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思

2020-03-03 04:56: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棒棒糖”

二年级语文组 赵伟苗

很长时间,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究竟“语文”该怎样定义?经过这些年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要找到这个答案真是太难了。因为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性已经在告诉我们语文是有灵活的“活”体。

最近,我在一些培训讲座、听课、观课中,听到最多的一个字眼就是“阅读”。包括我在上课时也非常注重学生的阅读训练,比如让学生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朗读,但是总是觉得操作起来很机械,学生的反响也不是很好,于是只能大声告诉他们: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一定要多阅读。但是真正有几个学生听呢?也试过一些办法,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每天至少阅读一个小时,但是学生的自觉性都不是很好,只有极个别孩子能从中体会到乐趣,其余孩子只是在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已。所以,我必须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如何阅读才真正有效果呢?接着我也看了不少教育专家的作品,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钱理群教授的《语文教育门外谈》等,发现这些教育专家对待阅读的态度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阅读必须从小培养,这就离不开家长的努力了,突然意识到阅读是一个“持久战”,需要我们老师、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我用很大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自由阅读,不带任何任务的阅读,学生可以自由去感受阅读的乐趣,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真是的感受。每天中午的午读时间我声情并茂的给全班孩子朗读,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会听的一会儿放声笑,一会儿紧皱眉头。我突然想到了“棒棒糖”,让阅读就像棒棒糖一样进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各种味道的都有。这样开始慢慢让他们爱上阅读,从而自己能在课外读自己喜欢的作品,不再是学习任务,不再是闲书,而是自己的兴趣。读的可以是小说、故事、散文、童话,甚至是电视作品,都可以去尝试阅读。记得尹建莉老师说她女儿三年级已经开始阅读金庸小说了,这得力于她从小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我想这样坚持大量的阅读,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见识还会狭窄吗?还会发愁写作吗?

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就等于是释放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古语已经总结的很精辟了“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我想这样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经常吃颗“棒棒糖”不仅不会坏掉“牙齿”,而且会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呢!

做一个幸福的研究型教师

二年级语文组 赵伟苗

2014年11月7日,迎泽区教育局郭宏局长给我们全体教师上了一堂别有味道的“校本教研”课。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郭宏老师,就被她那温柔和蔼的神态所折服,听讲的过程中却又感受到了她骨子里的那种韧性与锲而不舍的精神。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让我们都走到研究这条幸福的路上吧”,这也是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至理名言。 我想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天的琐事真的已经够多,够琐碎的了,哪有时间去研究一个问题呢?即使有这份心也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我听到郭局长说到有位普通教师坚持十几年写教育笔记,这令我汗颜,确实我在刚刚上班的时候也写过教学日记,还下定决心要坚持下去,可总是被一些琐碎事情占据时间导致忘记了这件事情。这次讲座我听到了一个词“合作”,给了我比较大的启发,合作包括很多:生生间的合作、师生间的合作、同事间的合作、学校与教师的合作,为什么不合作呢?于是我又思考“为什么师生不能合作呢?”要想有时间反思、研究,真的就要懂得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无意中我发现了孩子们在安排一些工作方面甚至比老师还想的周到,所以我想到了:班干部分工、全班分工,这样能腾出很多的时间留给我去观察、思考、研究。

首先从课堂上观察,观察孩子们上课的表现,回答问题的质量,关注个性学生的思维与行为,及时记录,反思自己的问题,想不通的在我们组里讨论研究。比如:语文课上的识字环节,学生对一些老套的方法已经有了厌倦感,我也感到乏味,但又找不到好的方法。在组里说出了我的困惑,同事们给了很多好建议:找这个字的演变,玩“小工兵”的识字游戏,“开火车”识字游戏等等。真的课堂上立刻活跃起来,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识字游戏,气氛活跃,参与度高,还能识好字,真是一举多得。这就是所谓“集体的智慧”吧。其次,我们的教研活动也从“课标”入手,研究其内涵和我们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深入。我们组里的老师们都很认真的参与每次的教研活动,也有很多的困惑和疑问,通过大家的讨论我想只是趋于表面的一些思考,更深入的探究真的是该好好整合一个问题。

我想我们有了研究的意识就是一大进步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日积月累的提问题,反思,研究了,我想我们已经朝着幸福的道路前进了。

回味“用语文教人”

——听窦桂梅老

师《大脚丫跳芭蕾》有感

二年级语文

赵伟苗

2014年12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山西现代双语学校举办的“窦桂梅主题教学思想研讨会”。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听到过窦老师的名字,知道她对语文教学特别有研究,但能和窦老师面对面研讨“主题教学”还真的没有想到,所以那天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提前半个小时到场,但硕大的礼堂已经座无虚席。虽然没有坐到靠前,但窦老师的声音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整个大礼堂可以听得非常清楚。

