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备考练习题

2020-03-03 23:27: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四川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备考练习题

第一部分客观题(本部分共6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

2.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3.“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4.“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5.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6.“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人物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7.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环境影响

B.教育作用

C.内在因素

D.实践活动

9.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盲目的途径

D.培养目标

10.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

A.个人本位

B.社会本位

C.生活本位

D.文化本位

11.教师在教育中表现出的教育机智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长期性

B.广延性

C.创造性

)。

D.内隐性

12.讲座、参观属于学校课外活动中的哪种组织形式?(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科技活动

13.1922年,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制”制定颁布了(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4.一位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97”“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这位教师处于(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教学前关注阶段

15.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A.自我中心趋向

B.认知活动的守恒性和可逆性

C.去自我中心主义

D.抽象思维

16.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识发展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17.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

A.水平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性别差异

18.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

A.智力技能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言语信息的学习

D.运动技能的学习

19.“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2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会流唾液

B.小鸭子的印刻现象

C.蜘蛛织网

D.儿童害怕穿白大褂的医生

21.“杀鸡做猴”的教育效应最适应的解释是( )。

A.期待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22.下列哪项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

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

)。

23.在教学中讲授“果实”这一概念时,既选择可食的果实,又选择不可食的果实,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这是运用( )。

A.正例和反例配合法

B.直观法

C.比较法

D.变式法

24.学生掌握了“猫”“狗”“马”等概念后,再学习“动物”概念,这种学习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25.以下属于精细动作技能的是( )。

A.游泳

B.打字

C.体操

D.射击

26.态度的结构包括( )三个成分。

A.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

B.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C.情感成分、意志成分、行为成分

D.认知成分、意志成分、行为成分

27.一个人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28.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学习英语,如果不能辨别某些字母的发音区别,则常常出现( )

A.垂直迁移

B.一般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29.一个测验测到了老师想要对学生进行测验的东西,这说明该测验具有较好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辨别力

30.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

A.常模参照测验

B.标准参照测验

C.目标参照测验

D.团体参照测验

31.小明考试不佳,他对自己说:“我真笨。”小明的归因是( )。

A.稳定的、可控的

B.内在的、不可控的

C.外在的、稳定的

D.内在的、不稳定的

32.下列属于外部学习动机的是( )。

A.学生为了得到奖金而学习

B.学生的学习兴趣

C.学生的求知欲

D.由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的学习动机

33.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入新的里程碑。它开始施行的时间是( )。

A.2005年6月1日

B.2006年6月1日

C.2007年6月1日

D.2008年6月1日

34.教育行政复议的提出对象是行政机关的( )。

A.特定的人

B.特定的事

C.抽象行政行为

D.具体行政行为

35.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成年人的年龄是未满( )。

A.12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3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其身份是( )。

A.志愿者

B.实习者

C.兼职者

D.见习者

3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下列情况属于“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是( )。

A.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B.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38.教育行政法规一般有三种形式,即( )。

A.通知、办法、规则

B.条例、办法、规定

C.条例、命令、规则

D.通知、命令、规定

39.某县黄家屯村村民黄某有一个男孩,由于幼时患病,造成左脚跛瘸,行动不便。这个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黄某带他到黄家屯小学报名入学,但学校以他是残疾儿童为由,拒绝招收。为使儿子能够入学,黄某又带他到附近的另一所学校龙门镇小学报名。而龙门镇小学则以此儿童非所属学区为由,也拒绝招收。

根据材料,学校侵害了男孩的( )。

A.平等的受教育权

B.享有教育资源权

C.人格平等权

D.人生自由权

40.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组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

A.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高等教育

B.义务教育中等及中等以上教育

C.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

D.普通教育专业教育

41.孔子的“乐教”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42.我们常说“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里的“爱之切”是指一种(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判断

43.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民主主义

C.集体主义

D.国际主义

44.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是( )。

A.灌输

B.疏导

C.模仿

)。

D.奖惩

45.成长记录袋法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46.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 )。

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终身学习

D.为人师表

47.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48.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外观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49.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50.“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明教学应坚持(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1.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 )、联想、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

B.综合

C.明了

D.统合

52.“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这体现的教育目的是(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53.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答案的一种教学模式。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 )。

A.假设一问题一验证一总结提高

B.问题一假设一验证一总结提高

C.问题一假设一总结提高一验证

D.假设一问题一总结提高一验证

54.( )是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前提。

A.组建班委会

B.建立各种规章制度

C.与科任教师的沟通

D.了解学生

55.教师及学生使用的教科书的出现属于( )。

A.语言媒体阶段

B.文字媒体阶段

C.印刷媒体阶段

D.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56.电影、电视等属于( )。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觉媒体

