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的广告人——Yasmin Ahmad

2020-03-01 16:37: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传媒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电视节目分析课程

题目:多元文化的广告人——Yasmin Ahmad 学生姓名:郑斌彦

学号:201209232L

班级:2010导演剪辑班

所属学院:戏剧影视学院

任课教师:张文娟

成绩:

前言

YasminAhmad(雅斯敏·阿末),对外国人来说或许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在马来西亚,就算有人不知道她是谁,也肯定看过她执导的广告。

起初,我也只是知道她是拍摄华人新年广告的马来导演,翻查资料后,才知道10多年陪伴我长大的华人新年、马来新年、印度新年、国庆日广告皆出自她手,真的十分了不起!

虽然马来西亚是多元文化社会,但其实很少种族能够真正做到互相了解和包容。就以我来说,从小到大都在中文学校念书,认识的友族同胞少之又少,只有在马来商店或餐厅才会跟他们说上几句话,对他们的文化与宗教认知是非常缺乏的。而YasminAhmad厉害之处,在于可以驾驭不同种族的文化,甚至有的华人还感叹:YasminAhmad比华人还更了解华人。

很遗憾,2009年,YasminAhmad在讨论广告方案时突然中风,不久便离世,这除了是广告界的损失,更是马来西亚的损失。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她一样,能够深入了解各族文化,并将各个种族的美丽之处连接起来。

本人希望透过本篇简单的论文,让更多人认识这名导演,同时献上我深深的悼念。

《多元文化的广告人——YasminAhmad》

要介绍YasminAhmad,首先必须简单地介绍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人口约三千万,由华、马、印三大种族与其他原住民组成。马来西亚拥有各源流学校,即便马来文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但各种族都保留了自身文化,会说各自的语言,尤其许多华人还会说方言。文化与观影习惯的不同,使马来西亚的电视台大多以种族为取向,而非节目性质,但由于

YasminAhmad的“多元”,使她的广告能够同时出现在各大电视台。

YasminAhmad是马来西亚著名的电影与广告导演,她出生于1958 年,14 岁到伦敦留学,在英国取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回马来西亚担任李奥贝纳广告公司的创意导演。在她去世后,有报道指她是双性人,从小当男孩养,长大后“变性”成女人。她经历了两段婚姻,第一任是印度人、第二任是华人。由于身份的“多重性”,使她精通各种文化,会说各族语言,作品视角也更加开明。

虽然YasminAhmad同样为电影导演,但她的广告成就却远远高于电影。她被评为“亚洲第一创意人”,荣获超过100个广告奖项,其中《Tan Hong Ming in love》获得2008年戛纳广告节影片类金奖;《葬礼Funeral》则获得2010年亚太广告节最佳影视广告金奖、最佳广告导演银奖。

第一节:YasminAhmad的消费广告——商业性与艺术性结合

“我并不把广告拍成商业意义上的广告,我总是为广告赋予人格化的个性。”YasminAhmad说。

为了方便说明,本人在此列表比较一般消费广告和YasminAhmad消费广告的不同点:

就以一般的麦当劳的消费广告说好了。麦当劳广告大多会用诸如S.H.E、王力宏的明星代言,并拍摄大量的产品特写来凸显汉堡的美味,想方设法“诱惑”人们到麦当劳消费。但若由YasminAhmad执导,风格则大有不同。

你很难想象麦当劳广告完全没有出现麦当劳汉堡包吧!YasminAhmad就能做到这一点。她为麦当劳拍的《PianoMan》广告,并没有透过薯条和汉堡诱惑小孩,而是让小孩不开心时,会联想起麦当劳。广告只用了一个小男孩在严厉的管教下流眼泪弹钢琴,通过讽刺许多家长给孩子太多压力,巧妙地突出了麦当劳“欢乐”的个性。YasminAhmad不夸张、含蓄的叙事手法,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提升麦当劳的销量,但她却默默地提升了麦当劳的企业形象,使人们觉得麦当劳很有人情味。

再举一个例子,一般电讯广告都会想方设法说自己的覆盖网络多广、信号多强,但YasminAhmad为celcom公司拍的《MyBaby’s Name》广告,却敢大胆暴露电讯公司自身的缺点。工地上,快做父亲的年轻工人突然想起快临盆的妻子,马上向工人朋友借手机,但许多手机都无法接通,唯有celcom手机。但由于信号不好,工人最终不留心跌进树丛。这时一个柔和的女声娓娓道来:“我们了解本身的优点和弱点,由始至终不断改善服务,是我们的承诺。”

