马加爵以及其室友的心理健康都出现了问题,以致最后惨案的发生。

我想在座的给位听完以上例子的时候,一定仍有一部分对于寝室室风的作用表示怀疑,认为寝室的室风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并不是那么重要,毕竟像马加爵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少数的,但是我想说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只因你并未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很多种,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容易被忽视的两点就是人际关系和谐和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遇到过以下情况,在夜深人静,准备休息的时候,寝室中总有那么一个人在洗漱,水声哗啦啦的,搞得本欲入眠的你想睡却又无法

入睡,你想和他进行沟通,告诉他要提早进行睡前准备,可是话到了嘴边,却顾忌寝室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场面,怕造成不必要的尴尬,犹豫许久,最终憋在心中,长此以往,不仅造成了你的睡眠不足,更会让你产生犹豫、烦闷的不良心态以及不和谐的寝室内部关系。那么你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这样在你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寝室是我们四年的家,而四年的室友更是人生路程中不可多得的朋友,我们可以通过卧谈会等形式进行思想交流,畅所欲言,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勇于提出他人的不足,这不仅仅是为了大家的心理健康,更是为了他人的提高。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寝室创造一个积极地环境。

我们要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是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遇到分歧矛盾时,我们应该多以宽容的心来对待,将目光放在他人的优点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地方,自然就会有值得你去学习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来建设我们的寝室文化,让它成为我们心理的避风港,宁静湾。篇5:大学生心理健康演讲稿—周俊阳

享受挫折,坚强内心 大家好,我是来自院心理协会的!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点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解。演讲的题目是《享受挫折,坚强内心》

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很有诗意的话。算算从小学开始到大学,我们所受的教育已经不少了,按理说大学生应该是热情奔放、朝气蓬勃,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充满生命气息。但我们现在看看周围,有不少大学生整天愁眉苦脸,郁郁寡欢,觉得什么都没有意义。 现在高校里面大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培训班,甚至班级也都安排了心理委员,以便时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尽管如此,可实际情况仍然不尽如人意。大家肯定都知道的,复旦大学的投毒案,南航金城学院的伤人事件。还有前几年的马加爵事件。无一不令人痛心疾首。为什么现在的天之骄子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他们心胸如此狭窄、举动如此骇人?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大学生性格孤僻,将内心封闭起来,遭遇到挫折、误解、冷落就陷入迷茫、抑郁甚至暴戾,不能自拔。于是有人选择了自我伤害,有人选择了伤害他人,刹那间的爆发令他们不能冷静,也丧失了理智。其实处于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感情上的危机、学业上的压力又或是人际关系上的矛盾,然而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处理事务的方式也会不同,有的人就选择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有很多人认为现在学生心理问题之所以那么多,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出了问题,长期以来,在高考压迫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采用应试教育,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大多数家长包揽孩子生活中所有的琐事,这就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也从而使当前大学生心理断乳期延长。

当然心理问题的产生肯定不是教育制度单方面的原因,许多专家教授们也都在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希望能帮助学生。但专家毕竟是少数,毕竟是外部力量,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哲学上说,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如何自我提高心理素质。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它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意志、气质和性格等诸多方面。提高心理素质的方式有很多,阅读相关书籍,咨询专业医师,参加素质拓展都是一些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除去一些人们经常提及的心理情绪调节方法,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你的抗压性好,能承受的东西多,那你就不会轻易走向极端。

在这里为大家讲一头山羊的故事。 有一天,一头山羊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山羊,但是都没有成功。最后,农夫决定放弃, 他想把山羊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当农夫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山羊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过了一会儿这头山羊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山羊的背部时,山羊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山羊很快便上升到井口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掉到「枯井」里,我们在生活中所遭遇

的种种困难挫折就是加诸在我们身上的「泥沙」;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中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上去!换个角度看,这些泥沙同时也是一块块的垫脚石,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将它们抖落掉,并从中获取力量,那么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我们也能安然地脱困。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内而外的,内心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力量,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成功的社会,都离不开心理的成功。我们应该在一次次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地建立信心、希望和爱, 这些都是帮助我们从生命中的枯井脱困并找到自己的工具。

