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调查 暑期实践

2020-03-03 01:38: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 2006 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由于用 人观念和制度安排存在欠缺,我国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才浪费情况触目惊心。 据测算,仅 2005 年一年,我国就有 2500 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 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 9000 亿元。人才市场形成了“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 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的畸形局面。那么,这种人才浪费情况在成都的情况又怎样呢? 高学历者的心态 高不成低不就只得求稳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大学 生毕业的时候, 而记者在成都人 才市场举行的人才交流会上看到,进场的 100 余家单位 3000 个岗位虚位以待,3000 多位求 职者急切应聘,结果意向成交的却不足 1000 人,未如愿者中不乏高学历者。 学法律的李维无功而返。“都说学法律的好找工作,其实不然,很多企业非要求硕士文 凭不可。而有的招收本科的单位,我又看不上眼。”此前,他曾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过助理, 但不久那家事务所随着激烈的竞争而倒闭。此后,为了工作到处奔波,李维频繁出入于今年 在成都举办的每一次大型招聘会上,但结果总是高不成,低不就。 28 岁的刘洋凭借父母关系进入了四川某国有垄断行业企业, 他口才好、社会关系也较广, “我更希望从事营销工作,不仅是因为我喜欢,而且收入也要高些。”刘洋对于自己所从事 的文员工作不太满意,但是每月 3000 元的稳定收入加上可观的年终奖金,他最终选择了在这 个岗位上继续干下去。据记者调查像刘洋这样有余力、有才能但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的现象在 其他的工作单位非常普遍。 高学历者工作经历 知识待业好恐慌 杨妍妍是江西人,毕业于成都某大学,2004 年夏天拿到新闻专业硕士文凭后,她就开始 踌躇满志地希望进入外资企业,后来由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她只好一再降低要求,就这样, 她把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都跑了个遍,但是结果总是不尽人意。现在她已经在成都某 百货商场干起了卖化妆品的工作,“每个月加提成,我有上万元的收入,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离新时代的‘三高’标准,除了高职位,我都符合,但是心里却非常不踏实。”杨妍妍供职 的这家化妆品公司,在当初开出的录用条件要求应聘者必须是硕士文凭,与她一起工作的几 个女孩都有硕士文凭,并且英语口语非常好,“虽然我拿着高工资,但是我自己也没弄明白, 卖化装品的营业员为什么需要硕士文凭,并且这个职业属于几年就换一拨人的,过几年后, 我的专业知识全部都忘了,那我还能干什么呢?”

与杨妍妍同样是硕士文凭的王玉,毕业于四川大学企业管理专业,通过老师的介绍,她 到了成都某大型房产企业工作,在没上班时,她以为她的工作稳定,并且轻闲,但去了之后 才知道,她干的却是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每天她都要翻阅各类相关书籍、在网上看各种资 料,抠着脑门、没日没夜地写报告,并且上面每次要求的字数都在 2 万字以上,当她东拼西 凑地写出一篇报告后,领导总是认为她写得不够深入,“ 房地产行业本来我就不熟悉,而且他们认为我是硕士文凭,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领导就 让我单独写报告了。同部门的其他同事由于是本科文凭,只要有报告都让我写,平时他们就 都看看报什么的,请教他们还要时不时地受到热潮冷讽。”,王玉面对这样的压力,最终选 择了离开。但后来她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企业管理这个专业对经验的要求太多了,而 且用人单位一般也不会让女孩子从事管理工作。”像杨妍妍和王玉这样拿着高学历的人,最 期望的是自己多年的苦读能真正有所展示,而不仅仅是被一份工作“蹉跎”。 用人单位潜规则 用文凭“ 装修”门面 李洪莉就职于成都某政府部门,她是考 公务员时进入该部门的,是该单位的编制人员,她的境遇与王玉大有不同:每天的工作就是 早上打扫自己所在的办公室、泡茶、分发报纸,上午和下午接听一些电话,回答一些无关痛 痒的问题,每天 5 点准时下班。与王玉不同的是,李洪莉所在部门的 6 个人全是清一色的硕 士生,并且他们所干的工作都一样,“部门人多,上班的时候大家都很轻闲,没有压力,收 入稳定,虽说平时每月只有 1000 多的收入,但是加上福利,每年还是有

