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话题作文指导

2020-03-02 13:20: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以“读书”为话题写作指导

题目:人活着要吃饭,人活着也要读书;吃饭是人的本性,读书也是人的本性。读书可以有目的地读,也可以无目的随便翻翻。书海无边,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代表作。读得好不好,要看实践。读死书,读书死,结果造就的是两脚书橱,“百无一用是是书生”。但是如果是个“读书种子”,葆有读书乐趣,就能兴味盎然地吸收书中精华,长成大树,成为栋梁之材。请以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书破万卷小康而己,有的人点石成金,随手翻,便成巨富。周国平《人与永恒》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反,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书”或“读书”为话题,自拟题目,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或说明,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内容与“书”相关即可。(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多层次的美的享受,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仲夏亭榭里的弄弦,深秋山林中的独步,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灵魂的依傍,是生命的落脚处。)

思路点拨 :以“书”或“读书”为话题,读书人和不读书的人都有说不完的话。作为中学生,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读书经历和读书经验体会,感触自然更深一层。由此看来。此题显然落到了中学生话题的中心来了,写起来自然也就有说不完的话了。如此,首先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其间自然有成功和喜悦也有失败和烦恼;其次是读书过程结果中的故事、经验和体会了,这其中的每一个片断和感想都能让我们咀嚼出无穷无尽的意味;还可以畅想未来,设想将来读书的情况。此外,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和影响也是“读书”这个话题中的内容。只要你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选取上述几个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或记叙,或议论,或抒发感情,作文就有把握了。

参考题目 风景这边独好

放心

书山探幽

书海泛舟

书中三味

参考素材

●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杜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杜甫)

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好之文也。——柳宗元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长才。其怡情也,最贝干独处幽居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时;其长才也,最见以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一一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英·培根

●读书的灵魂应该自由,每每夜幕低垂(寒)窗外塞风起得紧,雨珠敲的勤的时候,特别是冰冷彻骨的冬夜,房间是暖融的,一盏孤灯,一杯香茗,一把软椅,一个平和的环境再加上一本好书,真是人间难得的幸福,这是宁静与沉思的享受。

●读书使人于峻峭呼啸处可得岿然,于清风朗月处可见飘逸,于百花争艳处可嗅独芳;读书会使你心驰神飞,奇思遐想,思载千接,视通万里,可上九天揽月,亦可下五洋捉鳖,可朝谒秦皇汉武,幕访孔孟太白,夏可观十里荷花,秋赏三秋桂子,北可驰骋于塞外草原,南可踯躅于江春雨巷。

●偶得假日闲暇,独伴青灯,引卷在平,诵读其中妙句锦句,顿感余香满口,身飘:然而神游其外,在读书时,我们从现实的时空到另一个时空,这个时空是精神的,过去的,未来的,也是超现实的,这种对现实的暂停达到的是生命空间的无限扩大和生命历程的极度延展,读屈原我们体会二千年前的情怀,读李白我们面对一千年的风流,生命最大的快乐乃是生命最丰富的体验,给予我们这种体验的,至今为止还没有别的东西能代替书。它可以使我们悲凉干残山剩水,豪放于清风明月,也使我们晓人生之难,说天地之大,有自知之明,预料之光。

●最喜明月之夜,清辉满室,或台灯一盏,或红烛一支,书页轻翻,

1 心旌微摇,叹梁祝身化彩蝶,喜崔张终成眷属,羡东坡把酒临风,慕清照泛舟浩淼。有高山流水鸣于耳畔,瘦菊幽兰,馨于鼻尖,芳草连天,长亭古道,红有樱桃,绿有芭蕉,坐拥书城之中,三更之梦书可当枕,书香盈鼻,此乐何极!

●看《红楼》:识聪慧黛玉,痴憨湘云,豪爽探春,更有怡红公子——宝玉,王蒙云:《红》是一部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你永远不可能战胜它,它强大的却可占领你的一生;它潇洒里蕴藏着悲哀,百悲哀中也渗透着潇洒;它会让你觉得世界上还有林林总总,让人为之死为之死为之哭为之笑为之发疯的事情。读之,你的感受是丰富和复杂的,因为,其中的语言不是在思维的纱团中抽出的一根线,而是在心灵的织机上跳动着的,闪烁着的一张网,是汹涌而来的一道智慧的瀑布,是一道语言的激流,更是人生大彻大悟的参透,无穷无尽的思索;读之,你会感到何为磅礴,何为宏伟!它的睿智,它的绚烂,它的辉煌,更会令你目眩神迷,美不胜收。谢哉曹公,赐此佳粮,伟哉曹公,著此伟文!

