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教案

2020-03-02 21:06: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3、带上她的眼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与认识科幻小说文体。掌握其一般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外阅读以及与同学交流的方式积累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接触并学习对未知事物充满探索与求知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科幻小说这种文体的一般特点,体会文章主人公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多样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课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科幻题材的图片:同学们,相信你们或多或少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一些科幻方面的知识,有没有人愿意向大家分享你所获取的知识呢,很好,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学习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看看他笔下的科幻又有着怎样神奇的魅力。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点缀(zhuì ) 漫步(màn) 迟钝(dùn) 闲暇(xiá)

凸现(tū) .....拍摄(shè) 合拢(lǒng)

吟唱(yín)

心有灵犀(xī)人口 蔚蓝(wèi) .....词语解释

(1)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漫步:没有目的,悠闲走动。

(3)迟钝:思想、感官、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4)闲暇: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 (5)凸现:突出地呈现出来。 (6)蔚蓝:像晴朗天空的颜色。

(7)合拢:包围,围拢;合在一起,闭合;收拢,汇集。 (8)吟唱:吟咏歌唱。

(9)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10)心有灵犀:灵犀:旧说犀牛是灵兽,它的角中有白纹如线,贯通两端,感应灵异。指双方心意相通,对于彼此的意蕴都心领神会。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11)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二)作者简介

刘慈欣,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山西阳泉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阳泉市作协副主席,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三)背景介绍

这是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这部小说曾荣获1999年第十一届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小说以其生动奇幻的内容、浓烈深重的情感、朴实简晰的笔法,在科幻小说中熠熠生辉。

三、整体感知

1、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的人?

明确:“我”是广大宇航工作者中的一员,也是未来世界里,只忙碌于工作的劳动者中的一员。这样的“我”有着这类人的共性—在工作压力下疯狂追逐—“连续工作了两个多月”,内心却孤独麻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而“我”也有着属于“我”的性情—还能休假,能做自愿者,能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在“她”伤心时会自责自省,会猜测好奇,寻求答案。而“我”的转变,由对自然的漠然,到感觉的复苏;由对“她”的厌烦,到对“她”好奇、同情、敬佩、想念;由只是汲汲于工作,到用欣赏的眼睛看着脚下的地球。这些,都是“我”人性的回归。便不防揣测,作者对于“我”,寄托着厚望,没有沉溺于工作,重新以新的视角看探世界,便带有了一种希望。“我”是一个有缺点的人物,如在“她”的不断要求里感到不胜其烦,在工作中又屏蔽对自然的触角;也是一个有优点的人,又如,会好心带上“她”的眼睛,也认真地感受她的感受,会在得知真相时“发疯似地跑上楼”。“我”,是一个在退步,又在进步的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存在。

2、文中的主任在文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仅仅出现两次的主任,也有着值得一说的地方。他对小说的作用更多的表现在结构上。他是给“我”“她”的眼睛的人,对于“我”的好奇,他只是“脸色很阴沉”,而这些恰恰显示了“她”身份的不凡,和导引出“我”的好奇。而小说末,他 “眼睛还看着屏幕”,预料到“我”已经得知真相,和最后一锤定音的确定,都推动着故事的进展。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个话语不多、沉着镇定,但关心下属、富有同情心与爱心的人物形象。

四、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是一篇科幻小说,富于想象和夸张,文章的开头部分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点? 明确:这里面的“我”是一位“连续工作了两个多月”的航天工作者,要去渡假,主任却让我带上一双眼睛,而且它的主人是一位穿着肥大的太空服,还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这一切都让人新鲜,让人好奇,这正是科幻作品的神奇之处。 2.根据文中的叙述,这种眼睛的神奇之处是什么?

