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

2020-03-01 18:43: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

高家会学区西会小学刘勇杰

一、背景:

根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要求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由枯燥、传统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灵活、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学生感兴趣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变。努力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发挥出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故事、情境"的活动中来激发自身对体育与健身的兴趣,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之间竞争、合作和创新等意识,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情境式的体育教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体质,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体育运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很多运动技能本身就是生活技能,就是应急技能。前滚翻是技巧基础动作,与生活实际相关不大,练习的形式较为枯燥,通常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高。但如果把前滚翻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一种应急技能,创设相关的情境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滚翻动作质量的高低,团身抱膝是关键。初学者易犯的错误,往往是用头顶着垫子,或是提臀过高,重心前移时不能迅速屈臂团身,也有的学生由于两臂用力不匀,屈臂程度不同,滚翻不正。教师应仔细观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在六七岁左右,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模仿,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特别感兴趣,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注意力不太稳定。

2、技术技能基础:一年级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在幼儿园和一年级上半学期通过教学初步得到锻炼,但多是模仿或自发形成的,对技术要领还未形成较正确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低头、团身

教学难点:身体依次着垫,滚动圆滑

五、案例介绍:

㈠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水平一)《前滚翻》。 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团身向前滚动的基本动作,发展学生协调、灵敏和柔韧的身体素质,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在教师规范而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

3、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体育的意识。

㈢ 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通过在在情境中感受到运动锻炼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当中初步掌握"向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同时在激活思维、提升能力过程中体会团结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㈣ 片段介绍:

片段1:一年级X班(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习形式:四列横队,分成四组每组一块大垫子或者每人一快小垫子。 教法过程: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前滚翻动作,请看老师示范。”教师示范前滚翻动作。学生观看。

2、每人一块小垫子原地进行模仿性练习。 3、老师再给同学们详细做一次示范。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练习。

5、前后两位同学为一组二人互相帮助练习。 6、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情况。 片段1分析:

1、传统的教学方法,方法单一,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的过程非常枯燥、乏味,不能很好的展现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3、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观察学习,也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4、这样的学习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

通过新课程改革,使老师的教育观念进行转变,由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多种教学模式转变;由单一的注重发展学生体质向多种能力方面的培养过渡;由重视统一集体训练向培养学生兴趣、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接下来我们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展示与分析。

片段2:小学一年级Y班(新课程的情景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每人一块小垫子,成圆形队伍站立 情境设置,通过“刺猬学本领”的游戏导入。

1、老师扮演刺猬妈妈,同学们扮演小刺猬,带领同学们到操场为成一个大圆圈;

2、老师:“当刺猬遇到危险时它会怎么样?”

学生兴高采烈的回答并边说边比划:“团身像一个大刺球!”

3、老师扮演狮子,进行捉小刺猬的活动。

4、教师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及遇到危险时要变成大刺球的动作口诀。 组织形式:每人拿一块小垫子放在老师指定的圆形上。 教学方法:

1、师:情境导入“小刺猬保卫自己的本领高不高?

生:高。

师:那你们想学吗?” 生:想。

2、教师示范前滚翻,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一说老师翻得怎么样?

3、让学生向老师这样试一试。

4、指导学生两人一组,把垫子垫高。小刺猬滚下山坡,体会团身向前滚动。设疑:从坡上往下滚与在平地滚有何不同(引出蹬地动作)

5、组织学生练习,巡视指导注意动作的连贯性。

6、教师进行评价

7、教师保护较好学生演示前滚翻动作,教师讲解保帮方法。 案例分析与反思: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前滚翻,一个较为枯燥的体操教材,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呢?我们把前滚翻作为一种十分实用的生活应急技能,配合相应的生活情境创设展开教学,使体育教学联系生活,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高涨,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课在教材的处理、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学法的创新、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等方面都较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巧设情节,激发兴趣

本课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刺猬团身的游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2、巧设铺垫,层层递进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前滚翻,完成动作的重点在于团身紧。在课的导入部分两个游戏活动中,“小刺猬”有团身动作,学生在游戏中不经意地完成了练习,为接下来学习前滚翻动作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对“团身紧”这个动作要领,留下了初步印象。在讲解前滚翻动作要领时,通过“皮球”与“砖块”滚动的比较,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要把动作做好,就要做到“团身滚动像圆球”,再一次强调了本课的重点“团身紧”。

3、小组合作,互助互评

本课在学法方面,着重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学困生,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指导帮助,而是指导本组的同伴进行帮助、指导,以小组成绩来衡量评判,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评价方面,本课采用了学生自评、组内自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4、拓展创新,运用技能

本课通过创设技能应用情境,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反复的在实际中应用,深切地感到学到的体育技能是十分有用的。

5、学科延伸,相互联系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当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在今后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将有着更多、更好的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们把体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们在新终身锻炼的理念中健康地成长。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实录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任贵云)

前滚翻教学案例

《前滚翻》教学案例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设计及课后反思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设计及课后反思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设计及课后反思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案

小学体育《前滚翻》说课稿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doc》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