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一朵奇葩

2020-03-02 00:33: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岭南文化一朵奇葩:雷州文化

雷州,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繁衍生息。春秋称百越,战国归楚界,秦时属象郡。自汉元鼎六年设郡置县至清末,历经二千多年,雷州城一直是州、郡、道、路、军、府之治所,是雷州半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因其地处雷州半岛腹部,北控高凉,南扼琼儋,素称“天南重地”。

(其中的地灵人杰的古文化,在这里就不一一讲解了)

重点讲讲很有特色的奇葩

——雷州石狗和名菜-—雷州白切狗

在古代的雷州半岛,人们崇拜石狗,以石狗为图腾,可是现在的雷州,人们喜欢吃狗肉的现象同样流行,这种崇拜石狗与喜吃狗肉当会不会并行不悖呢?

雷歌、雷剧、雷州石狗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州石狗是雷州古越人崇拜的图腾,春秋时已形成石狗崇拜习俗,这一民间习俗从未间断,一直流传至今。石狗作为一方的“守护神”,安放在人们经常出入的必经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狰狞、威严的面孔让人看后总会产生不友善的感觉。于是,崇尚礼教的雷州先民便对石狗的形象进行了艺术塑新,雕刻其昂首咧嘴、含笑露善,如司仪迎宾,从此,石狗又被人称为“司仪神”。雷州石狗从“图腾”到“呈祥灵物”,到“守护神”、“司仪神”,反映了雷州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进步。

雷州石狗因历史悠久,不同时代形态不同,神态各异,有的文质彬彬,有的虎视眈眈,每一尊石狗都融入了当时的文化元素。通过考察石狗造型,可以从侧面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和民俗风情。

雷州半岛是世界两大著名雷区之一,也是“天下雷王”故里。于是,雷神崇拜成为雷州先民的民俗风尚。同时又由于古雷州是古越族俚、獠、傜、僮、苗、黎人聚居之地,百越部族都有各自的崇拜图腾。俚人以狸(野猫),僮、苗人以猫为图腾,傜人先以盘瓠为图腾,后又以犬为图腾。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迁,百越人不断杂居相处,他们在雷州特殊的自然条件与多样的社会民族民俗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下,对各自原先的图腾崇拜经历了保留、演绎与融合的过程。古越人、俚人、獠人对雷神的崇拜与傜人、僮人对狗图腾的崇拜,逐渐成了雷州百越族先民们在生产生活中所认同共识的图腾,狗图腾崇拜自然成了雷州石狗文化的源流。

石狗作为一方的“守护神”,安放在人们经常出入的必经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狰狞、威严的面孔让人看后总会产生不友善的感觉。于是,崇尚礼教的雷州先民便对石狗的形象进行了艺术塑新,雕刻其昂首咧嘴、含笑露善,如司仪迎宾,从此,石狗又被人称为“司仪神”。雷州石狗从“图腾”到“呈祥灵物”,到“守护神”、“司仪神”,反映了雷州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进步。

雷州石狗民俗,是汉、越文化融合的产物。在现存的石狗文物中,大量石狗均伴有铜钱、八卦、石鼓等附加雕刻,有些石雕基座上还有\"石敢当\"、\"敕石敢当\"、\"泰山石敢当\"、\"皇\"、\"麒麟在此\"等汉字。雷州人认为石狗能镇魔驱妖、祛邪消灾,能司风雨、赐财福、添丁寿、主功名、主正义等等。因此,雷州人有给小孩取名\"昵狗\"、\"狗仔\"、\"狗生\"、\"狗保\",并让其戴\"狗仔帽\"、穿\"狗弄衫\"(类似马甲)的习俗。城乡还普遍在门口、巷口、村口、路口、井口、河口、庙前、墓前祀立石狗,逢年过节,初

一、十五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加以拜奉。

雷州地处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古为南交、周号越裳、楚属扬州、秦名象郡、汉置徐闻、隋称古合、唐改雷州,皆属南荒要服,乃是古越族聚居之地。“凡诸蛮种不一”,都有自己部落民族的图腾。