首先,由窦老师展示绘本教学《大脚丫跳芭蕾》。我已经准备好听课本要记录,但不知怎么记。窦老师都是在台下和学生“聊”“谈”,时而抚摸孩子,时而弯腰和孩子们耳语,真的不知这是属于那种教学环节。继续听,只见窦老师很优雅的按着ppt的遥控,出现“我发现„„”,听到这里我明白了,这是在让孩子们自己去看,去想,去思考,去发现,而老师一直在孩子们中间,倾听,听到精彩发现会放大声音说“哇,真了不起”“你真是诗人”“你是哲学家”等等这样真诚的赞美语言。孩子们也越发有自信,都在积极地思考。整个过程感觉老师是孩子,孩子是老师,他们已经融为一体,这时窦老师在进行总结,引导。提出新的思考问题:我们再来安静的看一次绘本,编织一下语言。我真的是第一次听到课堂上有如此生动的引导,“编织语言”这样的语言真的需要多美的心灵才能创造出来啊。整堂课的板书都是由学生的感受构成,学生自己去写,去板书,看似杂乱,但最后窦老师那一段精彩的串词,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这掌声有欣赏、有赞叹,我想更多的是尊重,尊重这样一位用全身心去投入一堂课的老师。

接着,窦老师进行了“主题教学”讲话。一个多小时的讲话都是站着的。激情澎湃的语言多次出动了我的心灵:“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听到这样的话,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窦老师的课是那样的,为什么她的课那么“润物细无声”,根源就是窦老师知道自己是在“用语文教人”。这给我很大的启发。语文要从简单中寻找丰富,把课堂还给儿童,所有的一切都是孩子们的。正如窦老师所言:让我们在“小学”的“小”中活出自己的“大”吧!

把世界带给学生

——听清华附小班主任许剑

老师校本课程讲座

二年级语文

赵伟苗

在同一天,除了窦桂梅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外,她还带来了她的团队代表。许剑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她是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班级故事,我也大受启发。

许剑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温柔、可亲。从她甜美的声音中可以听出来她自身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她把这些年来的校本课程都真诚的带给我们,他讲到班里的“个性学生”如何发展,讲到了“把选择的权利教给学生”,讲到了“综合性实践活动”,其中我和许老师有很多共鸣之处:

1.综合性实践活动:学生分组研究清华的文化(包括人物、雕塑等),还研究清华园的植物;走进四季,感受四季的不同与各自的魅力;成立班级社团。这些活动我真的也想过,但是只是停留在思考阶段,从来没敢去尝试。许老师的做法真的很大胆,我想这真的是基于学生的发展及个性特点。这一点我真的很佩服,就像许老师讲到的“秋叶”,我当时想让学生去做叶子画,而许老师的孩子们是用叶子在大操场上做了一个迷宫,找许老师的话说就是这完全是孩子们自己想到的,从策划到实践,都是孩子们自主完成的,而老师只是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和时间。

所获:我们只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平台,一点时间,就能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2.“悦读”活动:许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安排读书活动,学生们自己做书签、把读的画出来,做书集、文集、画路线图,中英结合的报纸,走廊画,做海报等等这一切的活动都是学生自己想到的,策划的,做的效果也很好,而全程老师只是提点一些。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语文知识与地理知识、历史知识、英文等等方面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这真的是在课堂是无法达到的。

所获:课堂上只能发挥学生的很小一部分创造力,我们要有智慧的给孩子们提供多一些的平台和时间,我们会收获到无比多的惊喜。

学生个性一定要在拱形中发展,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

的教育是为

教育?简单?

--- 读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二年级语文组

赵伟苗 认识尹建莉是从她的第一部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开始的,读完后感觉很实用,自己也用了一些其中的方法,确实挺管用。后来把这些方法迁移到学生身上,比如“蹲下来聊天”“从情绪开始谈”等方法,觉得孩子们真的能感觉到这种平等。所以我有好好读了一次,发现很多方法适用于我们的教学中。去年九月份,尹建莉老师又发行了她的第二本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较前一本理论性语言多了一些,我的疑问也多了一些。

其中有一句““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规范和监督,其实,“放纵”也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形式消极、意义却积极的教育”。看到这句话我真的傻眼了,难道我们用心制定得一些班级规范制度、方案都是在束缚孩子们吗?带着这个问题我继续往下读,发现尹老师的观点中心只有一个,就是“尊重孩子”。孩子的淘气、捣蛋都是天性,如果能有一些切实可行的引导,那么孩子就会健康。自然的成长。我们的方法“一边赞美着创造力,一边刻意培养谨小慎微的人;一边欣赏着宽容,一边苛求挑剔。”确实我们该好好思考“自由”与“规范”之间的关系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交集,只是这种交集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需要我们在不断地教学中去反思,思考,研究,最重要的是要坚持。 一位哲学家说“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志,这是成人犯了最大最可耻的错误。这会产生一种后果,即儿童的胆怯。”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失去自由,不能成人”

作为老师,看到这样的语言,真的感觉有些害怕。但又不知道从哪里找准点去探索?教育真的就是“简单”吗?

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把世界带给学生,将来学生才会把世界带回来。

每周一思:虚心学习认真落实

每周关注一

每周一考

每周一诗

每周一歌方案、

每周一诗方案

每周一例会制度

每周一歌歌词

六年级三班每周一格言

三年级下每周一背

《每周一思.doc》
每周一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