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2020-03-01 19:41: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暑期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调研时间:调研地点:调研人员:调研主题:农村教育班级:

教育现状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1 调研背景

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作为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农村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实现程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可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运强盛的根本问题之一。生活在广大农村学龄儿童的教育现状是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家就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保障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05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06年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等。

对这些改革和法规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和执行情况、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支持农村儿童受教育的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目前农村儿童接受教育的真实现状的了解,成为本次农村地区教育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2 调研形式及过程

针对农村教育资源的特殊性,我们选取了地处甘南地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漳县农村家庭作为本次调研的实地走访对象。调研的形式将学校走访,农民家庭走访和地方村级干部访谈结合在一起。通过学校走访和村级干部访谈对教育改革及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和宣传,通过农民家庭走访并结合村干部的访谈对农民家庭的教育观念、学龄儿童受教育现状以及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和当地整体经济状况进行全面了解。

3 教育观念

观念决定了人的选择,而农村家庭对教育的看法则决定着他们孩子未来的命运。在走访的近40户家庭中,不同的家长对通过送子女读书来改变家庭现状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有的指望孩子能上大学到城市工作,还有的则简单明了,能解决孩子以后自己的生活问题即可,等等。但是,有一些家庭则因为经济原因明确表示只要孩子读完初中就回家务农,也有一位家长则直接表示孩子读书没有出路。

从整体来看,地理位置越是偏远的地方,对孩子的教育观念越是淡泊。在这样的条件下,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的普遍看法是尽力送孩子读完初中,而是否上高中,即使是子女成绩较好也得看情况而定。我们所走访家庭一年大都有一个月以上的断粮时间,但是就地理条件来讲这里较前一个村社相对较好,而村民的观念却非常局限,很少有家庭的劳动力愿意出门打工来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因此,对孩子是否接受教育的看法更为保守。

人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则意味着希望。在金钟镇与金钟文学社杨引丛社长和斜坡希望小学侯新民校长的座谈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样的希望。两位杰出的当代青年,都选择了从思想意识上来改变当地百姓的生活,并且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 4 教育现状

第一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房子改建为楼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

第二,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

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

第四,对待教育的态度上,从没有家长管到现在的会有家长经常主动给老师打电话。

在我们所走访的甘南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基本获得了全免费教育,同时为了保障“两基”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措施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经费制度的改革保证了农村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当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村社干部的认可。目前小学的书本费在40元以内,初中的书本费也不超过70元。在当地政府和学校老师的努力下很多家长都改变了陈旧的教育观念,把子女受教育问题看成是父母对子女应尽的责任,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宽裕的也表示一定会让孩子在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下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但是在方面也是同样存在不同的问题,具体问题表现为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办学条件方面

1、多年来,教育投资偏重于城镇,对农村教育投资几乎为零。目前各乡镇不同程度仍存在危房,教学仪器、设备、器材缺乏陈旧,食宿条件更是落后,大部分乡镇没有。或是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2、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教学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办学效益不高。大部分校点生源少,教师多,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运用。如大岱周家明村全校仅2名教师10名学生,只几梁乡3个教学点都各有1名教师10名学生,即便完小学生在50—80名之内的较多。难以形成课堂气氛,教师积极性不高。

3、学区没有办公经费,学校的工资不高,工作负担重。目前靠非法挤占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来维持,应引起高度重视。

4,教学理念倾向化,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老师把把高分作文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跟不上形势的要求。一方面农村有一部分教师于上世纪90年代由原来民办转为公办的,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另外,近几年农村年轻教师不断调入城镇(主要原因是: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滞后、学校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乡级财政发放工资,使教师思想不稳定,大批涌入城镇),且新鲜血液没有及时注入,教师老龄化已十分突出,大部分教师教法死板、知识陈旧、管理松散,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2、英语等科目专任教师严重缺乏,素质教育在农村发展滞后。各个乡镇都不同数量的外聘社会上稍懂一些相关知识的、没有理论知识和教师任用资格的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