第18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结 课

论 文

姓名:

年级: 12级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

管窥心理问题 笑傲多彩人生

-----关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调节和改善的方法

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后期,在此期间他们要在自我接纳、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社会责任等方面不断取得经验和发展基础上,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真正摆脱对外界的依赖感而全面成熟起来,并最终树立独立完整的人格体系。可见大学期间的大学生正经历这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多事之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产生适应不良,从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根据有关调查,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调节和改善方法如下:

一、理想与现实的心理矛盾

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是彩色的、崇高的、神圣的。在他们的理想中,置身其中的校园是花园式的学校,课任老师是满腹经纶的学者,有光明的专业前景,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有亲切友善的人际关系,有温柔漂亮或英俊潇洒的恋人„„然而,当我们真正置身于大学以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相距甚远,很多人面临的是沉重的学业负担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气氛不浓、品位不高、频度不足的校园文化、名存实亡的学生社团组织、庸俗化的人际关系„„这些现象使不少学生心理难以平衡,产生心灵的孤独感、寂寞感与强烈的不适应感。

我们不能改变社会,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学业的确是沉重的,就业压力是很大,可是,每个大学生都一样,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别人不责备,又为什么还是有人会找到工作。此时,我们应调整好心态,多参加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全面发展,全力以赴,以自强不息,越挫越勇的态度迎接课业,迎接就业压力。

可能每个学校情况不同,在抱怨学校文化的气氛不浓,品味不够,,频度不足的时候,我们是否思考一下,大学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家园,学校文化应该由大学生集思广益,推陈出新共同构建,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学校相当于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没有理由不为它美化。

与此同时,大学的社团是比比皆是,可是当我们报完以后却发现它们名存实亡。此时,不要抱怨,正是自己一展身手的时候了,用我们的行动维护我们的权利,找相关负责人交流,更是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最后提醒我们大学生同胞们,过度的抱怨只会增加抱怨,从自身出发,改变自己才是良策。

二、角色定位产生的心理偏差

在校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一般为佼佼者,犹如“鹤立鸡群”,有着一种心理优越感,而进入大学以后,发现现实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和周围同学相比,没有让人注目的文艺特长,没有漂亮的容貌,没有让人羡慕的家庭背景,就连高中阶段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也不尽人意, 大学生中人才济济,唱歌、舞蹈、美术、摄影、运动等方面会有很多佼佼者,只能作为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很多大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心里矛盾重重,不愿接受自己成了“普通人”的现实,苦恼缠身,表现为急于、焦虑甚至逆反等不良情绪反应。

可是,在羡慕别人家庭背景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到那些为了生活而无法上学的孩子们,当我们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时,他们也许正在为一捆柴禾、为一筐猪草、为某些生存必须的条件而在烈日下、风雨中流着汗、流着泪甚至是流着血。当我们因没有物质享受而哀怨叹惜的时候,我们是否知道还有多少人为了一顿满足的肉食而无比欣喜、为了一件普通的新衣一些简单的文具而笑意盎然。我们已得到了大多数人都还没有得到的东西。理想与上进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东西,但如果是因为我们那些物欲上的理想,只能靠我们自已在生活中打拼得来,也只有那样我们才可以享受的安宁。

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写到:“如果你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能把两者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去,你就有可能成功。”因此,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培养自己能力,扬长避短,在众多普通学生中凸显出来。

另外,创造自信的气氛,消除借口和拖延,会让我们体验到一种能量,一种效能感,一种力量感,在自信的氛围中,我们未必能赢,但在胆怯的状态下,我们肯定输;同时,保持个人本色,消除恐惧和忧虑,我们才能挖掘并发扬自己性格中的优势,才能真正做到扬长避短;我们还可以利用服饰来表现和张扬自己,适当的装扮,会使你看起来很重要,同时也会使你觉得自己真的很重要。