明确:这种眼睛是一种传感眼镜,它可以把看到的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远方戴有同样传感眼镜的人可以接收得到,这样他就可以看到地球上的一切,同时还具备发射触觉和味觉的功能。

3.眼睛的主人通过哪些途径感受到草原之美?她流露出怎样的情绪?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 明确:眼睛的主人通过眼睛传感器看到了草原上美丽的花儿,闻到了优美的花香,感受到了溪水的清凉,抚摸着凉爽的草原之风。这一切都让她惊喜、兴奋,感叹不已,因为她长期待在封闭的飞船里,感受不到生命的律动,所以一见到草原中勃发的生命,自然是兴奋不已。 4.对于美丽的草原夜色,眼睛的主人得情绪又有哪些表现?

明确:半夜喊醒我一起看草原月亮,在欣赏到月光下的草原的沉静后情不自禁哼起了《月光》曲子。第二天下雨了,还叹息不能看到草原日出。这一切都体现出了眼睛主人对美丽草原的留恋,对悠闲、恬淡的生活的向往。

5.面对我的提问,眼睛主人并没有回答,而是轻轻地哼起《月光》这首曲子,这里面有什么深意吗?

明确:眼睛主人之所以要看月亮,因为“落日六号”

飞船失事,她被困地底,看不到星星和月亮,生活孤寂,内心落寞,所以渴望光明,珍惜生命,珍爱时光。面对我的提问,她没有直接回答,实际上已经在行文作出了暗示,为下文我知道真相作下铺垫。

6.“在我的意识深处,也有一棵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这句话中的“种子”是什么? 明确:这颗“种子”是女孩种下的,她对外界敏锐细腻的观察、对自然深沉热烈的痴爱让我心生感动,也影响着我去热爱自然,享受生活。 7.“我”为什么要努力寻找她?

明确:“我”在 “她”的请求下,“我”赏花看草,玩水观月,感受“她”的感受,也找回了一些“我” 被“灰色的生活”“磨钝了”的“感觉”。“我”的转变,“我”由对自然的漠然,到感觉的复苏,一切得益于“她”的感染,所以,“我”非常渴望找到她。

五、写法借鉴

1、两线交织,行文生动。

以“我”的经历见闻转变为主线,以“她”的故事回述为暗线。时间一个向前发展,一个往后推移,又同在最后交叉融合回到同一平面。故事的精彩在于“我”的疑问得不到解答而始终萦绕脑际,“她”对外界敏锐细腻的观察、对自然深沉热烈的痴爱,“我”得知真相的无能为力,“她”于孤单封闭中的接受事实、无可奈何下坚定工作的抉择,和“我”最后在繁忙的地球生活里做出无关工作的俯身。而就是在这样的情节发展中,人物形象也得到最大限度的突显。

2、方法多样,描写生动。

对“我”的性格刻画,多是从对“我”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我毫不介意带上女孩的眼睛,表现出我豪爽的性格,却也因此缺乏耐心,而女孩无意中却成为我的老师,教会“我”“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让“我眼中的世界会与以前有所不同”,“我”的转变表明我的心地善良,只是一直以来被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与女孩之间性格的对比,凸显出文章主题,呼唤人们关注生活,回归最本真的美好。

六、总结全文 小说中的“我”和“小姑娘”都是宇航员,所不同的是“我”在浩瀚的太空工作,可以有很多的机会回到地球家园度假,而小姑娘则被围困在地心,永远被封闭。表面看上去,是小姑娘被围困了,然而实则是“我”被围困了。“小姑娘”是“我”的一部分,是“我”内心最隐秘的呼唤,是“我”的灵魂所在之处。与其说“小姑娘”被围困在地心,不如说“我”的内心被时代的浮躁给封闭了,比起肉体被隔离,心灵的封闭要残酷的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带上她的眼睛

一、开始草原之美

二、感受草原之美

三、体会月色轻柔

四、插叙飞船失事

五、表达思念之情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7223 带上她的眼睛 教学设计

23、《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带上她的眼睛的教学反思

《带上她的眼睛》的读后感

《带上她的眼睛》读后感

《带上她的眼睛》教案设计

带上她的眼睛的读后感

《带上她的眼睛》课堂实录及说课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教案.doc》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