3、部分农村教师素质偏低,且不安心工作。受历史原因,现农村有很大部分教师为原民办教师转

证上岗,未受过专业培训,没有较好的专业技术知识,素质相关偏低,不能较好的胜任工作。而且大都在村里搞种养殖业,不能安心工作。

(三)撤校并点方面

1、合校并点缺乏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另外投资滞后,条件欠成熟。在寄宿制条件(食宿)不成熟下,盲目撤并,

2、撤校并点后学生盲目外出择校,尽管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但农民负担仍在加重。据统计,合校并点前,农村小学生每学期200元即可;合校并点后,大部分家长将学生送入私立学校或镇内公办学校读书,加上交通费、饭费等每学期至少需1500—2000元,农民负担加重。

3、撤校并点后学校资源闲置严重,。截止目前,该区共有82所学校闲置,闲置学校产权不明确,管理无主,部分学校已被村委会拍卖、占用,破坏严重。闲置学校隶属产权问题亟待解决。

(四)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1、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局与乡镇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责、权、利不统一,教育局行使管理权、人事权、财权,乡镇仅承担发工资义务(乡镇财政预算中根本就没有教育投资预算),没有发挥更好的作用。

2、专任教师数与行政辅教人员数比例不合理。尤其学区机构雍肿,加之选任干部综合素质偏低、职数多,不仅不便于工作,不好团结,且加大了办公经费开支。

3、学区、学校自身管理不到位,各种制度不健全,奖罚激励机制没有形成。

(五)教育教学秩序方面

1、生源不稳定,教育教学秩序混乱。城镇公立小学、私立学校违背教育教学招生计划,胡乱张贴虚假招生简章,妄言虚假承诺,入村争抢学生,至使城镇学校班容量大,影响了城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乡村学校却保证不了充足的生源。

2、学生盲目择校,不利于学生学籍管理。

(六)教育教学质量方面

1、乡村小学段学生外出就读,脱离家长监护管理,荒废学业偏多。据调研统计,有70%以上学生学业荒废

2、学生大量涌入城镇,不仅使农村教育受到影响,同时城镇学校班容量大,校容量严重超负荷,城镇教学受到严重冲击,造成教育教学质量整体严重下滑。

二、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提升质量。 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各乡镇、区域服务中心人口、学龄儿童、地域特点、交通条件、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校点进行合理的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加大投入,提高待遇。

1、建议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旗财政统一发放。

2、投资改善农村小学的食宿条件,修缮、新建校舍,完善教学器材、仪器、设备、办公条件。

3、提高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福利待遇,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工作。

(三)减员增效,撤消学区。

目前,各乡镇学区行政人员较多,平均每个学区9名,领导职数3—5名,综合素质不高,团结较差,教育教学管理效率低下,另外,学区没有办公经费,只能靠挤占义保经费来维持,严重违反了相关政策。乡镇学区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建议成立总校、分校、校点,总校为示范校辐射其它各校,并对其它各校进行管理。分校、校点向总校负责,总校直接向教育局负责。教育局聘任总校校长,总校校长承担原学区管理职能。副校长、各分校、校点校长由总校校长聘任。

(四)充实年青教师,合理安置好老龄教师。

基于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问题及原因,建议制定五年规划,培养、招聘充足的年青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要采用协议合同制,并限制五年内不准转岗或流动,促使五年内师均年龄达到35周岁以下的目标。严格招聘条件,尤其杜绝学历不合格、非师范类学生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教师队伍。同时,建议对现有老龄化教师实行(男:55岁,女:50岁)转岗、进修或退养制度。

(五)明确教育局、乡镇对农村学校的管理职能。

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规范管理,实行教育局、乡镇对农村学校的双重管理,要在校长聘用、教师流动等问题共同协商认定。要完善校长竞聘制度,把思想好、能力强、作风硬、素质高的人才谋取到学校的领导岗位上,更好地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

(六)建议逐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校长双聘制度。

(七)整治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办学行为,取缔没有办学条件和办学条件不成熟的私立学校。

(八)利用现有闲置校舍,积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建议小学校点收缩后,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开办幼儿园,以保证农村孩子能够接受三年学前教育。

(九)建设政府尽快出台解决闲置学校产权归属问题的相关政策。

总之,当前弄讯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站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的弊端。基础教育部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是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金额绝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毕竟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现状,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教育是国家基本国策之一,少年强,才国强。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之我见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doc》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