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教学设计

2020-03-02 11:29: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三年级音乐《草原上》教学设计

九台区土们岭中心学校

李朝辉

教材分析:

歌曲 《草原上》是4/4拍、羽调式歌曲。所在单元“草原”,是本册书中唯一起到弘扬民族音乐的单元。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结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是近期内最适合引导学生进行试唱教学的内容。它可以让学生们再学习中综合运用以往学习的乐理知识及音高概念,在发展学生读谱能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过渡作用。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唱好这首歌,并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舞的民族风格。

知识目标:在视唱教学中巩固学生对音高、基础乐理的综合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上》。

2.初步体会蒙古族民歌羽调式的旋律特色,体验不同的音乐形象并表现。

教学难点:

1.视唱教学中对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正确演唱及音准的把握。

2.教学mi、sol、la,并进行以此为基础间的旋律创编。 教学方法:听唱法 情景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老师要播放一段歌曲,你们能听听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 学生聆听 (预设:这是蒙古族的歌曲,藏族的歌曲„„) 2.揭示课题

,初步聆听 导语:同学们的小耳朵很灵,这的确是一首蒙古族的民歌,那谁能告诉我,蒙古族的小朋友生活在那里呀?(预设:内蒙古的大草原上,住着蒙古包„„) 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肯定有人亲眼见过那里的样子,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演唱的这首蒙古族的民歌《草原上》,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曲和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快乐的牧羊人》的情绪有什么不同?(预设:

更抒情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来看歌谱,从这里找到答案。 3.学习歌曲

(1)熟悉歌曲旋律,感受节奏的规律 教师出示歌谱,边听边观察歌曲旋律的变化,发现节奏、旋律重复的部分。 导语:请你们边看歌谱,边听老师弹奏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预设:发现重复的乐句) (2)画出旋律线,视唱歌谱中重复出现的旋律 教师出示课件中的旋律线,学生一起模唱歌谱 导语:让我们用手势画出旋律线,唱一唱歌谱。(本首歌曲的谱面是两个升号调。因此,提示学生第一个音的唱名是mi)

(3)师生接唱歌谱,巩固音准。

学生演唱每一行的前两个小节,教师接唱后两个小节。(机动内容:如果学生演唱歌谱的效果较好,可以尝试增加难度!和教师互换演唱歌谱或完整演唱歌谱。) 难点的解决:教师演唱的部分让学生用“wu”唱一唱,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用连贯的气息进行演唱。 (4)填词演唱歌曲 轻声读词,感受歌词字尾音上的押韵,指导学生开口音ao的口型及发音,特别是乐句长音的保持。 4.完整的演唱歌曲并用肢体表现

(1)随着老师的钢琴完整的演唱 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音准或气息的问题进行及时地纠正。

(2)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5.回顾蒙古族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1)聆听并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这首《草原就是我的家》也是蒙古族的民歌,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 教师出示歌 (2) 归纳歌曲尾音结束在la上的羽调式特点

课堂小结:

蒙古族的民歌有的同学也听了很多,你们关注过旋律的特点吗?比如:下次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看看它又是哪个音结束的呢?下次我们再来继续感受蒙古族的民歌,同学们再见!谱,学生边听边感受。

草原上教学设计

草原上教学设计

《草原上》教学设计

《草原上》教学设计

《草原上》教学设计

《草原上》教学设计思路

《草原上》教学设计与反思

《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

《草原上》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草原上的舞会

《草原上教学设计.doc》
草原上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