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业基本资料

2020-03-03 01:40: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简述

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五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区域城市之一,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的经济中心之一,浙东南第一大都市,浙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中国东部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福建宁德市,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唐时始称温州,简称“瓯”。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留学海外的温州学子在看到香港被称作HONGKONG的时候根据温州的瓯语发明了YUJEU这个称呼。

温州是一座山水江海交融的滨海城市,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一座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一座特别能创业的城市,一座努力走在前列的城市,一座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城市,一座充满魅力与梦幻的城市,一座充满智慧与故事的城市。温州人以[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商行天下]而遐迩闻名。 温州贵礼节,史称[浙南邹鲁]。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温州的锦绣河山、工商经济、政策发展、现代都市、人文历史,陈志岁早年的一阕咏温州词曰:“人说繁华比帝乡,馆厦皇皇,道路皇皇。山川瑰丽胜苏杭,楼外花香,楼里人香。 攘往熙来富贵商,天上机航,水上舟航。王孙到此也牵肠,欲把他乡,落作家乡。”(《一剪梅·温州》)

还有一本描写温州的小说《温州别恋》,作者是六百里。

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是指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曾经在全国流通一时,家喻户晓。

323年(东晋明帝太宁元年),析临海郡温峤岭以南地区置永嘉郡,治所设于永宁,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建郡城于瓯江南岸,相传有白鹿衔花而过,故后名鹿城。是为永嘉建郡之始。 422年(南朝宁武帝永初三年)谢灵运贬宁永嘉,遍历诸县,多有题咏,成为山水诗鼻祖。前此数年,郑缉之撰《永嘉群记》,是温州最早的地主志,今存孙诒让辑本一卷。

鹿城区

鹿城区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鹿城自古商贾云集,素有“东瓯名镇”之称,南宋时期诗人杨蟠就有“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的诗句,鹿城依山面江,城中有山有水,享有“江城如画”的美誉。悬于瓯江之中的江心屿,景色秀美,是中国四大孤屿之一。鹿城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如东晋中国山水诗人谢灵运,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当代一代词宗夏承焘等,相传书圣王羲之也曾在此留下“墨池”等遗迹。

瑞安市

瑞安是温州大都市南翼中心城市,浙江省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瑞安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瑞安人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率先发展市场经济,尝试股份经营,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80年代初,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兴办农村家庭工厂,千方百计把产品推向市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把以上经济特色概括为“小商品、大市场”。八十年代中期,瑞安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小商品市场, 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积累了早期经验。现已形成汽摩配件、机械电子、塑料制品、鞋类、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六大支柱产业,大批名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种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50%以上份额,是中国汽摩配之都、塑料薄膜产业基地、印刷包装及医药机械全国产销基地、全国闻名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形成了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行业规模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

这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自古市井繁华,商贸发达。“人杰地灵,天瑞地安”。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过瑞安飞云江时曾咏叹道::“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 郭沫若曾题联“玉成桃李,海涌波澜”。民间自古就有“瑞安出才子”的美誉。南宋理学家陈傅良注重“经世致用”,开永嘉学派之先声;叶适集永嘉学派之大成;元明之际,戏曲家高则诚撰《琵琶记》,称为“南戏之祖”(或“词曲之祖”)。清末,瑞安相继涌现出“三孙五黄”、“东瓯三杰”等知识分子群体。特别是孙诒让,精研经学和甲骨文,被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甲骨文字学开山鼻祖。近代名人辈出,史学家周予同、鱼类学家伍献文、书法家邹梦禅、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等等。

瑞安市境群山起伏,溪涧纵横,且有飞云大江襟带城廓,隆山古塔雄视八方,自然景观颇具壮美清幽的特色。风景旅游区占国土面积20.8%,属旅游资源大市,拥有寨寮溪等七大风景胜区。省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玉海楼和观音寺石塔列入全国、省级文保单位。

