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之技巧

2020-03-03 16:27: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如何分析辩题

1、审题的技巧

审题的目的是弄清辩题的含义,认识辩题对双方的利弊,把握双方争辩的焦点,以便确立对自已有利的论点和策略。为此,双方应对辩题进行全面、深人、透彻地审视、分析和研究。具体说来,审题可运用以下方法和技巧。

(1)分析题型把握基调

任何一个辩题都包含着特定的论争范围。审题首先要从宏观上分析了解辩题涵盖的领域及与之相关的诸多因素,认识辩题类型、色彩,明析辩题的利弊难易之点,把握双方可能交火的战场等问题,做到知己知彼。需要剖析的内容有:

①析辩题类型。就是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分析辩题性质,弄清其特点。通常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从性质上看,辩题分为三类:一是价值性命题,即辩论某件事情是否较好;二是事实性命题,即辩论某件事是否真实;三是政策性命题,即辩论某事该不该做。从辩题内部的逻辑关系来看,又可分三种形式:一是从属型,即辩题提出的两种事物彼此是从属关系;二是条件型,即辩题提出一类事物是另一类事物出现的前提;三是比较型,即对同时出现的两种事物比较其优劣。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辩题必然导致辩论方向、逻辑要求、立论角度、论证方 24 式、引用论据有所不同。因此,分析辩题首先要为其“定性‟ 看它属于哪类性质的辩题;而后为其“ 定位”,看它包含着哪一类逻辑关系。比如,剖析辩题“ 大学毕业生当基层军官是大村小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价值性命题,是讨论这件事情好不好的问题,我们应从不同价值观念人手展开探讨和论争;从辩题的逻辑关系看,这个肯定判断句属于从属型命题,我们应着力探讨两者之间的从属关系是否成立,掌握了辩题的属性便可由此引申,进一步探讨立论的方向。

②看辩题倾向。即分析辩题所包含的理性意义是否与社会的普遍看法、时代思想倾向合拍。一般说来,辩题含义与社会思想倾向相一致的一方,会占有客观优势,辩论起来顺理成章.易于造成有利态势。相反,当所持观点与现时情况不符,或与之所涉及的政策条文相悖,或明显的涓极片面时,该方就会处于不利地位,维护这样的论点困难较大。比如,辩题: “中学生异性交往利大于弊”,正方观点明显与社会观念和现实情况相背离,论证起来必然如同为一个垂死者打针输血,要把他救活,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持背时、背向观点的一方必须别出心裁,或在立论角度,或在背景材料上,精心谋划,找出“理”来,才有可能胜算。 ③察辩题色彩。就是分析辩题的感情色彩与语境人情、辩场情绪是否相容。有的辩题包含的某种感情倾向很可能与语境人情不协调。审题时就要细细体察,看它在哪些问题上可能触 25 犯“众怒”,引起反感,从而及早进行策划,以绕开“雷区”;同时看在哪些感情上可以与观众共鸣,赢得同情,就要充分利用。比如,在某大学一次辩论中,辩题是:“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从理性角度看,辩题有利于正方,但是从现场气氛和大学生的普遍情绪来看,又有利于反方。这样,作为正方就必须考虑到这种感情色彩的影响,在立场和感情倾向上有通盘考虑,处理好维护本方观点与照顾观众感情色彩的关系,小心翼翼地开辟前进的道路。

(2)由宽到窄,探求焦点

在认清辩题性质、倾向、色彩之后,就要从微观角度把目光投到辩题本身,进行剖析研究,一层一层地探求双方的分歧,捕捉辩论的要害之点,触及辩论的实质性问题,全面把握辩题内涵。辩题通常表达一定的判断,由一组概念组成。这些概念本身包含着一定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概念之间还存在着某种相互制约和彼此影响的关系。分析辩题就要把这些概念及其彼此间的逻辑关系和相互影响搞清楚,以便有效地限制对方,为自己突破辩题的局限,建构优势,创造自由。 一般情况下,分解辩题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逐一明析概念。即把辩题分解成最小的意义单位。