D.交互媒体

57.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过程与( )。

A.学习资源

B.学习内容

C.教学过程

D.教学内容

5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是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重大问题。

A.贯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D.大力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59.4月28日,国产ARJ21—700新支线飞机“104”架机,在北美圆满完成自然结冰试验试飞后安全返回西安阎良。这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制的涡扇喷气支线客机( )次在海外开展试验试飞。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60.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A.一

B.二

C.三

D.四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简答题(共15分)

1.简要说明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优、缺点。(7分)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8分)

二、论述题(10分)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三、案例分析题(共15分)

1.案例一: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

试根据所学教育理论分析这段对话。(7分)

2.案例二:张老师正在给初一(2)班上体育课。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但经过几次讲解示范后,还有一半的同学掌握不好。就在张老师又一次给学生示范时,不知谁一声尖叫:“青蛙!”整齐的队伍顿时乱了起来,大多数同学拥上前去围观。张老师一看,只见一个男孩趴在地上正用手戳一只绿绿的大青蛙。青蛙一蹦一跳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不是班上的调皮鬼李和吗?体育课上他就从来没有老实过。张老师的火气正要发作,但转念一想:“青蛙的跳跃蹬地不是和立定跳远的蹬地动作一样吗?”这时,张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谁能说说青蛙的后腿是怎样起跳的?”

同学们睁大眼睛,都在认真地观察。

“青蛙起跳前双腿是弯曲的。”王强第一个兴奋地喊道。

“很好,观察得真仔细。”张老师及时加以鼓励。

“它起跳时后腿非常用力。”另一个同学回答道。

“非常好,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青蛙起跳时是哪部分用力的。”张老师说。

“是前脚掌用力,而且它的身体全部展开了。”

“太好了!立定跳远的起跳和青蛙起跳是一个道理,同学们,起跳时的动作是两脚左右分开,脚跟稍提,屈膝半蹲,上体稍前倾,头稍抬,前后自然摆臂,双脚轻地落地。同学们,想不想模仿青蛙跳跃动作试一试呀?”

“想!”同学们齐答道。

同学们模仿着青蛙跳跃的动作,起劲地练了起来。由于他们领会了要领,很快就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巧。

张老师随后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进行跳远的友谊赛,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越跳越有劲。李和为了给本队争分,动作规范,也跳出了优秀成绩。

结合案例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教学原理。(8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点评]《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盲学的开端,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对后来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A[点评]历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三种不同的主张,即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和教育的劳动起源论。其中,生物起源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C[点评]孔子把请教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说明孔子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4.B[点评]“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说的是孔子的巩固性教学原则观点。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5.A[点评]人力资本理论指出,用单纯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来促进生产发展,不如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能力、发展科学技术来促进生产发展更为迅速,即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6.A[点评]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知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7.D[点评]个体在发展过程的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但这时如缺乏适宜的环境影响,就可能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

8.D[点评]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动力,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9.B[点评]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

10.B[点评]涂尔干认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11.C[点评]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优路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运用教育的规律、方法和策略上。

12.A[点评]群众性活动是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的活动,多为一次性活动;小组活动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以某一课题为内容资源组成小组的经常性活动;个别活动是学生的独立活动。讲座、参观一般是全体学生参加的带有普及性的活动。

13.D[点评]“壬寅学制”是1902年制定的;“癸卯学制”是1904年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是1912年制定的。

14.B[点评]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们关注的是班级的经营管理,对教学内容的精通熟练,以及上级的视察评价,学生与同事的肯定、接纳等;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较多关注教学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技巧,以及尽其所能地将其所学运用于教学情境之中;关注学生阶段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乃至情绪需求的关注;教学前关注阶段只关注自己。

15.C[点评]去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能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学会与人相处。

16.A[点评]这是前习俗水平的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17.A[点评]水平差异属于智力个体差异。

18.A[点评]加涅按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程度将智力技能依次分为:辨别一概念一规则一高级规则。

19.D[点评]命题学习是学习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就是学习直角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20.D[点评]本能不属于学习的范畴。

21.D[点评]替代强化就是看到榜样受到强化如同自己受到强化一样。

22.B[点评]程序性知识就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23.D[点评]可食和不可食都是果实,所以没有反例。而变式就是变换非本质属性突出本质属性,讲授“果实”运用变式法就是告诉学生不能用是否可食用来鉴定果实。

24.A[点评]“动物”这个概念能够包含“猫”“狗”“马”等概念,属于上位习。

25.B[点评]精细动作技能是用小肌肉群所完成的动作技能;粗放动作技能则是用大肌肉群所完成的动作技能。

26.B[点评]态度的三元论认为,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成分,也称为态度的ABC理论。