乐清市

气候温和,水土肥沃,自然资源丰富,素有“旅游胜地”、“鱼米之乡”之称,在温州、台州、宁波、舟山沿海走廊中,乐清历来是主要的经贸集散地。

乐清是民营经济“温州模式”的发祥地。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家庭作坊、个体工业已在乐清兴起。80年代出现了股份合作企业,现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并已向集团化方向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给乐清工业经济发展开创了“黄金时代”。

全市现已建成工业小区25个,标准厂房310万平方米,有近1500家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分布在104国道乐清段两侧,构成长达50多公里的“工业走廊”,集团公司51家,其中38家为全国无区域集团,6家企业跨入了全国知名乡镇企业行列,形成了以低压电器、电子、机械、仪表、服装、皮革、船舶修造、工艺美术等为主导行业的工业体系。乐清柳市素有”中国电器之都“之称。

被称为乐清海上门户的黄华七里港区,是我国20个重点港口之一。海岸线长142公里,可建造万吨级以上泊位36个,主航道150多年来恒稳不变,是宁波至厦门一线唯一而适中的深水港区。现已建成七里港一期工程,港口年吞吐能力达401万吨,七里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将成为建设中的温州大港核心。

温州美誉

“世界”之美誉

世界叶腊石之都

“城”之美誉

中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品牌城市,中国寓言大市,中国风水城市之一,中国印刷城,中国电器城,中国礼品城,国际象棋城,中国男装名城,中国胶鞋名城,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阀门城,中国服装名城,中国包装机械城

“都”之美誉

中国锁都,中国鞋都,中国皮都,中国塑编之都,中国纽扣之都,中国制笔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教玩具之都 ,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中国低压电器之都,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都,中国五金饰扣之都

“乡”之美誉

中国武术之乡,.中国游泳之乡,中国杨梅之乡,中国特产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拉链之乡,中国席草之乡,中国泵阀之乡,中国瓯柑之乡,中国蘑菇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牡蛎之乡,中国泥蚶之,中国文蛤之乡,中国花蚶之乡,中国象棋之乡,中国乌牛早之乡 ,中国羊栖菜之乡,中国马蹄笋之乡,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数学家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田鱼之乡,中国廊桥之乡,中国梭子蟹之乡,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肉兔之乡

“基地”之美誉

中国女鞋基地,中国鲨鱼加工基地,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钻头产业基地,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中国不锈钢无缝管生产基地,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食品制药机械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智能电器产业基地,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中国台挂历礼品生产基地,中国箱包市场产业基地,中国锻造产业基地,印刷包装及医药机械全国产销基地,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国鞋类出口基地

“中心”之美誉

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

《宋代温州商业述论》

自安史之乱之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浙地区日渐繁荣,地处浙江 南部的温州也不断得到发展。北宋时期,温州已有“小杭州”之称。 如曾任温州知州的诗人杨蟠(约1017—1106)曾描写温州的繁华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2]

温州在北宋时期的商业的繁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口的增加带动了商税额的提高,太平兴国年间,温州人口有40740户,到元丰年间增加到121916户,几乎翻了三倍。南宋时期,北方移民大量涌入温州, 其中不乏世家大族,他们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而且还将北方先进的文化带进温州。到淳熙年间,温州人口达到一百万左右。从商税来看,熙宁十年(1077年),永嘉县(温州治永嘉县)的全年商税额是二万五千三百九十一贯六文,比明州(今浙江宁波)还高。 食货十六之七八。其次,北宋时期,温州造船业得到发展。早在三国时期,温州就是沿海主要造船地区,降及唐代,温州已能建造远洋海船。北宋初,温州年造船一百二十五艘,至哲宗时,“岁造船以六百只为额”,与当时的明州并列第一

《宋代温州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衰落》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后, 出现了大批文武官员经营商旅与商人争夺利益的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粉》就指出当时官吏味有不兼农商之利而攀充其养者也” 。“官大者, 交赂遗, 营资产, 官小者贩鬻, 无所不为” 。因为宋代法令规定, 官吏、士人在一定范围内有免税特权。同时, 这些官员又可以利用手中权力以及各种封建关系, 使自己货物不用纳税。

