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主职干部基本保障刍议

2020-03-03 01:47: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村主职干部基本保障刍议

农村是基层工作的起点和重点。“三农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基层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力量,是农村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决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农村各项事业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村民委员会是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和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设立,设置于农村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村民委员会是村一级的最高权利机构,但行政权利概念较模糊,农村和农民的管理并没有纳入国家行政机构,村干部当然也无从享受到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财政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国家和地方财政对村民委员会成员,根据工作情况,给予适当补贴。

农村基层干部战斗在农村基层第一线,承担着党的政策贯彻落实、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艰巨任务,可谓“官小担子重”,常常听到 “村官不好当”的声音。 农村基层离不开他们。他们的“难”,需要人理解、支持,他们的“苦”,需要人关心、关爱。但笔者走访了鄂西北多个县市村庄,经过调查,发现农村基层干部普遍抱怨“工资”偏低,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失业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没有惠及农村基层干部。上级党委政府部门政策和资金物力投入过于向城镇倾斜,村干部与公务员待遇差距过大,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带头谋发展,创事业,发展集体经济的热情和积极性。确实,农村基层组织可治理资源大为缩减,传统意义上的“权”越来越少,而新农村建设、农村公共事业、稳定和谐……村官们要办的事却越来越多。他们想做事与难做事的碰撞尤显激烈。

在报纸和网络论坛等媒体舆论,多次有人撰文和发帖建议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基本保障水平。然而村主职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尚且没有全面落实,遑论其它副职干部基本保障问题。

鉴于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事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2008年湖北省委政府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村主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鄂政办发„2008‟88号)将村支部(总支)书记和主任纳入国家社会保障范围,村党支部(总支)作为农村政治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主任作为行政一把手,村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作理所当然享受主职待遇。然而村委会另一重要成员——村文书,却没有纳入村主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

保险范围。2010年村书记、主任村主职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落实到位,而其他村干部基本保障无人问津。在村干部中,引起了很大的**,特别是同样被政府视为正职待遇的村文书们,颇感不公。农村干部待遇低,干部队伍后备力量不足,村干部往往身兼多职,工作任务重,而许多工作最终都堆积到文书面前,却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待遇,严重挫伤了文书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将文书纳入保障范围,全面覆盖村主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保障,适度提度村干部待遇,稳定基层组织队伍,使村干部劳有所酬、干有所盼、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保。切实提高和改善村干部工资待遇,加强基本保障,值得深思和探讨。村干部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直接工作效率,从而影响上一级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改善村干部待遇,不仅是筑牢农村稳定和谐的基石的需要,也是为农村留住人才、为农村发展蓄力的要求。

一、村文书的由来

村文书是村民委员会的一个职务,按照《村民组织法》是村民选举产生的,通常要过三关,一是通过村民选举,二是要通过村支部从被选举产生的委员中推荐,三是要乡镇党委政府的任命,必须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人方可胜任。在大集体时被称为村会计,主要职责是搞好村财务和各种报表等。村文书的工作就其性质来说是一个即专业又繁琐的一项工作,受到了历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定为村三大正职之一,给予了正职待遇。许多地方在政府精简机构裁员缩编时,特地任命了一批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文化素质较高的干部入村担任文书,辅助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做好农村工作。这些原本在政府或机关工作的干部,政治理论觉悟和业务素质较高,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他各项事务上,倾注了大量甚至毕生心血,成绩斐然,为农村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村三大主职之间的关系

村三大主职指书记、主任、文书。书记的主要职责是抓村党支部全面工作,主任的职责是抓村委会全面工作,文书的职责是抓好财务、村务和各种报表等。村书记靠的是党管一切,村主任靠的是行政一把手,村文书好象一个家庭的主妇一样,靠的是勤劳和规章制度,来协助书记、主任搞好内务。三者之间应是按照村级事务民主管理的原则,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文书作为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参与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治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高低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有重要影响。如果一个村没有一个称职的文书,村级各项事务就难以顺利开展,取得成绩和长足进步。

