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3-03 07:48: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由原来的以物质追求为主转变到高质量的精神追求。近几年的社会发展表明旅游消费观念已深入人心。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7天。休假时间的增长对全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个难得的休闲、购物、旅游的好时机。但是假日旅游高峰所引发的诸如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破坏、交通拥挤、住宿困难、服务质量下降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从带薪休假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信息体制、旅游产品、旅游者这些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假日旅游对策可持续发展带薪休假黄金周

Abstract: A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people\'s consumption values are mainly from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changes to the quality of spiritual pursuit.Soci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cept has been firmly established that tourism consumption.Spring Festival, \"51\", \"11\" three holiday breaks extended to 7 days.Vacation time for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ertainly a wonderful leisure, shopping, travel a good time.However, the peakholiday travel, such as caus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the tourism environment, trafficcongestion, housing problems, quality of services and other iues, the paper paid leave system, standardize the market order, the information system, tourist products, tourists these angles puts forwar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oliday tourism.

Key words: Holiday Travel Strategi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Paid leave;Golden Week 前言

假日旅游的出现成为新经济的增长亮点,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假日经济,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新现象。假日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如交通运输业、商业、饭店业、旅行社业等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完善和优化;假日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假日旅游日益受到旅游从业者的重视,分析假日旅游的形成、特点以及如何完善假日旅游市场并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假日旅游产生的原因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假日旅游产生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攀升,居民的旅游消费随之增长可见,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经济条件基本具备,这对于假日的火爆有直接的影响。

(二)闲暇时间是假日旅游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旅游资源本身存在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旅游消费的实现必须以旅游者的空间流动为前提,旅游者的空间流动需要闲暇时间来保障。在我国,自1996年开始实行双休日,国务院又于1999年出台了法定休假日的决定,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假期由七天增加到十天。而“春节”、五一”、“十一”这三个节日的休息日均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假日旅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三)媒体的介绍是推动假日旅游的直接因素

在每次“黄金周”到来之前,各大报纸、新闻媒介都广泛宣传介绍有关假日旅游的信息,详细地介绍了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景点及相关部门的信息,使人们充分了解到各地、各景区的“旅游大餐”以及相关部门为假日旅游所做的准备工作,从而为假日旅游营造了一种社会氛围,充分利用人们的趋众心理,掀起了一阵假日旅游的浪潮。

同时假日经济极大地促进了消费需求,拉动了内需。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型、消费观念的改变也是产生假日旅游的内在原因之一。

二、假日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正处于成长和完善阶段的事物,假日旅游在显示其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待这些问题,若不防微杜渐,将对旅游业健康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一)假日旅游高峰严重破坏旅游景区(点)的生态环境

从假日旅游的特征来看,假日旅游的消费活动集中在有限的时段和有限的区域中。因此,时间短、节奏快、人数多的假日旅游,使许多旅游地的客流量远远超过旅游地的容量和接待能力,严重的破坏了旅游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了区内的文化民俗传统,影响了区内的旅游文化环境;同时损坏了社区群众的利益。

(二)交通拥挤,住宿困难也是假日旅游高峰中存在的一大难题假日旅游大量游客涌向旅游景点,而交通住宿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但由于旅游供给和服务部门一时很难满足旅游者的要求,因而,形成了诸如饭店,交通等方面的“瓶颈”制约。这就使得假日旅游出行难,回程难。虽然交通部门采取了紧急措施,调集车辆,加开临客,增添挂车,但各类客票还是异常紧张。同时,浪潮似的假日旅游使得饭店宾馆爆满、拥挤。住宿的困难大大影响了游客的旅游质量及存在的巨大的安全隐患。这些不利因素造成游客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影响了旅游消费的后续行为。

(三)旅游服务质量下降,游客投诉增多

假日旅游的热卖热销和主要景点的爆满,使许多旅游地接待服务匆匆应付,旅游合同无法履行,旅游者合法权益无法保障。一些旅行社或因杀价竞争,导致承诺不兑现,各种标准名不符实或旅游产品品位低,文化味不足。有的旅游饭店,车船公司和商场乘机抬高价格或竞相涨价,擅自收费或收费不服务,减少服务、虚假折扣、强买强卖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扰乱市场危害行业的做法,虽然获益于一时,但负面影响却是长久的,深远的。因此,假日旅游者的满意率普遍下降,旅游投诉增多。