《永嘉学派和温州人精神》

永嘉学派产生于南宋时期农业发展迅速、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文风鼎盛的温州, 是贩越文化的优秀代表。它创始于薛季宣, 发展于陈傅良, 成熟于叶适。永嘉学派政治上反对君尊臣卑, 主张君臣一体, 主张抗金和改革弊政, 经济上反对以义抑利、重农抑商, 主张以功利统一仁义, 以国家之力扶持工商业 哲学上批判程朱理学, 主张道不离器物。

温州人精神内容很丰富, 如敢为人先、唯实务实、敢担风险、勇于拼搏、不等不靠、争强好胜、善于学习、吃苦耐劳等精神, 但最主要的是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以来, 温州人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 如第一座中国农民城一龙港镇, 全国第一个股份合作企业一苍南桥墩门啤酒厂, 全国第一个农民跨国公司一美国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全国第一批发放个体工商执照, 全国第一个制定股份合作企业条例, 全国第一个制定“ 质量立市” 条例等。1998年召开的中共温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把温州人精神概括为 敢为人先, 特别能创业。”

叶适说:“‘仁人正谊不谋利, 明道不计功’。此语初看极好, 细看全迂阔。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 后世儒者仲舒之论, 既无功利, 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论尔。” 永嘉学派主张“ 以义和利” , 以功利观点来统一仁义。

温州人风风火火闯九洲, 创造了以小商品、大市场为特征的温州模式, 但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人并非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而更多的是运用传统的手段来打天下。温州人外出谋生不是靠纯粹出卖劳动力而主要是以传统的手工业为谋生手段。温州人“ 用五把刀子走遍天下, 即菜刀(饮食业)、剪刀(缝纫业)、劈刀(皮革业)、剃头刀(理发业)、螺丝刀(修理业)”。温州是全国著名侨乡, 但众多的华侨并没有真正地融人所在地的社会, 异采纷呈的异国文化并没有熔化温州人独有的生活方式,“温州人不管走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还是生活在温州的习惯里, 用温州的方式去做生意。改革开放初期, 众多的个体私营企业主对诸如企业文化、质量认证体系、营销组合、形象包装等市场经济必备知识一知半解, 甚至茫然无知。可见, 温州人用传统手段打天下很是得心应手, 可以说是背负着传统人格走向现代。

《温州民间借贷研究》

温州民间借贷异常活跃。民间借贷通过地缘、业缘、亲缘及社区化的方式介入到经济活动中去,由此产生了精英信任。精英信任是指当地德高望重之人通过调解或者担保,为借贷双方架起了一座经济交易的桥梁。精

英信任既是一种担保品,也是一种无形的声誉,由此较好地解决了“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难题。我们通过温州大量的民间借贷案例研究发现,在超越精英信任的范畴时,当事双方往往选择法律工具来解决问题的,所以,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部分“非信任风险”。

我们在2009年的专门调查中发现,温州民间借贷的资金大部分流向贸易性行业、投机性产业、企业新兴体以及创业型企业,少部分资金流向家庭式事务或个人型事务,也有极微弱的资金流入地下“六合彩”和具有投机性质的摇会组织,但真正做实业的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或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来筹集资金。

对民间借贷中实质性借贷风险不高的现象,温州当地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解释是,他们认为温州商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有地域特征的“重商主义”(其“重商主义”的核心是商业文化契约化)以及互帮互助的邻里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逐渐地构成了他们在商业领域里的一种生活常态,最开始在熟人圈的借贷一般是无息的,带有救济性,后来被救济的人慢慢富裕起来了,出于感恩回馈部分利润给借款的人,这种由无息借贷开始演变成有偿放款,而这种有偿放款的大面积扩张最终形成一定规模的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基础是民间信用的交易,信用交易是内生于民间借贷机制的,因此,民间信用对风险有自发的消散作用,起到了降低风险或转移风险的效果。这种自发消散风险的系统形成是基于民间信用的交易基础。

