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导语设计例谈2

2020-03-03 22:41: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初中语文课导语设计例谈

一堂成功语文课的设计,总是从导语设计开始的。好的导入语,能展示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体现教师语文教学的个人魅力;好的导入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导入语,能够揭示课文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导入语,能够激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导语设计上精心准备。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常用的几种导语设计方法列举如下:

一、回顾复习导入法。儒家圣人孔子也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前回顾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强化,从而熟练地掌握运用知识,在学习过程监测中取得优异成绩,享受成功的幸福,激发学习动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经常运用已有的知识是使旧知识得到不断巩固、保持,进而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法。

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设计导语: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了解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因为我们七年级已经学过他的叙事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年级还五言律诗《望岳》和《春望》。(教师领着学生齐背《望岳》和《春望》)我们知道他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敬佩。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出示目标导入法。

如果说,课程标准是语文教科书的灵魂,那么教学目标就是每一篇课文的灵魂;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对课程标准的执行过程。因此,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其教学活动总是围绕每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的,这就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一些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结构繁杂的课文,如果教师在课前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化繁为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鲁迅的《故乡》出示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从阅读感受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悟。

2、珍爱新生活,树立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知识与技能:

3、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4、熟悉鲁迅及其作品。

5、识记理解文中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

6、学习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7、品析运用对比突出小说主题思想的方法。

8、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三、提炼主题导入法。 主题体现文章的写作意图,教学一篇课文,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主题。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运用充满哲理的议论语言,揭示所要教的课文的主题,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品味文章的表现手法,深入把握课文的内容,进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

如教学《巨人和孩子》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与人荆棘,自得小伤。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读完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作家、诗人王尔德《巨人和孩子》这童话,你就会对此深信不疑。

四、设置疑问导入法。

1 在课堂导入时,设置疑问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课间的纷乱中平静下来,迅速激活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教读课文前,教师有意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如教学《沁园春。雪》,就可以用悬念法设计导语: 同学们,一说起雪,我们就会想到寒冷的冬天,想到和小朋友一起堆雪人,想到那“千树万树梨花开”柔美,想到愁云惨淡、山川失色的压抑和惆怅,想到寒风凛冽如刀割,想到被困居室不得舒展而游满井,想到冬天过去,春天如此令人神往……毛主席笔下的雪景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毛主席又有何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国,去感受毛主席的磅礴气势与高远眼界吧!

学生们听了老师的问题后,迅速进入思考状态,原本喧嚣的课堂立刻安静下来。

五、感情共鸣导入法。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抒情美文。这些文章因其挚爱深情而历久弥新,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学习这些文章,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人格。教师教学这类课文,仅凭空洞的说教和冷静的评析,是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感情的。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将作品的情感内化为学生本人的切身体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才能领略到作品的精髓。

我在教学《永久的悔》一文时,设置了这样一段导语: 录音机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总操心就图个团团圆圆……。

伴随着婉转的旋律,我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诵道:有人说,家就是房子,其实,有房子的人不一定有家。真正的家是爸爸慈祥的目光,是妈妈温暖的怀抱,是爷爷手中缓缓挥动的蒲扇,是奶奶讲述的一个老掉牙的故事。真正的家是村头那棵苍虬的老槐,是家门口那条曲曲弯弯的小路,是房顶的一缕炊烟,是火炉旁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无法割舍的亲情,家是让人魂牵梦萦的牵挂……。

听到这里,不少学生已经怅然动容,潸然泪下了。接下来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就平添了一种认同感,完全沉浸在课文所蕴涵的情感之中了。

六、积累名句导入法

古诗文名句语言隽永,意蕴丰厚,千古流传。在导入课文时,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引用古诗名句,能够使学生通过对古诗文名句的意蕴和写法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或想像,从而感受所学课文的精妙之处。如古代体现人生志趣与选择的诗文很多,在教读《鱼我所欲也》时,就可以引用古诗文名句来设计导语: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选择了坚毅;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选择了隐逸;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选择了洒脱;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选择了忠诚;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选择了奉献。抚今追昔,你我不也站在抉择的路口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看看作者面对生与义的抉择又是作何选择的。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精彩的导入语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怀着一种迫切、期待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语文课的导语设计多种多样,教师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恰当选择。总之,导语设计要能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语文课导语设计之我见

语文课导入例谈

初中语文课例分析

浅谈语文课导语的设计

语文课导语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例谈小学语文课导入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例谈

教学设计例谈

一节语文课的专题导语

语文课例研究

《初中语文课导语设计例谈2.doc》
初中语文课导语设计例谈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