5、6 万的收入,轻 轻松松就能赚钱,这样的工作肯定让一些女研究生们十分向往。” 据介绍,李洪莉所在单位 的工作人员,年龄在 30 岁以下的基本上全部是硕士生,“现在本科生遍街都是,为了凸现单 位的人力资源水平高,单位在对外招聘合同员工时,都是要求必须是硕士以上文凭。”李洪 莉说。本报记者唐丽 近日, 由成都市人事局主办、中国成都人才市场承办的“2008@成都春季特大型人才招聘会” 落下帷幕。本次大会两天共有 1046 家单位进场招聘,比去年春招多出 238 家,提供职位 14461 个,10 万名求职者赶赴现场应聘。进场单位数、招聘职位数、求职人员数均创历届 招聘会之最。其中,软件类相关企业近60 家,占参会单位的 6.3%。根据此次招聘会提供 的职位分类的统计,需求排名前十位的依次为市场营销/公关/中介 22.8%、管理/行政/人 事/文秘 10.7%、计算机/互联网/通讯 9.7%

%、五金/机械/材料 8.8%、电子/电器/仪表 7.6%、旅游/酒店/服务/后勤 5.5%、建筑/装饰 5.4%、金融/财务/审计/统计 4.9%、化 工/塑胶/生物/环境 4.5%、技工 3.2%。成都人才市场继续保持供需两旺的势头。 拓展人手需求旺 在百脑汇二楼,记者见到了其负责人张先生。张先生的店面前,非常耀眼的挂着高薪诚 聘销售经理 10 人的启事。“我们新近增加了几个产品线,同时打算开辟地州市场,需要增 加新近人才。”张先生透露,因为需要加速开拓市场,特别需要能适应经常出差的销售人员。 而记者从其他知情人员处获悉,由于新增业务线,同时春节后一部分员工离开,导致了张先 生急需大量人手。 成都市场竞争加剧,以往专注成都市场的 DIY、配件类公司也将开始向周边城市拓展。 当品牌机纷纷主动前往地州建立自己渠道的时候,DIY、配件类公司还在延续以往的做法, 等着周边县市的商家主动上门。 随着品牌台式机和笔记本在中心城市的全面告捷, 兼容机市 场在成都等中心城市的生存日益艰难。而周边城市的发展相对缓慢,不少商家判断,在周边 县市兼容机的生存空间更为广泛。一部分实力稍强的 DIY、配件商家也开始在三至六级市 场布局自己的渠道。 新业务需求新人手,而春节过后的员工离职潮也造成了企业人手的紧张。据相关统计, 今年春节过后出现人员变动的公司达到 60%,其中,近20%以上的企业有重要人事变动, 不少是因为人员离职。 最缺是销售 根据成都春季特大型人才招聘会上成都人才市场现场问卷调查抽样数据显示,两天来, 先后有 1046 家用人单位携 14461 个岗位进场招聘,赶来应聘的求职者约 10 万人,供需 比为 1∶7,其中 1/4 求职者对管理工作感兴趣,然而需求量最大的却是市场营销类职位。 成都市人才市场有关人士分析说,现在企业竞争制胜,最终看的是营销,因此很多企业 每年的招聘职位中,50%--60%都是招聘市场营销岗位。而从招聘方需求看,招聘销售人 员的取向已经从单一“玩嘴皮”向专业技术为背景、熟悉产品性能、善于沟通、谈判的复合型 人才转变。 从本报近期发布的招聘职位分析,行业专员、渠道经理、市场推广专员是需求最多的。 对电脑公司而言,这也是最为核心的职业,囊括了当前 IT 公司的主要业务范畴,加之流动 频繁,需求量比较大。不过这类职位都与销售挂钩,很多新进的人员苦于以往对销售的误解 不愿从事,或缺乏足够的经验和人脉无法胜任,成为最难招人的岗位。在电脑城,不少公司 只要是应聘销售类岗位,一般都是应聘即可上岗,求职成功率非常高。急需招人的张老板就 明确表示,