俚僚、僮人都是从事农耕兼之捕猎为生,故以保护农稼、有看护狩猎本领的兽物为图腾。因之,古时他们部族的名称字“狸、獠”都加“犬”旁。《雷祖志》记载:“州旧有、峒獠……”此记述非是侮辱他们属于未开化的种类,而是他们图腾崇拜的标志。

古代雷州百越族中的俚僚、僮人,都是黄帝的亲族,他们从黄河中下游南迁岭海之区,一部分移徙雷州,成为雷州先民。俚僚人大约在殷商之际就迁徙至雷,因雷州多雷电,是先民不可抵抗并惧怕的自然力量。他们崇拜雷神,依托雷神的庇佑,开荒拓展,繁衍生息。春秋时期楚灭越后,越人相继迁雷,与俚僚人杂居相处,成为雷州的古越族,俗曰南蛮。“南蛮什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曰俚、曰僚、曰,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之所谓百越是也。”生活在雷州的百越族先民,他们在雷州特殊的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对原先的图腾崇拜经历着保留、演绎与融汇的潜移默化、互取精华的过程。俚僚人对雷神的崇拜与 人对狗图腾的信奉,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被古越族文化所同化。因此,雷州石狗具有百物之形的特征,是多种图腾结合的背景下所产生的形象。

雷州有古老的传说,雷神爱惜万物,怕太阳把万物晒枯,常派遣天狗去食太阳,有“日蚀”现象就说是“天狗食日”。各自图腾文化的融会贯通,对雷神的崇敬,对狗图腾的崇拜,成为俚僚 僮人的共同信仰,因而逐步形成并铸就了独具特色的石狗文化。

唐五代之后,中原汉人与闽南人大量迁雷,他们的文明与宗教信仰对雷州百越族的俚僚 僮人影响极大,并为俚僚 僮人所接受。俚僚 僮人大部分慕化内属,加入汉闽人氏族,有的继续居住雷州,有的则迁往海南成为今日黎族。有的则迁往广西、云南成为今之的壮族。汉闽人迁雷后,他们遵循“入国问俗,入乡随俗”的古礼风尚,在传播他们的文明与宗教信仰的同时,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因素影响,接受着雷州先民民俗文化的陶熏,对雷祖神明顶礼膜拜,对石狗虔诚供奉。

雷州古为汉越族群杂处之地,《资治通鉴》第七栊·秦纪二:“始皇三十三年„„以谪徒、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汉、越民族的融合,使骆越族的图腾崇拜习俗在雷州得以传承,并逐步添加了汉文化的内容。南朝时雷祖陈文玉的诞降——“狗耳呈祥”的传说,使雷州人对石狗的崇拜达到高潮。唐宋元明时期,先后有大量的中原汉族与闽南人迁居雷州,他们带来的原居地“镇邪符法”,与石狗图腾崇拜相结合,使雷州石狗从部落图腾发展为守护神灵与吉祥物,形成了独具雷州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二)雷州人吃狗的风俗

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到过雷州的人可能会百思不得其解。当地人上千年来一边敬拜狗,却大啖狗肉。用它守卫家园、镇江固河。而另一方面如今雷州市最流行的菜式便是狗肉的各种吃法,在雷州街头经常能见到载着狗肉的摩托车穿梭送货,而在冬天,狗肉火锅更风靡大街小巷,街头大大小小的食肆几乎无一例外地经营狗肉生意。为何在这个地方,敬狗和吃狗两种背道而驰的现象同时发生?吃狗的风俗到底是雷州先民的习俗还是汉族迁徙带来的习惯?

