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2020-03-01 23:23: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互传皮球,答题闯关

一, 案例背景及目的: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强健体魄的支持,小学生的体育基础直接影响其身体的发育和课堂及社会知识的接受能力,同时,在体育课的授课过程中,加上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在运动中消化课堂知识,同时,还能改善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在篮球这门体育日渐被大众喜爱的今天,许多学生早已开始接触他,随着近期许多中国球员和华裔球员在国内外各大赛事中得一些精彩表现,在这样的背景下,该体育教学案例在结合孩子实际爱好的同时,也迎合了孩子的体育意向,一举两得,把文化和体育结合。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 案例设计及开展过程:

(一) 课堂器材准备:

1,皮球每组1个,班级至少分成两组比赛。 2,题板每组2个,放在两边,中间间隔10米。 3,题目若干,数量至少为班级人数的一半。 4,计时器材两份。

(二) 游戏步骤:

1, 游戏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热身运动,以免发生意外,将活动规则精心细致的讲给学生听,知道其明白为止,再找两个同学进行演示。

2, 游戏开始,首先,在题板旁各站一名学生,两人相向而立,甲先将皮球击地传给乙,乙接球后再击地传给甲。第一回合完毕。

3, 甲在接住乙穿过的球后,然后快速跑向乙的题板,同时,老师在奔跑的过程中开始提问,等甲回答正确后,甲才能将球传给乙。此时,甲已经完成任务,可以退出了。要是在10秒钟之内没能正确回答问题,甲依然退出比赛,用时在实际用时的基础上多加10秒。(此时,以前甲所在的题板已经没有学生了,则该组的第三名学生马上站到甲的题板旁)

4, 乙再接到甲回答问题后传给他的球后,迅速跑到对面的题板,(此时,以前乙所在

的题板已经没有学生了,则该组的第四名学生马上站到乙的题板旁)回答老师的问题,回答正确后,将球交给第三名同学,第二回合完毕。(如没能回答,则按甲的方式继续进行比赛。)

5, 第三名和第四名学生继续甲和乙一样的比赛流程和规则,以此类推。

6, 比赛完毕,记录该组比赛用时,马上进行第二组的比赛,综合两组比赛时间,用时少者获得冠军。

三, 案例成果分析:

(一) 团结协作合时代主题,轻松活泼启天生潜质。

案例中的游戏,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个组员都彼此心有灵犀,才能在最短的时间中完成,例如,在把球传给对方的时候,只有对方能瞬间明白传球者的传球力度,传球方向,才能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接球地点接住球,充分考验两人的默契和配合的适当程度,而对于传球过程中接球者的心理,正是锻炼其方位意识和头脑配合能力的。在运动中的反应能力,让其在从小就开始有手脑的配合训练,开发其先天的协调潜质。

(二) 室内室外综合教学,寓教于乐凸显竞争真谛。

户外的体育教育结合课堂知识,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当学生在教室呆久了,很多本来会得东西因为环境的恒久不变而导致其反应不畅从而让他不能更好的消化,这时候,户外的体育就是衔接课堂和运动的又一最好方式了,在该案例中,所提问题均是课堂的基本问题,学生在运动中充分感受到竞争,同时,在回答方面,也是全班的一个竞争过程,这样,在运动和知识的交替竞争中,让所有参赛者都能听到回答问题者的答案,这样,可能比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和效果好得多。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则。

(三) 形式新颖拉近师生距离,主题鲜明延续课堂气氛。

从表面上看,这并不像体育课,在一般人的眼中,体育课就是跑跳掷,但实际上,该案例是将体育课中跑跳掷和思考同时结合起来,在现场的活动中,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高兴的目的,在小学生的视野和认识中,是最容易对老师产生叛逆心理的,但是,在该课堂中,恰恰是老师和学生拉近距离的时机,因为这个活动老师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学生把老师当成了朋友,有利于改变孩子对老师的看法, 并主动向老师靠近。

其次,虽然课外的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在往后的文化课堂中,学生们在这种轻松学习氛围的影响下,继续保持一颗愉悦的求知心里,投入到自己其他的学科学习中,健身学习双丰收。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案例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

小学体育《跳绳》教学案例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doc》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