对每一个小单位进行研究,确定其含义和作用。可以通过定义概念的方法,把每个概念的内涵及所指对象搞清楚。

第二步分析辩题范围。就是搞清辩题所包含或所涉及的实际内容。

通常是通过分析辩题中每一概念的范围来勾画辩题的范围。请看实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队在审题时,这样分析辩题“进口高档消费品利大于弊”的论争范围:进口——进口和出口一样,都要有量的规定,如大量进口、常量进口和少量进口。进口的量不同,所引起的后果就不同,也就是说带来的利弊也不同。任何事物都有度的规定,过量总是有百弊而无一利。辩题中“进口”二字没有量的规定,显然有利于反方,他们会根据中国资金短缺的事实、盲目进口高档消费品所带来的后果证明“弊大于利”。正方同样也可根据辩题中“进口”二字没有量的规定,坚持适量进口和常量进口的阵地,沦证以往进口高档消费品所出现的偏差,有些是政策失误。有些是局部利益破坏了国家利益,有些则是过量进口造成的,并不是进口高档消费品的错误不能因噎废食。我们有能力纠正以往的错误,做到适量进口,当然就利大于弊了。高档——这个定语是相对的,对于处于不同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状况的国家来说,它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在我国这样一个待定的条件下。有些国外的高档消费品。在中国则还未成为消费品。消费品一一也是相对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环境,消费品的内荣不同。在发达地区和国家,小汽车是消费品,而在中国尚未成为老百姓的消费品。在80年代中期。个人汽车拥有 27 量几乎还是空白。所以,小汽车就被排除在消费品之外。利大于弊一既有量的标准,也有质的标准,它们之间的衡量是十分复杂的,可能100个小利抵不上一个大弊,也可能一个大利抵得上100个小弊,一个长远的利抵得上暂时的许多弊。如此把每一概念的范围都搞得清清楚楚,就大体上勾画出双方在辩题上的共认点、异认点。了解对自己有利之处和有害之处。对辩题范围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三步,由宽到窄逐步“聚焦”。

很多情况下,双方辩论的并不一定是整个辩题,而往往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成为必争之点。因此,在分解辩题的基础上,还要找出辩题中最关键、最要害的词、词组,确定辩题核心,明确辩论的焦点。有些辩题的分歧、对立点比较明显、单一,其异认点就是争论的焦点;也有些辩题的分歧点较多、较杂,难以识别,这时就应反复比较,区分其中心论点与从属论点,分清主次,抓住„题魂‟。我们仍看上例: 在辩题“进口高档消费品利大于弊”中,双方在“进口”、“高档”、“消费品”等内容上,分歧不会太大,甚至双方都会承认这样一个观点:“进日高档消费品有利也有弊”。而在利多还是弊多问题上,则是双方的导认点,构成对立。这样分析就把辩题的范围缩小了,变窄了,更集中了,接近了双方争论的焦点,进一步看,在利大与弊大的问题上双方必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能举出大量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似乎仍然不能形成真正的对垒,难以判断胜负。进一步探求下去,就会发现所谓利、弊是站在不同角度,用不同标准衡量的结果。那么,这个衡量利、弊的标准是否正确,就成了判定胜负的客观标准。这样一“聚焦”,辩题的关键点就比较明确,在衡量标准上争论利大与弊大的问题就自有公论了。如此由宽变窄,由面到点,步步推进,集中在衡量利与弊的标准尺度上短兵相接,决一胜负,就算抓住了争论的焦点,

