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2020-03-03 13:38: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我们幼儿园,经常可以看长辈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大小便解出的衣服,孩子们心安理得、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身体才能健康的发展。并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并知道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2-3岁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3岁儿童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比较协调,也有了自理的愿望,可父母却忽视了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切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的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1、家长过度爱护,习惯亲历亲为。

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孩子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孩子缺乏方法,难以掌握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家长是包办、代替孩子做。从而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影响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3、缺少巩固练习,失去基本能力。

孩子刚学会自理时兴致很高,我们常常会在家听到他们这样的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宝宝还小,不会做,大了再做。”许多家长认为让孩子自己穿衣服,不但浪费时间结果衣服穿反,还要重穿,耽误早餐与上班的时间;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洗脸,不但手、脸没洗干净,反而弄湿衣服,还不如自己帮助来的快而干净……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避免麻烦。

作为父母,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为老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臵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探索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

1、对正面、诱导的方法,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谈话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问答或交谈,丰富知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中班了”、“我学会了新本领”、“妈妈的小帮手……”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再如通过讲故事“别说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通过诗歌、看图讲述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通过课堂集中教育活动,教幼儿辨认衣服的种类,如:夹克服、牛仔服、衬衫、长裤等四季服装。进一步知道各种餐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总之,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

2、用生动、形象的形式,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形象地教孩子学习各项生活自理

(1)游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也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表演和角色游戏:“给小猫洗脸”,“给布娃娃扣纽扣”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再比如竞赛游戏:此类游戏主要是通过竞赛活动来巩固生活技能,培养自立和竞赛精神。有穿衣比赛,穿鞋、叠被铺床、用筷等等。

(2)儿歌。幼儿通过简短通俗的儿歌形式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提高幼儿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育啊!比如“塞裤子”:哥哥、哥哥请你管好小妹妹,姐姐、姐姐请你管好小妹妹,大家一起帮助就OK。再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3)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也不能怪孩子们,他们没有“不好好洗手就会生蛔虫”的体验,当然也无法引起重视。当洗手的时候孩子们打湿手随便搓两下就敷衍了事,或者是边洗手边嬉戏玩耍。考虑到幼儿好表扬的特点,从培养幼儿洗手兴趣出发,每天从幼儿中选出一双最干净的小手奖励小红花或五角星,幼儿洗手的兴趣渐渐调动起来了。然后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洗手的全过程按顺序分为五步让幼儿进行练习:湿手——接洗手液——搓出泡沫——冲洗干净——擦干。对幼儿的每一项要求,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并作好示范,让幼儿反复练习和实践。

3、深化、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1)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入厕、盥洗、排泄无处不体现着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如入厕后要求幼儿自觉整理好衣裤,餐前便后要求幼儿能自觉正确洗手,饭后要求幼儿正确漱口的习惯。

(2)在区角活动中练习生活自理的技巧。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区有计划的投放系鞋带的方法;投放各种豆豆,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的方法,投放娃娃,练习扣纽扣……

4、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针对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调整策略,在长期的协作配合中体验“合力效应”。

家庭还是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致性还要有一贯性,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保持…… 幼儿园要与家长加强联系,达成一致目标,共同要求幼儿,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

教师在家长栏中不断地宣传知识,对一些家长错误的观念进行个别访问,运用理论和案例进行探讨。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

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doc》
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