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三峡大学1

2020-03-03 00:05: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3年秋季学期

学院:水利与环境学院 班级:

指导老师: 学号:

姓名:

水利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2014年1月7号至8号,我们在涂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实习地点主要是长江右岸的屈原镇一带,让我们对屈原镇一带的地形、地势以及远古时代的发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过程:

第一天实习地点是秭归县屈原镇长江村、龙马溪村一带。一刚下船,我们就沿着一个小的边坡进入长江村,路边有一个人工石生产矿,经过老师的介绍才知道那是人工石,像马蜂窝一样质量很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石在市场上有很大的需求量,是一种很重要的建筑材料。

在这里我们还有另一个发现,从边坡新鲜的岩层和地层可以看出岩石主要是页岩、砂岩而且有很明显的风化,从教材理论可知,页岩是由黏土脱水胶结而成,大部分有明显的薄层理,能沿层理分成薄片,这种特质也叫页理,页理主要是鳞片状黏土矿物层层累积、平行排列并压紧而成。页岩风化后多成碎片状或是泥土状,页岩在地形上主要表现低山、低谷。这些理论知识和我们在现场观察到的都很吻合,我们还仔细观察了岩石的层理特征以及风化产物,以及周围的地势地形,与页岩的各种特征表象完全相符,所以我们确定是页岩。除了页岩还有另一类很明显的岩石,那就是砂岩,砂岩是由占碎屑总量达50%以上的2.00-0.05mm粒级的颗粒胶结而成的一类岩石,交错层理发育,砂岩的颜色一般呈现红色或者是棕黄色,大多数砂岩岩性坚硬而质脆,我们通过仔细的观察,颜色和物质组成上都符合砂岩的特征,由于科学具有严谨性,老师叫我们进一步的确认,我们用地质锤适当的用力敲击,岩石的质地的确很坚硬,这就进一步让我们坚信这种岩石是砂岩。通过对这里各种岩石的确定以及对周围地势地形和层状的观察,发现地形有明显的层状和非层状的岩石,我们是结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大致可以推出这一带的地质年代应该是志留纪。

再往上走一点我们发现了一出明显的断层构造,断层是由于岩层或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构造。常见的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等。从岩石的外观看,正断层是上盘相对下移下盘相对上移,逆断层是上盘相对上移下盘相对下移,平移断层是两盘产生相对水平位移。如图,在此处我们在老师的指引下先整体再局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根据岩石

的发育以及走向还有岩石的特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推断出此处的断层是逆断层。

走着我们就到了龙马溪大桥,在大桥上涂老师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龙马溪发电站,龙马溪电站是一个小型电站,是从山顶做的引水渠通过管道引到山脚下,具有一定的高程差从而带动山脚的发电机发电的,老师给我们大概讲述了电站的工作原理以及工程效益。走过了龙马溪大桥老,师给我们详细的讲述了大桥的有关知识,老师主要以龙马溪大桥为例,听老师说他亲自参与了该大桥的论证设计以及施工建造,让我们听起来有一种现身说法的感觉,老师叫我们仔细看这座大桥的构造特征,在老师耐心的点拨下,我们发现这座大桥跨度不是很多,但是大桥的拱弧做的很大,听老师说主要是由于拱桥的小面有一处断裂带,刚好在桥墩上,为了避开这个断裂带对大桥的安全构成威胁,所以设计的时候有意的加大了大桥的跨度,老师说拱桥主要是有侧向断裂的危险,增大拱形的弧度也可以大大减小侧向压力,这样也增加了大桥的安全系数。在实际工程上,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经济效益、安全系数、外观等等都是我们考虑的因素,老师还给我们讲述了由于工程设计不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人员安全事故等,例如爆破中可能危及周围岩体,这是一个很重要危害,建大桥时也要注意桥墩下岩体安全,我们要用更小的成本,运用科学的谨慎心理,建造更经济更安全的工程,做到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

在大桥的旁边有一处明显的道路边坡治理工程,其实在三峡专用公路上,从窗外望去,也有大片的道路边坡治理工程。在三峡库区一带道路旁边基本上都存在边坡治理,这也主要是由这一带地形地势以及岩石的造成的,大部分道路都是在陡壁上,坡角很大而且都是岩质边坡,岩质边坡其稳定性主要由岩石构造、岩石风化程度等决定。岩石地质构造分为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而我们这一带的岩石主要都为酸性岩浆岩(侵入岩)中的花岗岩,流纹岩。各种岩石的破碎程度决定了岩石的稳定性。而风化程度的不均也会使得边坡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同一地段中的岩石因风化程度不同其稳定性差异很大。风化程度不同主要表现在风化层厚度不均、顶底界面变化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等。为了道路道路上行车以及行人的安全,一路上我们看到的主要是打锚杆、挂网还有浇注混泥土这几种,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道路的安全系数。