抓住了“题魂”。 (3)拓展思路,优选角度 (3)拓展思路,优选角度

在分析辩题过程中,必须打开思路,把问题想得更宽更远更深更透些。为此,就要多设疑,多提问,尽量把触角伸到更广泛的未知领域。从辩题的内外联系,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状况中讲行广思,还要从对方的立场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才可能找到于已有利的最佳立论角度。比如,南京大学队在就辩题“愚公移山还是搬家”进行审题时,为了打开大家的视野,拓展思路,深入思考,教练周安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①愚公面对的主要困难是什么?②愚公移山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带来什么样的影响?③愚公为什么应该搬家?④移山精神是否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本体?⑤移山行动与文明发展规律是否一致?⑥愚公应该搬家的主、客观依据是什么,⑦愚公搬家的文化支持何在?⑧愚公应当搬家的价值体现在哪里?⑨应如何估价愚公搬家之“智”、搬家之“勇”,“勇”在何处?这样提出问题,就把大家的思索范围大大地扩展开来,辐射到历史、文化、价值与文明发展等方面,从过去和现在、主观和客观、智与勇等多重比较中全面思索,寻求可以强化本方立场的理论和事实,大大加深了对辩题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获得场上的自由。随着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人们会发现一系列可比较因素,主要是:辩对双方的利弊;双方可能立论的角度、攻击点、防守线;主要理论和材料的利弊;与辩题相关的辩场观众情绪、思想倾向的利弊等。这时,我们应将上述诸因素综合起来思考,通盘比较,权衡利弊,从中选择出最佳的立论角度。下面是一则综合审题的实例:在辩“儒家思想是„四不龙‟经济快速成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时,反方南京大学队在审题中感到反方立场有相当难度。首先辩地新加坡是尊孔和提倡儒家思想的国家,观众和评委中不少人都是儒家思想的崇尚者。再从实际情况看,“四小龙”经济在近期的确快速发展,令世界瞩目。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认真分析、审题从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辩地思想倾向和观众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先确定了不批儒家思想,相反要充分肯定儒家思想的总战略。而后又抓住“题眼”——“主要” 二字作文章,即承认儒家思想是经济快速成长的推动因素之一。但同其他推动因素相比,它不是主要的。这样就把争辩的焦点从“是不是” 转移到“主要与否”上,有一定的出奇性。但是他们又意识到,这个角度并非十全十美因为只要承认儒家思想是推动因素之一,也就会为本方阵地留下缺口,主要与次要之辩难以说清,因而缺少全胜的把握。于是,他们再行思索,终于选出新的角度,确定了“把儒家思想的功能拒之于经济领域之外” 的战略,即在经济领域之外,充分肯定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但是决不承认它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充其量不过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背景条件,而正确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协调才是主要推动因素。最后,他们总结成四句话:辩题性质:经济、事实;时空范围:“四小龙”,近30年;辩论内容国民牛产总值增长的原因,而非其他;儒家思想:非常好。但不具备经济功能。至此,反复审题的结果,为本方找到了有利的辩论角度。后来的辩论实践证明。他们的审题和战

略是成功的。

2 立论的技巧

在剖析辩题基础上,就要针对双方争论的焦点,根据论题难易利弊的情况,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确定本方应坚持的基本论点。一般说来,当辩题于本方有利时,立论自然占有优势,辩起来也较顺手。如果辩题于本方不利就应匠心独运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创造立论的优势,建构本方理论体系。在立论中能够创造优势的方法有 (l)巧妙“限题”

所谓限题。就是通过对命题中概念的界定,或设置某种条件,或对命题范围作限定或延展,使命题对已有利。在竞赛辩论中,有时辩论的成败井不是看辩题对哪一方更有利,而是看谁对命题的阐述更合情合理。因此,不管正方反方,当辩题对自己不利时,就要善于运用“限题”技巧,化不利为有利 ①加大内涵缩小外延。就是对辩题追加前提,在现有辩题范围内,进一步增加条件,缩小范围,限制和排除不利因素形成对自己最有利的立论点。比如,辩题“中学生异性交往弊大于利”,正方维护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正方采取增加内涵方式,把辩题限定为“中学生异性交往任其发展必定弊大于利”。由于增加了“任其发展‟这样一个前提,给立论注。了活力。这样做既没有改变辩题的质,又使本方立论更合理达到了化劣为优的目的。③扩大外延包容内涵。当固守原辩题范围于己不利时,可在不改变辩题质的前提下把辩题范围扩大开去,使本方命题能在不改变辩题质的前提下把辩题范围扩大开去,使本方命题能包容原题内涵,超越原题领域,这样,本方便可在更大的范围内纵横驰骋与对手作战。有时,甚至把对方的命题也部分包容进来,这样就会一箭双雕,既扩大了自己立论的自由度,又限制了对方的活动余地,捆住其手脚,使之有力不能施展。如在辩“人性本善(恶)”时,反方坚持“人性本恶”的命题,显然处于被动地位,观众较难接受。在立论时,他们并未局限在善恶之争上,而是拓展辩题的范围,强调教化的作用,提出有理性的人通过教化能够抑制人性的恶,使之向善。由于在立论上扩大了范围,突出了抑恶扬善,且说得人情人理。因而变被动为主动。总之,我们应根据本方立论的需要,灵活地为概念定义扩大或缩小辩题的内涵及外延,追求于已有利的立论效果。当然,概念内涵、外延的调整要注意建立在科学性、合理性之上,要能自圆其说,经得住推敲,不能过头。如果随心所欲任意解释,就会偏离辩题,牵强附会地“限题”,必然适得其反,得不到观众认同。 (2)升高“起点”