三、学习适应不良的心理困扰

学习适应不良是很多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许多大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不同,把中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应用到大学学习中,结果遭遇了成绩不理想、挂科等情景。特别是上课时间的减少,自主学习时间的增多,一些同学在下课之后感到无所事事,不知道从何学起;还有的同学很用功,但是学习效率不高,一个晚自习看不了几页书;甚至有的同学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我来大学的目标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失眠等情绪困扰。

生活没有了目标,也就没有了支点。首先,我们先明白大学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种种难题给我们造成了迷惘。

哲学家陆九渊说:“学而不得其法,则反受其蔽。”在大学学习中要把握的几个环节是:预习、听课、复习、总结、做作业、考试。明确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大学学习要求我们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明确目标,科学安排时间,学会做笔记;同时,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为此,我们不应该对教授讲的深信不疑,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老师、同学探讨,喜欢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不断和校外社会现实相结合,从实践中学习。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浪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要善于学习课外知识,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选取自己必读之物。

在长时间的学习之外,不要忘了劳逸结合的道理,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会放松自己的身体;合理安排自己的营养,补充必要的元素。

四、人际交往不适应产生的心理挫折

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之中,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对友谊、对朋友、有着热切的依恋和期望。但大学的人际关系和高中阶段的人际关系有了明显的不同。高中阶段,交往双方是根据个人好恶来取舍的;大学的交往是一种似成人的人际交往模式,要求大学生不管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都必须和周围的人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因为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交往、不敢交往、不会交往,一直很多人体验到孤独、寂寞、害羞、恐惧、拘束等情绪体验,进而在交往中出现沟通不足、关系失调、人际冲突等现象,从而导致心理挫折。

“一个人成功15%要靠专业知识,85%要靠人际关系与处世技巧。”这句话是人们所熟知的,形象地说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人交往,要平等交往,正确估计自己,在态度和人格上尊重他人,真诚待人,热情关心朋友,不求回报;说话时要称呼得体,注意礼貌,用词准确,巧妙掌握和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努力增加自己的人际魅力,如: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说话时微笑,提高自己的外在形象,适当的修饰自己的容貌,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自信、谦虚、积极、努力、宽容,是理想伙伴不可缺少的内涵。

被人爱是一种幸福,被一个合适的人爱是一笔财富。在准备接受一段感情之前,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真的也同样喜欢对方,是否有足够的地心理准备开始一段感情,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拒绝别人时,首先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首先应感谢对方对你的这份感情,而不是仗着对方喜欢自己就百般刁难,说话尖酸刻薄,尽量肯定对方的优点和长处,真诚的给对方讲明自己不能接受感情的理由;在追求恋爱的过程中,可能因为遭到对方的拒绝而让恋爱受挫,也可能在恋爱的过程中,因为对方的退出而遭受失恋。失恋后,先自我总结一下,好好分析一下原因,要不收拾行囊出去旅行换一种心情,或者化悲痛为力量,失恋后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趁机好好给自己充充电,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五、生活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挫折

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18~22岁之间,他们在生理上多已发育成熟,但其心理发展远没有成熟,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许多学生第一次离开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一时难以应对诸如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集体生活不适应等问题,难以承受理想中大学环境和现实中的大学环境之间的反差等,致使他们产生孤独、苦闷、烦恼、忧愁等不良心理。同时,这个时期是人生由青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大学生的独立精神、自主精神还没有完全成熟,许多学生无法适应新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头脑,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要在生活的实践中去培养、去锻炼。只有尝试着独立去解决问题,才能得到锻炼,才能发展自己的独立能力,早点适应大学生活。正如日本一句名言所说:“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因此大学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审视自己、分析自己。并逐步提高自己的适应力。

要适应“大学生角色”,就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向同乡请教也是不错的选择,共同的家庭背景能够让彼此迅速熟悉并开始交往,可以适当的在班级担任一定的职务,负责一定的工作,与同学、老师接触得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多,锻炼的机会也就越多,能力提升的越快,自信心也就逐步建立起来了。

正如陶行知所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我们能够一步一步前进,就一定会有彩虹! 最后,让我们微笑着学会面对