不管有无经验和大学统招文凭,来公司应聘被录用的可能性非常高。而据记者了 解,通常有 IT 行业一年以上一线销售工作经验的人应聘渠道经理、产品经理的成功率也比 较高。 跳槽求升职 “想升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跳槽。 ”在红瓦大厦上班的陈亦凡最近通过跳槽当上了一家 公司的销售总监。在原公司工作了近三年,业务水平极高的他长期都是全公司业绩最好的。 然而由于是私人企业,老板娘兼任财务总监,销售总监则是老板大舅子。在这样一个家族企 业里,陈亦凡还能坐上销售副经理的位置,在公司已数难得,一直以来他都勤勤恳恳的工作 着。 虽然以前能力不及自己同事或原本就是自己的手下离开公司后, 一般至少都已混了个经 理当着了,但是想到老总对自己的信任,而且公司的主要单子都由自己来接,陈亦凡没有产 生过离职的想法。然而今年初,在公司已干了三年半的销售经理离职,他想到,公司竞升从 来都是以资历论资排辈的,除了刚离开的销售经理,就数自己呆的时间最长,而且业务能力 是最好的,这个销售经理的板凳终于属于自己的了。没想到,老板竟然任命才到公司不到一 年的外甥担任这个职位。虽然老板给自己加了薪水,可咽不下这口气的他毅然选择了辞职, 并在春节后成功应聘到现在的企业,担任销售总监。“在原来的公司, 可能再等五年都不一 定成为销售经理。没想到就挪一挪楼层这么简单。” 陈亦凡笑言,上班的地方挪了一层楼, 职位就提升了一大截,早知道早就跳槽了。 据记者了解,求升迁、加薪水已经成为当前业内精英跳槽的重要诱因之一。就目前的 IT 企业、尤其是渠道公司而言,很难有竞升空间。一般最主要的核心职位都是由老板或其 亲戚牢牢掌握在手中, 普通公司员工很难进入到这一核心层。 此外, 渠道公司由于规模有限、职位不多,且最关注的是销售类岗位和销售业绩,管理岗位设置不多。升迁多是由于原管理 人员离职,而需求补缺。如果把升迁希望建立在原负责人离职上,机会太小。“等别人走, 不如自己主动走。”网友“无一是处”如是说。他解释,由于当前不少商家、尤其是下游渠道 商,非常看重名片头衔,如果有一个叫得响的头衔,做生意时更为便捷,这样将大幅提高自 己的业绩,从而提高自己的收入。据其透露,由于企业管理者长期强调 IT 利润下滑、行业 不景气,除开销售岗位以外,指望企业大幅提高薪水,不大现实,而跳槽去新公司则可能性 大大增加。 环境望轻松 “我们下午有一个篮球赛。”近日,金山软件的朋友向记者发出邀请。长久以来,金山位

于成都孵化园的办公区就因自由活泼、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而在圈子内闻名遐迩。 坐在宽松明 亮的环境中,喝着咖啡,望着窗外一池碧水和嫩绿垂柳,想着点子,亦或是打打篮球、踢踢 足球,亚丁工作室的员工们就在这样一种舒心的环境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内第一。“做的 本就是创意工作,没有必要如同程序员一般太过严谨的工作氛围。”在金山工作的周先生谈 及,不仅平时工作环境轻松,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让大家拥有更多的激情,公司还经常组 织员工集体出游。同样在金山工作的贾先生也表示,集体出游既是对身心的放松,以便更好 的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同时集体出游也更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增强集体协助力,营造了 一个和谐的空间。 “小富即安,首先要小富才能安居。”周先生表示,为了为能长久的拥有 这样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寻求更优质的生活空间,员工们大多非常努力、非常珍惜,“宽 松的环境不仅没有造成同事们工作不努力,反而更加的有责任心、更有激情,因为大家不愿 丧失这样一个有着良好氛围的工作环境。”近来, 记者发现不少企业都开始注重员工的工作环境, 并尽量营造一个让员工满意的工 作空间。Google 的工作环境早已被业界所津津乐道,就成都不少 IT 企业的办公环境近来 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在神州数码位于成都的办公地点内,靓丽的大厅、明亮而整齐的办公间,无不让人眼前 一亮,这里的员工大多反映,看着宽敞的办公室,心情好了许多,不再为此而平添烦恼。而 茶水间的自助咖啡、奶茶和矿泉水均让大家随意享用,在工作的间隙,在这里歇歇,非常有 利于大脑的放松,就是接待客户,也显得十分惬意。在三星、IBM、索尼,目前很多大公司 都提供了类似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不用全天都崩紧了弦。 为了让员工放松,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策略。除办公环境改善外,组织出游、集体活动 也是惯用的一招。在明基位于成都的办公区墙上,贴满了员工外出游玩的照片。“工作压力 大,出去走走全当是放松,大家一起去更增加了彼此间的感情,有利于团队协作。”明基一 员工透露, 看着墙上的照片, 回想着大家一起旅游的日子, 心情会好许多, 工作效率也更高。 而记者从江潮电脑技术服务公司总经理罗朝安处获悉, 该公司不仅每年固定组织员工外出集 体旅游,还形成了公司中层以上级别干部打羽毛球健身的习惯。

人才市场调查实践报告

人才市场调查问卷

人才市场调查总结报告

人才计划市场调查

人才市场调查心得

人才市场调查方案

市场调查实践个人小结

暑期实践

暑期实践

暑期实践

《人才市场调查 暑期实践.doc》
人才市场调查 暑期实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