随着商业竞争的白热化,许多商家都在砸大钱拍摄广告,除了特效与明星演员吸引眼球,广告内容多半不会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YasminAhmad的广告恰好相反,没有华丽的场景、知名的演员,却以质朴的镜头与故事打动人心,而她服务的广告商往往又是非常富有的大企业(麦当劳、香烟公司、电讯公司等),实属难得。

YasminAhmad朴实不失创意的叙事手法,将商业性与艺术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第二节:YasminAhmad的节庆广告——多元文化题材与种族融合的美好愿景

“我就是喜欢马来西亚这一点,马来人像马来人、华人像华人、印度人像印度人那样地过日子,这就是我们马来西亚独特的地方。”

广告学中,似乎没有“节庆广告”这个分类,但YasminAhmad为企业拍摄了大量的节庆广告,包括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的新年广告和国庆日广告,因此本人姑且将之归类为“节庆广告”。

大多中国的新年广告,都是“大红大紫,普天同庆”,而且必然有产品的植入,例如百事可乐的《把乐带回家》。而YasminAhmad拍摄的华人新年广告,除了没有浓烈新年的气氛,也完全没有产品的植入。

《LeeYanBestFriend》无疑是最反传统的新年广告。整个广告以黑白胶片的形式呈现一个动荡的时代:一母女因得知国家发生种族*后,急忙逃离家园。正当她们

手足无措时,马来邻居收留了她们。任何一个马来西亚老一辈的人都知道,广告呈现的是513事件,当时华人与马来人相互厮杀,据非官方统计,死伤达1000人以上。这是一个政府极力掩饰的一段历史,YasminAhmad竟然选择作为新年广告的题材,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大胆的作法。片中不交代历史的悲惨,而是呈现出那段历史的“光辉”面,其实也体现了YasminAhmad的包容心:我们之间不是只有因政治而产生的种族仇恨,其实还有更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珍惜并拥有。

另外一个最成功的节庆广告,是她于2007年拍摄的国庆日广告《Tan Hong MinginLove》。广告中,一个可爱腼腆的华人小学生,说自己喜欢上一个马来女同学。被问及原因时,他说她很漂亮、而且绑马尾,很想跟她约会,但不敢跟她表白。随后导演请来该名马来女同学,当女同学表示自己的男朋友就是他时,他笑得合不拢嘴,马上牵她的手离开。这个广告的人物和情节完全没有经过设计,孩子表现得十分自然与可爱。片尾中的字幕更是耐人寻味:“孩子都是色盲,我们不需要改变他们吧。”

马来西亚老一辈的人依然有种族主义,甚至反对自己的孩子跟其他种族交往,这一广告虽然看起来儿童不宜(儿童不适合谈恋爱),但却提醒了我们:爱是不分肤色,这道理连小孩都懂。

表面上,YasminAhmad的节庆广告似乎在讨好各种族,实际上很多时候,她的广告是带着暗喻性,让我们陷入深思的。其实马来西亚的各种族真的如YasminAhmad的广告般那么和睦相处吗?不尽然,很多时候广告更像是YasminAhmad对种族融合的美好愿景。而这些节庆广告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从头到尾也不植入任何商品,始终用品牌关注来传播品牌。

总结

YasminAhmad不按常理出牌的作法,打破我对“广告”的传统观念:夸张、炫技、商业。广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当各大商家都在花大手笔拍摄绚丽的广告时,YasminAhmad的广告会让人有“清纯脱俗”的感觉。

谁说广告不能有导演个性?商业广告不能没有产品植入?YasminAhmad教会我们,广告也能有艺术风格、社会责任。有人看了YasminAhmad的广告后,改变了和家人的关系,也有华人勇敢地向异族求婚。

虽然YasminAhmad已经过世,但她的精神依然保留了下来。如今马来西亚的节庆广告延续了YasminAhmad以往的风格,也因为纪念她,马来西亚开始有微电影创作大赛,相信她在天之灵也会感到安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YasminAhmad也会有失败时候,但她宁可以自己的方式失败,也不以别人的方式成功,这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效仿。写这一篇论文很大程度上是悼念我最爱的导演,叙述难免会过于主观,希望老师不要见怪,谢谢。

YasminAhmad,我永远怀念。

多元文化

新疆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演讲稿

中国多元文化(定稿)

《多元文化“地球村”》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多元文化

礼来多元文化

广告人手记

多元文化中的孝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的广告人——Yasmin Ahmad.doc》
多元文化的广告人——Yasmin Ahmad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