●读美文,如春风,如雨露,一丝一缕,一点一滴,浸润着你,同化着我,改变着我,使我从幼稚走向成熟,感从浅薄走向深厚,正如子美先生云:“润物细无声。”

●读书,我常与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它,净化我的心境,使我弃抗尘之心,绝走俗之念,澹泊做人,宁静致远。

●人生苦短,而应读之书太多。人生到了一个境界,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是为自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梁实秋《读书乐》

●书,什么不给你呢?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给城市人以乡村的风光,给乡村人以城市的繁华。年老的无妨读血气刚盛的人冒险的故事,年轻也可以学饱经世故的长者的经验。一代文豪高尔基说:“请爱好书本吧!它将使你的生活容易化,它将友爱地帮助你,了解感情思想,事变的各方面和复杂的混合。它将教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将带着对于世界和人类的爱的感情,给予智慧和心灵以羽翼。”——吴伯

箫《书》

●是我青春的恋人中年的知己,暮年的伴侣,有了它,我就不再愁寂寞,不再怕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它使我成为精神世界的富翁。我真的是“不可一日无此君。”当我忙完了,晕极了;当我愤怒时,苦恼时,我就想亲近它,因为这是一种绝妙的安抚。

书本是太阳、空气、雨露。我不能设想,没有书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柯灵《书的抒情》

●每一本书都好象一级阶梯,我抬级而上,从动物上升为人,我对美好的生活有了明确的概念。并且渴望这种生活能够实现,我读了许多书。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件盛满了生命之水的器皿。——《我怎样读书》

●书,最有耐性并最令人愉快,即使贫困潦倒或痛苦悲哀之际也不背弃我们,它待人和蔼始终不渝在我们青春年少之际给我们以快乐和教诲,在我们黄昏暮年之时给我以慰藉同情,一部好书是人生的圣坛,里面珍藏关一个人的思想所发掘的精华。

●什么叫真正的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兴味到时,拿起书本就读,这才叫真正的读书。这才不失读书之本意,乃李清照读书法,读书时须放开心胸,仰视浮云,无酒且过,有烟更佳,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爱人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座,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哲、经诗,史数十本,狼籍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听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而现在,手拿一本书,计算及格不及格,升级不升级,为何靠这一本书,骗一只较好的饭碗,娶一位漂亮的老婆。——这能称作读书,岂作“读书谬书”。——林语堂

●大凡与文学有缘的人都有读书,谈书的情致,因缘之深浅,或登堂入室或徜徉门外。有人称我书痴,读书,谈书不分国别。古今,如厕亦闻书香,卧梦尚听物语,埋头书中啖清嚼华。谈古书,集记赋序尺椟无所不及;谈古旧小说,看镜花,点西厢,识四大古典,尚探绿野仙踪;谈中国新书,忆沉沦,温旧梦,咏情诗,听虎牢,吟嗖;谈中东洋书,听蛙鼓蝉鸣,评和文语典;谈西洋书,神话史诗,童话寓言,极尽点染通达之能;谈自己的书,

2 或风雨云雾,草木虫鱼,或瓜棚豆荚,苦茶青灯独领恬淡闲适,超凡脱俗之风雅,以上教端,林林总总,积小流而成河,纳百川而归海。

●我们需要阅读来拓展我们的想象力,激活我们的思考,我们经历了生命中渴求与拥有迷惘与欣喜,变幻与真实,而阅读始终贯穿其中。——国林风语丝

谈读书的苦乐之境

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同是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体会呢?吾曰:心境不同。

读书亦如此。不爱读书的人就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一样,只知其苦,不知其乐。爱读书的人则如同会品咖啡的人一样,能品出其韵味,进入乐之境。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读书乐之境呢?

首先,要忘记苦境。如果忘不了苦,那么就无法在意义上体会到乐。当今的学生,大多说读书苦。固然,考试与升学的压力,扼杀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但学生不会从读书中找到乐子,也是不争的事实。古人读书,大多摇头晃脑,乐此不疲;今人读书,大多愁眉苦脸,见书生厌。古今读书之心境为何有如此之差异?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今的快节奏生活无法让人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久而久之,看到书就心烦气躁,但我认为,这绝对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们这批新新人类的“心境”出了问题。

心不净(静),则难成事。不是读书苦,而是我们无法抑制那颗动荡不安的心。当今的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早已俘虏了我们的心。读书与娱乐相比,读书当然是苦的。此外,读书之悲苦,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向往俗世的功利。林语堂先生曾说:“读书本旨湮没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见林语堂《论读书》)读书本是无功利的。带着功利之心读书,读书还有趣吗?还是林老说得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见林语堂《论读书》)。因此,快乐读书的前提就是安顿好那颗动荡不安的心。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阅读。唯有如此,读书之乐境才会如那“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豁然开朗。我以为,读书应该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自己的眼睛来读书,这是低级的阅读。另一

种就是用生命来读书,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也只有用生命来读书的人,才算是真正会读书的人,此时,读书不是负担生活,而是享受生活。

其实,畅游书海,我们的生命才会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在书中,我们可以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与大师对话;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们无所不去。在书中,我们会认识孔子和庄子,认识屈原和文天祥,认识了谭嗣同和毛泽东。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荷马与巴尔扎克,了解雨果与华兹华斯,了解了卢梭与康德。最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我们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思想得到了提升,甚至可以成为大师——没有一个大师不是书滋润出来的。

当然,读书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半空坠”是常有的事情。如今的我们太怕考试分数低,太怕输,太怕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眼神,太怕孤独。我认为,分数大多与读书无关,分数低绝不是因为书读得太多,而是读得太少。

如果,书是帆,良好的心境是风,那么,读书之乐便是那探险的远航之船了„„

读书真好

走进书屋,弥漫着清新淡雅的书香;踏入书海,散射着智慧聪颖的光辉,步入书的世界,萌生我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生的憧憬。啊!读书真好!