雷州石狗是雷州人民时代繁衍生息中遗留下的宝贵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创作。很可惜,在*期间,石狗被视为“四旧”而遭劫,许多石狗被砸毁,弃之深山荒野,有的湮没泥沙、河渠,难觅其踪。在岁月的流逝中,在村庄的变迁中,很多的石狗都已被遗弃在荒野上,昔日的图腾,只能在荒野上悲哀。而当这些守护的图腾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的时候,真实的狗便上了人们的餐桌,狗成为了这些部落人们的美食,享誉全国。

难道是石狗在破四旧期间被毁掉,人们就忘掉了古老相传的石狗崇拜、开始大吃狗肉?他们都忘记了在餐桌上的狗曾经是他们的守护神?

雷州古为汉越族群杂处之地,《资治通鉴》第七栊·秦纪二:“始皇三十三年„„以谪徒、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汉、越民族的融合,使骆越族的图腾崇拜习俗在雷州得以传承,并逐步添加了汉文化的内容。南朝时雷祖陈文玉的诞降——“狗耳呈祥”的传说,使雷州人对石狗的崇拜达到高潮。唐宋元明时期,先后有大量的中原汉族与闽南人迁居雷州,他们带来的原居地“镇邪符法”,与石狗图腾崇拜相结合,使雷州石狗从部落图腾发展为守护神灵与吉祥物,形成了独具雷州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三)雷州人吃狗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认为雷州人吃狗和崇拜狗,两者是并行不悖的,石狗崇拜是雷州先民留下来的传统,而吃狗的风俗是汉族人从中原迁徙带来的风俗。

雷州半岛居民的祖先原来属于黎族,唐宋以后,又有瑶族、苗族和壮族等少数民族迁入,相传大多来自福建,途经粤东而至,在雷州定居,雷州至今幸存的大量石狗与迁居的少数民族图腾崇拜有关,例如瑶族历来就有敬重狗的风俗。但后来随着大量汉族人口的迁入,伴随着佛教的传播,打破了石狗一神独尊的局面,在不以狗为图腾崇拜的人群中,引入了吃狗的习俗,所以由于民族交融和观念的冲突,今天在雷州出现了尊狗和吃狗相背的两种民风。

雷州人的祖先原属于黎族,唐宋以后,又有瑶族、苗族和壮族等少数民族迁入。他们大多来自福建,途经粤东而至雷州定居。雷州幸存的大量石狗与迁居的少数民族图腾崇拜有关,比如瑶族历来就有敬重狗的风俗。后来随着大量汉族人口的迁入和佛教的传播,打破了石狗一神独尊的局面,在不以狗为神的人群中,引入了吃狗的习俗。由于民族交融和观念的冲突,雷州出现了尊狗和吃狗相悖的两种独特民风——方面崇拜狗。在乡野、村头巷口、门前塘边,到处都有石狗蹲立。石狗被作为保护神,辟邪避灾,受香拜祭,从而形成了雷州石狗文化;另一方面喜欢吃狗肉。雷州以白切狗最为出名,狗肉的各种吃法也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从城区到乡镇,以致街头巷尾,经营狗肉的档口比比皆是。

由于民族交融和观念的冲突,雷州出现了尊狗和吃狗相悖的两种独特民风——方面崇拜狗。在乡野、村头巷口、门前塘边,到处都有石狗蹲立。石狗被作为保护神,辟邪避灾,受香拜祭,从而形成了雷州石狗文化;另一方面喜欢吃狗肉。雷州以白切狗最为出名,狗肉的各种吃法也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从城区到乡镇,以致街头巷尾,经营狗肉的档口比比皆是。

综上所述,我认为雷州人吃狗和崇拜狗,两者是并行不悖的,石狗崇拜是雷州先民留下来的传统,而吃狗的风俗是汉族人从中原迁徙带来的风俗。

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塞北高原的一朵奇葩

我们班上的一朵“奇葩”

生活中的一朵奇葩

每位全职麻麻都是一朵奇葩

飞宇光通信行业的一朵奇葩

课本剧,教改路上的一朵奇葩

平淡中不平凡的一朵奇葩

老区浏阳绽放的一朵爱心奇葩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一朵奇葩.doc》
岭南文化一朵奇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