三、村文书的悲观

曾经被村民们称之为“大会计”的村文书们,随着历史的变革,“大会计”这个名称逐步被遗忘,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实行了村帐镇管,“大会计”成了报帐员,从此,村文书不再为帐务问题所烦恼。但是,工作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因为,现在虽然不向农民要钱了,服务农民的项目在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项目在不断加强,规范化的文档在不断的完善,村文书们虽忙于应酬,但怎觉不务正业,因为税改以前村文书主要是以管好财务为第一重要工作。

村文书们在村职应属最忙禄的一个,虽然定为正职待遇,确未亨受到正职待遇,一是政治待遇,村文书不能参加政府招聘。二是养老问题,去年省里给书记、主任解决了养老问题,而村文书的养老问题无人问津。鄂西北某村退休文书,年过古稀,尚在为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奔命,缺衣少粮,生活十分凄苦。三是,书记们有党给予关心,主任们有政府给予关心,文书们婆婆多了,有谁给予关心呢?这样做是不是有违我党提出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呢?

四、村文书地位的降低带来的不利影响

税费改革以后,村文书们的地位降低了,村文书这个内当家也形同虚设,大部分村形成“一言堂”的局面。村文书们就不能参与村内事务,“民主理财”,“民主议事”、“民主听证”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党务、村务公开透明度低,群众对村干部信任度和降低,干群关系趋恶,对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了不良影响。

即然村文书的工作好象不是哪么重要了,村文书的事务又太过烦琐,忙于应酬,而得不应有的报酬。有能力的村干部就无人愿意充当村文书这个职务了。因此,村文书的素质也再不断得下降。

1、政治思想素质的下降。具统计自税费改革以后,村文书未参加过县市级的党校培训,政治思想觉悟跟不上党和国家的形势发展,无法深入学习和领会上级党和政府政策和方针的精神实质,难以做到上下一盘棋,在工作中自然会产生怨言和阻力,影响政策和方针的落实。

2、业务素质下降。据走访调查,自税费改革以后,村文书未参加过各级政府组织的财务培训。村帐镇管后,村文书们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的将条据报给乡镇财政所,从表面上看条据处理上合理了,帐面是乎清楚了,年底编制一个报表,便受益分配了,一套完整的程序。但谁能说得清,今年的财务利弊在哪里?一是闭门造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二是业务素质低,听之任之。鄂西北某村喻文书,税费改革前,村财务管理,年初做个预算,年底做个分析总结。现在是无人提及,毫无规划可言。有些村坐等国家的投资,国家投资项目一下来,找到书记,书记负责组织承包完成,找到主任,主任组织承包完成,有些项目直接由上级招标完成,村文书还要编合同,写报告,编报表。常此以往,村这一级将无财务方面的管理人才,这个集体的

整体素质也将因此而下降。

五、村文书工作的设想

一、加强文书的基本保障,适度提高待遇,按照国家公务员待遇实行动态上浮,落实基本养老保险等村正职待遇。

二、推行奖励制度。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盘活集体资产存量,鼓励村干部运用同学、亲戚、朋友等各方面关系抓好招商引资和争资跑项工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通过招商引资,无论是落户本村还是外村,都按项目收益后上缴市财政税收的一定比例每年予以提成;凡在市级以上争取资金的,财政除支付其争资所用的一切费用外,还将全部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奖励。

三、加强村文书的培训,每年定期举行村主职干部政治学习和业务素质培训,把村文书培养成村班子的骨干力量,明确责任权利,使他们能够起到应有的职能作用。

总而言之,村文书,在村的班子里属最忙碌的一个职位,是书记、主任不能代替的,加强村文书的培训,提高村文书素质,是农村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需要。望各级政府领导重视,给予他们与村书记、主任一样的正职待遇,使他们能安心工作。农村基层干部是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得力助手,农村基层离不开他们。他们的“难”,需要人理解、支持,他们的“苦”,需要人关心、关爱。上级党委政府理应“挺身而出”,沉下身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刍议

给村主职干部家属的慰问信

村主职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讲话

党委组织部长村主职干部培训班讲稿

主职干部述职报告

村主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意见

农村主职干部培训工作简报

干部教育改革刍议

村四职干部职责

党委组织部长在村主职干部培训班上的讲稿

《村主职干部基本保障刍议.doc》
村主职干部基本保障刍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