(四)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不等。由于供求双方不能掌握全面的信息,假日旅游市场的供给方——旅游、交通、服务部门,需求方——消费者,都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旅游者在获得信息时处于弱势地位,对目的地的可承载量及饱和率的了解不及时、不充分,从而导致出游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集中性。旅游企业所获得的市场信息也只是局部和不确切的,从而导致盲目的投资建设,增加了赢利成本。虽然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建立了旅游预报系统,对“有无房、有无票、景点人多不多”等游客切实需要的信息进行了提前预报,但系统化的信息服务还很欠缺,游客得到的只是有关客房、交通等的少量信息。特别在假前,出行者难以得到能指导其消费的足够的信息,使出游偏于盲目。

(五)旅游产品存在问题

许多地方旅游产品开发基本上还处于遍地开发的无政府状态,开发投入不足,开发深度不够。虽然产品众多,但缺乏重点,精品不精,产品特色不明显,各种专项、专题的特种旅游产品的开发较少,成功者更少。久而久之,必然会降低游客心目中的旅游总体形象,降低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进而影响该地旅游的发展。

(六)旅游者权益受损

旅游消费者在假日旅游的各个环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利益损害。首先,游客出游过程中所接触到的食物存在卫生不合格的现象,危害游客的健康甚至生命;其次,节假日一到,游客为了在热点景区找到一个安身之所,往往付出比平时高出很多的住宿费;再次,假日旅游期间巨增的人流量使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部门均不堪重负,交通事故频发,游客出行的危险性大大增加;第四,游客游览质量因假日期间各景点人满为患,拥挤、嘈杂的环境而大打折扣。部分旅行社为了吸引游客的参团,以一个看似经济实惠的报价为游客提供多处景点供其参观,事实上按其路线,游客只能走马观花似的游览景点。第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从业人员也日益增多,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争取客源,旅游企业之间打起了价格战。客人在旅行社报名时所交纳的费用,通常仅相当于往返交通费,有的甚至低于这一费用。而旅游企业的创利途径就是尽量多地带游客到购物点和娱乐场所,从而收取“回扣”,这就是零团费、负团费的操作模式。这种看似便宜的旅行实际上隐藏着种种坑害消费者的陷阱。

三、促进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针对假日经济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什么相应措施,怎样保证假日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推行分时、分地带薪假日旅游模式

带薪假日旅游一般具有规模大、消费水平较高、停留时间较长、附属活动较多等特点,现在成为高档旅游市场的一部分,其规模仍在扩大,世界各国都有一批旅游企业专门经营这一市场。带薪假日旅游的分时、分地性可对假日旅游热潮起到分流作用,调节旅游目的地的淡旺差别,缓解假日旅游的负面影响。而我国实行“黄金周”制度后,人为造成的供给设施的常年性、稳定性与“黄金周”旅游需求的集中性、跳跃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长此下去将会损伤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营和消费基础,而分时、分地带薪假日旅游模式是解决此问

题的有效途径。

在假日来临之际,企业可以采取提前或推迟放假,如“五一”节从5月1日~7日为全国节假日,企业可选择4月22-28日或5月9日~15日这些时段放假,也可以将其他节假日如“三八”、“六一”、中秋节等与双休日合并,使假日休息时间相对集中,相对增长、增加企业职工带薪旅游机会,这样就等于是增加了黄金旅游时间,从而避免在“五一”、“十一”、“春节”等少数几个旅游时间中发生人流过于集中或交通、住房拥挤,景区超载等问题。另外假日旅游构成多数为“家庭型”、“亲朋型”,而带薪旅游恰好有可带家人、朋友一起旅游的条件,可以满足那些需在假日期间带亲人朋友出去旅游的愿望。因此带薪假日旅游模式是调节旅游假日负面影响的重要对策之一。

(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完善监督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在假日旅游不断发展的同时,一些景区出现了诸多黑社、野导、欺客宰客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假日旅游的健康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发挥旅游质量监督队伍在假日旅游市场中的作用,加强执法监督。为了促进假日旅游健康发展,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制度,成立“全国假日旅游调控中心”和“部际协调小组”,及早做好整体部署,定期研究工作,与相关部门加大协调力度,增加应急应变能力,全面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做好运力组织安排,确保旅游运输安全;其次,抓好旅游景区景点的扩容疏导工作;再次,加强行业管理,完善监督制度,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最后,建立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和合理收取环境补偿费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制裁外部不经济行为,将外部费用计入旅游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私人成本,实现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一致性。如对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行为要追究到底,予以重罚;打击违法经营;建立简易便捷的旅游投诉程序,对损害旅游者权益的经营者予以经济制裁。

