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仿佛》教案 沪教版

2020-03-02 02:01: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仿佛》

【自学指导】

1.反复朗读,了解正话反说营造意境的作用,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本诗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来表达主题的方法,学习通过描写多种感受抒发情感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怀念和依恋,感受母爱的温馨,进一步培养感恩思想。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这首诗,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怀念和依恋。全诗三节,每节都以“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起笔,然后分别选取三个生活场景,从歌调、气息、形象三个方面,表达了母亲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诗歌的第1节,作者写道:“在游戏中间”、“歌谣在玩具上回旋”、“晃动摇篮时”等。这些内容告诉我们,这一节是回忆“我”幼年时感受的母爱。

第2节,诗人选取了特殊的意象:初秋早晨的合欢花香,暗喻母子和欢的温馨、甜美。再者,诗人由花香联想到庙里晨祷的馨香,既自然,更见精妙:人人都知道,到庙里烧香祈祷,心情该是何等的虔诚,而作者此时此刻竟那么真切地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气息,足见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切、之烈。

第3节,诗人选取的环境是卧室,而且是“我”一个人在“外望悠远的蓝天”。起初,诗人也许感到孤独,或许原本就是因为孤独而“外望”——渐渐地思念母亲、渴盼母爱的心荡漾开来,强烈起来。于是,正如母亲的眼光“凝注在我脸上”一般,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具体起来、真切起来。因此,孤寂的内心顿时开阔起来,温暖起来,仿佛觉得母亲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这告诉读者:虽然“我”过早地失去了母亲,但“我”并不孤单,因为随时随地,母爱都相伴相随,甚至弥漫在“我”的整个生活中,将“我”包裹,“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厚重而丰富的母爱。 【思维训练】

1.为什么每节都以“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起笔?

引出下面的内容,表达母亲始终在“我”的生活中,一直在“我”的心中。 2.诗歌的第1节,是回忆“我”幼年时感受的母爱,其理由是什么? 理由是:“在游戏中间”、“歌谣在玩具上回旋”、“晃动摇篮时”等。 3.为什么诗人从“庙殿里晨祷的馨香”感觉到母亲的气息?

因为母亲在孩子的心中,就像花一样美好温馨;而母亲对孩子的心,就像晨祷的人们那样虔诚。

4.“母亲凝住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是什么含义?

母亲始终在“我”的整个生活中,母亲一直在“我”心中,“我”一直想念她。 5.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母亲为我哼的歌谣、母亲的气息、母亲的眼光。 6.模仿本诗的格式和主题,再写一节诗。 7.学习了这首诗,写一百字左右欣赏性文字。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预习《陈毅市长》。 【教学后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活板》教案 沪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3课《诉衷情》教案 沪教版

沪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四年级语文下册 鸟语教案 沪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 九色鹿教案 沪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 春笋教案 沪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春笋教案沪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 喇叭花教案 沪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舌战群儒》教案 鄂教版(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兵车行》教案 冀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仿佛》教案 沪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仿佛》教案 沪教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