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工作重点找准工作定位

2020-03-03 04:47: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突出工作重点 找准工作定位

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阐述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目的背景以及总体要求,分析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困难问题,明确我县的目标任务,使广大干部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坚定信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新农村建设的目的背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200

4、200

5、2006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关注的是“三农”问题。解决农业问题,必须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乡镇企业;解决农村问题,必须推进城镇化,促进小城镇建设;解决农民问题,必须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鼓励农民进城。但当一部分农民转移出去,城镇化进程加速,非农产业发展了,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如何发展?中国的农业如何更具竞争力,既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又能使务农劳动者的收入增加?在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大背景下,乡村治理结构应如何改革与完善,以保证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我们应如何加速农村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法制建设,使农民的权益更好地得到维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更好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战略部署。

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提法,不是今天才有的。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上世纪50年代,我们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但这个“新农村”是相对于旧中国的“旧农村”而言的。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又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但这个“新农村”相对的是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是针对在新世纪里农村建设的新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面对的是新世纪和新要求。这个新要求或者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就是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虽然只有五句话,20个字,但讲到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讲到了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讲到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讲到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也讲到了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问题。从具体的工作上讲,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五个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五个方面的目标:

一是经济建设,使农村生产力要得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要得到提高;二是政治建设,使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推向前进,科学民主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文化建设,使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村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四是社会建设,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发展;五是政权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能够让农村基层的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导力量,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三、我县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对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我县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经济亟待破题。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比例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化链条联结机制不健全。二是农村工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小、层次低,大部分以粗加工、初加工为主,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三产”档次低,服务业发展滞后,商业流通业停留在传统集市阶段,群众消费安全问题突出。四是农民增收困难,增收渠道不宽。

(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众收入逐步增长,农村拆旧房、盖新房的现象到处可见。但由于村镇规划滞后、建设无序、管理松懈,导致“有新房无新貌、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现象严重,“脏乱差”问题突出。养老、医疗、扶贫、助困等保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群众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仍非常突出。

(三)资金严重不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目前多数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情况不容乐观,村级经济实力薄弱,有些村村级收入入不敷出,甚至负债累累;上级财政支持十分有限,县级财政面对如此庞大的投资也力不从心。

(四)思想认识容易出现偏差。由于目前新农村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完成时限。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极易使一些干部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忽视农民增收,不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庄建设,一味搞大拆大建;过分依赖国家投入等。

四、我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调研,明晰思路,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一)以振兴农村经济为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发展新产业。在我们武陟这样一个农业经济比重较大、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太强的地方,不抓住发展经济这个中心,建设新农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一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发展优质小麦、工业原料林、畜牧养殖和四大怀药、食用菌等特色主导产业;二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出台政策,重点培育,着力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巩固“龙头+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真正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三要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四要围绕食品、造纸、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四大支柱产业,发展乡村配套工业,主动承接城镇二三产业项目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五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以城镇化为动力,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新村镇。建设新村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外在形象,也是广大农民最关注、最企盼的事情之一。要重点加强农村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络、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农户住宅、中小学校、医疗所、农村“三室”(广播室、图书阅览室、综合活动室)、“一校”(现代农民学校)、“一场”(体育活动场)、“一台”(文艺演出舞台)等社会事业整体规划布局。在搞好村镇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过程中,要积极开展“空心村”治理,节约土地。要加快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整村推进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要重点建立“四有一落实”(有卫生组织、有管理制度、有保洁员、有垃圾掩埋场、落实保洁员待遇)的农村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彻底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加大“村村通”工程建设力度,

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逐步改变农村庙会、集市等传统商品交易方式,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大力实施“三线三区”开发,加速推进西陶、三阳、詹店等乡镇所在地超前发展,增强小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依托,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要增强农村义务教育保障能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升中小学教育水平。依托职业教育、农民夜校、绿色证书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等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农民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活跃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八荣八耻”教育,提高农民道德文化素质。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农民遵纪守法意识。

(四)以班子建设为关键,以建立健全制度为保证,树立新形象。树立新形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要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坚持村务公开,完善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程序,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和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和非法宗教组织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创建“平安乡镇”、“平安村”。开展以革除陋习、抵制迷信、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观念更新教育,树立勤俭、节约、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处理好几方面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而繁重,各乡镇、村街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有关部署,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一)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双向互动,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实施者,两者是配角与主角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的初始阶段,必须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发挥政府行政力,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应由主导变成引导,通过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最终使新农村建设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但自始至终应突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工作重点放在调动调动、保护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积极引导农民把建设新农村的热切期望转化为实际行动;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不断激发农民干事创业的巨大潜能,大力倡导崇尚创业、自主创业、争创大业的创业精神,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

(二)处理好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历史任务,既不能因为经济基础差而滞后建设,也不能因为有一定基础一轰而上、急于求成。应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思路,坚持从农民目前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子抓起,围绕“突出乡镇特色,突出产业集聚,服务龙头企业,形成一村一品区域特色”的定位制定发展规划,并把总体规划与阶段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进行,既要让群众充满信心,又要让群众得到实惠。在规划过程中,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贪大求洋的原则;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到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体现当地特色,反映乡村文化,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在建设过程

中,应根据各地的经济实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可以从基础建设上起步,也可以在产业发展上先行。条件好的,一年可以做几件事;基础差的,一年可以做成一两件事。但无论是条件好的还是条件差的,都应从基础抓起,从环境卫生整治、乡规民约完善等环节抓起,逐步来填平补齐、稳步推进。

(三)处理好试点带动与全面推进的关系。抓试点示范是我们的成功实践和一贯做法,搞新农村建设也不例外。试点村抓的好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工作树立标杆,抓的不好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进程。我县经过调查研究,选择在县城周围、公路干线沿线、乡镇驻地、旅游区等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群众积极性高的40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下步要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尽快形成亮点、取得实效,使全县看有典范、学有样板、赶有目标,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其他村也应不等不靠,大胆创新,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既要借鉴外地的模式和特点,又要与当地实际及民风民俗相结合,不能看风使舵、盲目攀比;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千篇1律、贪大求洋,做到一村一个风格、一户一张图纸,形成一村一个亮点、一村一个典型,努力实现布局优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卫生洁化、服务强化等目标。

突出群众工作重点

找准自我,定位人生

找准定位 踏实前行

找准定位调整自我

服务大局 找准定位解析

找准突出问题 深入分析检查 明确办学定位 推动科学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 突出工作重点

找准定位 转变职能 提升素质

查深找准突出问题

以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为契机找准定位,突出特色

《突出工作重点找准工作定位.doc》
突出工作重点找准工作定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