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2020-03-01 18:21: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而现在的孩子却对此“营养品”不屑一顾,厌学、辍学的事例屡见不鲜。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贫穷落后、满目疮痍、任人宰割的旧社会,现在的家庭很多都丰衣足食,生活富足的学生不需要用靠知识来改变命运,所以他们学习不那么刻苦努力,老师们常常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了。”

《56号教室的奇迹》中提到:“现代文化是一场灾难,想要在这个只重视高薪运动员和流行明星的世界里,培养出仁慈、杰出的科学家和消防员,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的老师经常教育学生要勤勉、谦虚、要品格高尚,可是我们无法与社会脱节,毕竟,我们的孩子不是生过在真空里。所以怎样教育孩子?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这是我当教师以来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一年以来,我认真阅读了美国“全美最佳教师奖”获得者雷夫·艾斯奎斯的著作《56号教师的奇迹》,希望从这本书中寻找答案。

现在的学生有的因畏惧师长而学,有的为取悦师长而学,有的为获得某种荣誉而学,也有点的厌学或根本不学。所以我们的老师非常辛苦,为了让学生遵守纪律,好好学习,每天绞尽脑汁和学生斗智斗。可是,现在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是什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56号教室的奇迹》中的第二章《寻找第六阶段》和第三章《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给我的启发很大。

“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所以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关键还在学生本身,要让学生寻找道德的第六阶段。“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原则并奉行不悖。”所以要想让学生们热爱学习、遵守规则就要让他们学会自觉、自律。

我们教师常常给学生设立目标,或是让学生自己设立目标,像考上北大、清华之类,现在孩子也许会努力学习,考上北大、清华,但等他们上了大学之后呢?最近不断有名牌高校学习自杀,或杀人的报道,这证明了有些学生让了大学之后人生没有了方向,精神空虚。由此可见,我们如果单纯把学生考上某名牌高校作为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是多么的荒谬可笑。 《56号教室的奇迹》中指出:“我自己每天都阅读,从来都不是为了参加测验,或是想用成绩单上的分数来显示我学业上的进步。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我要让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学习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大道去远行;学习科学,孩子们会了解这个世界的种种纷繁奥妙,迸发出无数的奇思妙想,用智慧让生活更美好。

正如书中所说:“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身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学习,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让他们收获美好的人生。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收获了美好的人生,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收获和谐、发展,而作为教师,我们也会收获自身的价值。

读56号教室奇迹3有感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第56号教室奇迹》有感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doc》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