每个人对生活、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抱有美好的愿望,我们希望生活既舒服又顺利,我们希望社会处处美好,我们希望他人真诚友好善良,我们希望自己完美优秀成功„„我们期待美好的同时也应该管窥一下现实,自己是否具有心理问题,是否应该解决,应该既看到好的一面,又看到自己的弊端,不用抱怨,只需自己的行动,美好的一切不会太远。如果你想在这条路上往前走,墙上的每一块砖头都是一个你必须解决的特殊问题。不管这块砖头是别人放置的还是你自己放置的,你都要一一认清,并判断怎样解决。

走进大学,一段美好的开始,必不可少的心理问题不是你的绊脚石,而是你成长的脚印,微笑着迎接你美妙的四年时光吧!

第19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一、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三、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四、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五、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六、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第20篇: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2: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

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篇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篇4:

通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知道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责任,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内容,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爱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责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计划好自己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篇5: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

七、八岁至二十

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

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

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一)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自我潜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在于自我观念问题。在团体情境中,成员之间通过个体的自我分享,会意识到原来别人的许多问题与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是相似的,这样就会减轻心理负担,改变不当的自我评价,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此外,团体中每个人为寻求改变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对于其他成员都是一种鼓励,可以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自我潜能。在团体中形成新的自我观念,在团体活动结束后也会促进个体更好地与所在群体的互动和协调。

(二)纠正心理偏差,促进心理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团体心理辅导的积极目的在于发展的功能,这是咨询心理学遵循发展模式的直接体现。通过团体活动可以改善成员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为,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尤其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能给予正常学生以启发与引导。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创造一种安全、温暖、可信任的气氛,这种气氛会促使成员自我表露,在团体中将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团体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员多角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团组成员的相似境遇使得团体成员不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另类,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满足一定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压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动中成长。

(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基本形式。人际交往的体验如何,是影响个人社会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心理学家丁瓒曾说,所有心理问题都是由人际关系的不适应造成的。有关资料显示,人际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每一个人都需要培养人际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团体训练中,成员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决定,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等。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作用的体验,学习对自己、对他人、对团队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技能。

(四)增强团体凝聚力,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团体凝聚力的强弱对组织的管理有重要影响。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在团体中,成员通过分享经验或竞争,彼此之间达成共识,增进理解,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增加成员对团体的认同。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许多人已经进行了很好的研究,辅导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渐向心理品质的各个方面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也由治疗团体开始转向了发展性团体,这些都是积极变化。

另外,有研究者把心理辅导从即时影响转向了辅导后的长效影响,这为大学生今后良好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团体心理辅导日益成为我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听了某某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报告,我感到内容很精彩,讲的很全面,所举案例让人心情沉重,看后感触很深。使我感受到学校安全重于泰山。校园安全事关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此,谈谈个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体会: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安全工作,学校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为此,我校确定了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以树立安全意识为主线,以强化层层管理责任制为核心,以落实具体措施为重点,及时全面排查、清理和整顿校园内安全隐患,努力创建一个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环境安定、校风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园,确保学校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及生活秩序中稳步发展。

二、强化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及时消除隐患,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为此我们提出要树立六种意识、开展六防教育、克服四种疏理、坚持四不放过、营造四讲氛围。六种意识:即大于天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第一意识、防范意识、共管意识;开展六防教育,即防盗、防火、防震、防溺水、防触电、防交通事故教育活动。营造四讲氛围,即利用横幅标语、校园广播、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一个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各种报告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1.建立安全工作日报告和安全整改通知书制度。制定了《学校安全自查范围》,在全校各班级、各处室部中设立了安全检查员,要求每天对各自范围内的学生动态、教学生活设施、设备进行检查、记录,并向班主任和各部门责任人汇报,最后上报校长;然后由校长签署处理意见,限期整改;在校园各区域配备、完善消防设施,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段。

2.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制度。凡是学校师生非正常伤亡事故或重大安全事故,应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对发生的事故应按照各自管理权限及时查清原因,对事故责任者给予严肃处理,事故善后事宜应及时妥善处理。对发生事故不上报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近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通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将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doc》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