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实施计划

2020-03-01 18:07: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实施计划

虽然地处农村,而且是荣成比较贫困的乡镇,相比城区的学生更少的接触电脑,但是由于学生的家庭生活水平比较偏低;再加上家长的约束不力,很多学生在看电视方面无所节制,初一的学生,一个班的视力低下率为36.7%,另一个也超过了33%,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据,初一的学生视力低下超过20%就已经是高了,而目前都超过了30%,在他们以后升学就业将面临很多问题。。

初一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有个性、有主见,有较强的自主分辩是非能力,因此,拓展初中生的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参与实践,科学探究,成为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通过实施本活动我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

1、通过对视力影响因素的了解与探究,让学生掌握好的护眼习惯,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意义,明白饮食与视力之间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并通过研究现象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求知态度。

3、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激发学生探究生活现象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既培养了他们自信、乐观的性格,又逐步形成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自主探究、规范操作、亲身体验”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以此来更好地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除了带领学生到实地去亲自体验,与学生共同成长外,我更注重方法的指导,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学生的实践探究才有深度,才更有实践价值。

本次活动我主要规划成五个阶段,包括:

1、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阶段

2、活动操作与实践体验阶段

3、展示与评价交流阶段

4、活动总结与反思阶段。整个课题的研究大约需要两个个月时间(按每周一课时计算)。

下面我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的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我主要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首先向学生询问自己的视力情况,通过目前视力低下居高不下等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视力问题所在,进而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走路看书行吗?”“究竟该不该看电视?”“吃什么才能明目” “不良习惯对我们的视力影响有多大?”“如何才能保证我们的视力?”“如何控制自己的不良习惯?”等等一系列问题就会成为他们迫切想探究的课题。学生们所提的问题可

能很多,并非每一个问题都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所以下一步就需要引导他们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把性质相同的放在一起,然后进行筛选,留下有实际意义的,具有可操作的问题。我预设将主题界定在以下方面:饮食与营养、饮食与习惯、饮食与卫生等。当然,我们必须考虑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在主题界定阶段,我们还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在拓展他们思维的基础上,充分保护他们的思维创新。课后,让同学们思考、选择自己想要探究的主题,并做好简单的构思。

第二课时,我首先根据同学们选定的课题进行小组的划分,自行推举组长,并分担相应的研究任务。活动方任务的分配是这一阶段的难点,必须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小组探究的目标,在些基础上预设活动方式,进行活动准备、具体安排、预计困难及人员分工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分配完成后,各小组长分别将本组的分配方案向全班同学汇报,然后组织学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以便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活动操作与实践体验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实践活动中,考虑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一些实际困难,也为了方便管理,所以整个主题的探究我以四大环节、“1+1”的周期形式开展。(“1+1”即一节课余探究+一节课堂教学)因此,这一阶段的操作流程为:第一环节“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第二环节“身边资源调查+方法指导”;第三环节“社会实践调查+课堂阶段交流汇总”;第四环节“实践拓展+设计宣传”。 这里,我以列表的形式展现。

在这一阶段中作为指导教师,我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指导:一是理论性指导(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的指导等);二是过程跟踪性指导(学生们在操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无从下手或探究方向错误等情况,需要教师及时指导,指明方向);三是生成性问题的指导,学生们具体的实施过程与预设的实施环节肯定会相差较大,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调节好实践重点,督促检查实施的进展情况。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各环节的重点:

第一环节:上网搜索、书籍查阅及实物探究一般会成为学生汇集资料的首选。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一来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少,即便有也是玩游戏的多,二来家长的影响问题导致学生读书不多,所以在这里效率不会很高。

第二环节:让学生在经历一次身边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方法指导--调查法的指导。因为在我们的活动案例中有70%的活动主题都要应用调查研究方法,但目前学生实施的调查活动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在这个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也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预期这个环节中学生比第一环节强不了多少。

第三环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规范的实践,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巧和与人交往能力。我主要采用的活动方式是走出校园,走进家庭和社区。如,鼓励部分学生对一些建在的老人进行采访,了解花眼和近视眼的区别,或以自己班级上视力不同同学为对照,调查了解不同习惯和视力不同的关系等。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理论知识。比如在访谈调查法中如何做好准备工作,如何预约要采访的对象,如何编写采访提纲,以及搜集、整理与分析调查数据、得出调查结论并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等。

这一环节中我特别要注意的是阶段性评价的方法,借助评价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好的探究方法,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这一环节应该说是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活动面临困难最多,活动进展最难以推进,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最快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指导教师利用阶段总结、评价等形式及时跟进指导,并帮助学生利用成长记录袋进行成果整理,形成资源共享。

第四环节: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化,

第三阶段--展示与评价交流阶段

学生的劳动成果需要被欣赏和被肯定。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开展研究交流会的形式,学生交流本次活动的心得感受,并结合举办小报、照片、资料展,将有关调查的资料、文章、图片等在校内公开展览,让每个学生充分体验活动的自豪感和胜利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也更需要进行一次公平合理地评价,评价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结合过程性资料,开展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想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四阶段--活动总结与反思阶段

师生在活动结束后需要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既是对本次活动的回顾和经验总结,也是对今后工作的一种督促和启示。

方案只是预设,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和改进,经历过实践过才最有说服力。但是无论结果如何,我想我最起码要在这门课程中让初一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及对视力造成的种种不良后果,从而让他们减少不必要的不良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广播稿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 保护视力(教案)

关爱眼睛 保护视力

爱护眼睛

爱护眼睛发言稿

爱护眼睛从我做起

爱护眼睛诗歌

爱护眼睛教案

爱护眼睛教案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实施计划.doc》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实施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