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

2020-03-02 06:38: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黄河大合唱》赏析

林力 2220113527 市场营销

摘要:黄河大合唱作为新中国最为重要的音乐作品所表现的那种精神是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应该有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肩负着建设祖国重任的青年人更应该具备。听《黄河大合唱》,用它来荡涤灵魂、摧醒良知,为民族而奋斗!

关键字:黄河大合唱 民族 精神 奋斗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声乐套曲,是中国第一部新形式的大合唱,这部作品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它是凝聚着作曲家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的交响性、写实性的大合唱,以磅礴的民族气魄和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通俗易懂的群众性,被誉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并成为中国合唱艺术的典范。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即使是在当今和平年代,也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黄河大合唱》共分为8个乐章,分别是: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 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7.《保卫黄河》(轮唱)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大合唱》的这八个乐章,结构十分完整并富于变化,各个乐章又富有寓意,每首合唱的开头都以配乐诗朗诵加以贯穿。每个乐章既相互独立,又有联系。《黄河大合唱》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在曲式结构上既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又强烈地突出了民族音乐的色彩、风格;在伴奏音乐上,既发挥了管弦乐有宏大气魄的特长又突出了民族乐器的色彩;演唱前的诗歌朗诵突出并强化了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震撼。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这是一首惊心动魄的混声合唱。音乐素材吸取了北方民歌和船夫号子的音调和节奏,运用主题动机为核心的发展手法,以领和呼应的演唱形式,造成了一呼百应、锐不可当的气势。描绘了黄河船夫迎着惊涛骇浪顽强驶向彼岸的动人画面,寓意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誓达彼岸的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黄河颂》 《黄河颂》是一首气势壮阔,情绪豪放的史诗性颂歌,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全曲由三个乐段构成。开始部分是一个音域宽广、气息深长、旋律起伏较大的音域主题。第二乐段以稍快的速度,更加亲切、热情的音调出现。第三乐段的曲调速度稍慢,句与句的衔接很连贯。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是一首配乐诗朗诵以三弦作伴奏,曲调蕴含着《满江红》、《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主题。 第四乐章《黄水谣》 《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民谣体”是指一些流传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而《黄水谣》则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它描绘黄河两岸沃土千里,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活;它借黄水的日夜奔流,倾诉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在敌寇的铁蹄践踏下,人民群众悲愤填膺,燃烧起阶级仇、民族恨的怒火,发出了悲愤有力的控诉。《黄水谣》的曲调写得十分成功,它深厚宽大,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大地的神情都尽情地歌唱出来。主部的音乐是波浪起伏的,显示出黄河奔腾叫啸的威力,象征着中国人民处在革命战争中的严酷考验中,人们的思想感情犹如黄河波涛一样汹涌起伏、沸腾激荡。主部的第二乐段,曲调亲切、明朗,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副人民勤劳生活的画面来,表现得深切动人。接着音乐转入由低沉而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这是一个4/4拍子的副部乐段,表现了敌寇入侵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敌占区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乐段结束在两个连续的四度下行,感人甚深。《黄水谣》最后是主部的再现,深沉地诉说着这空前的灾难。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这个乐章音乐素材吸取山西民歌的音调写成,借用了锣鼓伴奏的一些手法,民歌式的对唱形象地叙述了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最终以混声合唱 “一同打回老家去”的斗争决心而结束整个乐章。 第六乐章《黄河怨》 《黄河怨》是一首感情深厚、如泣如诉的女高音独唱曲,曲调吸取了陕北民间哭腔的特点,委婉悲凉,痛切感人。乐章为联曲体,四个段落运用了中华民族传统“起、承、转、和”的结构一气呵成。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是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鲜明有力、富于动力。曲调吸取了广东民间狮子舞的某些音调和民间打击乐的节奏特点。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这是整部作品主题思想高度概括的乐章,艺术感染力达到全曲顶峰。乐章由四个相互连贯的段落组成,采用主调与复调的写作手法,总结性地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似的英雄形象。

四、现实意义 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檄文一样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去投入民族解放战争,去光复被蹂躏的每一寸土地。革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与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其中在这八个乐章中又尤以第二乐章《黄河颂》最为引人入胜。《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 从内容看,第一节是朗诵词,是全诗的序曲部分,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呼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 第二节是歌词,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文中用一个“望”字来统帅,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颂黄河,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歌颂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颂”的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的精神,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黄河颂》中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从整体上讲,纵观我国近代以来的音乐史,《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戏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听黄河大合唱,使人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样的作品真是太好听了。现在的衮衮诸公,尸位素餐者有之,醉生梦死者有之,你们何时奉献人民,有否感到愧对先贤?难道中华民族真永远逃脱不了在苦难中奋起重生,在安逸中堕落沉沦的轮回宿命吗?同胞兄弟们,真到了必须常常用黄河大合唱来荡涤灵魂、摧醒良知,为民族而奋斗。听《黄河大合唱》,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听《黄河大合唱》,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使人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黄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因为它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唤醒了人民的灵魂,激起了人民的斗志!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常常这样认为:过去的老歌都不好听了,都那么土,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流行歌曲才是主流。但我想《黄河大合唱》是始终不会落伍的。因为它所表现的那种精神是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应该有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肩负着建设祖国重任的青年人更应该具备。所以,朋友,倘若你现在正在每天浪费时间、碌碌无为,倘若你已忘记如何做一个龙的传人的话,那么就去听听《黄河大合唱》吧!相信从中你会重新找回龙的尊严!

参考文献: 1.2.3.4.《太仓教育》第2011-9-8期刊,中国近代套曲汇赏 ,刘旭颖 《黄河之声》第2011年02期,伟大的声音,张红霞 《凤栖梧》第2007年16期,浅析黄河大合唱,李金

《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第2010年04期,中国大学生必知的音乐知识,章桂芬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讲稿

黄河大合唱说课稿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黄河大合唱.doc》
黄河大合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