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细节感悟

2020-03-03 10:29: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历史教学中的细节感悟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说大礼不辞小让,在当今这个精细化的时代,细节影响品质,细节显示差异,须知细节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件事的成败。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细节同样重要,教师只有心思细腻,扎扎实实的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才会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精彩,使我们的学生更坚信自我,健康成长。

一、鼓励学生带着情趣上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情绪表现,而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能最大地激发内在动机,从而获得最成功的情感体验。

现行的历史教材中,每一课都有“课前提示”,它不仅具有导入新课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多种功能,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合理运用“课前提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课,我都把课前提示设计成一个个小问题,边讲边问。如在讲《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带领学生朗读课前提示中毛泽东同志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了兴趣,启动了思维。

另外还可以改变单一的传教式的教学方法,组织一些多样的课堂形式,点燃学生的兴趣之花,如组织毛泽东诗词朗诵会,通过查阅、选取毛泽东长征时期写的诗词,通过诵读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加深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感受了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学习了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博大的胸怀。又如收集雷锋的事迹,讲述雷锋故事,观看雷锋同志的影视资料,并撰写小论文阐发当代青年如何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等等。一系列活动的设计和参与,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历史教学过程充满情趣,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享受欢乐的乐园。

二、创设生活化的历史氛围

大部分历史课堂通常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将“过去的史实”硬塞给学生。大堆的历史年代、概念、原因、影响等知识在学生的脑袋里集合,而后学生却浑然不知历史为何物,为何要学历史,学了历史又有何用。随之,学生们日益感到课堂的了无生趣,学到的历史知识都是脱离了实际生活的“老古董”。针对这一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新课程强调:“教育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而作为课堂主角的教师就必须在备课内容上下细功,让历史课堂吹进生活的春风。

例如在设计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禁烟运动”一课时,我先提前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吸毒和国家严禁毒品的一些案例和图片,让学生对毒品有个简单直观的了解,课上播放一些精选的毒害小录像,让同学们集中讨论毒品的危害。学生们通过前期对毒品知识的收集和对录像的观看、讨论,加深了对毒品危害的认识,然后我顺势引导:鸦片战争的“禁烟运动”和当前中国的“禁毒大战”,尽管在历史背景、具体措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但烟、毒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古今相同,禁烟、禁毒的根本目标一致:保护国民身心健康,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使学生体会到“种毒必究、吸毒必戒、贩毒必惩”的必要性。

又如搜集自家不同时期的照片,观察自家吃、穿、用、住生活条件的变化,谈我家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亲手制作五星红旗,感受革命烈士的满腔爱国热忱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收集五四爱国学生的标语、条幅图片,讲述五四青年的爱国壮举,观看五四影片,广泛讨论21世纪的五四精神是怎么样的一种精神……通过这些形式新颖的活动,学生把历史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历史课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三、远离失败感的历史误区

人有与生俱来的探究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而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而无法使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有的学生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总跟在能力较强的学生后面人云亦云,有甚者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逃避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习题或活动,当他们受挫时往往得不到必要的鼓励和指点,受到的确是老师的批评、奚落、谴责的白眼甚至是训斥,长此以往学生们尝到失败的苦果越积越多,必然会挫伤和扭曲他们的心灵,更为糟糕的是,学生在内心容易产生一种自弃行为,感觉自己是笨孩子,不是学习的材料,于是便自暴自弃,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和热情。

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写道:“儿童的好奇心,只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应该加以鼓励,不独因为它是一种好现象,而且因为这是自然给他们预备的一个好工具,给他们去除生来的无知的;他们如果不好问,无知就会使他们变成一种愚蠢无用的动物。”如此看来要想让学生远离失败的误区,就要求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过程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进行探究,进行心理体验与情感需求的学习环境。而成功地创设问题情景能造成学生认知失调,使学生产生一种知识的“缺陷感”和“饥饿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在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一课时,布置课前预习

1、你知道多少岳飞的故事?你知道岳飞的《满江红》吗?

2、南宋有岳飞、韩世忠等历史名将,为何北伐不能胜利呢?这两道预习题是有意识地让学生承担一部分独立思考的责任,启发他们去分析解决问题,并为在课堂上独立阐发自己的观点做好思想准备。上课时在沉郁激越的《满江红》音乐的背景下,渲染着学生的情绪异常激昂,他们急于要把自己知道的岳飞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有的学生还拿出了岳飞“还我河山”的图片。此时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最佳的时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谈出自己对英雄人物的喜好,对卖国者的憎恶,语句不限,只要言之有理,老师都要做出积极正面的评价。另外教师继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有的提出:“老师,不是说落后就要挨打吗?可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均落后于北宋的金为什么竞能灭宋呢?”学生们对提出的问题再进行深入的探究。激烈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辩能力。通过整堂课对细节的精心设计和处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表现了学生丰富的创造力,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又使学生们体会到了挑战自我和战胜疑难的成功喜悦。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小事千万不可小看,细节之中彰显魅力。俗话说“做事就好比烧开水,99℃就是99℃,如果不再持续加温,是永远不能成为滚烫的开水的。”所以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用心的“烧好每一个平凡的1℃”,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才能真正达到沸腾的效果。

感悟历史教学中的细节

在历史细节中感悟历史

在细节中感悟亲情

在细节中感悟亲情

历史教学感悟

感悟细节

细节运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

谈谈历史教学设计中的“筹划细节”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运用

感悟历史

《历史教学中的细节感悟.doc》
历史教学中的细节感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