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指导

2020-03-02 04:20: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1 -

《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指导

张吕兴

导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观点;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2、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含义;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是解放思想的产物。

3、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一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和意义

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意义: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纠正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特征而忽略本质的传统观念。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

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3、共同富裕和同步富裕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共同富裕必然表现为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

第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长期性

含义: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长期性:历史前提;现实状况;国际环境。强调初级阶段的长期性,防止“左”和右的干挠。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简明概括。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化,是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统一。

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和战略布署;

“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2、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意义;

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构想与西部大开发。

3、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效益的含义。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放,属于数量速度型;集约型,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属于质量效益型。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4、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基础,要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其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内容: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意义: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找到对接点;指明了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体制框架

共性: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市场关系平等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市场范围国际化。

特殊性: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

体制框架:现代企业制度:特征、国企改革的目标;市场体系:含义;宏观调控体系:目标和手段;社会保障制度:含义和作用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是总结我国长期落后教训的结论。

4、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五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

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和重要内容。

2、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国体,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根本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点和特点。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4、依法治国的内容和意义

依法治国的内容;

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巩固执政党地位的有效途径。

第六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社会稳定的条件,并为它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是互为条件、互相依赖的关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根本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包括理想建设、道德建设、纪律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二者互为条件,互相渗透。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和祖国统一理论

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2、“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和意义“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第八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2、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邓小平理论概论

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邓小平理论复习

邓小平理论概论读后感

《邓小平理论概论》试卷

邓小平理论概论学习心得

美学概论复习指导

《《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指导.doc》
《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指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