在立论时,还可以通过寻求命题高起点的方式,另辟战场,超越对方命题范围,扬己优势,仰其所长。当既定辩题范围对己不利时,本方应预测对方可能的命题范围,设法超越之,或者不与对手在这一范围内纠缠,或者干脆坦言承认对方提出的显而易见的观点事实,而在更高层次上立论,迫使对手在这个新的战场上作战。这样一来,对手精心准备的材料、策略就难以施展,失去优势,只能被动应战,优势就转化到本方手中。

比如,在辩“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时,辩题对正方下利。在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现实情况下,提出并维护“可以抑制”的观点,很容易被事实击垮。预料到对方一定会在贸易保护主义普遍存在而且十分严重的事实方面进行洁难,如果在这里纠缠,正方将软弱无力。于是,把争论的起点升高,立论时首先承认事实不与对方争论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存在,或是否严重”,而是把焦点放在“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可以抑制”上。在这个更高的层面上论争,在“可以抑制”上立论,就巧妙地超越了对对方有利的事实材料范围,出乎意料地为本方争得了论战的主动权。这不失为立论的妙招。 (3)精心定义

理论建构以概念为基础,而对概念的界定又是多种多样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特指与泛指之别,其内涵与外延也有不同的范围。这样就为我们通过不同的对概念的定义建构理,论框架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余地和可能性。有时候,如何定义概念就成了树本方旗帜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对关键性概念下定义的方式使整个立论判断获取有利己方的生机和活力。

比如,在辩“高消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大于弊”时,作为正方的观点与传统消费观念相抵触,与目前的国情也不协调,一卜分容易被击倒。为了化解不利,正方在为“高消费”定义上下功夫,先试图将高消费概念解释为“超前消费,给以美化,但效果不好,后来又查遍有关专著,也未找到有利于己的解释。他们经分析研究,为高消费作了如下定义:“高质量、高档次、高品位”的消费。前两者是对消费对象的要求,后者是对人们消费心理的要求。这个定义与以往认为高消费就是寅吃卯粮,人不敷出式的消费观根本不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实践证明了他们的定义在辩论中有效地避免了被动。当然,通过重新定义方式确立命题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命题一经粉饰就能合情合理。这里的关键在于,定义要在公众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如果生拉硬扯反而弄巧成拙。 (4)追求出新

立论还要敢于冲破习惯思维定势的羁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揭示问题,举起旗帜,出新出奇。尤其在不利的情况下要能在看似无理之中,找到立论的依据,使论点站立起来,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比如,在辩“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是发挥个人专长”时。反方立论角度很多,曾设想过首要标准是“社会需要”、“收人丰厚”、“兴趣”等,但是这些立论都很平常,没出常规,易于遭到攻击。他们别出心裁,再辟新路,大胆提出一个设想:大学生复杂而多样,没有也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首要标准,大学生应从“个人的自我完善和推动社会进步” 角度确定择业方向。这样立论就越出常规视角,出人意料,从根本上动摇了对方精心设计的立沦,为本方构成了攻守相宜、破立相衔的严谨理论构架,取得了明显的优势效果。

立论追求出新出奇,又要合情合理。在竞赛辩论中立论最根本的依据是评委和观众的接受意向,要能打动、说服评委,使他们觉得你的立论是合情合理的。所以立论时要充分考虑到观众与评委的理解程度,尤其要注意避免违反人们的基本常识,否则就难以获得评委、观众的认可。

辩论技巧之攻辩

辩论技巧

辩论技巧

辩论技巧

辩论技巧

辩论技巧

辩论技巧

辩论技巧

辩论技巧

辩论技巧

《辩论之技巧.doc》
辩论之技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