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课感悟

2020-03-03 05:53: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数 学 活 动 课 感 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改的题目是《数学活动课的感悟》

新课标中指出:“每学期至少上一次数学活动课。”然而,在参加《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数学活动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之前,我对教材中每章后面的数学活动只是让有兴趣的学生自己自学解决,不懂的问一问老师,很少利用课堂教学,在参加课题之后的几个学期中,我都对每章后面的数学活动进行教学,现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数学活动课,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活动”。活动是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贯穿始终。活动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学生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导、学、做三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活动中,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二、实践与自主是数学活动课的精髓,因而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核心要素。就活动课而言,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需根据学生的要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尊重学生新颖的思维方式,给他们较多的自由,让他们自主、独立地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三、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课要明确教学目标,不能将其简单变成制作课或游戏课,教师要自始至终参与指导数学活动过程。在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中,注重形式的多样是必不可少的,采用多种多样的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

1、增加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课本资源,联系教学,有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发动学生动手操作。如,可进行三角形的剪拼活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再如,小木条的制作活动:两根小木条,明确对顶角的意义和性质;三根小木条制作三角形,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用硬质纸进行长方体的制作(纸盒),圆柱、圆锥的制作(罐头盒、烟囱帽),制作中心对称的旋转模型(风车、窗花纸)等,从而使学习数学变得富有趣味,富有创造性,令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感悟实践探索的过程

对实际问题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得出结论,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数学活动课可安排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活动,通过一些具体的操作,亲自实践,然后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得出数学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可安排的探索性活动有很多,如利用矩形纸片制做15°、30°、60°角,探索特殊角的成因。

通过观察、操作、游戏,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能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能使他们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做好数学活动课的总结

教师除指导活动课的活动过程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用什么方法来完成活动任务,及时组织学生对活动后的总结评价。在总结时,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讲活动过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好的方法及时推广,对不恰当的进行修正,有利于扬长避短。

总之,数学活动课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和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活动课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了一定的条件,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 ,互相合作讨论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谢谢大家!

在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中,注重形式的多样是必不可少的,采用多种多样的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

1、寓教于乐,增强趣味性。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设计了《24点游戏》的活动课,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竞赛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精选内容,注重普及性。数学活动课既然列入了课程计划,就应当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所选的活动内容既要拓宽知识面,突出重点,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普及性;例如,在《平面镶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用准备好的各类四边形和所学知识进行镶嵌,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满足了学生兴趣爱好的需求,适应每个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有所得。

3、精心设计,渗透创新性。“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例如:在问题: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本环节设计三道思考题:1.通过动手,你得到了怎样的规律?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几个规律:如①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2.引申:从一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多少个扇形?学生通过上题的活动经验,马上得出结论。3.动手设计、创意:用圆、多边形等你所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学生们想象丰富,设计多幅作品,解说词更是各有千秋,整堂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虽然受条件的限制有一些数学活动不能开展,但是我会继续将数学活动继续融合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谢谢大家!

初 中 数 学 活 动 课 的 教 学 策 略

贵州省赤水市第四中学 张君惠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目标、陈旧的教学方法、单调的课堂交流、枯燥的教学训练,都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加强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培养,数学活动教学也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国家为此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正式把活动课纳入了中小学课程,并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

数学活动课是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应用数学知识为目的,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突出表现“数学+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学生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看一看”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导、学、做三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使数学活动课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本人认为在初中数学活动课中可以按以下策略组织和开展教学:

一、正确认识数学活动课,把握和运用资源组织教学。

数学活动课是一门新型课程,突出表现“数学+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表现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一是教学目标的转变;二是活动过程的转变;三是管理方法的转变;四是评价方式的转变;另外学习方式也发生转变:过程与结果并重;接受与建构并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并重。数学活动课始终以“活动化”的课堂教学贯穿始终,并成为其最大的特色,它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由于不少教师对活动课认识不清,仍固守着以课本、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学科课程班级授课模式,对活动课的特点、方式、方法缺乏了解,导致随意性很大,目前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尚未形成理论性资料,相关配套的教学参考没有,关于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教法研究以及如何考查等资料也几乎没有,要老师上一节数学活动课,老师感到困难。另外,老师对于这种活动课究竟怎样组织教学也不知所措,特别是平时供教师参考的数学活动课例很少,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大都选择某个知识点的新授课,对于这种活动课很少涉及,加之中考试卷中涉及“数学活动课”的试题较少,即使有也是非活动内容的。其实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编入了大量内容丰富的实用问题,特别是在每章的后面中安排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应用方面的内容,这为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很多可直接取于课本,有的可由课本中的例题略加改编得到,有的则取材于生活实际问题,有的来源于数学问题的猜想,因此,我们要好好把握和运用资源组织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为提高学生素质,开辟一条新的教学之路。

二、认识数学活动课与常规数学课教学的关系。

数学活动课与常规数学课教学可以互相借鉴,形成互补机制。数学活动课的成果可以运用到常规数学课教学中,我们研究出概念、法则、定理、例题、习题与章节知识结构等教学中开发数学活动素材的策略,探索了数学实验室教学中开展微型数学活动的方法。反之,常规数学课的知识、技能是开展数学活动的基础,特别是思维价值、思维含量、思维深度是数学活动课的核心要素。

三、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课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不能将其简单变成制作课或游戏课,教师要自始至终参与指导数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利用制作、剪拼、表演、竞赛等多种形式,创设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以丰富多样的载体,体验某一数学概念的内涵。通过实践和探索形成和巩固数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激活学生的思考。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动手操作,实现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可按以下策略进行:一是利用逐层深入的问题串来揭示规律;二是先观察,再猜测,最后验证(或说理或证明);三是用数学思想方法来指导探索活动或者借助于活动进行总结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具体来说就是:

1、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笔者在教学因式分解时,准备多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如图)

图1

图2

图3

教师任意写出一个关于a和b的二次三项式,此二次三项式需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且各项系数都是正整数,如a2+2ab+ b2, 2a2+5ab+2b2等;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二次式,选取相应种类和数量的卡片,尝试拼成一个矩形;讨论该矩形的代数意义;由学生随意选取适当种类的卡片,拼接成不同尺寸的矩形,回答该矩形表达的代数公式。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体会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增加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课本资源,联系教学,有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发动学生动手操作。如,可进行三角形的剪拼活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再如,小木条的制作活动:两根小木条,明确对顶角的意义和性质;三根小木条制作三角形,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用硬质纸进行长方体的制作(纸盒),圆柱、圆锥的制作(罐头盒、烟囱帽),制作中心对称的旋转模型(风车、窗花纸)等,从而使学习数学变得富有趣味,富有创造性,令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感悟实践探索的过程

对实际问题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得出结论,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数学活动课可安排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活动,通过一些具体的操作,亲自实践,然后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得出数学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可安排的探索性活动有很多,如利用矩形纸片制做15°、30°、60°角,探索特殊角的成因。

通过观察、操作、游戏,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能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能使他们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另外,学生通过做一做、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具体操作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既能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本课知识向课外拓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小课堂拓展到社会的大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向新的知识点拓展。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做好数学活动课的总结

教师除指导活动课的活动过程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用什么方法来完成活动任务,及时组织学生对活动后的总结评价。在总结时,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讲活动过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好的方法及时推广,对不恰当的进行修正,有利于扬长避短。

总之,数学活动课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和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活动课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了一定的条件,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 ,互相合作讨论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发挥主

数学活动课学习感悟——谢丹军

少先队活动课的感悟

心理辅导活动课感悟

数学活动课心得

一年级数学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总结

数学感悟

初一数学活动课案例

四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

小学数学活动课计划

《数学活动课感悟.doc》
数学活动课感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