27.B[点评]变通性指思维能变化多端,举一反三;独特性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的、新颖的见解;流畅性指能在短时间内表达出数量较多的观念。

28.D[点评]负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

29.B[点评]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难度就是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辨别力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30.A[点评]常模参照测验以鉴别学生个别差异为指导思想,目的是为了测得学生在所处团体中的相对水平;标准参照测验又称目标参照测验,是将被试者水平与一绝对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者有无达到该标准。

31.B[点评]“我真笨”是对他能力的判定,能力属于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32.A[点评]内部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与外部奖励相联系的动机。

33.C[点评]略。

34.D[点评]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作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

35.C[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36.A[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

37.C[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币资格。

38.B[点评]略。

39.A[点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剥夺。

40.A[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41.D[点评]“乐教”的本质特征在于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孔子所说的“乐”是广义的,包括音乐、舞蹈、诗歌等,与我们今天的文艺大体相当。

42.B[点评]这句话表明了道德情感的发展水平是与道德认识的水平相联系的。

43.C[点评]爱国主义是中小学德育大纲的核心。

44.B[点评]说服教育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疏导学生的思想。

45.B[点评]成长记录袋就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来收集能够显示儿童学业成就或持续进步的作品、表现、评估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方法。品德评价法就是班主任依据学生守则、中小学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作出评判,以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巩固,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方法。

46.B[点评]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47.D[点评]忠实取向是设计好的课程是不能改变的,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相互调适取向是设计好的课程计划是可以变动的;创生取向认为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的设计过程。

48.B[点评]目标评价模式强调预期的结果;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强调实际结果;外观评价模式注重描述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动态现象;CIPP评价模式是按顺序进行的评价。

49.D[点评]选项A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选项B划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选项C划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50.D[点评]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就能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51.C[点评]略。

52.B[点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目的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

53.B[点评]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54.D[点评]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55.C[点评]印刷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被大量复制、存储并广泛流传,随着印刷媒体引进教育领域,教科书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媒体。

56.C[点评]视听觉媒体是指发出的信息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媒体。

57.A[点评]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58.B[点评]时事政治的考查,考生要时刻关注,平时注意积累。

59.A[点评]时事政治的考查,考生要时刻关注,平时注意积累。

60.B[点评]时事政治的考查,考生要时刻关注,平时注意积累。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简答题

1.优点:(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和安排上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要求学生主动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缺点:过分夸大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和顺序,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2.(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二、论述题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身心发展顺序: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①身体的发展: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

②心理的发展: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一般情感到复杂情感。因此,我们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逐渐前进。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发展阶段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阶段的发展水平影响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的选择。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年轻一代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提高。

三、案例分析题

1.案例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等,这些因素又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人的发展。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但是,遗传素质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在不同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它可以向着肯定或否定的方向发展,某一神经活动的特征可以得到发展。

(2)环境可以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永远不能离开社会环境。人的成长脱离了社会环境,不仅不能正常发展,就连人的发展的基础也会遭到破坏。

(3)教育特别是环境教育是一种经过有目的的选择提炼的特殊环境,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4)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程度,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取决于他在学习和工作中所付出的精力。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案例中如果工程师的儿子自己不努力,即使有工程师的基因,没有后天的教育以及环境给予他的条件。也不可能永远考第一。案例中的甲老师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他认为遗传决定了个人的一切,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案例中父母是小学文化程度的孩子,如果本人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倍努力,那也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因为虽然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人发展的决定因素。案例中的乙老师也是犯了认为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的错误。

总之,甲、乙两位老师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他们一味地认为遗传是决定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2.案例二:案例中的张老师采用了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和练习法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谈话法也称问答法,张老师通过师生间的问答使学生获取知识;配合讲授和谈话对学生进行示范而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取知识,这是讲授法和演示法的体现;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有意识地反复完成,通过“友谊赛”,“越跳越有劲”,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这是练习法的运用。

张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和巩固性原则。讲授法、演示法体现了直观性的教学原则;谈话法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练习法体现了巩固性的教学原则。

张老师面对李和的捣乱以及全体学生围观青蛙的情况,没有发火,而是在意识到“青蛙的跳跃蹬地和立定跳远的蹬地动作一样”的情况下,对学生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充分尊重学生,这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因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的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反映。

公积金招聘考试练习题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备考练习题

报检员考试备考练习题九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备考攻略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考试:强化练习题(二)

农业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练习题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练习题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练习题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练习题

普洱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练习题

《四川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备考练习题.doc》
四川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备考练习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