漫游书间,或悲或喜,或忧愁又似畅然。春之声,麻雀在枝头歌唱,青蛙在池塘边呱呱地叫着。再看,那枝头任春风吹乱她长长的秀发;夏之舞,枝叶繁茂,百花齐放,蜂拥蝶舞,一簇簇一团团的乱花迷了你的眼!秋之悦,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稻田里呈现出丰收的喜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冬之梦,银装素裹,火树银花,大地铺上白沙。书中蕴藏着四季,每一支曲都是华丽的乐章。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多么形象的比喻。从懵懂开始,我们便进入了书的殿堂。从书中我们纵观古今,从书中品尝人世百味。我们了解古代名贤的广阔胸襟,浩然正气,鸿鹄之志;了解当代作家的恬静闲适,宁静淡雅。书是一味药,修身养性,陶冶性情。我爱读书,读社会,读生活,

3 读人生,拥有书,拥有智慧,拥有飞翔的梦。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走进书屋,我们不再烦恼,我们不再是幼稚的孩童,不再遇难而逃,遇难而止。当我们徘徊于前行之路时,书使我懂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取得优异成绩时,书使我知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们失意时,书又使我明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不再孤寂,随时有朋友的叮咛与召唤;我不再惧怕黑夜,前方已经有人为我点亮了一盏明亮的心灯。在茫茫人海路,有苦难,有荆棘,有坎坷,我们会痛苦,会无助,会绝望,但我们始终不要忘记,我们并不孤单,我们有最好的朋友,前行之路有书与我相伴。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从书中我们领略到自然的娇姿,从书中我们品读到人文风俗,从书中我们坚忍强劲。书,给生活带来色彩。当你仔细咀嚼时,那是一丝丝的甘甜。啊!读书真好!

[评语]

本文小作者慧眼独具,从书中读出了生活,读懂了人生。一种心灵的感悟如小溪般在字里行间涓涓流淌,将“读书乐、乐读书”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由欣赏自然、品味生活、感悟人生三部分组成,逐层深入,将读书的乐趣升华为增长智慧的阶梯。首段和尾段的“啊!读书真好!”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更加增强了抒情色彩。优美流畅的语言更是体现了读书的收获,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

与书为友

读书的兴趣因人而异。我读书比较随意,由着自己的兴趣口味,惟求赏心悦目而已。书虽然读得杂乱无章,但却深感轻松快乐。

古人说,人若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就算是为了培养可亲的面目和有味的谈吐而读书,何尝不也是一种读书的胜境?

一窗明月半床书,是我对自己蜗居阁楼的真实写照。床边放着的,都是我平时最爱读并且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读的书籍。每当我斜倚在床头结束一

天的学习生活时,读书便成了我一天的最后享受了。随意地一卷在握,与古

人对话,听贤者谈天,至妙处不妨击节叫好,读到破绽时也难免自作聪明地冷笑几声。兴致所致通宵达旦,大有“夜长但恨奇书短”之憾。若觉乏味便一掷而去,“相逢何必要相知”,拥衾而卧不看也罢。我曾经有一方闲章“与书共眠”,那份乐趣、那份感觉,想必局外人是很难领会的。

随意读书的本身就包含一种潇洒的心态。这种读书在于轻松自然,不紧张,不做作,不带有任何读书以外的功利色彩。如果出于无奈,勉强自己必须读些什么,不读什么,即使整天与书为伍,手不释卷,也未必进入佳境,是所谓心为形役,读书则变成了一桩苦差事,更谈不上潇洒的感觉了。

纯粹地为读书而读书,往往会使人进入一种状态,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虽然书会使你忘却世间的一些诱惑,或错过了几次“花期”,但想想“书中自有颜如玉”,心情倒也平静了。有书为友,夫复何求?

[评语]

本文写了自己与书为友的轻松快乐,随意中透露着作者的真知灼见。 文章写作方面最大的特色是夹叙夹议。叙述生动风趣,议论独到精辟,二者水乳交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在行文过程中随手牵入诗句,自然妥帖,使文章读来韵味幽幽,也体现了作者的语言积累运用能力。

“行走”为话题作文指导

“规矩”为话题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以鼓励为话题

以温暖为话题作文指导

以“他人”为话题作文指导

“亲情”为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以成长为话题作文指导

青春为话题的作文指导

以读书为话题作文(版)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

《读书为话题作文指导.doc》
读书为话题作文指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