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通关试题

2020-03-03 22:31: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每日一练】教师招聘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 A.表象B.想象 C.思维D.意识

2.学生将新学的概念“橡皮擦”归到“文具”这一总的概念中。这种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B.同位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学习

3.按照信息心理加工学的观点,学生能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人的心脏和血液循环是什么关系”等问题需要的是(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默会知识

4.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going”的“ing”,再教学生学习“playing”“coming”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解释这种学习现象的是( ) A.共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 C.概括化理论 D.实质训练说

5.教师讲课时,一位学生一会儿听老师讲,一会儿翻书看,一会儿在本子上写。这位学生的注意状态是( ) A.稳定的 B.起伏的 C.转移的 D.分散的

6.布鲁纳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 A.转化 B.获得 C.评价 D.记忆

7.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用( )表示。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8.人们希望得到较稳定的职位、愿意参加各种保险等,都表现了他们的(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论述题

1.试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意识是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

2.A【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原有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

3.A【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4.A【解析】根据共同要素说,如果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无论学习者是否意识到这种成分的共同性,都会有迁移现象的产生。题干所述正是共同要素说在实践中的应用。

5.A【解析】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性并不意味着注意总是指向同一对象,而是指当注意的对象和行动有所变化,但注意的总方向和总任务不变。题干中,上课时学生既要听教师讲课,又要记笔记,还要翻书看等。但所有这些行为都服从于听课这一总任务,因此,他们的注意是稳定的。

6.C【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7.D【解析】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用练习曲线表示 8.B【解析】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二、论述题 1.(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

②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3)①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

②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

③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通关试题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通关试题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通关试题

招聘中小学教师考试试题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通关试题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通关试题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通关试题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通关试题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通关试题.doc》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通关试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