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相伴,丰富人生

2020-03-02 09:15: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诵读相伴,丰富人生”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闻喜实验中学语文课题组李 萍

一、课题实施的现状分析:

自课题确定以来,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非常重视,并积极参与。首先,我们展开了细致的调查问卷。1.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诵读内容、诵读时间、诵读体会。2.走访家长,看学生是否有课外朗读的习惯,是否有足够的朗读时间等。其次,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对比实验活动。随着课题组的不断实践与反思,我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重讲轻读、重写轻读的现象,尤其是九年级,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试,从而忽略了诵读,忽视了对语感的培养,语文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我们的课题组成立以来,诵读教学再一次受到了关注。但通观全局,由于目前中考的书面考试不便检验,诵读教学至今常为中学语文教学所忽略。诵读只不过作为一种表面形式,起不到关键作用,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效果不明显。学生文字表达、语言运用以及文学阅读欣赏能力较差,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朱自清先生也曾说过:“教育上的诵读方法应当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养成。”因而,诵读教学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历经岁月洗汰而不见褪色的绝代才情,吸纳历经风雨磨砺而未曾稍减的人生智慧,领略遭受光阴剥蚀而历久弥新的写作技巧,继承受忧患锻冶而百折不挠的 - 1 -

民族精神。在诵读中,培养民族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诵读中,感受文化的冲击,学会鉴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阶段性成果

1、初中生古诗文诵读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为当前的古诗文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减少语文阅读教学的盲目性、低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通过初中生古诗文诵读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我们了解到,经典古诗文诵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初中生对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兴趣不够浓厚;诵读时间不够充裕;诵读范围过于狭窄;诵读方式方法过于僵化,有待进一步提高,使其趋于科学化、高效化;诵读效果不够理想,大多停留在记诵这一初级目标,缺少对经典古诗文人文内涵的领悟,陶情、益智、审美目标达成率较低;诵读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些方面。

有了这个分析报告的出炉,我们课题组老师及时调整了研究方向和策略。同时,这个分析报告也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在古诗文诵读方面提供资料,从而使得他们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初中经典古诗文整理成册。在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的老师们尽心尽力,严格根据课标要求和中考考试要求,将初中三年的经典古诗文整理成册。这为初中学生古诗文诵读提供了范本,同时也为学生的诵读提供了素材,以免学生的诵读没有目的性。同时也为任课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大大缩短了查找诵读材料的时间。我们做法是:

(一)经典诗文诵读时间主要是在以下“五个每”中“挤”出时间进行:

(1)每节课从课前准备中挤出3到5分钟进行诵读。

(2)每天晚上从休息前挤出10分钟进行诵读。

(3)每周从早读课中挤出20分钟进行诵读。

(4)每周从课表中挤出两个课时作为经典诵读课进行诵读。

(5)每月从课堂中挤出一个下午进行阶段性的集体诵读。

(二)组织多种活动

我们通过校园广播建立了一天的感受经典环境:

1、清晨,“名家诵读五分钟”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2、“晨读一刻钟”中,学生进行经典诗文诵读;

3、午间的“经典音乐欣赏一刻钟”中的音乐陶冶着学生心灵;

4、“精读《弟子规》”熏陶着学生的思想和礼仪

5、“习字一刻钟”中,学生感受着书法艺术中的独特神韵和魅力

6、下午的“读书时间”,学生在书海漫步,浸润在书香之中。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枯燥的古诗背诵多样化、兴趣化。 听,即听广播。 由学生主持、播音,其内容有经典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

看,即通过设立诗文牌和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

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

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并有接力赛、抽卡赛等种类。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优秀选手和优秀班级。对各班在吟诵古诗词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吟诵古诗词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

(三)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

(四)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诗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警句、诗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警句、诗句“内化”。

(五)班主任要积极协调科任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现典型,做好校内宣传,树立身边的榜样。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开辟“古诗角”,“经典壁”,争创书香班级。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古诗中收获更多的益处,(例如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

意识和合作精神。)各班组织学生成立“古诗配画”小组,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课外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对于他们好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而一些适合于表演的诗,可组成“诗词表演组”,由教师选择与诗文有联系的音乐,放着音乐按节奏让学生朗读古诗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伴奏诵读古诗文;还可以由师生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古诗文。有一些古诗文通俗易懂,教师把它们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对于书法爱好者,可以指导其用宣纸写成的古诗文条幅。举办古诗书法作品展,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三、课题实施中存在问题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研究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有:

第一、培养学生诵读兴趣、习惯、能力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理论认识水平仍有待提高。

第二、如何激发诵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诵读的方法和手段有待研究。

四、课题后续研究方案的调整

针对以上问题,下阶段,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对研究方案进行调整,使我校的课题走向深入:

第一,聘请专家、学者对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专业的指导。鼓励教师多阅读勤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我校

的课题研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一步培养他们诵读方面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使学生诵读能力逐步提高。

第三、以活动促研究,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题的优质课、论文评选”、“师生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促进课题的深入研究。

五、结语

自从参加“诵读相伴,丰富人生”课题组以来,我和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制定方案、查阅资料、探讨问题。虽然忙碌,但收获颇丰。能和同事们一起为我校的语文教学尽一份力量,我感到无比充实。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教学实践的土壤中,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历练与完善,它终会结出丰硕成果,带给我们丰收的喜悦。

书香相伴 诗意人生

书香人生你我相伴

人生点滴,安全相伴[推荐]

美丽人生,平安相伴活动

知识丰富人生 技能改变命运

健康人生友邦相伴规划方案

相伴人生四个字 张九红

有爱相伴,美丽人生(演讲稿)

诵读经典 浸润人生

诵读经典,感悟人生

《诵读相伴,丰富人生.doc》
诵读相伴,丰富人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