在2002年全市300~350亿元的民间借贷规模中,真正出现社会性风险问题的资金只有2.87亿元,占比不到1%;而当时全市银行的“两呆”贷款率在3~4%之间,这组数据表明民间借贷的风险并不像人们普遍理解的高风险,内生性的风险消散机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温州民间高利贷现象的思考》

民间高利借贷行为产生的背景及其表现形式1.背景及资金来源。目前温商在外经商的有300 多万人。对于这个群体而言,素有民间借贷习惯,资金在温州这个区域内回流、发散就相对频繁。自然,这里就成了一个资金往来的“小山头”。在这些民间金融载体变更的背后,是一种几近全城借贷投资的态势。在人行温州中心支行调查样本中,有89%的家庭(或个人)和56.67%企业参与民间借贷。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一是长期的民间资本积累,二是部分信贷资金的流入。温州的民间企业或个人其经营都是多元化的,既有从事产业的生产经营,又有各种各样的投资,所以对信贷资金 的真正用途很难界定,难免有信贷资金流入民间融资之中。

《温州民间资本艰难转型》

这位分析家认为,民间资本“走出去”发展主要的遭遇与困境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艰难;高资本行业投资潜在风险加大;创新金融领域投资存在较多限制;跨境投资面临双重风险。

温州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传统制造业为主,转型方向难以抉择,转向重化工、机械等大型产业缺乏产业基础,转向高科技,缺乏产业技术和人才支撑,继续目前的轻工业加工与生产则面临着更加严格的市场规则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俄罗斯屡次发生的清理“灰色清关”事件,就充分说明了在国际竞争加剧与严格市场规则背景下,传统制造业仅以廉价取胜

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其次,由于高资本行业利润率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利润,加之金融危机后实体经济效益低迷,温州民间资本在资本逐利的驱动下,近几年来略显盲目地涌入高资本行业(如楼市、股市、矿产业),但高资本行业存在价格波动与政策调控双重风险,极易形成风险损失。

与此同时,金融领域投资开放度相对不足,制度化的民间资本吸收途径相对狭窄。

此外,跨境投资面临双重风险。仅2008 年9 月以来连续3 次发生的俄罗斯“强行闭市”事件,使在俄罗斯投资的温州制鞋企业和经销商近18 亿美元的货物被扣押,其中约7 亿美元的货物目前尚被俄方继续扣押,且未有处置消息,直接导致温州商人在俄罗斯切尔基佐沃市场1000 多家店面关闭。

转型期间的基本投向

据温州市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 年末,温州辖内民间流动性资本规模已经超过3370亿元,比2006 年末增加了1170 亿元,增长幅度达23.77%。经历了劳动力输出、实物商品外销阶段之后,新世纪以来温州民间资本也开始了向其他领域和地域投资的艰难探索。目前温州民间资本主要投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投向科技研发、产品升级以及与原行业相关的新兴制造业。如今年三季度以来,温州市122 家骨干工业企业中有64%在科技研发方面加大了投入,较去年同期有了一定比例或较大幅度的提高;二是转向利润率更高而风险更大的地产业与资源性行业,仅就煤炭行业而言,2008 年末山西境内60%的中小煤矿(包括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由温州商人经营或承包,年产量达到8000 万吨以上,约占山西省煤炭年产量的1/5;三是逐步开始涉足私募、创投等形式的资本运作,如首华创投、恒生资产、云杉投资等引领了温州民间资本发展的一条新道路;四是跨地区跨国界的实业与资本投资均日渐增多,今年10 月末仅温州市新批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已有28 家,总投资达11602 万美元。

《中国烙印,儒家思想的商业运用》

商以诚为本, 人无信不立。对于当今活跃在中国商海的生意人而言,“诚信” 二字显得尤其重要。以温商为例, 多年来, 社会上对温州的种种非议中, 很大的原因是过去的一段时间温州产品在质量上缺乏信用。在这方面, 温州曾经吃的亏太大了。现在的温州是从抓“ 质量立市” 站起来的, 之后的“ 名牌兴业”使得温州拿到了“ 中国鞋都”、“ 中国电器之都” 等系列国家级名片, “ 温州制造” 更开始成了响当当的区域品牌。温州人的信用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温州逐步形成“重守信,轻失信”的社会氛围。据人民银行总行最新统计,温州所有银行贷款中温州不良贷款比例仅为5.9%而全国平均数为26%。

