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管理,提升安全保障

2020-03-03 09:09: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扎实开展双控管理,全力提升安全保障

——记太古高速公路安全建设管理

太古高速公路建设里程虽短,但施工任务相当艰巨,全线与有“太原供水生命线”之称的引黄管道交叉4处,与太钢超大压力精矿管道交叉7处,特别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太原西山特长隧道,它具有地质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施工安全风险大等特点。西山特长隧道全长13.65公里,是全国在建公路中最长的隧道。施工要穿越煤层区、采空区、17条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还有涌水、瓦斯、塌方、岩爆、大变形等诸多危险因素存在,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重重困难。作为交通运输部2个公路隧道首批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程之一,其特殊性显而易见。面对如此复杂的施工环境,“零事故”的安全管理目标如何实现,成为摆在太古高速公路筑路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开展好太古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工作?如何花最少代价实现“零伤亡”的管理目标呢?

开工之初,建管处就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体系,确保逐级管理到位;强化宣传和教育,确保安全意识到位;加大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保证安全经费到位;精细安全管理网络,确保安全隐患及时得到发现处理;规范应急管理,确保应急救援措施到位;加强民爆物品管理,确保民爆物品安全使用、不流失等一系列日常性的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作业;另一方面,针对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重点分部、分项工程、重点施工环节,建管处采取了“双控管理”。所谓双控管理是假设采取某种方式、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是1%,采取另一种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也是1%,那如果同时采取两种管理办法那么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就变成1‱,这样就能使安全专项费用得到最有效利用,安全生产得到保障。太古高速公路安全“双控管理”工作主要作法:

一、隧道工程施工实行超前地质钻探和水平地质雷达双控,提高对掘进前方地质情况的掌控。

太古高速公路隧道开挖中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如穿过采空区、岩溶区、软弱破碎带或大变形区 ,或者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地段 ,若事先未能探查清楚可能发生塌方、涌水或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性事件,将给施工带来困难。而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掘进前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就能对前方采取哪种施工工艺、采取何种施工速度、施工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衬砌参数和支护类型是否需要及时调整做到心中有数,极大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然而目前任何一种探测方法由于各方面原因都很能保证对施工前方地质情况做到100%的准确预报,为提升掘进前方地质情况了解的准确性,太古高速公路采取超前地质钻探和水平地质雷达双控的方法,提高掘进前方地质情况预报的准确性,为安全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利用瓦斯自动检测仪和专业瓦斯检测员实时监控实行瓦斯检测双控,及时掌握施工场所瓦斯浓度及其它有害气体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瓦斯在空气中的含量大,会降低空气中的氧含量,人员呼吸后会因缺氧而发生窒息事故。如果空气中瓦斯含量在5—16%之间;氧含量超过12%;遇到高温热源则会发生瓦斯爆炸。在西山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斜、竖井穿越煤层,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穿越采空区,因此存在发生瓦斯事故的安全隐患。

为控制瓦斯事故的发生,建管处要求施工单位采用全自动瓦斯监控系统KJ78N与专业人员实时监控相结合的瓦斯浓度监控方法,对施工面瓦斯浓度进行“双监控”,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三、出入隧道洞口实名挂牌制和智能芯片跟踪双控,严格出入洞人员管理。

西山隧道位于城乡结合部,为保证安全,隧道施工采取封闭式管理,杜绝附近村民进入施工现场,避免发生不必要人员伤亡事故。在隧道人员进出洞管理方面,建管处一方面要求施工单位采取24小时值班制度、进出洞翻牌制度,对洞内施工人员人数和人员所处作业位臵进行监控。值班室进行实名登记,严格执行挂牌上岗的制度,将工作牌放臵到作业工序栏中,待下班出洞后取回,未交付或没有工作牌的人员严禁进洞。

另一方面,建管处运用隧道施工安全智能管理系统,在每个隧道内均安装了人员定位设备,在洞口监控室内安装了人员定位系统操作软件,将项目部人员的个人信息全部输入到系统中,并将装有个人信息的芯片固定在每个人员的安全帽内。洞口定位设备能够在进洞时将人员信息识别并传输到应用系统中。在隧道内每隔80米左右安装人员定位设备一套,对进入本区域的人员进行识别,定位系统将隧道分为几个施工工程区域,清晰的显示进入某个区域的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准确的对进洞人员进行识别和统计。

通过出入隧道洞口挂牌制和智能芯片跟踪双控,严格加强出入洞人员管理,为杜绝违规作业提供可靠依据,为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强日常安全巡检和安全智能管理系统双控,实时掌控隧道安全生产情况。

太古高速公路根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构建安全生产控制网,在全线共配备47名具有国家安全生产考核证C证的专职安全管理员,配备了6名专职安全监理工程师,确保24小时施工过程中,每班组均有安全人员参与现场管理。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力度,对各个施工点进行每日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建管处采用隧道施工和安全智能管理系统,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视频技术将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语音、图像、数据三种类型的信息,集成一个可以实现远程监测、数据分析、调度指挥的隧道施工和安全智能管理平台。依靠语音、图像和数据分析,在西山隧道建设中进行全方位监控,全天侯预警,上下联动,管控一体,实现施工和安全管理科学化、智能化、信息化目标,为太古高速公路安全建设保驾护航。

五、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排查双控和施工人员及时反馈现场安全隐患。

一线施工人员往往是最了解现场情况的人员,如何充分调动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此建管处要求各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设立告知牌,针对全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施工单位和建管处的,依据可能发生灾害损失大小给予一定比例的物资奖励,极大提高了全体施工人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热情,推进了安全管理工作开展。

建管处还要求施工单位在一线发展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确保每个班组发展一名兼职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防护工作,形成了“人人管安全,处处讲安全”的安全管理局面。通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巡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六、安全生产管理费用审批和现场盘点实物双控,保障安全费用落实到位。

由于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属于一次性投入,所投入的安全生产物资无法重复利用,部分施工单位往往抱有侥幸心理,如果不出事,那么省下的安全生产费用就是利润,为杜绝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建管处在开工之初就认真贯彻《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安全生产费用的专项计量和使用,一方面通过三级管理支付,即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上报施工进度,根据安全生产实际需要,说明安全生产资金流向、投入数量以及安全生产培训费用等,并提供发票和材料明细清单,监理单位向总监办审核上报,最后经建管处安全监督部每月对安全生产投入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的到位情况进行检查,达标单位签发计量支付单,不达标单位或者下达安全整改通知单,扣除相应安全计量款,情节严重的甚至暂停支付工程计量款,并且督促限期整改,整改到位并验收后方可支付工程款。另一方面,在每月安全检查过程中还根据安全计量上报抽查安全物资的品名、规格、数量等是否和计量支付单一致。建管处通过严格控制安全费用支付,确保各施工单位安全费用能全部落实到位,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太古高速公路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在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的同时,又有重点地开展双控管理,着力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达到和谐、圆满完成太古高速公路安全建设任务,努力实现安全生产“零伤亡”的目标。

保障“双节”农产品质量安全

双提升之我见

双提升一封信

双提升自查报告

双提升实施方案

中秋国庆双节安全保障工作总结

公路局强化措施保障双节安全生产

管理提升之我见(安全)

安全风险管控专项资金保障措施

双中安全管理工作汇报

《双控管理,提升安全保障.doc》
双控管理,提升安全保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