第二天我们的实习主要是秭归县屈原镇链子岩村一带,这里的地势更为险峻更为陡峭,有传说中的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现实的还有两大地质灾害—新滩大滑坡和链子岩工程治理所工程等重要工程,实习更像是在品小说。

在路上我们见过大多数岩石是石灰岩地貌主要是卡斯特地貌,在教材上理论知识知道,石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石灰岩

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易溶蚀,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故在石灰岩地区多形成石林和溶洞,称为喀斯特地形。经过我们仔细观察发现岩石外观特征各种性质都与石灰岩完全相符合,确定为石灰岩,而且用地质锤敲击新鲜岩石断面还可以没到刺鼻的沥青味道,这也是一类有经济价值的矿石但是沥青(石油)含量过低,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经济效益。其实我们在课本上知道,石灰岩是形成卡斯特地形最常见的岩石,卡斯特地形就是由石灰岩在地下水长时间作用后的形成 的,而且在地理上也很符合,鄂西分布有较多的卡斯特地貌,主要是在长江的沿线上,老师跟我们详细的讲述了卡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分布,大大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这些都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今天最重要的一站是链子岩,这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链子岩座落在长江三峡兵书宝剑峡峡口南岸,听老师说,这里有一处250万方的危岩体,大小裂缝一共12条,最宽的裂缝数米,最深的裂缝100米左右,最长的裂缝180米左右。由于链子岩的岩体一直都威胁三峡航道安全,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勘察和治理链子岩的危岩体,老师也是勘察的亲身参与者,九十年代时候国务院动用总理基金1100多万元,对链子岩危岩体进行治理,这项工程叫三峡链子岩危岩体锚固工程,这显示出国家对链子岩治理工程的高度重视,这个充满传奇故事的地方就是链子岩村,小地名叫小青滩,这里还有著名的链子岩风景区。老师说链子岩危岩体的形成也是有原因的,是由于古时候这里的居民在山底岩缝中大量开采煤矿所致,经过上体的吕家坪隧道可以证实但是开采煤矿的深度大概有三四百米,这样把山体挖空了,所以就导致链子岩上体出现了向下倾倒,就出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山体有很多的裂缝,要是垮塌下去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实习心得:

为期两天的工程地质野外实习结束了,我们收获颇多,感受颇多。在外出实地实习的两天,对于我们这些平时在课堂学习的学生来说,收获是巨大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掌握了许多实践的地质知识,收获了很多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多种种地理特征多种岩石特征也了解了三峡大坝一带长江沿岸的大致地貌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这两天学到的知识对我们接下来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后的就业都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同时地质实习是一项真正锻炼人,使人获得知识与磨砺的工作,在链子岩危岩体处我们看到即使在如此危险的陡壁上,仍然有我们地质人留下的足迹,他们这种勇于探索热爱科学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地质人传承下去,两天的时间虽然短暂,相对于我们人生而言只是一个点,但是收获的却是一生的回忆。

两天的实习我们一直和涂老师呆在一起,老师都这么大年纪了,头发都白了很多,

还能和我们这些小伙子一起爬山,例如8号在链子岩,那么陡峭,而且毫不输给我们,可以想象这与涂老师工作经历工作性质有关系,可以看出,老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热爱地质工程的精神,这是我们都可以学习的,另外在听老师讲话的时候,老师说话有理有据,知识渊博,告诉我们科学要有严谨谨慎的态度,我们要尊重生命,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这是我们以后做人做人最基本的标准,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受益匪浅。

实习建议及意见:

这样的野外实习课能让我们做到实际与理论向结合,能激发我们对课程的浓厚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希望学校可以开始更多类似的实习课,不仅是在工程地质其他的课程也可以开设实习部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更强的学生。

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实习的机会,感谢我们的老师不辞劳苦地谆谆教诲,细心的指导,不仅教我们学习,还教我们做事做人,这些将是我一生的财富,希望学校接下来有更多类似的机会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三峡大学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三峡大学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秭归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样板1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定稿)

三峡大学土木程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

《水利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三峡大学1.doc》
水利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三峡大学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