《简论温州人的商业精神》

温州人素有经商的传统,自东晋以来,温州以制瓷、造船、纺织、造纸、漆器等手工业闻名。人们“富贵而不务本”,“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后,温州成了浙南、闽北及毗邻地区商品物资的集散地。当时人称温州“商船贸迁”,“其货纤靡,其人多贾”。

这种经商传统,有它的思想和文化基础,早在南宋时期,温州就出现了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功利学派”。永嘉学派提出“农商并举、义利并重”的观点,与传统儒家的“农本商末”和“先义后利”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叶适大胆肯定“商”的重要性,把士农工商的分工互利作用,看成是社会兴盛繁荣的前提。同时,他坚决肯定了“富商豪贾对发展经济为天子养民”的作用,并断然摒弃儒家传统的“义利”对立观,主张“无功利则道义虚语耳”。他提倡讲究功利实用,反对空谈“义利”。

即使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计划经济年代,温州人也从不放过经商赚钱的机会,一到农闲他们就外出包工、打工、养蜂、补鞋、兑糖、收废旧等。温州人常讲,有钱才是英雄汉,无钱做官也枉然。那年代,温州人的“地下工厂”、“黑包头”、“投机倒把”、“弃农经商”等所谓“资本主义尾 巴”总是兴了又刹,刹了又兴。改革开放后,温州人也不断遇到姓“资”姓“社”问题的质疑和困扰,但温州人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信奉“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崇尚实干,少说多做,从而创造了令国人瞩目、具有温州特色的“温州模式”。所谓温州模式,就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市场为导向,以劳动力市场为动力,以小城镇为依托,以购销员队伍为骨干的经济样式。2 0 世纪9 0 年代温州人根据新形势又提出了“质量立市,质量兴市”的第二次创业战略。

温州人多地少,人均耕田只有0.3 亩;建国以来由于地处东南前哨,国家为战备考虑,从无大的投资项目,从建国到1981 年国家对温州的投入只有6.55 亿元;温州交通不便,没有航空、铁路运输,也没有大型码头,仅靠公路货运。逼仄的生存空间使温州人失去了可依赖的条件。同时,又因温州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边缘地带,计划体制的文化精神遗产相对稀薄,而使温州人比较容易摆脱“等、靠、要”的惰性依赖心理,而迸发出强烈的自主意识,较早地树立起市场化的改革取向。

温州人的商业精神也有不足与缺陷。比如,温州人功利务实,不尚空谈,注重经济利益和经济效益,但过于功利务实又易于使人偏重近期效益,将金钱和物质享受作为惟一的追求目标,缺乏崇高的精神追求和献身精神,从而制约了现代企业家的成长;温州人自主意识强,注重发挥个体的能动性,但往往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即重个性自由、个体利益,轻群体意识、群体利益,结果往往是每个个体经济细胞都充满活力,却未能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和向心力。在以低压电器闻名全国的温州柳市镇,专门生产低压电器的“企业集团”有2 0 多家。这2 0 多家企业不但产品种类相同,而且档次也大同小异。同室操戈,为何不攥拢五指成拳头,形成合力呢?柳市如此,其他以生产西服、钮扣、皮鞋为主的集镇也大体相同。企业多,且小而散,这正是温州人自主意识太强的负面效应,如此等等。

《温州创业精英的市场之道》

700 多万温州人中有200 余万人活跃在温州之外的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以精通商业留下口碑,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温州人精神”常被概括为四句话,即: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

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

常州市基本资料

篮球基本资料

个人基本资料

雷锋基本资料

南充基本资料

电信基本资料

雷锋基本资料

核磁共振基本资料

《温州商业基本资料.doc》
温州商业基本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