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理解

2020-03-02 06:54: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红与黑》读书笔记

我一直认为一本书能够称得上是名著是一定有他的原因的,但我从小就不爱读名著。一来是出于对经典的“畏惧”,二来是被称为名著的书他故事展开的年代对我来说过于久远,不太了解,读起来食不知味,更有些令人匪夷所思。所以到现在我读过的名著也只有寥寥几本,虽然他们塑造的鲜明的人物令我难以忘怀,可是,这中被称为名著的原因总是由这个世界对于积极的向往决定的,因而他们总是具有某些倾向,不管是政治倾向或是文化倾向(无非是反这个反那个,推崇这个批判那个,揭示了这个颂扬了那个。)无疑令我觉得索然无味。当然,从我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说,我一直都认为这个问题的原因不在我自己身上,而是在于我离那个书中的世界太远,无论是社会背景还是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就不能相通。这也就导致了当我皱着眉头读完《红与黑》,第一个想法是:“这怎么可能呢!” 这本书成于1830年,为此我特别查了一下法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得出的结论是:“哦,原来是这样啊。”但还是让我不能理解。高尔基曾评价说:“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社会主义的英雄人物的\"始祖\"。而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他是个英雄?”

的确,这是一部成长型的小说,他塑造了一个充满激情的、渴望在险恶的社会环境里获得成功的、处心积虑地为自己的人生而筹划的青年,就他所处的环境而言,他是一个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由于出身卑微,他必须一步一步艰难地堆砌自己的成功,以拿破仑为价值偶像,疯狂激烈的同这个社会争夺着。司汤达是善于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学大师。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从爱情中看社会的方式令我很惊讶,同时也很反感,像我这样不知爱情为何物的人,这种爱情让我觉得病态,甚至质疑这真的是爱情?虽然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如果说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

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她认为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而于连则认为与玛蒂尔德小姐结婚可以爬上高位,青云直上,因此不惜去骗取她的爱情。这在现在的我来看,很夸张也很滑稽,更加丑陋。司汤达的确是心理描写的大师,他不仅一深刻细腻的笔调,广泛运用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挖掘出了主人公深层意识的活动,同时也让那种混乱、癫狂、激动地感觉深入到我的内心,让我感到很纠结,精神上很压抑。于连的希望、奋斗、追求与失败从他的爱情上折射出来。虽然他向社会妥协了,但是,于连的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在复辟时期,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猖狂反扑。于连不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那个阶级决不会容忍于连那样的人来实现其宏愿。

《他们唯一的病,就是年轻中》曾说过所谓的“青春成长”无外乎两大类,“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一方面是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一方面是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大部分主人公调整了期待视野、纠正了认知偏差,通过痛苦的“成人礼”而步入了社会。少数主人公坚守原来的认知、或者超越了一般的社会认知,甘心成为一名自我放逐者、隐士或者反叛者。最令人痛心的是极少数主人公,他们选择了放弃生命。 而于连呢?他告诉我们一个人为了成功,或许必须向社会妥协,然而他不能妥协到把青年人最重要的激情、尊严和梦想一并抛弃。在最后的监狱里,于连丝毫没有焦躁恐惧,而是睡得像婴儿一样,我想他最后终于获得了解脱。

由于于连个人性格上的一些特点,他有时的偏激,固执,冲动,软弱,仍不能让我认同他是个英雄。但这些描写在我看来虽然很夸张,但也很真实,很容易引起共鸣。在这一点上,《红与黑》的确无愧于名著的标准。

(附:

一、1815—1830年复辟的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的性质:此时的法国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第一,1814年颁布的“宪章”是波旁王朝和大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1814年,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返回法国登上国王宝座的时候,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授意下,颁布了一部宪法,称之曰“宪章”,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及其大臣的权力受议

会的限制。②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从而确认了大革命中发生的财产关系的变化,确认资产阶级在大革命中获得的果实。③保留拿破仑时代的行政和司法制度,换言之,全盘接受拿破仑帝国的官僚警察机器。④承认大革命所实现的公民平等,等等。可见,颁布这个“宪章”意味着波旁王朝对于大资产阶级的妥协。第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在拿破仑统治时期得以巩固,所以复辟的波旁王朝不可能再开历史倒车,否则是自取灭亡。试想1814年法国为什么要颁布这样一个“宪章”呢?正如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所说的那样:假如不在法国颁布一个有“避雷针”作用的“宪章”的话,波旁王朝就有被新的革命推翻的可能。而路易十八本人则说:王座是“最舒服的椅子”,所以他不愿再度去“旅行”了。“宪章”的颁布,同时也正合法国大资产阶级的心意,因为他们由于害怕人民革命,实在不愿意法国再发生革命动荡,他们宁愿与复辟王朝妥协。可见,复辟只是波旁王朝家族,并非封建制度。

二、1815—1830年的法国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在此期间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怎样 由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铺平了道路,而在拿破仑统治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进一步巩固并发展,加上1814年“宪章”承认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关系,这都为法国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一时期,法国轻工业发展较快,1815—1830年丝纺织品的产值增加了两倍。特别是 1825年英国取消禁止机器出口的法令后,英国机器大批输往法国,法国各种工业部门特别是棉、丝纺织业更多地采用机器生产,并且工业中蒸汽机的使用也有很大增长,这些都使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而工业革命的发展又从物质上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红与黑

《红与黑》

《红与黑》

红与黑

红与黑

红与黑

红与黑

《红与黑》读书笔记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理解.doc》
红与黑理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