(三)建立信息指导机制,健全旅游市场信息网络

假日旅游中多数旅游者不约而同选择相同的目的地,在空间和时间上集聚。信息不畅是首要问题,信息成为制约假日旅游有序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旅游者、旅游服务企业和公共机构信息资源的缺乏使信息指导机制的建立非常必要。信息指导机制的建立,则要求健全旅游信息网络。在一个健全的市场体系中,大量的信息具有公共性和共享性,建立一家全国性的旅游信息网站,利用互联网的高科技优势,把全国各地的旅游者事先填出的旅游意见、旅行社的组团信息和当地旅游部门的接待信息输入互联网,加以统计,作为信息输出。同时根据这些信息尽快建立旅客流量的测报制,特别在节日前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站通报全国旅游热点城市和景区的游客量、交通、住宿等状况,不但可以疏导游客流向流量,避免过度集中的旅游客流,而且可以避免旅游企业经营操作和旅游者出游的盲目性,实现科学的管理。

(四)丰富旅游产品市场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假日旅游还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改变目前游客高度集中于少数旅游景区的情况,今后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尽全力增辟新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扩大旅游供给,疏导旅游客流,尤其是要加大中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同时,各地都要开发成批的具有

浓烈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旅游精品项目。城市里的文化、科技、体育产品要提高品位、改进服务,引导假日旅游以风景观光为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改变目前风景点热、文化点冷的状况。城市郊区要大力开发休闲度假产品,凡大中城市都应着力建设环城市旅游度假带,以适应假日旅游市场结构中短线游和周边游增长迅速的趋势。

(五)旅游者应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成熟的游客

旅游者应在法律意识、环保意识、道德修养等几个方面强化自身,在出游前,应对旅行社的信誉做些调查,同时对旅行社的规模,导游状况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签定合同时,一定看清旅行社开出的项目,并一一注明,定出相应的违约措施。同时学会及时投诉,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提高环保意识,也是我国旅游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爱护景区,保护文物,不随处攀登刻划。公民外出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语言要文明。只有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才能体现出我国这个文明国度应有的风采,做一名合格的高标准的成熟的游客。

“花开江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物晴和人意好,夕阳萧鼓几时归。”宋代徐元杰的这首游湖诗道出了旅游所带给人们的无限愉悦。今天有了假日黄金周,祖国大好河山才真正成了人民大众休闲娱乐,陶冶情怀的瑰丽资源。但假日旅游带给我们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只有因势利导,积极妥善地处理好其中的矛盾和问题,才能实现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使假日黄金周尽显“黄金”本色。

注释

[1] 熊元斌.李文秀.论我国假日旅游中的政府行为[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4).

[2] 宋莉,陆朋.浅析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2).

[3] 李幼常.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11).

参考文献 

[1] 胡铁生.对开发旅游纪念品之管见.社会科学,1984(3)

[2] 戴凡.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J].旅游学刊, 1994,(04) .

[3] 贺晓娟.“黄金周”旅游的负面效应及其对策研究[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4).

[4] 许琼颖,凌云.人们期盼自由灵活的带薪假[N].新民晚报;2000-10-25:2.

[5] 杨文棋.促进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探[J].旅游管理,2005,(2).

[6] 侯辛.成功·成熟·理性“五一”黄金周点评[N].中国旅游报,2002-5-8.[7] 徐民英,梁品文,曹艳英.推进旅游黄金周持续发展的建议[J] .长春师范学院学

报,2005,(02) .

[8] 汪德根,章锦河.假日旅游经济负面影响的对策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01,(03) .

[9] 王兴斌.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的必由之路: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J] .旅游学

刊,2002,(04) .

[10] 代礼正,丁强.从制度安排看“假日经济”所产生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6,

(07).

[11] 李宁.我国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假日旅游

启东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14.3.11我国假日旅游现状研究

旅游可持续发展

假日旅游调查报告

浅谈假日旅游

凤凰古城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元旦假日旅游工作总结

五一假日旅游工作总结

春节假日旅游工作总结

《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oc》
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