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

2020-03-03 09:01: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经济

原因①旧中国实行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经过:①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②1950年冬—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

本完成土地改革。近3亿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土地改革

意义:①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

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③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大跃进的时间:1958年

开始标志: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总路线

大跃进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时间:在大跃进高潮中,农村掀起办人民公社的高潮人民公社特点:一大二公

“大”:规模大;“公”:公有化程度高

评价: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产生的严重错误使国家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国家和人民

遇到建国后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

认识:遵守经济规律,科学合理进行经济建设

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外交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①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

世界上产生深远影响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时间:1979年

过程:①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的轨道

②1978年,中美两国政府分别发表《建交公报》。美国在公报中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③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一五计划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

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实行改革,即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由农户家庭长期承包集体所有的土地,其收成在完成上交给国家和集体的任务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剩余的归农户所有。包干到户、包产到户

代表: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是全国率先“包产到户”的典型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

飞速发展,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创新,符合中国的国情。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人物:周恩来

中心议题: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

万隆会议

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影响: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

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是经济合作组织中国的加入:1991年

2001年在上海召开该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

时间:1953年—1956年

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

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决策: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政策和优惠措施

设置经济特区: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①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②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推广: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14个沿海城市,逐步兴办 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

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批准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1990年,做出了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

时间:1971年

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

重返联合国结果: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意义:①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从此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

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13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中国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制度

《土地改革.doc》
土地改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